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总是面对着孩子生与不生的困惑,有些人想生育,却不能怀孕;有些人不想生育却怀上了;生孩子早了,影响事业的发展;等事业发展了,却不孕了。
女人也常常陷于月经来与不来的烦恼中,月经来了,会痛、会量多、会贫血,会影响正常的生活,真的恨不能立刻绝经;月经不来,绝经了?怀孕了?生病了?吓死宝宝了!
有些人生活得大大咧咧,对月经全然不在意,什么时候来的月经?不知道!痛?忍一忍!一晃已经是高龄女性,但从来没有怀孕过,才发现其实自己是不孕症。
有些女性很谨慎小心,要排毒、要保养,各种保健品不离手。
常听女人讲:做女人真倒霉,会得很多男人不会得的病,而且这些病又涉及隐私,所以不好意思求助他人也不好意思就诊。
女人的这些烦恼谁最懂?我——一个女性妇产科医生,一个有着多年临床经验的妇产科医生。
女人要学会爱自己,爱自己不是给自己买名牌化妆品、名牌包包,而是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学习健康知识、学会预防疾病、学会避孕。
而我的任务是爱你们,把我了解的与女性健康相关的知识都告诉你们。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写科普?是如何走上科普之路的?
作为医生我看到了很多女性在就医过程中所走的弯路,在与医生沟通过程中存在的障碍。
当一个健康人生病后,开始寻找就医的途径,需要找一个能够给自己帮助的医生和医院。她在就医的路上会遇到什么?
虚假信息——现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新旧媒体上各种与健康有关的信息非常多,但真伪虚实难辨。正规医院医生做的科普数量远远少于不正规机构的虚假宣传。“魏则西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于对自己生命的过高期望、对网络上虚假宣传的过度信任,他选择了一个昂贵但无效的治疗方法,最终是人财两空。
医疗骗局——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郝爱勇医生事件”。郝爱勇自称是治疗不孕不育的医生,在微博上非常活跃,不断地回答粉丝的提问,线下还有诊所。2015年10月一个勇敢的粉丝爆出来一个爆炸性的消息:这个所谓的医生不仅骗钱还骗色,利用女性的恐惧心理横行了很久。在微博上几个医生大V的积极推动之下,终于将他绳之以法。其实这样的医疗骗局很多,号称治疗晚期肿瘤的、拍打拉筋治病的老中医、神医等不一而足,这些对普通的非医疗专业的人士有很大的欺骗性,揭露这些医疗骗局,需要我们这些热爱科普的医疗工作者。
沟通障碍——有人抱怨医患信息不对称。怎么能对称呢?自从高中毕业以后我们就分道扬镳了,我们学了医学,你们学了金融、贸易、物理、天文、航天、化学、法律、工程,等等。术业有专攻,你的专业我可能不需要懂,你造好了产品我用就行,你研究的天体物理学,我甚是佩服,但我不懂,可这既不影响你的研究,也不影响我的生活。
医学涉及每一个人,尤其当我们生病的时候(而几乎人人都会生病,只是生病早晚不同、疾病的严重程度不同而已),我们真的想听懂医生的每一句话,但此时发现听不懂,恨不能当年也去学医。这时候就发现信息不对称了。怎么办?
医生要讲,患者要听。
我的科普就是这样应运而生了。我用写代替了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用非医学工作者可以明白的词汇,将医学知识传递给你。患者用读书代替听,读医生的科普书、科普文章,慢慢掌握一些医学术语、医学原则,尤其和自己所患疾病相关的一些医学知识。
沟通要在就诊前、就诊后和诊室外。
大家都说看病难,难在排队时间长就诊时间短。怎样破解?
