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道与德

第一节 老子之道“气”解

一 诸子百家 共奉一道

秦汉以前,诸子百家共奉一道——形而上恍惚之道与形而下器用之道。

形而上恍惚之道,不可道之“道”,约有五义:(1)宇宙真宰:大道真宰令宇宙生出天地万物,独让地球山清水秀、人物繁衍,在两千五百年前的东、西两方还空降一大批圣贤,对打杀不休的愚氓们进行教育启发,可惜我们至今没几个听话;(2)朱子曰:“道犹路也。”有脚就有路;而“道”则是通向宇宙究竟境界的唯一之路——心悟之路;(3)“离有离无之谓道”的不可道之“常名大道”,或曰无极○;(4)宇宙“心物一元”、“互生互化”的大法则、大规律——普遍规律;(5)人们行为起止的准则。

形而下器用之道,可道之“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道”,太极之道,具体之道。就修证具体之道而言,老子在此既言道之体用,也讲了入道功夫。老子之道,尽在于此。其余五千余言,皆系进一步的讲述和展开。

二 太上本元之道与太极造化之气

圣人之所以是圣人,是他们“独具慧眼”,能三目齐观(肉眼+慧眼),能够把握阴阳,透视虚实,洞察显隐,妙知心物,真参造化,深入了义,故而所获圣果皆系第一义谛,或曰“绝对真理”。故此《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等经典所证之道理、天理、人理、医理……一经建立,便放之四海而皆准,置之万年亦不易,“任凭风浪起,稳坐道气论”,以不变(道、气)而应万变(事、物),其经其理其用,数千年前如此,数千年来如此,数千年、数万年后仍会如此。此乃先贤所示绝对真理千古常新的究竟气势,我们后来人真是望尘莫及。

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奥本海默深研佛、道的传统经典之后,十分感慨地说了一句经常被人们引用的名言:我们的发现,不过是东方古代哲学的例证、促进和精确化而已。

古代先贤开示的是宇宙真理第一义谛之绝对真理,当今贤人发见的乃宇宙真理之一部分——相对真理,“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我们不应去此取彼而自生障碍。

古圣们独具慧眼,掌握绝对而把握相对,所以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今人则只具肉眼,或偏于唯心,或执于唯物,细玩溪流回环,囿于瞎子摸象,不识庐山真面,故而是非蜂起,说法百端。

西方求真务实的哲学家、科学家们,以他们的肉眼加上其延伸工具——三大镜(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一直不停地在探索宇宙的生成与演化规律,苦苦找寻导致宇宙运转的最初原因、第一推动力。大科学家牛顿说:宇宙的架构本来就存在着,上帝伸手一推,宇宙就运转起来了。此后百余年来,科学家们终于找到了导致宇宙运转之真正的上帝——力、能。

万物自得于太上老子之道,宇宙统一于太极混沌之气、宇宙元始造化能之“元始祖炁”。

宇宙元气既包含了无情无义的“物理场力”,更融入了有爱有恨的“生理场力”,它应该是“有情无情共一炉”的“大统一场力”之究竟场力。

三 道因气而立 气遵道而行

凡宇宙之物有体必有用。道是体,气是用;道为源,气为流;道乃未始之始的无极之道,气系有始之始的太极之气。道之体虚而隐存,无象无形,“形潜莫睹,在智犹迷”;道之用(气)青青翠竹,郁郁黄花,“象显可征,虽愚不惑”。体在用上见,道由气可识。所以我们可以溯流识源,从用见体,以气证道,以道驭气。这样一来,形而下具体宇宙之道不是别的,乃是宇宙不生不灭、生灭自在的宇宙元炁及其运动变化之象,包括隐在的虚相。

人类个体就是由宇宙元炁与心识,阴阳和合凝聚而成,也是大道宇宙杰作中的杰作——天之骄子。

人是小宇宙,宇宙乃大人身,人是大宇宙的缩影。我们只要把自身小宇宙的奥秘弄清楚,溯流而识源,宇宙大人身的奥妙也就昭然若揭了。

天意从来高难问。我们还是去问太上老子吧。

老子告诉我们,“天下大事作于易”,我们可以从人体小宇宙自身的玄关窍开、玄牝体立中去寻找蛛丝马迹。从研读老子《道德经》之第一课开始,我们去探索宇宙性命及人体生命的谜、迷、密、秘。

《道德经》第一课:

道( 无极○ ),可道( 太极⊙ ),非常道;名,可名( 器物 ),非常名。( 以上言道之体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言道之用

故常无欲( )以观其妙;常有欲( )以观其徼。( 言入道功夫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奥妙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门

道,可道,非常道。

诗曰:道犹路也通天路,一条心路各自悟。鸿蒙未判悬太空,天地辟后在何处?

宇宙运化,井井有条;万物繁衍,欣欣向荣;谁为主宰?就是从古至今古今贤圣都喊“不知道”的那个“道”。老子名之曰“真常之道”,宇宙的真宰。它虚而无形,灵而有象——无象之相;无象则无名,强名之曰“道”;故真常之道,可以叫它“道”,也可以不叫它“道”。

虚灵的先天大“道”,名“道”字“无极○”。

静为无极(○体),动即太极(⊙用),动静一如。故天下万物生于有,生于太极⊙;有来自无,来自无极○。

太极⊙,宇宙“干能量、干细胞”,但它是心物混沌一元的“干能量、干细胞”。

太极⊙之义深、远、玄,不可思议。不是不能思议,更不是不准思议,而是思之不及,议之不得,只能像老子、庄子那样,在深深的定境中去慧而悟。

虚灵的无极之道○不能总是处于先天的本寂状态(道体),它的本智功能在因缘会聚之时终归是要起用的,无极而太极⊙(道用),化而为一,即“道生一”之“一”,亦即太极混沌之气的元始祖气(炁)——可道之道。气聚、精凝、形成,生出后天的天地万物及人间万事;万物、万事历经生、长、化、收、藏之后,复又叶落归根,归根复命,回归到无极道海○,修生养息,等待新命。

这就是老子“至虚极,守静笃”,在深深的定境之中,游心于万物生发之初所观察、悟证到道化万物、万物归道的全过程。

道何以要化生不灭的物质(阴)与不朽的精神(阳),同时又给它们提供生生不息的能量流之气(炁),以及令阴阳交媾而产生日月星辰和它的杰作“人”……乃至天灾地难,病祸苦痛呢?

