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探究过去自我

回首过往,有些人是我们永远记忆的,有些事是我们一生都无法忘记的。今天在不经意间就蹉跎成了昨天,在倏忽间就陈旧成了往事。当我们经历过的人、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时,我们会觉得熟悉,能够认得它是曾经感知过的,这就是再认。当过去经历过的人、事、物不在面前时,我们在头脑中把它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这就是回忆。我们可以通过这两种方式探究过去自我,其中回忆是最主要的方式。通过回忆我们可以探究过去的自我在性格、知识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优缺点,从而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当下的自己。

一、个性化的记忆系统

过去自我就是每个人在过去生活经历中形成的我,反映了个体的天性(基因)和教养(经验)交互作用的结果,依赖于个体记忆系统的有效运作。下面我们以约会这一简单生活事件,来看看个体是如何在逝去的自我中进行探究的。假定你想约某位朋友到公园里会面。首先你必须记起那位朋友的姓名和电话号码,以及如何拨打电话或者发短信的有关信息。其次,你可能估计发短信给对方一时难以确定约会的时间、地点,于是你决定打电话,这时你必须记起这位朋友说话的声音特征,以便确定接电话的人是否为你的朋友。在打电话的全过程中,要理解对话的意义,并达到对话目的,你还会随时在你的记忆库中搜寻词汇、意义、语气及表达方式。同时你还会回忆起你曾去过的公园,以及这些公园有哪些休息场所,以便确定在哪个公园的休息地点约会。再次,你还会想一想这位朋友的相貌和形态特征,以免到了会晤的地点把别人当成你的朋友。在出发前,你还必须想一想怎样才能到达约会的地方,是亲自驾车还是打的?最后,你必须对你的生活安排有条理性,不把约会安排在你另一项活动的计划时间之中。在上述例子中,个体从过去自我的记忆系统中提取的信息都是概括化和语义化的,这些信息是比较稳定的。过去自我的记忆系统中还包括关于某个具体情景的信息,如回想自己曾经的一次约会。你可能会记得你和你的朋友什么时间在哪个公园见面,那天天气如何,公园里有哪些植物,你和你的朋友各自穿的是什么颜色什么款式的衣服,你们走过哪几条小道,你们交谈了些什么,当时又是怎样的表情。实际上,我们从记忆系统中提取信息时往往不是单独提取一种信息,而是两种兼有。

每一天我们都会遇到上述例子的类似情况,从过去自我的记忆系统中提取日常生活时间的种种信息。记忆系统是相当个性化的。在很多情况下,记忆是准确无误的,例如在我们幸福时或我们的生存受到威胁时的有关记忆是高度准确的,但在另一些条件下记忆便不那么准确。记忆是对我们体验到的时间的记录,而不是对事件本身的复制。这些体验被大脑网络加以编码,而大脑网络间的联系早已为先前的经验所塑造。这种先前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强有力地影响着我们怎样对新的记忆加以编码和储存,并因而影响到这些记忆的性质、结构和数量。即便是准确无误的记忆也是带有个人色彩的。

虽然过去是我们经历过、已经发生了的事情,但是当我们回忆这些事情时却不能完全还原它的真相,而是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人们有时甚至会对从未经历过的事情产生“回忆”,或者对经历过的事件产生“错误回忆”。任何经历过的事件都不是完全按照原来的面貌被大脑拷贝的,而是受个人的思想、信念、态度、个性等因素影响。最经典的一个例子是对目击者的证词研究,在暗示性的提问下,证人证词的准确性会下降。回忆的内容很多是我们主观建构的。即使是我们觉得非常熟悉的事物,在回忆时往往也会产生“错误记忆”。加州大学的心理学家们做了一项关于苹果图标记忆的研究,第一个研究要求参加的人凭借自己的记忆画出苹果的图标,结果发现参加者的平均分只达到满分的一半。在第二个研究中,研究人员事先对苹果图标进行了一些微调(见图1-1),要求参与者从这些图标中选出苹果的真正图标,结果选对图标的人不到一半。

图1-1测量苹果图标记忆的图形

引自Adam B. Blake, Meenely Nazarian & Alan D. Castel(2015): The Apple of the mind's eye: Everyday attention, metamemory, and reconstructive memory for the Apple logo,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DOI: 10.1080/17470218.2014.1002798

