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烽烟四起诺门坎

1939年5月4日早晨,一支外蒙古的马队在一个名叫锡林陶拉盖的小村子附近渡过了哈拉哈河。在哈拉哈河东岸有一片肥美的草原,而河西岸以及东岸其他广袤地区都是近乎戈壁的连绵沙丘,所以哈拉哈河西岸的蒙古人很早以前就习惯了东渡牧马。

蒙古族中有许多不同的部落。居住在哈拉哈河西岸的是喀尔喀部落,居住在东岸的是巴尔虎部落。为了这片肥美的草原,同为蒙古人的这两个部落历史上曾发生过无数次争斗。1734年,两部落之间的官司最后打到了大清雍正皇帝那里。手心手背都是肉,两岸的蒙古人都是大清的臣民,于是他大笔一挥,在哈拉哈河东岸那片草原中划出来一块给西岸的喀尔喀部落放养牲口,其余的仍然留给巴尔虎部落。皇上的旨意就是最终判决,不能上诉,矛盾貌似一下子得到彻底解决。

两百年之后,1924年,这里的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苏联怂恿外蒙古从中华民国脱离,喀尔喀部落随着外蒙古的叛变离开了中华民国的怀抱,而巴尔虎部落留了下来。原来的人民内部问题刹那间变成了“国家”矛盾。后来,这里又有了伪满洲国,苏联、外蒙古认为分界线在哈拉哈河以东15公里处,而日本按照“有山以山为界,有河以河为界”的原则,将“国境线”定在哈拉哈河中线。尽管“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哈拉哈河两岸成吉思汗的子孙并没有因边界纠纷发生激烈争斗,一直到1939年5月4日。

这一天的特别之处在于,伪满洲国兴安北警备军第七团第三骑兵连连长贡布扎布中尉是个新来的家伙。他还有一个特殊身份,那就是警备军总司令乌尔金中将的女婿。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家伙,看到一大群外蒙古人从西岸渡河而来时,立即下令开枪阻击,一直和平共处的外蒙古人被突如其来的枪声吓得丢下马群,仓皇逃回西岸,当发现是对岸的伪满洲国兵所为后,立即向上司做了汇报。于是双方开始不断增兵,你叫二舅我叫三叔,你叫七姑我叫八姨,冲突因而不断升级。还是西岸的外蒙古人先沉不住气,搬来了“外人”——苏联老大哥。在老大哥装甲部队的帮助下,外蒙古兵一口气将伪满洲国兵赶出了锡林陶拉盖。

你有大哥我也有靠山,伪满洲国兵立即向日本人求援。日本人见到前面的小弟——伪满洲国兵被打得鼻青脸肿,立即认定对方是“打狗欺主”。负责海拉尔地区防御的是关东军第二十三师团,师团长小松原道太郎中将曾在日本驻苏联使馆当过武官,专门从事苏联情报的收集和分析工作,自诩“苏联通”,是当时日本陆军将领中为数不多的“苏联通”之一。

小松原立即派出师团骑兵联队联队长东八百藏中佐,率领200名日本骑兵,会合兴安北警备军骑兵第八团的部分人马,共700多人,在几辆九五式轻型坦克的压阵下,气势汹汹地往锡林陶拉盖冲杀过来。这还不够,小松原还派出了5架轻型轰炸机前来助威,一口气甩下了60枚炸弹。在对手的陆空立体打击之下,外蒙古兵撤回到哈拉哈河西岸。东八中佐敲着得胜鼓打道回府。

尽管知道上级领导一定会同意,小松原在派出兵力之后还是向关东军司令部做了汇报。唯恐天下不乱的辻政信立即以特派员的身份一阵风似的跑到了第二十三师团司令部。

消息传到莫斯科,苏联立即要求驻远东苏军部队依据1936年签订的《苏蒙互助协定》介入冲突。最近的第十一坦克旅立即出发,开往哈拉哈河地区,驻乌兰乌德的摩托化步兵第三十六师一部也迅速向哈拉哈河集结,第五十七特别军司令部也从乌兰巴托前移至距哈拉哈河只有125公里的塔木察格布拉格。有了强有力的后盾,外蒙古军骑兵第六师等部队再次渡过哈拉哈河并架起浮桥。

东八中佐发来的捷报让小松原中将大感欣慰,同时觉着好像酒没喝尽兴一样意犹未尽。按照不久前收到的《满苏国境纠纷处理纲要》,他有权在哈拉哈河这一个边境线不明的地区自行判断和划定国境线,并且可以自主决定是否使用武力。植田司令官真是深谋远虑呀,早就预见了这里要出事,就未雨绸缪地提前颁发了《纲要》。小松原马上决定,派出两个联队的兵力一举消灭再次回到哈拉哈河东岸的苏联、外蒙古联军,奉命出征的除了刚刚凯旋的东八百藏骑兵联队之外,还有师团的绝对主力第六十四步兵联队。