还是那句老话:“天意从来高难问!”对此老子未予论述。他的传人庄子予以说明:“六合之外,存而不论。”

与老子同时现身的佛祖,也遇到过同样的事情,外道向佛祖提出了十四个宇宙现象的根本问题,佛祖也未予回答,称为十四无记。比如“时间有没有开端?”“宇宙有没有边际?”……佛祖只是笑了一下,笑而不答。

诗曰:日日颂读仍是雾,大道微妙赖心悟;真到若有所悟时,却嫌语言欠功夫。

名,可名,非常名。

诗曰:一气流注宇宙间,化生天地与万物。呼它是啥就叫啥,化尽收藏虚名录。

可名者万物,常名者大道——宇宙元炁。

万物有生则有灭,灭则名存而实亡,故非常名。常名曰道,字气,它不生不灭,生灭自在,深入于万物之中,独立于天地之外,任凭万物、万名怎样变来化去,宇宙元炁的“常名”则永恒不变。

童心是道:大道道心本平常,像我粗布花衣裳。七嘴八舌议论多,哎呀说坏我的娘!( 作者注:古人曰:道本无言,被人说坏。 )( 以上言道之体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言道之用

诗曰:无极之道难把捉,万物之母有实凭。高处着眼低处修,不觉修进玄妙门。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有为众形之始,无在元化之先。”无形无象、虚而且灵的宇宙元始祖气(炁),乃是未有天地万物之先、却能生起天地万物的未始之始的“元天尊”,天尊姓“无”,强名无极;或曰宇宙大统一场能,统精神物质于一体。

无极而太极。无极的虚灵之道化而为太极混沌之气(炁),无形有质,宇宙元精,是能够生起天地万物的始基精微,或曰“宇宙干能量、干细胞”,仍然是无象之相,无状之状,天地之始,万物之母,宇宙有始之始的“始天尊”,天尊姓“有”,太极混沌之气(炁),常处形而上下间,下可化生天地万物,上则回归无极道海。这位始天尊怀抱无极之道的阴阳数理神机,内蕴大宇无穷消息,来到人间意欲何为?

诗曰:有是道来无是道,天地万物两个抱。无能生有有还无,有无循环显道妙。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以下言入道功夫

诗曰:丹经道书多假(喻)话,假话背后藏玄机。老子妙道无中有,玄之又玄上天梯。

“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修真证道,日久功深,无思无欲,深入虚静,自后天而返先天,“道眼”洞开,大慧生起,神光朗彻,智照无碍,“一念不生全体现”,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世界,天堂地狱,历历显现在“道眼”之前,就能游心于万物发生之初,彻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微妙的道化过程,以及无中生有之玄、归根复命之奥、有无相生循环不已之妙,即宇宙演化的绝对真理、第一义谛从而显现无余。

诗曰:道本无言法本空,空中走来一灵童。无心拨动没弦琴,声声天籁醒痴聋。

常有欲以观其徼。

诗曰:所可道者道之迹,言夫名非道之真。实中之虚无中有,悟解有别是非生。

常人为习惯所囿,总想表现自己后天的聪明才智和欲望,便不能进入虚极静笃的甚深境界,“道眼”难以开启,只能依靠自我的主观心智之用,其视界被限制在三维之内,则能见度极为有限,即使观察到天地间万事、万物的生、长、化、藏,和人类个体的生、老、病、死……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仅能认知宇宙运化一段时空、节序中的“相对真理”。

诗曰:通天大道只一条,登天路标何其多?左道右道都是道,走向邪道莫怪我!( 作者注:古人曰:道本无言,非言不显;言有不达,道无以明。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诗曰:太极判而阴阳生,阴阳分兮善恶出。祸福于焉相往来,有人笑兮有人哭。

无思无欲时道眼开启而妙观到的宇宙绝对真理,与有作有为时肉眼功能发挥而认识到的宇宙相对真理,同为宇宙真理,皆来自老子之道,以境界不同致名称各异而已。

无为而无不为的元天尊和有为而有以为的始天尊,同为天地构成、万物演化、生命繁衍的元始天尊,两者相互依存,彼此互为其根,并同根于道——出而异名。

诗曰:仰之弥高钻弥深,韦编三绝读道经。豁然心领神会时,顽铁有望化为金。

同谓之玄。

诗曰:无上天机天已泄,河图洛书太极图。知此道者二三子,道德五千用心读。

有为法的有欲观徼,玄而且妙;无为法的无欲观妙,妙而且玄:两者都叫做“玄”。

“玄”者,原也,源也,元也,道也。有为法在表面观玄,门外观玄;无为法在道里观玄,门内观玄;有为法观的是万物泉源之玄,无为法观的是宇宙本元之玄。所以两者同谓之玄,同谓之道。故而,“无”是道,“有”是道,天地万物两个抱。

诗曰:氤氲混元太和气,流行宇宙育群生。天变地变它不变,元天尊兮始天尊。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诗曰:玄之又玄众妙门,入门便把老子寻。他在高高山顶立,我等深深海底行!

