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日本跨国洗钱的大背景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其理由的,这是句老话,但也是大实话。

在2011年日本大地震中,日本企业和国民表现出来的内敛、秩序、听话、互助的素质得到全世界的一片赞扬,相比之下,其执政当局的碌碌无为和优柔寡断成为福岛核电危机处理问题上的众矢之的。就是这样一个强调秩序和规则的民族,在世界跨国洗钱中的经典案例并不鲜见,只不过,碍于种种原因,类似案件很多被封存、很多被遗忘、很多被刻意掩饰了。

作为198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80年代末期时超过了苏联),日本人亲眼目睹其经济结束经济起飞后快速蹿升的势头,逐渐演变为缓慢增长、停止增长乃至严重衰退。

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英国、法国、西德等五个工业发达国家的财长和央行行长于纽约的广场饭店秘密会晤后,签署了《广场协议》(Plaza Accord)。目的在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日元、马克等主要货币有秩序性的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从而导致日元大幅升值。《广场协议》签订后,上述五国开始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在国际外汇市场大量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1985年9月,美元兑日元在1美元兑250日元上下波动,协议签订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美元迅速下跌到1美元兑200日元左右,跌幅20%。1988年与1985年相比,主要货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大约分别为:日元86.1%,德国马克70.5%,法国法郎50.8%,意大利里拉46.7%,英国英镑37.2%,加拿大元近11%。

1987年2月,七大主要工业国(G7)政府签订《卢浮宫协议》,《广场协议》被取代。

《广场协议》后,日元迅速升值。当时的汇率从1美元兑220日元左右上升到一年后的1美元兑150日元。由于汇率的剧烈变动,由美国国债组成的资产发生账面亏损,因此大量资金为了躲避汇率风险而进入日本国内市场。当时日本政府为了补贴因为日元升值而受到打击的出口产业,开始实行金融缓和政策,于是产生了过剩的流通资金。

此外,当时还有下列值得注意和深思的背景:

1. 从197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的银行烦恼于向优良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案件,于是开始倾向于向不动产、零售业、个人住宅等融资。

2. 1980年代以来,全球性的通货紧缩形成了股票市场的上升通道。

日本的“匠人文化”开始受到挑战,富起来的日本企业和日本人开始感到“用钱生钱”的办法比常年泡在生产车间里更有吸引力。

上述因素叠加在一起,日本国内兴起了投机热潮,尤其在股票交易市场和土地交易市场更为明显。其中,受到所谓“土地不会贬值”的土地神话的影响,以转卖为目的的土地交易量增加,地价开始上升。当时东京23个区的地价总和甚至达到了可以购买美国全部国土的水平,而银行则以不断升值的土地作为担保,向债务人大量放款。此外,地价上升也使得土地所有者的账面财产增加,刺激了消费欲望,从而导致了国内消费需求增长,进一步刺激了经济发展。

1985年到1988年期间,随着日元急速升值,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虽有所下降,但是国内的投机气氛依然热烈。1987年,投机活动波及所有产业,当时乐观的观点认为只要对土地的需求高涨,那么经济就不会衰退,而且市场也鼓励人们不断购买股票,声称股票从此不会贬值。当时日本媒体为了给这种经济繁荣状况命名,还希望募集像岩户景气、神武景气类似的名称。但当时也出现了少数反对论点,认为土地价格已经远远超过其实际需求,日本经济将在不久的将来陷入衰退。

从经济学原理来说,土地价格上升,导致租用土地的工厂或写字楼(办公楼、办公室)的企业盈利率下降,因此合理的做法是出售土地购入债券,因此会带来土地需求下降。根据供求理论,价格终将趋于均衡。但是日本企业普遍实行以账面价值计算土地资产的做法,因此从表面上看企业的收益率也并无变化,而账面价值与现实价值的差额就导致了账面财产增加,从而刺激日本企业追求总资产规模而非收益率。

当时为了取得大都市周边的土地,许多大不动产公司会利用黑社会力量用不正当手段夺取土地,从而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而毫无收益愿景的偏远乡村土地也作为休闲旅游资源被炒作到高价。从土地交易中获得的利润被用来购买股票、债券、高尔夫球场会员权,另外也包括海外的不动产(如美国洛克菲勒中心)、名贵的艺术品和古董、豪华跑车、海外旅游景点等等。当时这种资金被称为“日本钱”(Japan Money)而受到世界经济的关注和商家的追捧。当时随着股票价格上升,日本国内购买法拉利、劳斯莱斯等高档轿车的消费热潮也不断高涨。

投机之风日盛,很多对炒房产炒股票有些腻味的企业家和实业家开始对“玩金融”的兴趣大增。本来就对美国人和美国文化马首是瞻的日本,更是把在美国开账户、开公司、开名流派对、留学、上市、买房产、并购企业、玩金融等当做一件非常时髦的事情。很多跨国洗钱案,就是在这个时期埋下发生或埋下伏笔的。

