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人才增长源

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进入换档期,呈现新常态。而知识经济异军突起,文化产业与日俱增,人才资本日益活跃,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呼之欲出,倡导“一带一路”,布局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掀起了一场“互联网+”创新驱动的产业革命。

每一次产业变革和工业革命都是世界经济版图的一次重组,创新型、开放型国家获得了弯道超车、超前发展的机遇。英国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日不落帝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凭借第二次工业革命称霸全球;美国通过第三次工业革命,获得了百年以上的持续增长,挟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引领科技产业发展潮流。我们错过了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列车。

如今,中国又到了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时期,当“新常态”遇上第四次工业革命,世界经济将带来新的改变。习近平同志在《法兰克福汇报》上撰文指出,全球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引发了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世界各国要争相调整、适应,抓紧实行必要改革。

改革,如何改?往哪里改?能否梳理清这个问题直接决定我们能否抓住新的机遇,站到世界经济第一梯队。

本书尝试通过对经济增长相关要素的摸底,找到增长方向,获得发展动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20年里,一些在战争中遭受巨大损伤的国家,如德国和日本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同时,另一些资源条件很差的国家和地区,如丹麦、瑞士和亚洲“四小龙”同样在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经济学家“意外地”发现在土地、物质资本和劳动之外,人力资本,尤其是掌握特殊知识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它们不仅能获得收益,而且能使其他经济要素也获得效益,从而使经济增长成为一个长期的、持续的系统。

本书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出发,通过梳理美国的再工业化之路、德国制造的崛起、日本诺贝尔奖井喷现象,以及国内以“深圳模式”为代表的经济实践,得出结论,人才是经济增长的第一资源,人才投资的效益增值远远大于房产、股票等其他物质资本的投入。无论是经济转型,还是创新驱动,都必须依靠人才。

既然找到了方向,该如何走呢?

本书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将未来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进行分类讨论,企业家、科研工作者、蓝领都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创新,主动适应未来工作状态。同时,他们所在的组织(包括企业和国家),也必须创新组织形式,充分盘活人才资产,增加人才附加值,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何落地的问题。

从根本上说,发展的不竭力量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9亿多劳动力、1亿多受过高等教育和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是我们最大的资源和优势。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发展转向更多依靠人才资源和科技创新,既是一个伴随阵痛的调整过程,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升级过程。只要闯过这个关口,中国经济就一定能够浴火重生、再创辉煌。

实际上,我国部分地区早就开始了这种人才探路。本书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讲解了云南和贵州两个经济发展“后进生”的“求才”之路,从-1到1,紧紧把握住时代脉搏,布局大数据战略,出台优厚的人才政策,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它们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小缩影,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国“软工业”的未来之路。

美国善于引领科技,德国精于精细工业,日本乐于生活品制造,那中国的增长模式是什么?自信的力量在哪里?参与全球治理的资本是什么?第十二章至第十四章,将全部的梳理提炼为一个可操作的模式:结合“互联网+”,从制度到政策,从薪酬到环境,全面构筑全球人才高地。

未来经济的出路在哪里?未来的发展源和增长点是什么?我们可以理性、科学地说,在人才!中国转型升级在哪里?也在人才!人才引领着增长,人才创造着经济的价值和产业的流向。 YYBBf/tLhjXpyChjkko08e2Nz3uPigUfKiCDiOTrot4Ugp4VR5Nm56qg4CiGrE8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