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祸起弱邻

中国传统纪年称为“甲午”的1894年,在世界历史上都应该是一个值得记忆的重要年份。就在这一年,西方世界的头把交椅悄然换位——美国经济总量超越英国,成为世界上实力最强的国家。在北方,那个国土最辽阔的国家,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即位。在东方,那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国,即将迎来她的实际领导人慈禧老太的六十大寿。大清举国上下沉浸在一片安静祥和的喜悦气氛之中。孰料就在此时,一场巨大的灾难正悄然走近。

要说这慈禧老太也真够邪门,每逢她大寿,必有大灾难发生。1874年同治帝驾崩,1884年中法战争,之后1904年在中国的国土上又发生了日俄战争。还好这老太死得早一些,要不真无法预料1914年在中华大地上又会发生什么样的灾难。

自古半岛多劫难。灾难的发源地还是邻国朝鲜。夹在中、俄、日三个大国之间,弱小的朝鲜势必成为几方角力的目标。

1853年,日本在美国的逼迫下开国。之后不久,1875年,日本通过“江华岛事件”同样逼迫更加弱小的朝鲜敞开了国门。当时作为朝鲜宗主国的大清,李鸿章提出的意见居然是“当由朝鲜自行主持”。换句话说,就是不管,你自己看着办。

在朝鲜1882年“壬午兵变”和1884年“甲申政变”中,作为朝鲜宗主国的大清,已经与日本有了两次面对面的交锋。第一次,由于李鸿章丁忧在家,代理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张树生派遣提督吴长庆率3000精兵入朝与日军的2000人对峙,最后日本被迫妥协,第一回合大清完胜。第二次,本来已经占据绝对上风的日本,被横空出世的一位年轻人搅局逆转,再次功亏一篑。这位当时年仅26岁的年轻人,因处事果断,后来被任命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全权代表,他就是乱世枭雄袁世凯。

“甲申政变”之后,当时已经稳占优势的李鸿章却与伊藤博文在天津签订了《天津会议专条》。专条约定,一旦将来朝鲜有事,中、日两国其中一国要派兵的话,应提前告知对方,事情解决之后要立即撤回。这一约定等于变相承认了日本和大清在朝鲜具有同等的政治和军事地位,也为后来的进一步争斗埋下了伏笔。

就在全国共祝慈禧老太万寿无疆的当儿,不争气的邻居朝鲜又出事了。这次出事的名称叫“东学党之乱”。1894年6月1日,暴动的起义军已经攻占了全州,下一步马上就要直捣王京。无奈之下,朝鲜只好再次死乞白赖地向大清求援。

收到朝鲜的求援信号,大清立即责成李鸿章妥善处理。1894年6月6日,在“超勇”号护航之下,直隶提督叶志超、太原总兵聂士成率领1500名清兵前往朝鲜。同日,清政府按照《天津会议专条》的要求照会日本政府。叶志超所率部队6月9日在朝鲜牙山登陆,随即加入征讨“东学党”叛军的活动。

得到大清出兵的消息,日本可谓是大喜过望,恰似正瞌睡,有人给递上一个枕头。日本当即宣布出兵。鉴于前两次兵力不足没有占到便宜,这次日本可谓是孤注一掷,准备倾国而出,与大清一决雌雄。1894年6月5日,明治天皇宣布成立战时大本营,并于6月7日进行全国陆海军总动员。

日本统治集团非常清楚,要争夺远东的霸权与大清早晚必有一战,因此早就进行了精心的策划。早在1882年,日本就将头号假想敌由俄国变为大清。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花费4年时间制定了“征讨清国策”。1893年,山县有朋又制定了“军备意见书”和“战时大本营条例”。到1894年前夕,日本对中国陆海军兵力和作战能力情况已了如指掌,甚至对各省能派出多少兵力参战都进行了专题研究。对可能的作战区域,日本提前派出大量间谍进行实地考察,绘制了极其详尽的大比例作战地图,图上甚至连行军路线上可供军队和战马饮用的水井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对于大清的国情,日本间谍宗方小太郎说:“大清国从中央到地方官场一片漆黑,朝野滔滔,相习成风,全民丧失信仰,社会风气江河日下,人心腐败已达不可救药的地步。”此言可以说是一针见血地指明了大清国的时弊。对于大清天朝来说,敌人可谓比自己更了解自己。

日军第一批参战部队1500人选择的登陆地点是仁川——朝鲜半岛的死穴。半个多世纪之后麦克阿瑟选择的登陆点也在此处。6月12日,登陆的日军进入汉城。6月16日,第二批3000人的部队携带大批军火再次登陆仁川。至此,在朝鲜的日军兵力已经大大超过清军,局势骤然间剑拔弩张。

7月19日,根据海军军令部官房主事山本权兵卫大佐提出的方案,日本第一次组成了“联合舰队”,伊东祐亨海军中将被任命为首任司令长官。7月23日,联合舰队从佐世保军港出发,第二天傍晚到达仁川,列阵以待。

看到大清和日本都来了这么多的人,很会来事的东学党马上偃旗息鼓,与朝鲜政府达成和解,局势很快恢复平静。朝鲜政府当即照会中、日两国:没事了,你们各回各家吧,谢谢,再见。

