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工作进展缓慢的原因

虽然明知道工作中速度的重要性,实际上还是有不少人都因为工作进展缓慢而烦恼。第2章之后,我将详细解说相应的解决方案。

○ 无法迅速开始工作

实际上,工作进展缓慢的原因中,比起速度的问题,“没有迅速着手工作,无法着手工作”才是主要原因。

因为专注手头的工作而推迟新工作,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而不想开始工作,这样的情况很常见。就我自身来说,也没能克服这个问题。紧急情况下或者很急迫的情况下,我会迅速采取应对措施。但是除此以外的情况下,我会更加关注不那么重要但又有点紧迫的工作,或者是先完成被别人催促的工作,反而是非常重要、早就该完成的工作却被推迟了一天又一天。

一旦推迟了一天,就会认为“因为已经推迟了,所以必须认真完成”,但也有可能导致进一步推迟。越是推迟,越是希望弥补,越是希望取得更好的成果。基本上有这样的想法,就意味着失败了一半,因为在已经延期的状态下想要提高工作质量真是难上加难。因为手头上的其他工作也堆积如山,几乎很难找出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工作。拼尽全力弥补推迟的工作,与一开始就着手工作相比,要多耗费数倍的精力。

有时一旦开始推迟工作,心里就会想“算了,推迟也是无可奈何的事”而导致工作进一步推迟。只要推迟了一次,只要延后了一次,就会进入恶性循环。这会让员工自身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对公司整体的工作进度也会带来不良影响。

○ 无法专注于应该完成的工作

即使能够做到马上开始工作,人们也常常因为其他事而分心,应对上司、下属、同事、客户等人的各种要求而无法专心工作的情况十分常见。人一旦专注某件事,当然就会无法顾及其他的事。与其说是无法顾及,说推迟或许会更恰当。而且越是认真、越是勤奋的人越是讨厌这样的情况,于是就花费更多的精力来处理这件事。这样只会降低工作效率,让人无法按照优先顺序解决更重要的工作。工作一旦得不到及时处理,会陷入恶性循环。一直将重要的工作推迟的后果就是工作越堆越多,导致无法收拾。

即使想要认真处理每一项工作,也应该狠下心来,从最为重要的工作着手,不被当时的各种情形所左右。但是包括我在内,大多数人都无法集中于某项工作而陷入恶性循环。

○ 工作缺乏计划、不断滞后

即使能够提前着手工作、集中精力工作,但如果工作缺乏计划,那么工作的推进方式也是拙劣的。做好事前调查,委托他人提供信息,提前预订会议室,提前确认团队成员,这些都是应该提前完成的工作。如果没有提前完成而是临时采取行动的话,有可能因此而损失掉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

究其原因,恐怕是因为缺乏想象力和预测能力。对于任何工作来说,在什么时间之前应该完成什么工作,为此又该在什么时间之前获取哪些信息,又应该在什么时间之前委托谁来提供这些信息,我们必须一边思考这些问题,一边推进工作。这和烹饪是同一个道理。如果同时要做几道菜,为了避免某道菜久置变凉,就应该先处理一下那些比较难处理的食材,或者是先用盐水腌制一会儿,或者是做好烹饪前的准备,仔细计划好烹饪的顺序再开始动手。

如果缺乏计划,需要进入下一个步骤时却无法迅速完成眼前必要的步骤,那么此后所有的相关环节都会因滞后而陷入恶性循环,进而导致工作不断滞后。

○ 优柔寡断、犹豫不决

工作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优柔寡断。所谓优柔寡断,是指明明可以非常干脆地作出决定,却无法作出决定、犹豫不决的情形。这种情形下,应该向潜在客户提供怎样的方案,下一年的目标应该设定为多少,对于有能力做出成果却不怎么受下属欢迎的主任又该怎么安排,在这些需要迅速收集信息、作出判断、采取行动的时候,优柔寡断会导致什么都做不了。

变得优柔寡断的理由如下:

◎ 对于自己的判断没有自信,无法坚持

◎ 无论收集多少信息,都无法作出决策

◎ 虽然脑中有一些自己的意见,但出现反对意见的时候,无法准确地归纳自己的意见并做出回应。

如果对于自己的判断没有自信,那就无法摆脱过去的失败、工作中知识和经验的不足,以及过于执着不足,作出决定并采取行动。暂时无法采取行动并不意味着工作精细程度和质量有所提高,只不过是白白地浪费了时间而已。

无论收集多少信息都无法作出决策时,往往是因为没有在什么时间前决定什么、该做什么的这种目的意识和紧迫感,只是漫无目的地收集信息而不断推迟行动。信息是一种判断该往左走还是该往右走的单纯手段,必须将其具体化。但是问题是,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有的人会误认为自己正在开展有效的工作。

有的人即使拥有自己的意见,在别人提出反对意见时也会自己先乱了阵脚。与其说是对自己的判断缺乏自信,倒不如说在这之前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工作的整体状况、过去的经验、本次工作的背景,而其本人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才会乱了阵脚。关键在于自己也没有做好“预习”,随意决定“某件事该怎么做”,所以面对反对意见时也无法积极地回应。这样的人也无法吸取对方意见中的精华,无法归纳出全新的观点。从结果来看,这样的人最终会变得优柔寡断,其工作效率也毫无提升。

○ 制作文件和资料的速度慢

在文件和资料的制作上花费了过多时间,这可能是工作进展缓慢的首要原因。

在开始制作文件和资料之前,人们往往由于各种原因烦恼不已:上司严厉的表情浮现在脑海中,或者是没把问题调查清楚而感到内心不安、难以着手工作,或者是好不容易制作完成后又反复修改,或者是拿不准内容是否妥当而思前想后。

基本上,上司也不能特别清楚地讲明需要怎样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恐怕上司自己对于需要怎样的文件也不是很清楚。

更加糟糕的是,如果按照上司口头上的要求制作好文件的话,明明上司从头到尾都未曾下达过明确的指示,最后却认为“不是这样的,我怎么可能说过这种要求”“真是不够机灵啊,难道非要我从1到10都说得清清楚楚才能理解吗”,或者是“×××只需要我稍微点拨一下就能很出色地完成工作”。而且这种情况下,上司还往往会要求修改文件。

在文件和资料的制作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并不完全是上司的问题。有时候是没有彻底理解上司的指示,有时候是觉得反正都要挨骂于是失去了干劲,总之在开始制作之前会因为各种各样的情况而烦恼。有的人要反复思考文章的标题和内容。思考本身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仅仅在内容需要深入推敲的时候才有必要反复思考。在没有自信的前提下,反复思考也不会有任何改善,也无法积累任何经验。

因为对工作整体的构成把握不足,即使将某个暂时的方针作为制作依据,在制作的过程中,头脑里还是会接二连三地产生各种疑惑。哪怕已经制作了一半也要从头开始制作,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此外,只要是公司的业务,在制作文件和资料的时候,常常需要参考以往的文件和资料;但是有的文件和资料非常难以收集,甚至还有好几个版本,并且往往难以判断哪个是最新版本。

因为上述理由,有不少人都在文件和资料的制作上花费了工作时间的一大半。而且越是大型企业,越是要求员工制作大量的文件和资料。对于有些总公司或部门的管理人员来说,按照标准格式仔细地制作文件简直比生命还重要,这也是花费大量工作时间的重要原因。

○ 在电子邮件上花费大量的时间

处理电子邮件也会花费大量时间。每天几十封邮件可能还不算什么,但是不少人每天都会收到上百封邮件。阅读电子邮件本身就要花费时间,在写回信的时候,又会源源不断地收到新的邮件。

面对堆积如山的未读邮件,不少人会感觉心情郁闷。在会议结束后,打开个人电脑一看,竟然多了几十封未读邮件。在回复邮件的时候偶尔看看收件箱,会发现突然又多了十来封未读邮件。常常是还没来得及回复,就淹没在邮件的海洋里。有时候工作还会朝着意料之外的方向发展,产生困扰。对问题的解决滞后,有时候状况会进一步恶化。虽然员工自身也有时间安排、计划,但是一旦出现问题,这些安排、计划都很容易滞后。