二、记忆系统中的情绪

情绪或情感包括喜、怒、哀、惧、焦虑、抑郁等。情绪可以成为记忆系统的一个部分。例如,人们常说美好的回忆、甜蜜的回忆,或说痛苦的回忆、苦涩的回忆。

在回忆中,我们可以再次体验过去的情绪。如,对于创伤事件的记忆会引发强烈的恐惧、痛苦等负性情绪。5·12汶川地震的经历者在回忆这一事件时,仍然会产生强烈恐惧和悲痛之情。当人们到了一定年龄的时候,喜欢坐在家里,翻出多年前的老照片,细细地品味曾经的自己;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青春面容,看到了自己曾经的浪漫和过往。

在回忆中,我们也可以影响自己当前的情绪。一项民众广泛参与的实验表明,使人们变得快乐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努力去回想过去令你感到开心的事。在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心理学教授理查德·怀斯曼的主导下,该校的研究人员召集了2.6万名民众在网上对最能使心情变得愉悦的方法进行选择。备选答案中有对人施善、回想昨日的乐事、向他人表示感激,每天微笑2次每次至少15秒等多种方式。同时,该大学的研究人员使上述2.6万人中的1/5参加了一个为期一个周的实验。要求一部分参加者在实验期间几乎不要对前一天发生的开心事件进行回顾。要求另外一部分参与者回想24小时内的乐事。结果发现回想快乐的参与者的愉悦指数在短期内提升了15%以上。怀斯曼教授表示,回想昨日发生的积极事件比实验中所涉及的其他令人愉快的方式都行之有效。

情绪对记忆效果有显著影响的最好例子是所谓的闪光灯记忆。1977年哈佛大学的两位心理学家布朗和库利克调查了80名成人对肯尼迪总统被暗杀事件的记忆特征。结果发现,除1人以外,其余79名成年人都对肯尼迪被暗杀事件的时间、地点等关键核心的细节有准确和持久的保持,就像现场拍照那样。后来心理学家通过对事故、创伤性事件等进行实验研究发现,所谓的闪光灯记忆是指有新闻价值的创伤性事件的体验者(如经历大的自然灾难、国家元首逝世等),不仅能够回忆起事件本身,而且能够回忆起事件发生时具体场景的现象。人们对公众性情绪事件的记忆效果比其他事件要好,但这种记忆也并不完全准确,人们不可能像“照片”一样完全保留下事件及其发生时的环境信息。

三、记忆系统中的动机

动机是指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进该活动朝着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人类因饥而觅食、渴而求饮,求学、求职及追名逐利都是由某种动机引发和维持的。人们记忆系统里的人、事、物都可以成为当前的行动动机。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继承传统、激发现在、憧憬未来的开拓进取型。这种类型的人往往能够从过去的经历中获得经验,无论是过去的积极事件还是消极事件对其而言都是宝贵的财富,并将这笔财富转化为动力,指引前进的方向。例如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因战败,被迫到吴国做人质,并放弃自身所有尊严,为吴王尝便寻病源,这些屈辱和痛苦并没有将其打倒,回国后他卧薪尝胆,时时提醒自己当年所受之屈,最终一举战胜吴国,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勾践是从过去的失败和苦难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激发自己努力。而有的人在过去成功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传统,激发并保持学习的动力,不断取得更大的进步。“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便是这样的人。王勃出生于儒学世家,六岁就能做文章,可谓天资聪明,在这基础上,他不断地学习,十岁便饱读六经,十六岁就入朝为官。更写出了《滕王阁序》这样的千古名篇。

第二种是迷恋过去、安居现状、无所事事的不思进取型。这种类型的人沉迷于过去自己所经历的,或反复咀嚼自己的痛苦,或一再回味过去的辉煌,而对于现在则得过且过,无所追求,无所事事。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便是这样的人。仲永五岁便能指物作诗,天赋高于常人,然而其父不让其学习,其自身也不上进,安于现状,最终“泯然众人矣”。

