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吕礼臻

资深茶文化工作者。1952年6月6日出生于台北,从小向四叔习茶,自1980年代起经营茶行至今,致力推广生活茶。身为“臻味茶苑”创办人,亦担任台湾中华茶艺联合促进会总会长、世界茶联合会副会长。

光绪年间武夷岩茶

茶文化工作者 / 吕礼臻

农历新年前夕,位于台北市迪化街的年货大街上,叫卖声起起落落,人潮络绎不绝,年节的浓烈气氛暗示人们庆祝的欢乐感。外头的吆卖声始终没停过,坐在臻味茶苑里,却能享受这一方舒缓与平静,正如茶主人吕礼臻长期以来强调的:“其实品茶不必太过复杂或追求形式,想要真正融入生活,就是要简单,简单到只需要一把壶、一只杯,也就够了。”当人们一旦过于追求形式、过于要求细节时,经常会忽略了最该正视的本质,对吕礼臻而言,透过茶汤,更能提醒自己这点。

位于迪化街上的臻味茶苑开业于二〇一二年八月,而建于咸丰元年(一八五一年)的建筑物本身,散发着故事感的历史韵味,当初为了搭配古迹建筑,吕礼臻走访许多古董艺品店,寻找可用得上的古董家具、家饰,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家具便碰上了茶:一箱光绪年间的武夷岩茶。价格自然不菲,但吕礼臻最后还是为自己保留下了这份因缘。

吕礼臻说,在台湾的茶文化发展可分成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清末光绪年间,第二个阶段是民初以及日据时期,第三个阶段走向外销,直到一九七五年左右,外销市场开始下滑,便转向鼓励内销,并举办各种茶竞赛,正是此波潮流将台湾茶文化引向精致化的方向发展。如今眼前这只经过岁月淘洗的木箱和完好存放于木箱内铁盒中的武夷岩茶,恰巧足以作为第一个阶段的代表文物,能有该时期的茶叶留存下来,其背后的意义与历史价值,已远远超出品茶这件事本身,因此,吕礼臻购藏下这箱茶之后,亦尽可能地将它留住。

武夷山的特点包括“三十六峰、七十二岩、九十九洞、一百零八寺”,无论山峰还是岩壁都各有特色,加上茶叶的不同品种,造就了茶汤特殊的口感与香气,尤其当茶树长于泥土较少的地方时,茶汤里的“岩韵”自然溷有泥土、矿物等气味,待粗犷的表面随入口而淡去,喉咙处的回甘滋味竟可以如此细腻且轻盈。“我们希望把各不同品种的特点都保留住,都让它们呈现出来,而不是把很多品种溷在一起,通通俗称为大红袍。无论什么品种,应该都要忠于特点,这才是做茶的人该做的事,而不是靠技术去改变茶。”吕礼臻说。

喝茶,要喝出茶汤里头没有的滋味。只要是茶,一定有其优点跟缺点,如同人一样,喝茶的人必须懂得去欣赏茶的优点,包容茶的缺点,完全就像人跟人之间的相处。透过如此的态度与理念,人跟人之间的尊重,同样应该运用在人与茶之间。吕礼臻目前正致力于“十二金钗”系列,借由十二款相异的茶叶,着重于突显该品种的香气,还原茶叶最本质的特性。“不是说技术要多好,能把茶变成什么样才叫做好,我觉得那对茶不够尊重。不应该用虚伪或不真实的角度去看待茶。”茶,是吕礼臻耕耘了一生的事业,好的生态、好的做茶心态,才能有好品质的茶,至今积累了数十年的专业,但吕礼臻却更强调回到单纯的起点,一份对茶的“真”,对人生的“豁达”。

(撰文:李依依|摄影:杨镇豪) 9jozsk65KDwkYC6rc4+XUSgEoRryZlY0oXvvh9CKagb4pU05+spiSQKmrVtE3c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