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人生大事,无一不是顺势而为

除了父母,没有人会无条件爱你

“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现在我们不是讲要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吗?不是讲平等吗?为什么《弟子规》却让我们在面对父母的批评时,要无条件地全部接受呢?这样做符合现代价值体系吗?

《弟子规》连续讲了四个“父母”的行为,孩子该如何反应,分别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四条,是父母教育孩子必须经历的四个步骤,古人对此考虑比较细致。这里面,非常重要的两个字,是“父母”。

《弟子规》上来就讲:“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把“孝”字放在开头最重要的位置。为什么这样呢?

因为, 与父母的关系,是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个关系,是最初遇到的,也是最重要的,很多影响甚至很久以后我们才能意识到。

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赠与的最佳礼物。

——佚名

我们可以随意从街上拉一个陌生人过来,问问他,从现在开始,你免费为我服务。每天免费为我做饭;免费逗我开心;我去厕所,你要免费为我料理手纸;要随时关注我的情绪,不开心要开解我,我有问题要随时替我分忧;我想听故事了,要免费一遍又一遍地讲,一个故事来回讲几十遍。

有人会愿意干这样的事情吗?路人想必是不会的,能干这样事情的,只有我们的父母。

父母的恩情,是难以言表的。我们做婴儿的时候,哭闹打骂,父母都是顺承的,没有一个父母会跟婴儿怄气。他们对别人的大小便都会觉得厌恶,但是对自己的孩子却一次次换尿布,从未嫌弃。

我小的时候,家在沈阳,但是母亲的工作关系还在沈阳附近的辽阳市灯塔县(现为灯塔市),所以她每天要抱着我,到灯塔县上班。每天往来火车就一班,所以她要起早出发,抱着我,带着包我的被子,拿着小暖瓶,里面是我的早饭,然后穿过辽宁大学的校园,到10路车站乘公共汽车走很远去沈阳南站赶火车。现在很多人说乘地铁上班艰难,其实跟那个年代比,差远了。有一次,下大雨,母亲说她走到操场,地上全是水,很滑,她一下子跌倒了,伞被摔到一个地方,我被摔到一个地方,行李被摔到一个地方,她摔到一个地方。当时她实在没有力气了,坐在雨中放声大哭。现在,每次母亲提到这件事,眼泪还会流出来。

下了班,她还要抱着我乘火车往回走,但是那个时候的火车时常会晚点,母亲说她到沈阳经常已经很晚了。有一次下大雪,到沈阳已经半夜了,出了火车站,公共汽车早没有了。当时母亲万念俱灰。后来她看到有辆部队的车,就上去问:“同志,你们去哪里?能不能带我一段,剩下的路我自己走。”解放军战士看到我母亲确实艰难,于是答应把我们送到辽大。多亏这些战士,我母亲才回到家里。然后第二天,又要起早上班。

当时,我什么都不知道,就是在襁褓中酣睡,可是母亲却吃了那么多苦。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

——[法]雨果

到现在,我每次出门,母亲也是一直操心。每次我走的时候,看到母亲在阳台上远远地望着我,都会心酸。有一次我要出门,母亲一大早起来,煮了鸡蛋,等我出门时,非得放到我包里让我带着。当时我觉得没有时间吃,就推辞。结果争来争去,最后还是让我放到桌子上面了。后来开车,都出锦州了,我一直在后悔,那是母亲的心意啊!我为什么那么不懂事呢?为什么一定要逆着她的心意呢?我想她是实在希望自己能为孩子做点什么,所以才煮了鸡蛋。我为什么那么不通人情呢?现在每每想起,仍流泪许久。

父母的恩情,比山大比海深。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

无论父母正确与否,都要先考虑父母的感受

很多人说父母脾气也有不好的,做人也有品行不好的,凭什么教训孩子!各位,一定要清楚,我不是说你长大了如何如何,我讲的是你在婴儿时期,还未能言语,每天还随意拉撒的时候,还在本能地索取乳汁的时候,父母对你的照顾,无微不至,未有怨言,让你成长为人。这就是恩情。所以当有人问孔子你们儒家怎么那么迂腐,为什么父母去世要守丧三年,孔子说看你的感情即可。然后他说了一句非常令人动容的话:“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就是说你生下来是婴儿,整天吃喝哭闹,全无自理能力。父母含辛茹苦照顾你三年,你才有了生活的能力。(其实孔子这里客气了,三年哪成啊,三年就扔街上还不饿死了?后面要照顾的路还长呢!)

