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年幼时,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期待了许久的一份礼物,爸爸始终不肯买回来;妈妈答应的事,从来都是不了了之,没有一次信守诺言。在大人看来,这不过是琐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对孩子来说,这却可能是影响人生的大事。至于引起强烈情绪波动的生活事件,如家庭破碎、亲人去世、频繁搬家、身心虐待等,对孩子的影响更是终生的。

年幼的我们,如果心理上没有得到满足和安慰,无法从父母那里获得足够的爱和关注,内心就会藏下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内在小孩。内在小孩具有孩子般的敏感度、好奇心和想象力,他没有随着我们身体的长大而发生改变或消失。等我们长大了,内在小孩会在我们遇到挫折、心灵受苦、丧失勇气时出现,拖着我们沉浸在心灵的苦海之中,做出对人生幸福不利的事情。

长大之后,身在“江湖”的我们被大环境裹挟着,从富有生命活力的个体变成一个个麻木不仁的机械生物,人最初的信任、自由和柔软的内心被遮蔽起来。你看行走中的张张面孔,只能看到广告标示、交通指示灯和僵硬的天际线,他们看不到别人,也看不到自己。

如果你想要挣脱内心小孩的枷锁,不再受命运捉弄,从向他人索取爱、不敢爱、拒绝爱变成一个能够爱人、关怀爱、肯定爱的人,这本书正是你需要的。本书吸收了大量的个案经验,从父子、母子、夫妻关系等方面分析家庭系统对一个人的重大影响。从原生家庭到次生家庭,家庭成员之间有着强烈的精神纽带,牵连着彼此的情绪情感,与此同时,也有一些难以根治的难题,困扰着家庭的一代人、两代人、三代人。

看完本书,你可能觉得90%的说法都是对的。但人生终究要自己过,路要靠自己走。无数案例证明,产生改变自己的冲动容易,做出改变的行动困难,至于完全跳出命运循环,找到喜悦的、信任的、富有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自己,恐怕还要靠天分和上天的恩惠。

禅师在修行时,不会把修行局限在蒲团上的几个小时。坐在蒲团上,闭上双眼,感觉自己的呼吸,或许是发现自我,培养宁静内在的不错方式,但是静心还有更广阔的解释。拥抱内在小孩也是如此,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心理治疗,而是一种生命状态、一种生活方式。当我们将发现自我、拥抱自我当作一种生活方式,不再刻意地改变什么或得到什么,内在小孩就得到了足够的关照。

发现未知的自己,拥抱内在的小孩,这些都是过程,而不是目的。如同心理学之于人类的意义一样,各学派的理论、方法,其终极目的是为了让人们进行深度的灵魂探索,相信自己,并且诚实勇敢地面对自己。 LuJ7bHmGOJtRM6xcROqOWKuJ4ED+3wEu6ZeeuUs4n80A5IGzuHSjl0sTqszSz1Q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