“玄之又玄”,道玄之,德又玄,道成德立,玄之又玄;无玄之,有又玄,无中生有,玄之又玄;天玄之,地又玄,人居天地之间,玄之又玄。玄知大道生化,生生不息,引导修真悟道者沿着理想的太极曲线,螺旋式地向上不断攀升、升华,就能玄入大道之门、众妙之门。从而回归久违了的道乡,得以欣赏究竟境界。

修道悟到玄,悟道证到妙;始知不悟道时妙而玄,悟道之后玄而妙;要知玄妙真消息,除了修道、悟道、证道别无它途。

诗曰:大道全凭静中悟;大象得从心死后;大智若愚默如雷;大音希声彻宇宙。

第二节 简论道与德

“道因气而立,气遵道而行。”——道气一体,出而异名。

“本无乾坤与坎离,一气流行天地间。”——环宇皆气。

“万物自得以道,宇宙统一于气。”“气化万物。”——宇宙万物皆自气化、精凝而成形;“化不易气”。——无论万物怎样变化,气自身不变(生灭)。

“化不易气”、“气化万物”,如此井然有序,一定有一个“元始天尊”在暗地里发号施令,它深入于万物之中,独立于天地之表,偶露一鳞半爪,谁也说不明白,只好勉强给它安一个名字曰:“道!”“道”因气而立。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钟祖、吕仙阐释曰:“一为体,二为用,三为造化。体用不离于阴阳,造化皆因于交媾。”阴阳交媾,变化万千,生生不息,化化无穷。这就是宇宙的自然状态、自我本然状态及演化真经。

乾坤坎离、化不易气、缘生性空、三生万物……生来化去都是“有情无情共一炉”的宇宙“大统一场能”,宇宙元始自造自化能“元始祖气(炁)”的杰作。就在这道化万物的同时,大道的庐山真面目也就逐渐显露出来。“道”,就是宇宙元始自造自化能元始祖气(炁)及其运动变化之象,包括隐在的虚相。

尽管如此,也只是道化之轨迹,远非大道之本体,大道本体之表象谓之“德”!

道与德,即体与用。大凡宇宙及宇宙之物,有体必有用;反之亦然,宇宙中没有无用之体,体从用上见,道由德可识。因此我们就可以从流溯源而自用见体,依德识道。

单说大宇宙本体曰道,单说其功用曰德,体用同说曰道德;故道之与德,一源一流,一体一用,体用同功,没有先后之分,只有体用之别。道是形而上,德是形而下。虚无无形谓之道(乾、阳),化育万物谓之德(坤、阴)。

天之大德曰生(孕),地之大德曰长(育)。故此没有道,就没有宇宙万物;没有德,宇宙万物就失其本性。

或曰大道为无极,系本寂之体,朴德是太极,为本智之用,而体用同功。它们虽不是一个东西,但也不是两个东西,是一体之两面,非谁生了谁。所以古圣在论述道与德、无极与太极的关系时,常用“尊道而贵德”、“无极而太极”这一表述;亦即无极就是太极,太极就是无极,即道就是德,德也是道。显象时道在德中,德就是道;归根时德回道体,道就是德。

大道这位宇宙真宰休闲时不干活(以孕育生机),大家呼它为无极之“道”(静);休息之后起来干活(化生天地万物),人们又叫它太极之“德”(动)。

天下万物生于有,生于太极;有来自无,无极之道。这位名道、字德的宇宙真宰,后人有时统而称之,有时分而名之,皆系勉强可道之方便道。

“朴德”依大道所编的程序,即阴阳五行数理神机之“编码结构序”而起用,故有天德、地德、人德、物德……之谓。“天地之大德曰生”,而且生生不息,并且生而不宰,故又曰玄德。

德离不开道,道则可以离德,道是独来独往,无古无今,自古以存。东方之德如果也像西方上帝那样,干六天要休息一天,需星期天,该天不化不生,“朴德”即“失业”而自然回归无极之道,从而导致星期天无德——这是西方的故事。东方之道或德则无休,故而朴德永远都是老黄牛!

“道为万物之本原,德系万物之本性。”套用现代哲学语言,道为绝对真理,德即相对真理;全德即道,无数相对真理之合就是绝对真理。故而道化为德(宇宙万物)时,就同时赋予了与它相应的“能量流”之气与数“编码指令信息结构序”——大道的复制品。由于道赋“编码指令信息结构序”的不同,宇宙万物因其所禀赋“指令信息”的差别,而显得五光十色,纷繁万状,而且时显时隐,变化莫测。显时虽愚不惑,隐则在智犹迷。

朴德自身不能产生能量流之气,那是道的专利,它只能按道赋之“数”的神机而展开其固有的运化程序,而使用道赋的能量流之气,以完成自己的功德。一旦功德圆满“气竭数尽”,朴德就叶落归根,太极归无极而“归根复命”,休息休息,或者再领新命。

人,这个道化之物,载道之器,承道之躯,了道之身,就修真证道而言,光修德性是不够的。德性好的人,只是气化有序而已,可以活到寿终正寝。要想自主性命,超越阴阳五行,自编“指令程序”,以跳出三界之外,不拘五行之中,则必须修道——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如此才能全德合道,与道一体,而生死自在。对此,吕祖早已给我们指出了:“只修性(德),不修命(炁),此是修行第一病……”目不识丁的王善人说得更为直截了当:“有道无德,道中之魔;有德无道(炁),一座空庙!”

第三节 德以善为用 善以德为本

前人云:对修真了道者来说,“重德”是一门技术。是技术那就要求时时磨炼,精益求精,精入虚无。

老子曰:“高以下为基。”低处起修,高处自到;或曰最基础的,就是最高级的。我们就从眼前的微德入手,积微德为小德,积小德为中德、大德。先自利,积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的微德、小德,再利他,积有利于他人、众人身心健康的中德;进一步积有利于推动社会和谐进步、全人类身心健康的大德;终极目标则是为推动大宇宙向前发展得更加完善,而做出个人贡献的上德,以期达到人天合一的“人行健”、“地行健”、“天行健”而人天双赢之玄德境界。

前人又说,行善积德最好是行大善、积大德。其下手功夫或“秘诀”就是“八字真言”:首先搞好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如果连本职工作尚且做不好,就不必侈谈什么行善、积德。

道家三千六百法门,佛家八万四千方便,儒家半日读书、半日静坐,皆归宗于“以德为本”。《易经》讲天德;儒家重品德;佛家崇福德;道家尚功德:莫不尊道而贵德!

