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 言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清代短篇文言小说集,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是蒲松龄的代表作。“聊斋”是他的书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指在聊斋中记述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61岁时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

据说作者蒲松龄在写这部书时,专门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请喝茶的人给他讲故事,讲过后可以不付茶钱,听完之后再作修改写到书里面去。该书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艺术成就很高。具体说来,它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故事;二是人与人或非人之间的友情故事;三是不满黑暗社会现实的反抗故事;四是讽刺不良品行的道德训诫故事。在《聊斋志异》一书中,蒲松龄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由于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聊斋志异》堪称中国古代短篇小说之巅峰。

历来对《聊斋志异》的评价都非常高。蒲松龄的同乡好友王士祯为《聊斋志异》题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他对《聊斋志异》甚为喜爱,给予极高评价,并为其作评点,甚至欲以五百两黄金购《聊斋志异》之手稿而不可得。纪晓岚称赞:“才子之笔,莫逮万一。”鲁迅评论《聊斋志异》:“《聊斋志异》虽亦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崎人异行,出于幻灭,顿入人间;偶叙琐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明末志怪群书,大抵简略,又多荒诞不情;《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处,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是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郭沫若评价说:“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评价说:“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但此书也有不合常理之处,如《医术》中载:“有病伤寒者,言症求方。张适醉,误以疟剂予之。醒而悟,不敢以告人。三日后有盛仪造门而谢者,问之,则伤寒之人,大吐大下而愈矣。”根据现代医学,伤寒最忌腹泻。另外,书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需要我们在阅读时加以注意。

《聊斋志异》完成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在蒲松龄生前多以抄本流传,到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才第一次由赵起杲在浙江严州刻印。后世著名的版本有铸雪斋抄本(乾隆十六年)、青柯亭刻本(乾隆三十一年)等。

《聊斋志异》在清代风行一时,模仿之作大量涌现,代表作有沈起凤的《谐铎》、袁枚的《子不语》(又名《新齐谐》)、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等。 utBPVIo86xxGeUrnYVTSVBUa3sfZ20O7Q4BWo0Xrfffx5YS6Qyo0aJ4HrjxxktL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