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从1999年初买入中集B,到现在留着一点中集H作为留念,我投资中集已经17年了。中集是我投资时间最长、所花研究时间最多、得失感受最深并最终改变了我的投资理念的一只股票。虽然我在中集上赚了不少钱,但得到更多的则是经验和教训。从2013年以来,我就一直想好好写一篇长文总结自己在中集投资上的得与失,但由于工作太忙,且涉及个人的投资隐私,还担心分散自己研究其他股票的宝贵时间,因此也就只好一拖再拖了。

2016年初,我在职场上走到了我自认为的最高点,23年的职业生涯经历了太多风风雨雨,也觉得是时候用文字记录下自己过往的职业历程,毕竟这也是我人生非常宝贵的一笔财富。

2016年中秋假期,我终于下定决心,提笔了却自己多年的一个心愿,在雪球上写下了以中集集团为主线的投资故事,以此阐述对周期股、价值评估、资产配置、交易心理等投资问题的理解和感悟,中间还穿插一些职场故事。我原本只想写三集,并做好孤芳自赏的心理准备,孰料雪球网友反响之强烈远远超出我的预期,在大家的鼓励下,我索性放开来写,一口气写了九集,写完后仍觉意犹未尽!

我是中国证券市场一名普通的投资老兵,1993年6月大学毕业后,领到第一笔工资就迫不及待地入市了,也算是见证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大部分发展历程。我热爱股票,更庆幸生在这个有证券市场的时代,能让我们这些普通人活得更加精彩也更有尊严。

我自己的投资历程大致可分为三段:1993年至1998年的技术派阶段,以波浪理论指导操作;1999年到2011年的片面价值投资阶段,以重仓中集集团为主要操作;2012年到现在为低风险组合投资阶段,以高度分散和相对价值选股为主要特征,相信大概率事件的累积最终能跑赢市场。实践证明第三阶段的投资业绩更加稳定,长期计算的年化收益率也会比前面两个阶段更高,是一个和我的知识面、性格、经历更加匹配的投资体系。可以说,如果没有第二阶段对中集投资得失的反思,我也就走不到第三阶段的境界。

在长期的投资过程中,我发现有许多投资者对某只股票的态度就像我过往对中集一样的情有独钟,一旦爱上某只股票,就会长期重仓持有,就容易丧失理性和客观的判断能力,任何不利的信息都能推导出有利的结论。这些投资者大部分在收获能够自圆其说的雄辩能力的同时,长期收益率其实并不高。另外由于投资眼光的局限,可能会错过许多本可以把握住的投资机会,岂不可惜?如果大家也能从我投资中集的得失中获得一点借鉴,吸取一点教训,那此文之我、之人都会有所价值。

另外,故事中还提及了一些在我早期投资生涯中对我影响较大的股市先知,向他们致敬是我另一个迫切的心愿,这些先知们许多是中国最早股票杂志《股市动态分析》早期的专栏作者,他们大部分都是草根,没有华丽辞藻,也不需要政治正确,他们用自己的笔向懵懂的股市大众传授着最朴素的投机智慧和最现实的生财之道,虽然他们中的大部分现在都已默默无闻,但他们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是有贡献的,他们不应该被历史所忘记。

本次承蒙雪球的厚爱约我出书,始终觉得原文太过单薄,离出书规模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我对原文的故事做了较大的扩充,并在每章结尾都加入了一些投资感悟,还荣幸地请到了成都格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张伟先生(网络名sosme)和深圳市徐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东伟先生(网络名福尓莫斯)为我作序,继多年前的精彩对话之后,这两位投资大佬在我书里又有了交集。书后还附上了雪球众多网友对本书的评论与指导,以及中集历年大事记和主要财务数据。

希望本书能再一次引起您的思考,获得您的共鸣!

再次感谢雪球沈潜先生、中信出版社的杨硕女士对本书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潘学军(孤鹰广雁)
2016年12月 i+avkiN2tmPudt/C1ddveFh64Y0FBYQYaiojV3/ZQ79vb0U+EvI+t5sMKul68gp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