基于这种恩情,对于父母,我们要存感恩之心,尽管父母从来没有要求我们回报。前几天春节放假过后,我说要多陪在父母身边,母亲总说:“你快去工作吧,你的工作重要。”我说:“你不用管,我能陪在父母身边几天是我的幸福。父母都快八十了,下辈子不知还能不能再见,珍惜现在的缘分吧,所以我一定要多陪几天。”但是母亲还是坚决赶我走,让我去工作。很多孩子在外地工作,每次打电话,父母都说身体很好,一切都好。结果回到家,发现父母身体并不好,他们只是为了孩子能安心工作,没有把不好的消息告诉孩子。这样的事情,我经常听说。这就是父母之心,从来没想要回报。但是,我们对父母的恩情,必须心存感恩。

所以,我们做很多事情,都要从这份感恩出发。我们首先要确定的是:这里讨论的是与父母关系的协调规则,关系的双方是父母和孩子,关系的核心是基于父母的恩情,我们该怎么做。

我们不知不觉地爱着父母,这种爱像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发觉这种感情有多深。

——[法]莫泊桑

对父母的批评,应该先顺着接受,不要在当时顶撞

现在,我们再来看这句“父母责,须顺承”。“顺承”二字,《易经》里面就有:“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那么,到底什么是顺承呢?

首先,什么是顺?

顺字,左边是“川”,意思是河流走的方向与理路;右边是“页”,它是什么意思呢?最早的时候,这个字代表头部,是人体中头的本字,上面是一个头,下面是两只脚。那么这个顺字与人体有什么关系呢?原来,我们人体从头顶到脚跟,大家可以发现,是有个顺序的,比如汗毛都是向下的,动物的鳞甲也多是向下顺的,所以古人说从头顶到脚后跟(从头至踵)这个方向,叫顺。“川”和“页”合起来,就是顺着事物本来运行的方向,不逆行,就是顺。

所以我们有了“顺势而为”这样的词语。

“承”字比较好理解,就是接受的意思。

“顺承”,要求我们要在态度上修炼,不要逆着父母当时的心情,坦白地讲,这是一门功夫。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与人沟通是很有讲究的,说话的方式等都很重要。人人都需要尊重,都希望自己被人尊重。可是,当你说件事情,对方毫不客气跟你大唱反调的时候,往往同样的事情,沟通的结果却大相径庭。这就是逆势说话的结果。有的时候,同样的话,如果能先考虑对方的感受,不反驳他,先承认对方的道理,然后再陈述自己的观点,则效果可能就完全不同。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其实对父母的批评,就是应该先顺着接受,不要在当时顶撞。

对于这一点,我在年轻的时候,做得并不好。比如有时候母亲批评我,我会与她顶嘴、辩论,甚至反过来指责,觉得很愤慨,声色俱厉。结果母亲常被我气得大哭,第二天看,很明显母亲的脸色非常不好,身体也要很多天才能恢复过来。现在想起来,我痛心不已。我经常讲,如果我穿越时空遇到以前的我,我一定会上去狠狠一个大耳光扇过去。我经常反思,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啊!后来想明白了,我小的时候处于“文革”后期,没有经历过这种国学教育;长大了,以为自己懂事了,很多道理是可以和家长讨论辩论的,可是,我恰恰忘记了情绪是不能辩论清楚的。对父母的尊敬是有的,但是,没有形成习惯。

这种习惯,我管它叫规矩。所谓规矩,就是不要讨论,在大多数情况下要无条件遵守的。对父母的批评不顶撞,出发点在感恩那里,但是要落实到规矩上。

对长辈要心存敬畏,即使长辈有误,也不要当面反驳抵触,我觉得这道出的不仅是一种良好的人际交往态度,更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因为一个总是能虚心接受批评的人,其修养也一定能让别人刮目相看。