修真了道的入门下手功夫,首先“三调”——调身、调息、调心;重点应该放在“调心”方面!谚曰:“道如天上月,心是一盆水;心清水现月,心动月无影。”

“有德者天助,为善者心安。”为了培育个人的德心、德性,能够安心练功,说到底,还是要从行善积德着手。

“善以德为本,德以善为用。”一个人的德性,简单而具体地说就表现为自己是否具有善念,具备善行。修真了道者如果没有与人为善之德性与德行,便不会有相应的德报和德果,便难以登攀无上大道的台阶,开智生慧自然也无门。我们一旦生起了善念,具备了善行,时时处处与人为善,善心常切则善道大开,襟怀坦荡,心无芥蒂,如此则心平气和,自然容易放松入静,练功的效益、功境的升华,不言而喻。

有了慈悲心肠,善性善行,随时善念四射,反馈回来,获得之善意、善能必然倍增,也就是常说的善有善报!还愁功夫上不去?

第四节 老子慧学之光光耀世界群星

一 道眼悟证之学与肉眼实证科学
道与靈

道,分为形而上不可道的无体之道;与可道的平常之道、太极之道——形而下阴阳大化的具体之道。

道不虚生,名不虚拟,道以言表,以字解道。

道字由“首”字与走之“辶”组合而成。“首”初两点非两点,古写较平、为阴爻“- -”之意,下一横乃阳爻“—”之义;阴爻“- -”之气重浊常下降,阳爻“—”之气清轻宜上升,阴与阳二气两相交媾而成“地天泰”、万物生,而且生生不息。下面的“自”字,以表形而下宇宙阴阳二气自相交媾、自孕自育、自然演化之机;走之“辶” 表“天行健”,生生不已,宇宙从此就热闹起来。

靈,道之代表;天命元神。如果说道是体、是源,则靈是用、是流,是道的复制品。我们可以以用而见体,从流而溯源,参见道的本来面目。

靈,雨字头,雨从天降,乾天也,内蕴大宇宙生化的无穷消息。下面是三个“口”,即三只眼;左右二口为肉眼,以认知三维世界内之事物;正中乃“天眼”,“道眼、慧眼”,能认知四维至十维世界的无状之状、无象之相。下面的“巫”字即“巫师”,古代的生命学家,能够沟通人天,认识生命的来龙去脉。

一目了然

“一目了然”这一成语,其本义是指人类大脑前额两眉中间的那只“天眼”、“道眼”,它具“全视”功能,能够透视虚实,洞察隐显,故而能够把握阴阳,深参造化,“常无欲以观其妙”,能够观察到宇宙的道化奥妙。

对于司空见惯的宇宙众生的生命现象,古圣们启开慧目道眼,虚实皆观,质能共参,把自体当作被认知、被研究的客体,同时自我又是进行认知的主体,主客一致地自己解剖自己、认知自己,认知活灵灵的生命过程,不用仪器中介,因而不会产生错觉和曲解,从而能够清晰地认知活鲜生命体的精微物质结构之“精”,以及在生命精微物质之间运化不息的生命能量流之“气”,与“脾黄、肝青、肺白……”等生命能量流之“气”的形态与色彩,并进一步认知到令生命能量流之“气”运行有序的主宰、生命之“神”——现代生命科学之“生物钟”略略近其义;高推圣境,直入先天,还可悟知到为生命之“神”编制吾人生命元码的天命元神之“性”,“道生天命之性”。所有这些奥妙的生命层次,西方生命科学可能连猜都猜想不到。到现在为止,它们也仅能猜到反宇宙、反能量、反物质,或曰隐秩序、暗物质、暗能量,黑洞、白洞等,皆不敢、哪怕是稍微涉及精神与生命形态的奥妙方面。

就人们熟知的中医学而论,在掌握了究竟真谛——阴阳大化之道的《易经》《黄帝内经》《道德经》指导下,所建构的中医理法模式,其中的核心“精气神、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等生化原理,“望闻问切”、“八纲辩证”、“辩证论治”等诊治理法,“汗吐清补”、“君臣佐使”等治疗原则,一经建立,便是绝对真理,数千年前如此,数千年来如此,数千年后仍将如此,“任凭病浪起,稳坐元气论”,以不变而应万变,整体调治,标本兼治。这就是东方传统文化绝对真理的绝对优势。

二 老子《道德经》与西方文明

1.老子西行

笔者曾做楼观台诗:“经已讲完愿已了,有无相生没玄妙。牛鞭一甩说再见,关外去传德和道。”

曹金洪先生主编的《道德经》一书中《老子——西方文明的先知》说( 第711~729页,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年 )。

老子骑牛西行,有人说去了印度,也有人说去的是欧洲。老子最早的欧洲“弟子”乃18世纪法国的弗朗索瓦·魁奈,他得到了真传,把老子的无为翻译为“自由放任”,并依据老子的自然法则创立了重农经济学。同期,另一位得到老子真传的欧洲弟子为苏格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他依据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发表了划时代的旷世佳作《国富论》,阐述了自由经济原理。小小的岛国不列颠,第一个采纳老子自由经济理论治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有趣的是,一些新教徒逃亡到了新大陆,完全依照老子的自由经济思想依样画葫芦,使一穷二白的美利坚成了当今世界的霸主。

