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那些你害怕的诊断名称

从草原沙漠化说“宫颈糜烂”

作为一个从医二十余年的医生,对宫颈糜烂这个词汇太熟悉了。刚刚工作的时候,因为教科书讲宫颈糜烂是宫颈慢性炎症的表现,所以也曾经治疗过“宫颈糜烂”。从21世纪起我们的教科书也在不断地更新观念,我们不再认为“宫颈糜烂”是一种疾病。

宫颈还是那个宫颈,宫颈的状态还是那样的状态,只是不再用这个词汇来描述,也不再认为这个状态是疾病。但是这个观念太根深蒂固了,现在还有一大部分的医生观念没有更新,还在用这个词做诊断,还会因为“宫颈糜烂”给患者进行治疗甚至手术。

所谓“宫颈糜烂”是什么呢?

我先说说北方草原的沙漠化。

中原地带,气候适宜,植被多样,物产丰富,生态环境稳定。中原人是农耕文化,勤劳的人民是靠土地吃饭的,喜欢垦荒、种植粮食。北方气候寒冷、蒙古高原只适合多年生的草本植物生长,植被主要是草原,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使得北方少数民族为适应这种环境而形成了游牧文化。游牧民族的生活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北方草原的生态环境。

中国历史上有几次边境冲突。这种冲突使得农耕文化、游牧文化的界限有过几次北进、南退的改变。汉人北上,就会在草原上开荒种地,原有的植被被铲除,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汉人南退,耕田会变成荒地,草本植被难以恢复。几次下来这些经常变更的界限之处,逐渐形成了沙漠。这是历史上文化冲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北方沙漠形成的原因之一。

宫颈上也有这样一个界限。

宫颈上的界限不是文化的界限,不是植被的界限,是两种不同的上皮细胞的界限。一种叫做鳞状上皮,显微镜下显示像鱼鳞一样扁平多层,位于宫颈口外侧和阴道壁上,没有腺体,没有分泌黏液的功能,肉眼看是粉红色的光滑的有如嘴唇的组织;另一种叫做柱状上皮,显微镜下显示是单层柱状的,位于宫颈管内部黏膜以及子宫内膜处,有腺体,有分泌黏液的功能,肉眼看是红色的颗粒状的有如舌面的组织。有时候柱状上皮延伸至宫颈管外,医生检查的时候,能够看见一部分,呈现的是鲜红色颗粒状,表面有黏液。两种细胞交界的界限叫做“鳞柱交界”。

如果把粉红色的鳞状上皮比作农耕地,鲜红色的柱状上皮就相当于草原。在人的一生中也会发生几次这个界限的移动,之所以发生界限的移动,不是民族纷争与融合,是年龄不同、体内雌激素水平不同引起的。青春期前和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低,交界位于宫颈外口内部,我们看到的都是耕地,也就是光滑粉红色的鳞状上皮。到了青春期开始直至整个育龄期,雌激素水平增高,这个界限向外移动,移至宫颈外口的外部,我们就能看到草原了,即颗粒状鲜红色的柱状上皮,也就是以前说的“宫颈糜烂”。根据鳞柱交界的位置、肉眼可见颗粒状鲜红色区域面积大小,过去叫做“宫颈糜烂”Ⅰ度、Ⅱ度、Ⅲ度。现在这些概念完全已经不存在了。

因为“宫颈糜烂”实质是正常的柱状上皮向外移动,因此“宫颈糜烂”不是病。

人类的边境冲突能导致草原的沙漠化,我们子宫宫颈鳞柱交界会很安生吗?