——@小季 1980

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

——[美]戴维·德克尔

如果小时候就有这样的规矩,形成了习惯,无论多大了,父母说了令自己不开心的话,你都可能习惯性地说:“好好,您的话,那还有错儿?我记住了,放心放心!”这样的话可以让父母宽心,然后,等机会合适了,再与父母沟通。这种规矩,令你形成习惯,到时候本能地就这么去做了,没有什么思考和讨论,这样会令父母得到很多保护。否则,父母是与我们生活在一起时间较长的人,关系最亲密,最容易有冲突,没有这种关于“规矩”的教育,父母的情绪不知道要受多少影响。

所以,我一直说规矩的重要,没有规矩,到了当时的情绪氛围中,你觉得你能凭理智控制自己吗?我看未必。我现在反思自己以前的行为,当时觉得自己有一万条理由要与父母辩论呢,哪会想到什么父母的情绪要保护啊,什么“顺承”啊,这些早忘到脑后了。

因此,所谓“顺承”,不是在培养当面答应背后不做的伪君子,而是在培养关爱父母情绪和身体的有情有义的君子。

我的理解是:父母对孩子有不满意的时候,孩子要心平气和地聆听与沟通。并不是全盘顺从,完全顺从。

—— @ xiaosongshu1479

学会顺势而为,一生从容不迫

那么,有人会说,这种规矩,多么束缚人性啊!

其实,如果你对父母这么做了,父母批评时认真地聆听,过后再与父母沟通,你的孩子看在眼里,你再教导他,他也学会了,一团和气。这有什么束缚呢?大家都少了冲突,少了不良情绪,身体也因此而健康,这难道不是好事吗?

在规矩里的自由,可能因保护而更完整;如果放任自由,则可能会带来伤害。

还有的朋友会问,难道无论父母对错,都要顺承吗?如果是错误的,也要接受吗?

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劝报亲恩篇》

其实,我想要告诉你的是:在父母批评自己的时候,要考虑到父母的情绪,不要顶撞,先认真地接受;然后,等有合适的机会,再与父母沟通。如果说错误的也接受,那是误解古人了,古人可没有那么傻。《弟子规》后面还有“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呢!所以,父母的批评是可能有对有错的,我们过后也要讨论。但是如果父母正在气头上,要保护父母的身体,这是每个孩子都要考虑的。不但要考虑,还要形成“规矩”,因为,父母对你有恩情。回报父母,你可能做不到,但是,最起码不要伤害他们。

可是,各位拍着自己的良心说,父母对你的批评,有多少是错误的呢?难道绝大多数的教育都是错误的吗?我不相信。我觉得恰恰相反,应该绝大多数都是你该认真接受的吧?

所以,总结一下,“顺承”二字,讲的并不是“对与错”,而是感恩与爱护。

我一直讲,与父母的关系,是一个人与这个社会形成的第一个关系,在这个关系里,我们学会日后所需的一切,所以家庭是未来你走向社会的演练场。 如果你在家里学会了感恩,学会了保护别人的情绪,学会了顺势而为,我想你将来在社会上,也会更加从容的。

我聊这些问题的语气,不是给孩子的,都是给成人的。很多事,我们成人都没有理解,没有做到,就别跟人辩论了。认真反思一下自己,就会发现有很多事情我们没有做到,只有我们做到了,然后孩子看在眼里,你再让他学习,他自然理解。背诵下来,时时提醒自己,那是孩子将来的福分。

对这句话,我是持肯定态度的,我觉得“父母教,须顺承”传达了三个教育理念:1.对父母的敬爱;2.虚心对待批评的态度;3.美好人生修养的积淀。

——@小季 1980

课后练习:

阅读本文后,你可以尝试和孩子约定一些平时做事的规矩让孩子遵守,比如不可以顶撞长辈等。每天睡觉前和孩子一起总结,如果孩子当天没有违反规矩就及时表扬他(她),让他(她)知道这样做是正确的。当孩子把这些规矩形成习惯后,无论他(她)多大了,做事都会比较理智。 uNhnNKlwaQW/x2YOg3qZNUwdnLejH9q6RFAewDG1Q2mAWML1U7Bz8QUGpWIvFPj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