老子《道德经》在西方的传播,实际上经历了四个阶段,首先是1275年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的中国游记;其次是明清时期的来华传教士,推动了“东学西输”;再次是清末鸦片战争后,国门大开,传教士、学者、商人等涌入中国,同期西方国家也设立汉学,推动了老子思想西进;最后是改革开放,国门再次洞开,同期马王堆帛书《老子》、郭店楚简《老子》等考古新发现,推动了老子研究。西方社会、自然、物理、宇宙等研究结果一再被老子预测到了,再加生态危机等因素,世界性的老子热一浪高过一浪。

英国的李约瑟博士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陆续编著出版了多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他的著作和观点使人们耳目一新,所以我们有必要从新认识中国的道家和道教文化。

传教士时期,特别是正在兴起的启蒙运动时期,欧洲传教士们为了成功地在华传教,积极从中国的典籍中寻找《圣经》教义的依据,对中国典籍进行基督教比较研究,从而推动了道家思想的传播。进一步发现儒家学说的封闭性和老子学说的普适性,才开始将目光转向《道德经》,并视其为东方智慧的泉源。

法国是欧洲的汉学中心,法兰西学院于1814年设立了欧洲第一个汉学讲座。第一位中文讲席教授雷慕沙(Jean Pierri Abel Remusat,1788~1832),被视为法国新派汉学始祖。他称老子的思想与稍后的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学派所提出的“学说有不可争辩的共同之处”。他的高徒儒莲(Stanislas Julien,1797~1873)在1842年完成了老师的生前嘱托,出版了全译法文本《道德经》,书名为《关于道和德的书》,参考了至少七种注本,包括河上公、王弼注本,被汉学家们公认为最佳译本。

英文译本以自学成才的东方学家亚瑟·韦利(Arthur David Weley,1889~1956)于1934年出版的王弼《老子注》译本最为典型:《道德经及其力量》。

最著名的汉学家,当是毕生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李约瑟博士(1900~1995),自称“名誉道家”,姓李名约瑟,字“丹耀”,号“十宿道士”,又号“胜冗子”已出版五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以发现了道教(家)思想的世界意义而闻名世界,被世界科学家联合会授予“乔治·沙顿奖章”,并被聘担任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教授。他指出:“说道家思想是宗教的和诗人的,诚然不错,但是它至少也同样强烈地是方术的、科学的、民主的,并且在政治上是革命的。”……

德国虽是汉学的后起之秀,但德国是欧洲哲学的故乡,老子的思想在德国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道德经》被称为“汉学中的汉学”,在这点上可以说老子故乡的中国远不如德国。《人民日报》海外版曾有一篇题为“老子在一个德国人眼中”的文章中说:“在联邦德国几乎大小书店都有老子著作的翻译本。如果有人要找中国书籍,那么他最先接触到的可能是老子的名著《道德经》。”

荷兰有欧洲最古老的莱顿大学,附设有历史悠久的汉学研究院,前院长许理和(Erik·Zurcher)教授说:“《道德经》在西方人眼中,无论从任何西方的思想派别来看,都是最重要的哲学典籍,也最富于中国智慧,或甚至更广泛而言——东方智慧。但其中许多的研究并不完全是哲学性的,例如有些人用福音的语词来解读老子;有些将老子的‘道’与叔本华的‘世界魂’,或柏格森的‘生命冲力’,或是印度的‘大梵天’相比拟。虽看法各有不同,但都表示出对老子《道德经》的重视。最初西方人推崇儒家思想,后转为重视道家。西方人对老子的理解,随着他们对中国观点的变化而变化,而往往只是把老子作为他们的观点的一种外在见证罢了,每一个时代都能利用老子作为灵感的泉源。”

俄罗斯汉学家比丘林,1842年在《祖国之子》杂志上发表的《老子及其学说》,第一个较系统地译介老子学说,该文认为老子与宗教没有任何关系,后世老子的继承者脱离了老子的思想方式,构建新原理,进而创立了道教。

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从1877年起开始阅读和研究老子的著作,并准备翻译《道德经》,后同波波夫一起根据德文译本进行了翻译。1910年他又出版了自己选编的《中国贤人老子语录》,在这本书里,他还写了《论老子学说的真髓》一文。托尔斯泰非常欣赏老子的“道”和“无为”的思想,后来他就把它发展成为“不用暴力抵抗邪恶”的理论,主张用“无为”来对待一切事物。由于托尔斯泰的名望,使《道德经》在俄国得以广泛传播。

2.西方对老子《道德经》的注译与传播

1997年,克鲁特·沃尔夫教授第四版《西方道教书目》统计,从雷慕沙1823年选译《道德经》起,到1995年德国汉学家汉斯·格奥尔格·穆勒出版马王堆帛书本《道德经》德译本止,182年间共出363种外文译本,涉及23种语言。截至2007年,据中国道协统计,《道德经》外文译本已近500种,涉及30多种语言。

《环球时报》2007年3月22日在“道德经风靡欧洲”一文中说:“几百年来,《道德经》的西文译本总数近500种,涉及17种欧洲文字,在译成外国文字的世界文化名著发行量上,《圣经》排第一,《道德经》高居第二,由此可见老子及其思想在西方受欢迎的程度。”

日本早在7世纪中叶就开始了对《道德经》等道家著作的研究,目前可见各种版本的日文《道德经》典籍多达399种。

三 老子——西方文明的先知

1.西方的老子热不是出于偶然

目前,世界性的“老子热”、“大道热”,不是偶然,而是老子道德文化的真理光辉的现实再现。老子道家文化不仅有着无与伦比的精神力量,亦蕴含着伟大的科学智慧与物质力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也是西方文明的源头活水。萨顿奖得主李约瑟博士认为道家思想具有重大的世界性意义,他说:“老子似乎用惊人的洞察力看透个体的人和整个人类的最终命运。”