也不安生。

鳞状上皮细胞有化生潜能,简单说具有侵略性,会向柱状上皮方向生长,会覆盖部分柱状上皮。

草原变耕地,结果就是沙漠化,鳞状上皮覆盖柱状上皮的地方,医学上叫做转化区,是宫颈病变、宫颈癌的好发之地。

宫颈的转化区,也是随着年龄不同而位置不同、面积不同。青春期,宫颈转化区就是一条线,比较少的化生上皮。育龄期宫颈转化区比较宽,但位于宫颈口外,能很好地观察到。到了绝经后,宫颈转化区会部分或者全部位于宫颈内口内,一般的检查和阴道镜检查看不到转化区,更看不到柱状上皮。

鳞状上皮覆盖柱状上皮后,会将柱状上皮内的腺体开口覆盖,腺体的分泌物不能流出,则形成了宫颈的纳氏囊肿。因此纳氏囊肿本身也不是病,但是纳氏囊肿上面的化生的鳞状上皮是转化区的鳞状上皮,是容易生病的。

化生的鳞状上皮,也是鳞状上皮,在没有生病的时候或者轻微病变的时候,也是粉红色光滑的。

医生在进行宫颈检查的时候,要观察鳞柱交界的位置,这个位置是过去区分宫颈是否有“糜烂”的标志,这个位置决定了宫颈转化区的位置,也决定了医生在观察转化区时,能否满意地全面观察。不能满意地观察转化区的全貌,就可能造成疾病的漏诊。“宫颈糜烂”,宫颈转化区完全在宫颈口外,那么能完全观察到,叫做Ⅰ型转化区。而当部分转化区或者全部转化区在宫颈管内时,不能满意地甚至不能观察到,那么可能阴道镜检查会漏诊,叫做Ⅱ型或Ⅲ型转化区。医生不在乎你是不是“宫颈糜烂”,而在乎宫颈转化区在什么位置,有没有病变。

青春期、育龄女性转化区在宫颈管外,常常呈“宫颈糜烂”状。而绝经后女性转化区在宫颈管深部,常常表现为宫颈光滑。细胞学的宫颈刮片、阴道镜检查往往会漏诊一些癌前病变或早期癌,更需要做宫颈管的搔刮。

现在能理解“宫颈糜烂”不是病了吗?草原是北方合适的生态环境,变成耕地,还不至于沙漠化,耕地变荒地,植被不能恢复,才沙漠化。正常的柱状上皮,也是正常的组织形态。经常变化的鳞柱交界化生的鳞状上皮,才是我们女性的病毒易感区,长期得不到治疗,才会发生癌前病变或癌变。

现代社会,除了农业进入草原,还有工业进入草原,比如开工厂、排污水、建电站、挖煤矿,这些更是破坏草原的元凶。各种不当的治疗、手术刺激破坏正常的宫颈,就相当于在草原开工厂、排污水,很容易使宫颈受伤,更容易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让鳞状上皮化生,进而过度增生导致宫颈的癌前病变和癌变。

小心保护好美丽的草原,小心呵护你的宫颈。

被误认为肿瘤的“纳氏囊肿”

一次门诊,有一个患者经人介绍来就诊,原因是体检时发现了囊肿,一夜没睡着,吓坏了。认为自己来日无多了。

看她憔悴恐惧的模样,我也认为可能是很严重的疾病,医生已经告诉她应该手术了。但是我翻看一下体检报告,化验和超声都非常好,就是在结论处医生写了“纳氏囊肿”四个字。我笑了,赶紧安慰她:不要怕,你根本就没有病。

宫颈纳氏囊肿是什么?是囊肿吗?是肿瘤吗?会恶变吗?这也是很多人要了解的问题。纳氏囊肿太常见了。

囊肿,总是让人联想到肿瘤,而想到肿瘤难免会想到癌症。这一联想就让人很难入睡了。

那么纳氏囊肿是什么?