以我们多年的经验看,5分钟的就诊时间,如果沟通是有效的,是能初步判断病情,并选择合适的检查手段的。如果增加一些沟通时间,那么能增加的是人文关怀。重点是有效的沟通。很多患者就诊时,并未准备好能提供给医生所需要的资料,甚至由于双方对问题理解的差异,出现了沟通障碍,导致就诊中4分钟都是无效的沟通,医生和患者都很急躁。医生很辛苦,患者不满意。如果患者在就诊前,能对相关的知识、就诊的流程有所了解,对自己的疾病发生、进展过程表述清晰,5分钟中只需要3分钟的沟通,会有2分钟的人文关怀。而这些需要患者在就诊前、诊室外做一些功课。这些功课中有一项很重要的内容是学习一些与疾病相关的知识,了解相关的术语。一些患者治疗后的注意事项如果仅仅是口头交代,也常常忘记,但如果有相关的科普书籍,回去后读一读,就会加深印象。
信任缺失——现在的社会环境、医疗环境、人文环境,人与人之间缺乏相互的信任。当一个就医者突破重重的障碍,进入医生的诊室,又突破了双方的沟通障碍后,对医生提供的治疗方案仍然是半信半疑。这是最好的治疗方案吗?医生让我开刀是不是为了赚钱?开这个药是不是因为回扣?如果患者从很多渠道所获得的医学科普了解到关于某一种疾病的正确的治疗方法,而医生提供给他的和他所了解的也是一致的,那么我想患者会增加对医生的信任度,会毫无顾忌地接受医生的治疗。如果通过科普确实判断某一种医疗行为不恰当,当然可以拒绝。
科普,不是让你学会自我诊断和治疗,而是了解相关的知识,学会和医生沟通,才能知情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学会更好地观察自己的身体变化,更好地正确关爱自己。
这本书成书之后,有幸得到了邵敬於教授的审阅、修改并亲为作序。邵教授是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原院长,现年已经八十岁的高龄,一生奉献给女性的健康事业,擅长女性的内分泌疾病、不孕症的治疗。很多经历不孕痛苦的女性,经过邵教授的治疗,人生得以完满。邵教授曾主编《迷路宫内节育器处理》《HMG临床应用》《人类诱发排卵》等著作,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待遇。他已经退休多年,但仍然坚持每天查房、翻阅文献、编写专著,是年轻医生尊敬的老学者。有了邵教授的鼓励,我会更加努力地进行科普,在此感谢他的帮助与鼓励。
我要感谢我的粉丝们,你们的鼓励是我在医学科普之路上坚持的动力。本书的大部分内容是我在微博上发表的科普文章。2014年5月我在微博上发表了第一篇科普文章,开始被广大粉丝所认识。
我也要感谢微博上诸多医学大V:@京虎子、@火爸朱剑笛、@营养师顾中一、@成都下水道、@急诊科女超人于莺、@棒棒医生、@医生妈妈欧茜、@小儿外科裴医生等,因为科普而在微博上互动、结识。由于他们的认可、推荐,才有更多的粉丝关注我,也才有了这么多文字的存在。
我要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胡洪涛和王华,经过他们的策划、编辑,这些零散的文章才能集结成册,顺利出版。
我最要感谢的是我的妈妈。
策划这本书时,妈妈已经诊断为肺癌晚期。在最后第三稿改稿时,我的妈妈重病卧床。妈妈没有等到我的书出版就病逝了。
妈妈被诊断出肿瘤以后的这一段时间,我手中有两部书稿要完成。妈妈知道我白天要工作,晚上要写文章,每一次晚餐后我要陪她说说话的时候,她都一遍一遍地催促我:去工作吧,不要陪我,早一点睡觉。
我的妈妈是位普通的母亲、普通的女性,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和女性,我要将这本写给女性的书献给我的妈妈,以感谢我的妈妈给了我生命,给了我童年的安全感,给了我这么多的关爱、照顾,在她生命最后阶段仍然给予我温暖的支持。
|
|
|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健康意识也在提高。我们希望学习更多的健康知识,学习一些健康保健的方法。如果有人告诉我们吃什么能更健康,我们愿意去吃,如果有人告诉我们,做什么能够有健康的体魄,我们原意去做。但吃什么做什么之前,我们要了解这些真相,不要陷入健康误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