老子凭其思想的科学性、统一性、远瞻性,敢于同最先进的文明成果对话,启迪拓展人们的智力潜能,成为西方文明真正的先知。当西方人陶醉在自由经济创造的巨大财富中时,英国学者指出,其实自由经济思想来源于老子的《道德经》;当人们为系统科学高歌猛进而欢呼时,三位自组织理论大师普利高津、哈肯、托姆都谦虚地承认,他们的研究成果与老子是相通的;当人们走在信息化高速路上时,其二进制理论发明人莱布尼茨承认,我这个二进制来源于中国道家;与爱因斯坦齐名的大物理学家玻尔谦虚地说:“我不是个理论的创立者,我只是个(道家的)得道者。”当创立互补理论、自足理论、质朴理论、混沌理论、场理论等一批物理宇宙学大师们,到了中国一看,发现他们那一套东西,老子2500年前就有了,有些讲的比他们还要细、还要深。

此类事例举不胜举,当前的生态危机、文明冲突,以及自然哲学、粒子物理、宇宙演化等科学理论进展,都再次证明,老子是个预言家,是个先知。下面仅选政治经济学、系统科学、物理宇宙学三个方面的主要理论发展,来证明老子的先知功能——绝对真理的绝对优势。

2.道家学说在社会科学及其政治经济学中的应用

道家理论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短暂的辉煌……与此相反,老子所倡导的无为而治理念,在西方世界却一再得到发扬光大,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道家“无为而无不为”的神奇效果,如魁奈的重农经济学论证了自然法则是财富之源,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阐述了自由经济是财富之源,萨伊法则论证了自由市场是经济发展之本,洛克的《政府论》阐明了“有限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哈耶克阐述自由是秩序之源。这些作为西方文明奠基石的理论,不仅与道家思想一脉相通,而且大都还是受了道家思想的启发才创立的,这就更让人扼腕三思了。

美国学者邓正莱(Jarmes A. Don),1998年发表《中国的前景:市场社会主义或是市场道家?》一文指出:“《道德经》就是中国的自由宪章。老子关于天道、自由与无为的思想,跟亚当·斯密一样,既是道德的,又是实用的;说它是道德的,是因为它建立在美德基础上;说它是实用的,因为它能导向繁荣。按照天道所演化的秩序就是哈耶克所阐发的那种自发秩序。”他又说:天道思想,一传到西方,也很快得到了西方自由主义者的高度认同。许多西方的古典自由主义对老子和天道思想十分推崇,并把天道思想视为人类共同的自由大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雅士的《古典自由主义精粹》一书中,称老子是古典自由主义第一人。

(1)魁奈与重农经济学

魁奈(Francois Qesnay,1694~1774),18世纪法国政治经济学家,重农经济学派的创始人和领袖;被马克思誉为现代政治经济学始祖。他第一个将中国老子的“无为”思想,译成“自由放任”(Laissezfaire)。有学者认为,魁奈一生受自然道家的影响极深,崇尚自然主义——“自然秩序的科学”。如果人们认识自然秩序并按其准则来制定人为秩序,这个社会就处于健康状态;反之,如果人为秩序违背了自然秩序,社会就处于疾病状态。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

(2)老子思想与自由经济理论

1999年6月10日,香港《远东经济评论》总编辑撰文《意义重大的思想》,认为西方自由市场原理源于《道德经》。西方不少汉学家与哲学家认为,道家“无为”思想与自由经济理论是相通的;中国2500多年前的老子就阐述了自由经济思想。

3.道家学说在系统科学及其自组织理论中的应用

老子的核心思想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但2500多年以来,这种“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一直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原来这种表现无为、结果有为的神秘思想,其实与现代自组织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自组织理论的三位创始人,都认为他们的理论同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相通。这岂不令人深思?

对自组织理论研究最深、最好的是比利时学者普利高津(Prigogine)创立的耗散结构理论,清楚地阐明了自组织条件、过程、机制等,普利高津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1)道家思想与耗散结构论

1969年普利高津(Prigogine)教授在国际“理论物理与生物学会议”上,发表“结构·耗散和生命”一文,提出了这一理论,荣获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

对于老子、庄子的道家思想与耗散结构理论的关系,普利高津认为“老庄的道都是‘无所为’的,这与‘自组织’理论何其相似”。他在《从存在到演化》一书中指出:耗散结构理论“对自然界的描述非常接近中国关于自然界中的自组织与和谐的传统观点”。他在《从混沌到有序》中文版序言(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 )中说:“中国道家对人类、社会和自然之间有着深刻的理解,这对西方哲学家和科学家始终是个启迪和泉源”,新的自然观“将把西方传统连同它对实验的强调和定量的表达,同以自发组织世界观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结合起来”。普利高津1986年在他的《探索复杂性》一书中指出,“在开放系统中由无序到有序的自组织现象是普遍的,它正在走向以中国‘自发形成’、‘整体和谐’为理想的新自然主义”。他还在书中引用了老子的论述,说明自然界自发运动机制:“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为其大,故能成其大。”( 《老子》第34章 )。他还引用《庄子》的论述:“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其所乎?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孰居无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邪?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邪?”