前一篇我们已经了解到宫颈上有两种不同的上皮细胞。一种光滑粉嫩叫做鳞状上皮,在外圈延续到阴道上皮;另一种呈红色颗粒状,叫做柱状上皮细胞,与子宫腔相连接。

鳞状上皮外表看起来光滑,却是干涸的土地,红色颗粒状的上皮内到处是泉眼——腺体的开口,向外分泌黏液。这些黏液形成了宫颈的黏液栓,保护子宫防止细菌的入侵。

两种上皮组织是有界限的,我们叫做鳞柱交界处。这个界限可能深藏在宫颈管以内,医生检查看不到界限,也看不到颗粒状的上皮组织;界限也可能在宫颈管外,不仅能看到界限,还能看到红色颗粒状的柱状上皮。

鳞柱交界的理想状态是一条线,线两边的居民老死不相往来,但事实上,边境地区经常会发生冲突,有时敌进我退,有时我进敌退,进退之间,就会有一些中间模糊地带。

宫颈上也是存在模糊地带的。我们叫做宫颈转化区也叫移行带。宫颈在形成时就存在一个宫颈鳞柱交界的界限,叫做原始的鳞柱交界,而在漫长的发育、成熟过程中,会有外侧的鳞状上皮向内侧生长的趋势,会覆盖柱状上皮。就好像地毯铺在草坪上向内延伸,形成新的界限,叫做新的鳞柱交界。两个界限之间叫做移行带或者转化区。

当新鳞柱交界形成时,原始鳞柱交界就看不见了,我们只能猜测曾经在什么位置。

转化区就好比是草坪上新铺设的地毯。地毯铺在草坪上,会把泉眼盖住,地毯下就会积水。鳞状上皮延伸至柱状上皮处,也会把腺体盖住。宫颈管的腺体是要分泌腺液的,如果腺体开口被覆盖,黏液无法外流,就形成了囊肿。这就是纳氏囊肿。

因为这是生理变化过程中形成的,不属于肿瘤,因此纳氏囊肿本身并不是疾病,是腺体扩张、腺液潴留造成的。

但移行带区是新的鳞状上皮,这个地带是易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的,也是宫颈上皮内病变、宫颈癌好发的地方。无论是否有纳氏囊肿,这个区域,都是我们重点关注、定期检查的地方。

宫颈的纳氏囊肿大多数都很小,但肉眼检查可以看到。医生在病历上也会描述,不需要处理。

个别的纳氏囊肿会非常大,甚至将宫颈口覆盖,影响我们进行宫颈的观察。那么这时可以做一个非常小的手术,将囊肿切开引流。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患者。几个月前来检查时,宫颈状态非常好。数月后再次来体检时,发现宫颈有一个较大的囊肿,直径约4cm。我根据形态判断是宫颈的纳氏囊肿,但这个纳氏囊肿太大了,让我无法观察宫颈口的形态,也无法进行宫颈的刮片检查。这个纳氏囊肿本身不影响健康,但因为影响患者的体检,容易忽略宫颈的其他变化,因此我决定还是做个非常小的手术,将纳氏囊肿刺破吸出内部的囊液。

宫颈纳氏囊肿不仅不是疾病,还是医生判断转化区的标志。有纳氏囊肿的鳞柱上皮区域,是转化区。

当然转化区的标志不仅仅是纳氏囊肿,还有其他的标志,比如柱状上皮岛和腺体开口。

这又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铺在草坪上的地毯并不是质量上乘的地毯,而是漏洞百出的破旧地毯。草会从漏洞中钻出来。也就是鳞状上皮中会有一块柱状上皮。有时候草地里的泉眼也盖不住,也就是说鳞状上皮上会有一个小小的腺体开口。上皮岛和腺体开口,在肉眼下很难看到,一般需要在阴道镜下才能观察到。

鳞柱交界的位置因为年龄、月经状况、生育状况不同而不同。界限的位置不同使转化区位置也不同。因此医生需要根据这些标志来判断转化区,才能重点检查这个小小的区域。

乱象丛生的“盆腔积液”

我行医二十余年,经常会接触一些被过度检查和治疗的患者。

这些患者分为两类,一类是患者自己把一些小问题扩大化,多家医院求医、反复检查,手里拿了一厚沓子病历、各种化验和检查结果,然后和你絮絮叨叨说着她的种种不适,但是当你去翻看既往的化验检查,进行体格检查时,往往发现患者非常健康。另一类是被动的过度检查和治疗。患者仅仅因为一个问题去了某些不正规的医院,被医生一通检测,发现其他“重大”问题,原来的问题并没有解决,但是在新的“重大问题”上花了数千元。当钱已经花光后,恍然大悟,应该换一家正规医院重新检查和治疗时,发现自己已经被带入了歧途,而最初求医的问题还没开始解决。

