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刘丹

1953年出生于南京,1978年入读江苏省国画院研究生,1981至2005年移民美国,2005年定居北京。展览:《水墨艺术》,纽约大都会,2013;《心道合一》,苏州博物馆,2013。

七张油画小照片

艺术家 / 刘丹

《生活》:在你收藏的艺术品当中,有中国宋元的绘画及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何以你对这几张少年时代保留下来的油画小照片珍爱备至?它们的意义何在?

刘丹:这些照片大约从我十四岁左右跟随我至今已有四十多年。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中,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运动。在那个年代,对于一个艺术的学习者,最困难的是学习资料的获取。当时西方艺术的参照系统几乎完全被禁止,任何通向世界艺术的路,也包括通往中国自身传统的路皆被堵死。这对一个十几岁立志学画的青少年,自然是件残酷的事。可巧有位一同下乡插队的同学,手里有一部国产的135照相机,他就用这部照相机悄悄拍摄了一批“文革”抄家运动中流散到民间的艺术图册。当时因为相纸昂贵,所以这批照片只能根据胶片的尺寸洗印,当然,它更便于隐藏和传递。我无意去描述当时这场文化浩劫在人的心里造成的紧张和恐惧,总之,我记得只能于夜间在乡村步行十几里去观摩这些吉光片羽。我这位同学是位有心的人,即便是在那样严峻的意识形态的控制下,除了勇气外,仍能对艺术的美学价值保持着相当的感知能力。这是至今都令我敬佩和感激的事情。说到这些小照片的意义,我想今天所有我对艺术的热情和志向甚至创作方法,在当年正是通过它们而确立的。

《生活》:你当时是怎样取得它们的?

刘丹:是我用香烟换来的。那时我经常求我一道在农村插队的姐姐,在我们的生活费中挤出点钱来买烟,就是为了这目的。当时换到手的大概有几十张,现在只剩这七张了。

《生活》:其余的都丢失了?

刘丹:丢失?谁敢丢失?它们大多是借给其他热心于艺术的同学了。留下的这几张中,有一张西班牙画家戈雅的那幅有名的《玛哈》画像,记得当时还有另一张《裸体的玛哈》,就是被一个比我更热衷于裸体研究的朋友借去不还。

《生活》:听说你刚去了西班牙马德里的普拉多美术馆见到戈雅的原作了?

刘丹:是的。这一对《玛哈》画像并置挂在一面墙上,间隔了四十六年,才看到原作。其余小照片里的作品,大多数已在世界各大美术馆里验明正身。每次都有点像是去见一个素未谋面的老朋友。

《生活》:你当年是怎样向这些小照片学习的?

刘丹:田间劳动回来,夜里在灯光下极尽目力阅读图像,试图穿越背景的黑暗去发现另外的世界。

《生活》:这和你目前的创作方法似有相通处?

刘丹:对,这个我刚才已经说过。

刘丹获得这批油画小照片的时候,正值「文化大革命」。

《生活》:今天东西方艺术画册的出版和印刷质量都相当可观,你为何还觉得这些小照片特别珍贵呢?

刘丹:我当然不是一个喜欢怀旧的人,但人的天性总有点重难轻易。我今天也有很多机会去世界各大拍卖会买古典大师的原作,这也是少年时代不敢梦想的事。可那是两回事,不能同日而语。

《生活》:所以也就是说,它们对于你一路至今的艺术探索,仍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刘丹:也许是吧。我记得摄影艺术家吕楠对我的一个朋友说过:如果你走在正确的路上,渐渐地,你会发现没有别的路。

(采访:夏楠|供图:刘丹) dbKqgamxYdh7aPA6j+lnCq5C8MPE4opdWgZ968k/8ENJsK8MnKwbuNGVyGgK2Y6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