(2)道家思想与协同论

协同学(Synergetics)的创立者、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哈肯(Haken)先后发表了《协同学导论》《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从而创立了协同学。

协同学是研究不同事物共同特征及其协同机理的新兴科学,是近十几年来获得发展并被广泛应用的综合性学科。它着重探讨各种系统从无序变为有序时的相似性;同时又是研究由许多不同的学科进行合作,来发现自组织系统的一般原理;可以用于找出影响系统变化的控制因素,进而发挥系统内子系统间的协同作用。

老子之道,“尊道而贵德”,崇尚自然,并强调大自然的统一性,其基点就是和谐协同;尊道贵德就和谐,反之则失谐。

协同论创始人哈肯在《协同学——自然成功的奥秘》一书的序言中说:“协同学含有中国基本思维的一些特点。事实上,对自然的整体理解是中国哲学的一个核心部分。”

(3)道家思想与突变论

法国数学家托姆于1972年系统考察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从一种稳定状态到另一种稳定状态的跃迁,如水突然沸腾、细胞分裂、市场崩溃等,他在《结构稳定性和形态发生学》一书中阐述了突变理论,荣获国际数学界最高奖——菲尔兹奖章。突变论的出现,引起各方面的重视,被称之为“是牛顿和莱布尼茨发明微积分三百年以来数学上最大的革命”。

突变论的创始人托姆认为,在老子的理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突变理论的启蒙论述,他的突变理论起源于中国老子的古典哲学,在他的《转折点》一文中说:“在老子的理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突变理论的启蒙论述。我相信今天中国许多喜欢这个学说的科学天才,会了解突变理论是如何证实这些发源于中国的古老学说的。”

(4)道家学说在哲学及其物理宇宙学中的应用

在物理学和宇宙学上,道家“道生万物”、“无中生有”……与现代万物创生说、宇宙虚无说和空间说、混沌论、测不准理论等近代物理宇宙学的潮流也是合拍的。

德国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欧洲唯一的全才”莱布尼茨(1646~1716),他虽未到过中国,却通过来华的传教士了解并积累了有关中国的知识,如《易经》《道德经》、伏羲八卦、阴阳五行等,受到极大的启发,以致托朋友向康熙皇帝申请加入中国籍。他第一次将中国的阴阳学说命名为“辩证法”。

1716年莱布尼茨出版了《论中国人的自然神学》,认为中国人有一种基于“道”、“理”、“太极”、“太一”的“自然神学”,在此之上有“自然道德”。中国人的人性按照自然规律做“向善”的追求,而不是按照基督教的律令来“去恶”。

对于现代电脑数理基础的二进制,也是莱布尼茨的伟大发明,并赋予了宗教内涵,他在写给在中国的法国耶稣会牧师布维的信中说:“只有当我们仅仅用0和1来表达这个数字时,才能理解,为什么第七天才最完美,为什么7是神圣的数字。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它(第七天)的特征(写作二进制的111)与三位一体的关联。”“0是自然,1是上帝。”“虚无生万有,用一就足够了。”

莱布尼茨在他临终的那一年,在致德雷蒙先生的信中坦然地承认:“这个二进制,就是源于中国!我之所以要说出来,是为了要证明古代的中国人比现代人聪明得多!”——应该说“智慧”得多!

丹麦物理学家,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与爱因斯坦并称20世纪物理学双雄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玻尔(Niels Henrik Dayid Bohr 1885~1962),1937年5~6月间,曾经到过我国访问讲学。

1928年玻尔首次提出了互补性观点,试图回答当时关于物理学研究及一些哲学问题:“互斥”又“互补”——这恰好像中国成语“相反相成”。玻尔认为他的这个互补原理是一条无限广阔的哲学原理。

玻尔在1937年访问中国时,惊讶地发现他最为得意的互补原理,在中国古代文明中早就有了鲜明的表述,那就是道家的太极图。后来玻尔干脆把自己称为是道家的得道者。

玻尔1947年设计了他的哥本哈根学派研究所图徽,其中心是中国的“太极图”,他认为这形象地表示了他的“互补理论”。1949年他被王室授予勋章时说:“我不是个理论的创立者,我只是个得道者。”而且要求把太极图作为荣誉证书的背景图,“我们在这里面临着人类地位所固有的和令人难忘的表现,在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些互补关系”,“与一种伟大真理相对应的,可能是另一种同样伟大的真理”。

从玻尔开始,现代物理学与老子的思想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霍金,人称小爱因斯坦,1982年提出了“无中生有”的宇宙自足理论;1988年他推出了科普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阐明其宇宙自足论。

霍金教授曾先后三次访问中国,最后一次是2006年。

霍金的量子宇宙论,把宇宙定义为一个“自足自给的无开端也无终结的自在者”;而宇宙本身是从无中生有而来。而“道”则是“独来独往,无古无今”,“自古以存”。

关于大爆炸前的宇宙蛋,霍金认为是“非空非有,亦空亦有”的黑洞奇点。其实老子《道德经》讲述得更为详细:“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美国当代物理学家约翰·惠勒提出了质朴性原理,认为物理学是从一无所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还首创“黑洞”一词。惠勒在访问中国时,突然发现他所倡导的质朴性原理,早已出现在中国古代文明中了。惠勒在学术演讲中鼓励着台下的学子:“我想在你们中间会出现这样的人,他们的伟大发现将高过玻尔和爱因斯坦。物理学并没有结束,它正在开始。”

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提出了介子说,于194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笃好古籍,研读过《庄子》。他说:“我幼年时候读过《西游记》,后来读了《庄子》,读这些作品使我得到一个印象,即中国人是有高度想象力的。”“我特别喜欢庄子;他的作品充满了比喻和佯谬,揭示在我们面前的是个充满幻想的广阔世界。”

汤川秀树说他的粒子物理学上的“混沌”说,是受到《庄子·应帝王》中关于“混沌”的一则寓言的启发。他进一步说明,他在寻找基本粒子的过程中,转向混沌学说:“我研究基本粒子已有多年,而且,至今已发现了30多种不同的基本粒子,每种基本粒子都带来某种谜一样的问题。……我们不得不深入一步考虑这些粒子的背后到底有什么东西。”“用惯用的话来说,这种东西也许就是一种‘混沌’。正是当我按这样的思想思考问题时,我想起了庄子的寓言。”