盆腔积液就是一个容易被夸大的问题,容易被过度治疗的“诊断”。

盆腔积液是一个超声诊断。少量的积液临床无法诊断,只能通过超声检查。妇产科的患者的盆腔超声检查报告单中,经常会有这样的字眼:盆腔少量积液。

很多患者看到这句诊断就非常的紧张,确实会有些医生,因为盆腔少量积液,给患者戴上慢性盆腔炎的帽子。而患者就像永远不能摘帽的地主一样,见了医生就会说自己曾经患过慢性盆腔炎、附件炎,并且可能吃了很久的各种中成药以及灌肠等。

这些中成药既不能治疗妇科的炎症,也不能消退根本不是炎症引起的少量盆腔积液。

先了解一下盆腔积液是怎么产生的。我们的盆腔和腹腔是相通的,腹腔内有肝、脾、肠、大网膜等器官,盆腔内有子宫卵巢、膀胱、直肠等器官。器官表面被覆腹膜与腹壁的腹膜形成一个闭合的腔隙。这个腔隙当然不能是干燥的,如果是干燥的,那么肠管蠕动的时候,我们该是多疼痛啊!这些液体就是腹膜产生的,也会经腹膜吸收,持续地产生、吸收,维持平衡。有时候稍微多一些,在盆腔最低处道格拉斯窝就会形成积液。另外,女性卵巢排卵时卵泡液流出、月经时经血逆流到盆腔在超声下都会表现少量的盆腔积液。这些积液都是生理性的,无须治疗。

如果患者有内、外科疾病和一些妇科疾病,那么这些腹水会大幅度增加,会超出盆腔进入腹腔,我们称之为腹腔积液,也叫腹水。

盆腔积液、腹腔积液是超声检查和诊断名词,量多的时候,能通过体检叩诊检查出来;腹水量更多的时候,腹部会膨隆。超声检查能分辨是液体,鉴别这些积液是血液、脓液还是炎症渗出液、低蛋白的漏出液还真需要一番工夫。

如果积液比较多,或者伴有其他症状,那么就要考虑患有内科、外科、妇科疾病了。

哪些疾病会产生盆腔积液甚至腹水?

先说妇科相关的疾病。第一个要想到的是宫外孕、黄体破裂。宫外孕、黄体破裂是出血性疾病,宫外孕一般是指输卵管怀孕造成的输卵管破裂或者流产,导致出血。流产型宫外孕的出血少,积液也会较少,破裂型的出血多,盆腔积液会增多,甚至达到腹腔。出血量多,会导致患者失血休克。宫外孕最突出的症状是尿妊娠试验阳性,伴有突发性的下腹疼痛。超声除了看到盆腔积液,也可能看到附件区域的包块。宫外孕是妇科急症,大多数情况下需要手术治疗。

黄体破裂是卵巢排卵后形成的黄体组织发生破裂,黄体比较脆弱,富于血管。黄体期性生活偶尔会导致黄体破裂而出血,出血量一般比宫外孕少,多采用保守治疗。

卵巢肿瘤。恶性卵巢肿瘤通常会伴有腹水。有时以腹水为首发症状。腹水中会有大量的癌细胞。伴有腹水的恶性卵巢肿瘤严重程度更高。

外科疾病。脏器破裂,如肝、脾破裂表现为腹腔内出血,但会有外伤史,伴有上腹部疼痛。空腔脏器破裂,如胃肠、膀胱等,消化液、尿液进入腹腔也会表现为盆、腹腔积液,但因为强烈的化学刺激,会有严重的腹膜炎症状。

肝脏疾病。患肝硬化、肝癌等肝脏疾病通常有肝脏合成蛋白功能障碍,会出现低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导致血液的胶体渗透压过低,从而液体大量漏出至腹腔,形成腹水。