1989年,日本泡沫经济迎来了最高峰。当时日本各项经济指标达到了空前的高水平,但是由于资产价格上升无法得到实业的支撑,所谓泡沫经济开始走下坡路。一旦投机者丧失了投机欲望,土地和股票价格将下降,因此反而导致账面资本亏损,由于许多企业和投机者之前将上升的账面资本考虑在内而进行了过大的投资,从而带来大量负债。随着中央政府金融缓和政策的结束,日本国内资产价格的维持可能性便不再存在。

1989年12月29日,日经平均股价达到最高38957点,此后开始下跌,土地价格也在1991年左右开始下跌,泡沫经济开始正式破裂。到了1992年3月,日经平均股价跌破2万点,仅达到1989年最高点的一半,8月,进一步下跌到14000点左右。大量账面资产在短短的一两年间化为乌有。

1990年3月,日本大藏省发布《关于控制土地相关融资的规定》,对土地金融进行总量控制,这一人为的急刹车导致了本已走向自然衰退的泡沫经济加速下落,并导致支撑日本经济核心的长期信用体系陷入崩溃。此后,日本银行也采取金融紧缩的政策,进一步导致了泡沫的破裂。由于土地价格也急速下跌,由土地作担保的贷款也出现了极大风险。当时日本各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纷纷暴露,对日本金融造成了严重打击。1990年代中期,日本又经历货币快速贬值(时称“抛售日本”),从此一蹶不振,泡沫经济破裂、崩盘,十余年未恢复元气。

总而言之,大幅短期衰退的可怕在于各项资本投资标的物都出现了来不及脱身大量“套牢族”,从房屋、土地到股市、融资都有人或公司大量破产。在这之后产生的恐慌心理使得消费和投资紧缩的呈现叠加效应,不只毁掉泡沫成分,也波及到了实体经济,且由于土地与股市的套牢金额极其巨大,动辄超过一个人一生所能赚取的金额,导致许多家庭悲剧,所以这四年暴起暴落的经济大洗牌等于转移了全社会的财富在少数赢家手中,而多数的输家和高点买屋的一般家庭则成为背债者,对日后长达一代人的日本社会消费萎缩经济不振种下了因子。

2010年,日本出现了“失落的一代”的名词,食草族、宅男等引领东南亚的时髦而无奈的词汇也往往是日本的初始发明,它们都被拿来当做对金融海啸后的反思。“失落的一代”专指出生于1989~1992年间的年轻人,到2010年为止他们大约刚好20岁,是成年和进入社会的阶段。而在2010年日本的成人礼仪式中佐世保市的成人礼会场,有一年轻人喝醉酒闹事,正在致词的市长就脱口而出“社会冷酷啊!守点规矩吧!”随即成为报纸头条,同时也引发了社会上对这一代年轻人的反思和“失落的一代”名词的出现。

20世纪90年前后出生的日本青年刚好整个成长过程中都是日本经济崩溃的历程,以一名标准而典型的90后为例,出生的时代是泡沫经济的最高点,还被称为“金蛋”,但是经济随即反转一落千丈,股市和房地产价值同时暴跌。当他们升小学二三年级时,山一证券倒闭使传统日本社会相信大金融机构永不会倒的神话破灭;再升入小学高年级的时候,终身雇佣制与年功序列制的职场文化倒塌,而成年的时候金融海啸崛起和日本航空破产被接管。现在他们要踏入社会了,却承担长达20年灾难的苦果:

(1)出生时2.3%的失业率上涨一倍多达5.2%,青年失业率更是从3.8%上升到了8.4%。

(2)劳动派遣型工作几乎达所有职缺的50%。

(3)国债从266兆日元增至864兆日元。

(4)经济增长率从5.4%降至1%多。

虽然是失落的一代,

(5)要赡养的65岁以上老人从1489万人增至2941万人。

(6)社会保障开销从10兆日元增至25兆日元。

(7)13.9%的储蓄率下降至2%左右,国民储蓄枯竭。

以上所有数字都还持续恶化,失落的一代等于未曾享受过日本的成长宴会,来到世上只为收拾宴会结束后的残局。而这些“失落一代”的父母们——当初习惯于动辄“兄弟在欧洲的时候”、“兄弟在美国的时候”这样引经据典显示自己跨国阅历的、动辄花成千上万美元购买名表的“尝过好日子”的中老年国民,或许还沉浸在对不久前的繁华云烟的回忆之中。

现代意义上的洗钱,就是在这样一种经济发展历程下诞生并繁衍起来的。 FSc3A7k1Swk4D+biVGShYjo6ljdALDG/DuMkfwPOQrauJbrR11Z84Zl44RhZEAJ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