汤川秀树对老子极为推崇:“老子是两千多年前就预见并批判今天人类文明缺陷的先知。老子似乎用惊人的洞察力看透个体的人和整个人类的最终命运。”

(以上资料摘编自曹金洪主编《道德经》之《老子文化与东西方文明》章节)

这些顶尖的科学家们几乎都一致认为,每一个时代、每一个领域、每一门学科……都能够利用《老子》作为灵感的泉源。

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和李政道,对四书五经都有相当深入的研究。科学史专家萨顿早在1930年科尔沃的演讲《东方和西方》中断言:“新的启示可能会,并且一定会来至东方。”

未结束语

“冲开脑门一只眼,阴阳虚实一串穿。”再加上左右两只肉眼及延长工具三大镜,我们就能够对宇宙万物、万事进行正反齐观,洞察隐显,把握阴阳,深参造化,对宇宙万物的成、住、坏、空,对人类生命的生、长、化、藏……皆能“一目了然”;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而掌握绝对真理。依靠绝对真理,就能够更好地把握不断涌现的相对真理;“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就可以改造现有某些相对真理的只知一、不知二的片面性,使之更加完善,从而推动宇宙万物的运化循着自然规律法则滚滚向前——“天行健”。

第五节 道佛原无二 只为世见差

老子之道,鸿蒙未判,宇宙洪荒,圆融混沌:独来独往,无古无今!

佛祖出世,左右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道家兼有无而论道,论无能生有,有还归无;无不能生有,则为断无,旁门是也。

佛家超有无而言空,言空生妙有,万有归空;空不能生有,则为顽空,外道是也。

道家说:天地与我一体,万物与我齐一;天地大人身,人身小宇宙;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佛家曰:心生种种法生,法生种种心生,心法互生;心能转物,即同如来。

道家的宇宙名片太极图,一阴一阳,阴阳交媾,变化生起,生出太极图坐标轴内的金、木、水、火四象,其中心节点——坐标原点为第五象、宇宙肚脐眼“土”——四象不离土;土生万物。五象又叫五行,五个在宇宙中行行不已的行者。

万物归类于五行,五行衍源于阴阳,阴阳合抱于太极,太极肇始于无极——无极本无(空),太极始有(色);无极(空)乃天地之始,太极(色)为万物之母。

佛家的宇宙名片卐字符,竖丨橫—交错,一色(有)一空(无),即色即空,旋转变化,卐化而为其坐标轴内的地、水、火、风四大,卐的中心节点——坐标原点则为第五大、宇宙肚脐眼“真空”,内蕴宇宙的无尽资粮,以滋养四大——真空(无极)生妙有(太极),有复归空,宇宙从此生生不息。

业力不灭,万法实有;有又归空,空生万有……空有圆融,是为中道了义。

道尊静笃于恍兮惚兮境界中游心于万物发生之初,发见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宇宙演化之枢机。

佛祖深入于甚深禅定之中而大彻大悟,悟缘生性空,性空缘生,因果连锁,了知宇宙结构、人生性命之至理。

道尊曰,无极而太极,太极归无极;无极即太极,太极即无极;无极众形之始,太极万物之母;两者同来至道,出而异名。

佛祖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揭谛揭谛,波罗揭谛。

成就万物之“无”;能产生妙有之“空”;通天下一气之“气”;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来不去的自性;本来面目,宇宙真宰;以现代科学眼光来看,何物可以当之?

寻寻觅觅勉强答曰:宇宙永恒不灭的元初能量“大统一场”“略近”其义!

无极、宇宙元炁,真空、无量寿光——宇宙永恒存在的元初大统一场;太极、色法——宇宙永恒不灭的基本粒子。色不异空、太极亦无极,空不异色、无极亦太极;色即是空、太极即无极,空即是色、无极即太极;现代高能物理学中场粒二象性之场与粒、能与质,“略近”其义。

但是佛道二家的场与粒、能与质,是“心物一元”的宇宙高深智慧境界活灵灵的事物;而现代科学的场与粒、能与质仅是非生命领域宇宙粗浅层次死板板的东西;这是二者之间天差地别的本质所在!

站在道、佛更高层面上俯瞰,能量(真空、无极)乃运动着的物质,物质(色法、太极)是凝聚着的能量;二者虽不是一个东西,能量是能量(空、无),物质是物质(色、有);但也不是两个东西,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有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为证E = mc2,为我们证明了色不异空、太极亦无极,空不异色、无极而太极;色即是空、太极即无极,空即是色、无极即太极。然而更重要的第一义谛“生命”呢?——生命惟有道、佛知!!!

正是:到家原来无一事,能、质空争是与非!

道家性命双修为教内真传,自广成、老、庄,魏伯阳,到钟、吕制定“三成全法”模式,下手功夫系阳生採药,武火炼精,炼精化气,金丹乃成。伍冲虚、柳华阳说:必须性命双修、佛道双了,才能究竟!

佛家性命双修系教外别传,由初祖迦叶尊者传出,经菩提达摩传来东土,下手功夫为:情来精至,以性摄情;情能归性,舍利乃成。故达摩老祖曰:“三家法一般,莫作两样看,性命要双修,乾坤不朽烂。”

有人问一位大禅师:儒释道三家为同为异?大禅师答曰:大器者用之即同,小根人执之为异。迷悟由人,不在教之异同。

就宗教而言,道教指明,人皆可以为尧舜,个个都系道种,都可以超凡入圣;谁苦修谁得,不修者不得!

佛教认为,心、佛、众生,一律平等,人人皆可成佛,包括一阐提!

西方宗教,认为上帝只有一个,永远高高在上,世人只能俯首听命;最后接受末日审判!

由此可见:道佛原无二,只为世见差。 Fge5CSi1MHDdY8tAaVtCLs+GYHbNzRXpmGCIPvKn9tIl7Kf8F3HNzjYd5sam0Aq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