肾脏疾病。一些肾脏疾病会有蛋白尿,也会因低蛋白血症而发生腹水。

无论是肝脏原因还是肾脏疾病出现的低蛋白血症性腹水,同时可能伴有胸腔积液、心包积液、下肢水肿、眼睑水肿等。当然肝肾功能、肝脾超声等都可能发现异常。

结核性腹膜炎。目前结核感染又有增多的趋势。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常常导致大量的腹水、肠粘连。初期时以腹水为主,后期腹水减少,肠管粘连。结核感染常常有低热、盗汗症状,晚期会有肠梗阻表现,但在最早期症状不典型时可以盆腔积液为首发症状。

上述就是可能有大量盆腔、腹腔积液的一些疾病。下面再说说会有少量盆腔积液的疾病吧。

盆腔炎性疾病是指急性的需氧菌、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引起的上生殖道感染,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

盆腔炎患者通常有腹痛、发热的症状。妇科检查的时候,有子宫压痛、附件压痛、宫颈举痛的症状。妇科检查的“三痛”是最低的诊断标准。如果有体温升高、宫颈分泌物呈脓性,并培养出病原体等结合症状,能支持盆腔炎的诊断。如果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证实子宫内膜炎存在,阴道超声、磁共振显示输卵管管壁增厚、管腔积液、伴盆腔少量积液、输卵管卵巢包块或者腹腔镜手术所见都能明确诊断。

综上所述,诊断盆腔炎,最基本要有盆腔痛的症状、有感染的病原以及细菌感染引起的全身表现,最重要的确定诊断的是盆腔器官的病理和影像学改变。单纯的、无症状的、少量的盆腔积液不能诊断为盆腔炎。

再说所谓的“慢性盆腔炎”吧。我为什么画上引号呢?因为在《盆腔炎性疾病诊疗规范(修订版)》中不再有这个诊断名词了。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过度诊断和治疗的重灾区,往往发现盆腔少量积液,或者患者主诉腹痛的,就被医生轻易扣上了慢性盆腔炎的帽子,而给予各种抗生素、中成药、灌肠、冲洗、红外线治疗等。

盆腔炎性疾病治愈后,是不是会长期成为慢性盆腔炎呢?盆腔器官感染后,经过抗生素、手术治疗后,细菌、衣原体等病原体被清除,疼痛症状消失、体温会下降、白细胞会减少、盆腔的脓液会被吸收,这样就是治愈了。但是如果感染严重,治愈后原来病原体感染对器官的损害可能会长期存在。最严重的表现是输卵管伞端粘连阻塞,输卵管扭曲,输卵管与卵巢粘连。有时会发生输卵管的积液。这些改变对健康影响不大,但会严重影响生育,导致输卵管性的不孕,是女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有时通而不畅的输卵管也容易发生宫外孕。

输卵管的粘连阻塞,是输卵管炎症造成的后果。有些不严重、不典型输卵管炎症,无明显腹痛、发热等的病程,依然会发生输卵管的粘连、阻塞。

急性盆腔炎后的盆腔粘连,输卵管扭曲、阻塞,不是慢性盆腔炎。因为不具备炎症的要素:变质、渗出和增生,也不具备感染的要素:病原体的感染。因此完全无须抗感染、抗炎治疗。

那么这种粘连怎么治疗?

无生育要求的,不需要治疗。

有生育要求的,可以通过介入、手术促进输卵管的通畅。如果这些方法失败,可以考虑绕开输卵管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也就是常说的试管婴儿。

少量无症状的盆腔积液,一般是生理性的。多量有症状的盆腔积液,也需要同其他妇科、内外科疾病鉴别。

不要为无症状的少量盆腔积液、所谓的慢性盆腔炎、输卵管阻塞导致的不孕进行无谓的治疗。 VwDU6mZJDzQ1Pvo+Njy8RGPqoeDvtWXOxWN4Y+1xUGYJX9MgghDhJUragoSmKxP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