第三种是沉迷过去,自甘堕落型。这种类型的人因为过去遭受一些挫折和失败,从而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对未来不抱有希望,甘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往坏的方向发展;或者是沉迷于过去安逸舒适、糜烂的生活,走向堕落。夏朝时候的最后一位君主夏桀便是这样的人。他不思进取,荒淫无度,不惜民力大兴土木,修建倾宫和瑶台,和一群男女杂处在酒池之中一月不上朝,任用小人,残害忠良,并将饿虎放于市,以看人们慌乱逃离为乐。他沉迷于这种奢靡的生活之中,最终把夏朝推向了灭亡的境地,而夏桀自己也被流放并最终死于他乡。

四、记忆系统中的文化

文化是一个集体现象,它包括一系列共享的意义,这些意义为一个人群理解社会实在、调整自己在生活中的活动以及适应外部环境提供了共同的参考框架。

群体内文化具有多样性。群体本身是一个具有多个维度的综合体,同一个大的群体,内部不同维度的不同结合,将形成多个不同的亚群体,而每一个群体又有着自身的特点。下面,以中华民族这一大群体为例,从饮食的角度来谈谈群体内文化的多样性。以地域进行划分,不同地区的人有着不同的饮食文化。徐珂在《清稗类钞》中记载:“兹举北人嗜葱蒜,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粤人嗜淡食、苏人嗜糖。”意思是北方人喜欢吃葱花、大蒜,云南、贵州、湖南、四川人喜爱辛辣的食品,广东人爱吃清淡的,江苏人爱吃甜的。以民族进行划分,不同的民族又有着自己的饮食文化。壮族人喜欢吃糯米制成的食品和生腌酸辣之物,藏族人喜爱青稞面、酥油茶、牛羊肉;回族人偏爱面食,忌食猪肉;蒙古族人以肉奶制品为主食,嗜饮奶茶和马酒。群体内文化的多样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并没有消失,而是将这种多样性一步步深入人的脑海之中,成为群体记忆。

群体内文化具有共同性。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群体有着自己的文化,而在同一群体内又有着相同的文化,从而使得群体具有集体记忆。集体回忆是在一个群体里或现代社会中人们所共享、传承,以及一起建构的,是过去的符号象征在一定的条件下引起同一时期或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群体的共同回忆。

群体记忆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个体切身经历和感受过的自发储存在个体脑海中的记忆。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等很多影片都打出了“青春”“怀念”的招牌,一句“青春是用来怀恋的”,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和对青春的怀念。

第二种是个体可能没有切身经历,但是文化渲染和宣传,使事件逐渐深入个体的记忆之中,成为整个社会的记忆。社会记忆是通过各种文化符号传递和保留下来的,传递着社会文化和社会历史。不同层次的群体,如家庭、地区、民族乃至整个人类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保留着他们对过去生活的社会记忆。常见的方式有建立纪念日、纪念碑、纪念馆等。我国为了让人民铭记战争造成的伤害和人民为争取独立和解放做出的牺牲,设立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18日为“九一八事变”纪念日,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多个纪念日;每年的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的纪念日;建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建立重庆纪念碑、广州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百团大战纪念碑、平型关大捷纪念碑等。

五、过去自我与现在自我的对接

(一)记忆是自我感稳定的基础

记忆是自我感的基础,人生好像是生命之树,如果记忆出了障碍,现在自我就会出问题。在美国奥利弗·萨克斯治疗中心有一位患科萨科夫综合征的病人叫威廉姆·汤普森。多年酗酒破坏了他大脑中的记忆结构,导致健忘症,智力退化并丧失了部分知觉。威廉姆甚至不能记住一两秒以前发生的事情。因此,他没有稳定的自我感,永远生活在甚至有时连他自己都无法说明的现在。对于威廉姆的自我来说,每次跟别人的互动,他都要产生一个新的社会身份。下面是患者与治疗中心一位研究人员的一段对话。

“今天要什么?”萨克斯(研究人员)抓住患者的手问:“半磅弗吉尼亚熏肉,还是一小块可口的卤肉?”

(明显他认为护士是一位顾客——他经常拿起病房的电话喊“汤普森熟食店”)

“噢!汤普森先生!”萨克斯大声说:“你以为我是谁?”