正在筹备寿宴的大清本无战意,立即答应与日本同时撤兵。但是,日本这次可是做好了扩大事态的准备,根本不可能如此轻易撤兵。非但不撤兵,日军新的增援兵力仍源源不断地登陆朝鲜。

显然这时候再用“协助平叛”的借口已不成立,日本马上找到了新的理由,要帮助落后的朝鲜进行内政改革,还真抛出了一个改革方案。驻朝日军已经接到了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的指示,想尽一切办法促成中国和日本的直接冲突。

在如此紧张的形势面前,通常情况下是军人主战,政府特别是外交官会冷静地寻找更稳妥的解决途径。陆奥宗光这种急不可耐要求开战的态度,也只有太平洋战争开战之前的松冈洋右可与之媲美。

还真别说,这个身为外务大臣的陆奥宗光还真有做军人,甚至是特工的素质。早在6月22日,陆奥宗光就向中国驻日公使汪凤藻提交了一份长篇外交公文,特意让自己的翻译译成中文后送达中国使馆,公文中陆奥宗光故意提出很多汪凤藻权限内无法答复的问题。愚蠢的汪凤藻果然上当,第二天就将这篇公文用密电的形式发回国内进行请示。日本军信课长佐藤爱磨第一时间就截获了这封电报。经过一番并不复杂的比对,断定其内容就是陆奥宗光交给汪凤藻的那封函件,从而摸出了大清电报密码的排列规律。

蒙在鼓里的清政府仍然在使用这套密码。8月1日宣战之前,还以密电的形式再次向汪凤藻拍发了宣战文书。日本根据先前找到的规律,结合截获的电文以及随后公开发表的宣战书进行对照,发现结果竟然完全一致。日本情报部门立即开始破译截获到的大清国军政电文,大清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密电已经完全被日本破译。

戏要做就做足。后来,在中国第二个议和代表团张荫桓和邵友濂抵达日本请求和谈时,日方还装模作样地强烈要求两人必须交出电报密码才能向国内发报,让中国确信自己的密码安全无虞。就这样,战争中,大清的作战计划、兵力调动以及今后谈判中的底牌,对于日本已毫无秘密可言。就像打麻将,你牌都铺开来打,焉能不输?

战后,日本授予立下大功的佐藤爱磨三等勋章和大笔奖金。佐藤爱磨有个儿子叫佐藤尚武,后来曾官至日本外务大臣。值得提出的是,后来,就是这位时任日本驻苏大使的佐藤尚武,从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手中接过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对日宣战书。

书归正传。此时万分着急的除了陆奥宗光,还有在“甲申政变”中表现优异,被日本人恨之入骨的袁世凯。在日军优势兵力的步步紧逼之下,智略过人的袁世凯也没了招数。他只有一次又一次给国内发电请求增援。在一封电报中,袁世凯甚至用上了近乎粗鲁的语言:朝鲜就像我们的老婆,现在正在被人强奸,“急呼本夫,争无力,坐视情何以堪”。可是本来就不想打仗的李鸿章依然按兵不动。焦急的袁世凯只有装病,于7月19日秘密回国,沿途还受到日本人的多次追杀。

李鸿章的心思是,这个节骨眼上要尽量避免与日本的冲突,无论如何让老太太过好生日再说。为了达到避战的目的,李鸿章积极请求英、俄两国进行调停。

此时的英、俄可以说各有各的小算盘。英国为了维护其在华利益,想方设法阻挠俄国势力南下,正试图利用日本以牵制和孤立俄国。开战前夕,1894年7月16日,日本驻英公使青木周藏与英国外交大臣金伯利伯爵在伦敦签订了《日英航海通商条约》,英国不但满足了日本多年以来提出的修改不平等条约的要求,也表明了不支持大清,不干涉清、日开战的态度,一定程度上等于倒向了日方。

至于俄国就更不用提。对大清和日本都不怀什么好意的俄国正想借机削弱双方,以便“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实现其下一步在远东大肆扩张的计划。表面上俄国似乎在积极调停,但暗中却唆使日本不要撤兵,心里恨不能双方马上就打起来。

得到了英、俄默许的日本,于是态度更加强硬。7月20日,日本向朝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朝鲜在48小时之内对日本提出的改革方案进行答复,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实行新政,废除与大清签订的一切条约,令清军全部撤走”等。在未得到答复的情况下,7月23日,日军悍然闯入皇宫,劫持朝鲜国王李熙,“请”出李熙的父亲大院君“重出江湖”,组织傀儡政府。7月25日,朝鲜“新政府”发布公告:废除之前与清政府签订的一切条约,不再承认与大清的宗藩关系,要求在牙山驻扎的清军和丰岛海面上的北洋水师舰只立即撤离,授权日本驱逐在朝鲜的所有中国军队。战争至此,已不可避免。

面对如此的公开挑衅,即使是要过大寿的清廷也已忍无可忍,光绪帝严令李鸿章立即备战。主战派的帝党甚至叫嚣:“除了千分之一的极少数人之外,其余九百九十九人都坚信大清国可以轻松打垮小日本。”迫于压力的李鸿章也开始在7月中旬增兵入朝。 YIws8yl5GNhLdfzYSZzU2kF/MtOt7a7lPRWeOeW+gfBG9UQcNu718BPekiQ4tQi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