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红利”渐行渐远,劳动力人口大规模缩减和结构老化正在影响中国经济转型。但长期以来,经济学家主要从人口数量角度考察人口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而忽视了素质、结构与分布等人口构成要素的变化对它的影响。
我们提出了“人才红利”的概念。
传统的“人口红利”,是人口数量红利。“人才红利”是新型的“人口红利”,是人口质量红利。从基础教育的普及到高等教育的扩大,带来人口质量红利的兴起。受教育人口数量突飞猛进,劳动人口中大学生占比逐年上升。比较中美两国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发现,中国人的受教育水平加速追赶美国。历史上成功的追赶案例中,经济增长的追赶均以人力资本的追赶为先导。
借鉴美国经验对比发现,在过去的中国,无论是高科技产业还是整体的科技发展,都缺乏重要的自主创新,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专业的科研人员。中国近五年科研人员年平均增长率为20%,人口质量红利愈加明显。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人才全球化流动配置趋势进一步增强,人才国际化问题更加突出,发达国家利用各种手段吸引人才,引领产业发展趋向,使人才竞争日益激烈。
人才还是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引领力量。经济发展对人才总量的弹性系数为12.8,即人才总量每增长1%,拉动经济发展128%。世界银行通过对全球192个国家和地区的分类测算,提出了“国民财富新标准”。新标准指出,全世界人力资本、土地资本和货币资本三者的构成比例约为64∶20∶16,也就是人才资本是全球国民财富中最大的财富。199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和社会学教授贝克尔提出,发达国家的资本75%以上是人才资本,而不是实物资本。
将能够创造效益的知识、技能、经验等人才资源,经过精心的开发和筹划,投入到经济活动中,形成主要推动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将人的作用从“人力”上升到“人才资源”“人才强国”战略高度,是人们认识上的一种飞跃,它不仅解释了一些物质资源匮乏的国家,如物质资源遭到战争严重破坏的日本、德国,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原因,而且表明了“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
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就是创造新型人口红利,人才红利是支撑未来数十年经济增长的关键。
经过30多年的持续快速增长,我国经济正在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正在由“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因而主要由人口质量决定的科技创新将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人口红利拐点的出现,也说明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要素支撑条件发生了变化,今后更加要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科技创新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以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劳动力短缺、工资成本上升最先冲击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产业结构升级最迫切的是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依靠人力投入转向依靠创新,创造新型人口红利,探寻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较于传统的人口红利,新型人口红利强调的是人的“质量”。说到人力资源的“质量”,则绕不开教育。
进入新世纪,我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农村教育得到加强,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可以说,无论是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是受教育人口的数量和比重,都是空前的。
经过十几年的大力推进,国家在教育上的投入开始产生效应。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素质,我国正在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
2001~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见图2-3。
数据表明,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01年的114万,涨至2015年的749万,15年间上涨了557%。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今天,大学生不再是稀缺资源。
教育水平提高带来的人力资本提升,将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提供高素质的动力源。人才引领增长,是一种绵延不断的经济增长方式,通过开发这一增长方式,足以保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创新性、开放性和包容性。
图2-3 2001~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