“我的天啊,光线不好——我把你当成了一个顾客。你好像不是我的老朋友汤姆·皮金斯……”(他悄悄对旁边的护士说)“我和汤姆以前常常一起去看比赛。”

“汤普森先生,你又错了。”

“我确实是,”他没有间隔就再次说:“如果你是汤姆,你为什么穿一件白色外套呢?你是隔壁的犹太教清洁屠夫海米,尽管你的外套上没有血迹。今天生意不好吗?到了周末你就会活像一个屠宰场!”

上述的互动中,患者不断转换身份,在所有时间里他自己都没有任何确定的表现。他从来不知道他是谁、身处何地,每时每刻都在胡乱编造他的自我。记忆是自我稳定的基础。记忆障碍会严重影响现在自我的正常发展。

(二)记忆与个人成长

过去是现在的基础。记忆是自我感稳定的基础。用不同的方式对待记忆,对个体的影响也是不同的。记忆可以促进个人的成长亦可以使人走向堕落,这取决于个体如何将过去与现在进行对接。

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对接方式:第一种为与过去决裂,走出自己的新路。著名文学家鲁迅,早年赴日本学医,希望通过提高国民身体素质而使中国人民摆脱被奴役的命运,但结果让其迷茫困顿。后来,鲁迅先生发现,一个国家想要强大起来,就必须要在思想上觉悟,否则即使身体再强壮,也只有落得像牛一样被奴役的悲惨命运。所以他果断弃医从文,为的就是从思想上解放中国人民。他坚信,只有人民自己站起来反抗命运,才有得到自由的一天。当发现自己过去走过的路不适合现在继续走的时候,与过去决裂,重新选择,开辟一条新路何尝不是一桩好事?也许新的道路上充满荆棘,也许充满惊喜不曾走过,谁又会知道呢?

第二种为沉迷过去,安居现状。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的女主角梅湘南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梅湘南在婚后经常遭到丈夫的辱骂和毒打。然而其沉迷于过去,沉迷于当年的恩爱,并没有选择离开丈夫,即使是在好朋友的劝说下,也没有做好结束婚姻的准备,而是逆来顺受,一次又一次忍受身心的摧残。

第三种为沉迷过去,走向没落。唐玄宗李隆基早年知人善任、赏罚分明、办事干练果断,开创了“开元盛世”。然而,他晚年沉溺于过去的成就,声色犬马、挥霍无度、不思进取,很少过问朝政,致使朝廷大权先后落入权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手中。朝政混乱和内忧外患导致“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而衰。

第四种为继承传统,把握现在,开拓未来。知名学者胡适,幼年在家乡私塾读书,思想上深受中国文化传统中“程朱理学”的影响,具有雄厚的文学功底。青年时求学于美国,师从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接受了西方新思想的洗礼。之后他提倡文学革命,大力提倡白话文,宣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我国有句俗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总结过去,是为了吸取经验教训,指导未来的工作。“回忆”让我们有更好的适应性,为将要发生的事做好准备和计划。记忆是对过去经历的累积,这些经历能告诉我们一些信息,这些信息能有利于我们自我保护。这些过去的信息能够帮助我们分辨周围的人、事、物……与他人分享自己过去的经历是指导他人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计划和指导自己在将来的行动的重要依据。过去的成功已经成为过去,它代表着你过去的努力,过去的失败也只是你生命中一段暗淡的时光而已。人生这条路很长,对于过去不必太过执念,背上太多记忆的包袱只会让你走得越来越辛苦。将过去消化吸收,把记忆看成是人生的新起点,把握现在,才能迈向更好的未来。

知识窗

帮助你记住过去自我

如果今年暑假你和同伴出去旅游,要记住这次旅游行动的有效办法就是保存收据。吃饭、买东西、入场券都有收据,把它们整理保存下来,以后就能很快回忆出来当时是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情。例如,公园的入场券,进场前后看见了什么,公园里见到的景象,结伴的人谈了什么等等,各种情景都会一连串地浮现出来。

平时我们去商店买东西的收据,看电影、听音乐、去博物馆的入场券,如果把它们整理张贴在一个小本子里,并在空白处简单地记录当时的情况和自己的感想,对于回顾过去自我也是很宝贵的资料,是探究过去自我的重要线索。 MLRUbFw3mGowx7vEWS+txUIBnZToxgEI6sUusmDjSzseqkSL+MRjkpUEYhDFap4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