一旦产生了滞后,问题就会随着恶性循环不断扩大,相关工作岗位都不得不随之采取行动,邮件也进一步增加。如果在初期就采取应对措施的话,也许只需要发几封邮件答复或道歉就行,不过有时候也不得不面对几十封乃至几百封邮件。

即使没有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也有不少人根本就不擅长写电子邮件。如果是写比较复杂的邮件,哪怕只是一封邮件也可能花费几十分钟的时间。

写邮件速度缓慢的人具有如下特点:

◎ 只是单纯的打字速度较慢

◎ 想不出恰当的表达方式

◎ 脑中没有根据具体的状况来写邮件的标准

◎ 无法预见具体该写多少内容合适,内容总是冗繁不已

打字速度比较慢的人,一般来说都不会盲打,而是用一根手指或两根手指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输入。有的人常常按错键盘,或者是对写邮件的要点完全摸不着头脑。与善于写邮件的人相比,他们可能要花费3~5倍左右的时间。

想不出恰当的表达方式的人,虽然能写会议安排等简单且相对固定的邮件,但在委托工作、道歉、交涉的时候就会不知所措。有的人总是想不出合适的表达方式,不知道该怎样委托才能让对方接受。有的人总是无法在头脑中设想出相应的场景,不知道该怎样道歉才能妥善地解决问题。

脑中没有根据具体的状况书写邮件的标准,这种人写邮件的时候都是毫无头绪,一边摸索一边写邮件。每次都因为拿不准而花费大量的时间,内容也比较偏离主题,因此很容易引起矛盾。

无法预见具体该写多少内容合适,邮件的内容总是冗繁不已,这种人缺乏清晰的思路。他们很少思考为了什么,以怎样的方式,写怎样的邮件,希望对方做出怎样的回应,邮件内容应该达到怎样的细致程度,所以才冗繁不堪。这种人的邮件有时候全部是重复的句子,令人难以理解其主旨大意,而其写邮件也会花费大量的时间。

虽然写邮件越是熟练,越能顺利地沟通,但是一旦工作范围扩大,责任加重的话,写邮件难度的增加会超过写作速度的提升,最后写每封电子邮件的时间实际上并没有怎么缩短,工作效率还是在原地转圈。

○ 会议又多又长

几乎在所有的公司里都有不少冗长的会议,或者是大家都不怎么发言、效率低下的会议,或者是漫长得让人快要昏厥的会议。

一个半小时或两个小时左右的会议还好,超过两个小时的会议也比比皆是。更糟糕的是,原以为是一个半小时的会议会一直持续两个小时,两个半小时之后也丝毫没有要结束的迹象。如果社长和部门领导不在意会议时间,那么任何人都不敢要求结束会议。从结果来看,实际的会议时间会大幅超过预定的时间,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被会议占据。

如果会议目的和预期非常明确的话,那么暂且不论,但更多时候目的并不明确,只是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开会。人们总是觉得“要是不出席会议似乎不太好,还是参加吧”,但是出席会议有可能不会有任何收获;甚至,在有的会议上连发言的机会都没有。

在大多数的会议中,会议讨论很少有简洁干脆的,更多的是类似“断了线的风筝”的发言状态。仅仅是在会议初期的时候,大家会按照议题讨论,但是一旦有人的发言脱离了议题,会议就会陷入无法收拾的局面。就算相关人员要求继续围绕原议题讨论,参会者也会听而不闻,甚至有时候还会反对。

冗长的会议不断持续,最终也没有做出任何决策。没有任何人想要做出决策,而即使有人想要做出决策,也有人会为了反对而反对。他们通过反对这一行为,来展示自己有多聪明,或者是表明自己的立场。基本上都是董事长和部门主管等权重位高的人因为相互反目而提反对意见,这种时候事务部门再怎么着急也于事无补。

因为最终也没有做出什么决策,所以人们常常又开始筹备下一次会议。虽然心里也会思考到底之前的两个半小时有什么意义,但也不得不推迟售后服务和新产品企划等工作。如果是时间不足,在第二天召开后续会议(做出决策)还情有可原,可惜更常见的是“隔周的定期会议”,这就使得原本应该迅速决定的事情轻易地被推迟了一个星期。要是进展不顺利的话,有时候为了配合管理层的时间安排,有不少公司甚至会往后推迟两个星期乃至一个月。

并且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通常员工不得不面对许多类似的会议,但是谁也无法清楚说明这些会议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例如,产品企划会议、顾客需求讨论会议、强化附加价值会议等,这些会议各自的负责部门也有所不同,产品企划会议应由企划部门召开,顾客需求讨论会议应由客服部门召开,而强化附加价值会议应由管理部门召开。

只要不是特别前卫的公司,大多数企业的领导人每隔几年就会发出一次精简会议的指示,并要求降低会议成本。虽然会议会暂时减少,但没过多久就又会增加,一切又重蹈覆辙。一旦发生什么问题,人们就会为此召开新的会议,而浪费掉真正用于解决问题的时间。这样一来又可能出现新的问题和随之而来的新会议,这就是可悲又愚蠢的现实。

召开会议最大的问题在于,人们认为参加了会议就相当于做了工作。实际上在会议结束后,不少员工都会出现“会总算开完了,先抽根烟吧”或者是“喝杯咖啡,先暂时休息一会儿吧”之类的想法,进入比较放松的状态。明明还没有做出任何决策,或者是对于做出的决策有必要进一步细致分析并迅速采取行动的时候,人们在这样长时间的会议之后却总想着休息。于是不论对工作的速度还是对工作的进度,都会有巨大的负面影响。

○ 大量的退回与重做

被上司训斥了半天,再根据上司的意见重新制作了文件和企划方案,但新方案却在会议上被上司本人轻而易举地驳回。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

明明对员工下达了极其含糊不清的指示,却期待员工能够完完全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出色地完成工作,这样的上司有很多。自己也不清楚到底希望做出怎样的成果,于是下达给员工的指示也停留在“那件事就交给你做了”或者是“要有这种或那种感觉”的程度。并且上司本人对这件事不抱有任何质疑。因为上司深信,员工就应该认真揣摩上司的心意来制作文件和企划方案。而在自己还是普通职员时因上司的模糊指示而深深烦恼的过往,则不可思议地忘得一干二净了。

员工当然也觉得非常困扰,也想要弄清楚到底上司想要的是什么。但是归根结底上司本人根本就没有弄清楚到底想要的是什么结果,并且往往认为那不是自己的工作范畴,甚至对员工想要确认工作内容而提问的行为感到不悦。上司对自己的模糊不清的指示置之不理,甚至会训斥员工:“这种事情你得自己考虑。你拿了工资,就该好好做事!”

因为几乎所有的上司都未曾思考、也不愿思考换作自己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制作文件和企划方案的时间就这样越拖越久。我想不少员工都有这样的经历吧。某份文件上司要求反复修改而多次被退回,每次退回的时候还要遭到冷嘲热讽。

有的时候,经过反复修改后的文件其实和员工最初提供的方案差别并不大,这个时候上司往往会得意扬扬地认为“果然自己想到的方案是最棒的”,于是员工对于这种愚蠢上司的厌恶又多了几分。花费了这么多毫无意义的时间,最后文件终于完成。但是在传达文件的会议上,又要经历另一番折腾。

文件的内容明明如实地反映了上司的任性要求,在会议中,只要不合公司高层领导的意,上司的态度会在一瞬间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上司会忙不迭地对高层领导的意见表示同意,就好像上司一开始就是这么认为的,而对于上司本人要求修改的文件内容则予以批评。

如果上司说“这个员工资历还浅,请多多包涵”,那还算好,如果当初员工反对了上司的意见却被上司强行要求修改,到了关键时刻上司又若无其事地把责任完全推卸给员工,这时员工才真是欲哭无泪。一旦发生了这种情况,不单单是时间上出现巨大的损失,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和干劲也会瞬间跌到谷底。

关于上司自身的领导方式和对员工的培育,尚有不少问题点,这样的问题日益严峻,有机会我希望能做进一步的调查分析。 BrvlRJoTZuqLlt3G1FXrJ+DM7gIwStZ8fMt0jVi7fKkau2ONw7IRqt7nh3fP4Sc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