此时耐不住寂寞的辻政信已经亲自坐飞机到前线进行了一次越境侦察,回来后他用肯定的语气告诉小松原,河东的苏联、外蒙古军只有400人,而且没有什么重武器。

接到出击命令,第六十四联队联队长山县武光大佐大喜过望。英明神武的辻少佐已经去看过了,对面的苏联、外蒙古军才数百人。山县大佐认为,对付这点人根本不需要兴师动众,出动一个大队足矣,再说不是还有东八的骑兵吗?东八的想法和山县如出一辙,也只带了一个中队前往。因为对面有苏联人,小松原还给特意给东八增加了一个战车中队的12辆装甲战车。在他们看来,这简直是杀鸡用牛刀。

山县的作战计划还是日本人的老一套,“正面进攻加迂回侧击”:由他率领主力部队实施正面进攻,东八骑兵联队进行侧翼夹击。两人一致认为,一旦山县步兵大队进攻正面,骑兵中队和战车中队进行侧后包抄的话,被截断后路的苏联、外蒙古军肯定会在瞬间土崩瓦解。

可是他们的对手——哈拉哈河东岸的苏联、外蒙古军联军绝对不是辻少佐所讲的“只有400人”,而是足足有3000多人,其中还有相当部分的装甲和坦克部队。山县的主力部队约为1600人,东八的骑兵有220人,加上450人的伪满洲国兴安北警备军第八骑兵团,总兵力也不到2300人。按照进攻一方至少两倍于防守一方的规律,这点兵力要想围歼苏联、外蒙古军明显是不够的。山县和东八将进攻时间定在了5月28日早上5时30分。

在陆上战斗打响之前,空中的搏杀已经提前展开。5月22日至24日,苏联远东空军的150架飞机与日本关东军第二飞行集团的120架飞机在诺门坎上空发生了第一轮空战。空战中,苏联空军明显不支。据苏联贝加尔第二十二航空歼击机飞行大队副大队长、苏联英雄斯科巴里钦回忆,5月23日的空战中,苏军就有一个歼击机大队几乎全军覆没。24日,斯科巴里钦率领他的伊尔-16飞行大队与另一支苏联空军的伊尔-15歼击机大队协同行动,由于伊尔-15飞行速度较慢,斯科巴里钦率队到达预定空域时,因未见友军踪影不得不返航。回到基地才知道,这个伊尔-15飞行大队在飞往预定区域途中被日军全部击落。

虽然在数量上稍占上风,但苏军参战飞机在性能上明显落后于日军。苏军飞行员的素质也远不如日军的飞行员。日军的这些老鸟大都在中国战场上淬过火,一般都有1000小时以上的飞行时数,技战术能力均在苏联飞行员之上。空战的连续失利迫使在后方督战的伏罗希洛夫元帅不得不下令暂停一切空中行动,苏联远东空军基本退出了5月的揭幕战。

1939年5月27日午夜,关东军第二十三师团骑兵联队指挥官东八百藏中佐信心十足地率领着他的一个骑兵中队和装甲车中队开出了营地,往哈拉哈河进发,执行迂回包抄东岸苏联、外蒙古军的任务。虽然先期出发的山县联队送来情报说对岸发现有苏军的坦克,但东八中佐根本没把这消息当回事,因为他的部队装备了充足的反坦克手雷。东八认为这里松软的沙丘地带上根本不利于坦克作战,再说他还有一个装甲中队呢。这条路已经走过好几次,驾轻就熟的东八连前卫哨兵都没派,整个骑兵中队成四路纵队,12辆战车一字长蛇紧随其后,鱼贯前进,东八感觉此行不啻一次野游。

5月28日拂晓,东八联队已经偷偷摸到了哈拉哈河岸边。他惊讶地发现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座竖着天线的堡垒,后来才知道那就是外蒙古军骑兵第六师的师部,也是苏联、外蒙古联军的前线指挥所。经过“大清洗”的苏军已经堕落到如此地步,连指挥部心脏地带必须部署侧翼警戒阵地的基本规矩都忘了。

兴奋劲并没有持续多久,东八很快在望远镜里发现为数不少的苏军坦克和装甲车,还有河西岸高地上苏军火炮阵地上那一排排黑洞洞的炮管。他马上明白,对面的敌人不是软弱无能的外蒙古边境守备队,而是正规的苏联、外蒙古联军,看样子对方对日军的进攻早有准备。

东八对自己没有将整个联队的兵力全部带来感到有些懊悔。更要命的是,他以为很快就会得胜回营,根本没有进行无线电联络的必要,因而索性将无线电通信小队留在了海拉尔的营房,现在连刚摸清的敌情也无法向担任正面进攻的山县联队通报了。实际情况是,除了他和山县要面对的3000多兵力之外,苏军第十一坦克旅正从温都尔汗马不停蹄地往这里赶来。

时间已经来到了和山县大佐约定的5时30分,东边的枪声准时响起,担任主攻的山县联队按时发起了正面攻击。东八中佐只好硬着头皮下达了“攻击前进”的命令。一时间战车轰鸣,战马长啸,战车上的重机枪像泼水一般向敌人的阵地倾泻出弹雨。

正在指挥部里的外蒙古军骑兵第六师师长沙日布少校被突如其来的袭击打蒙了,他做梦也想不到,战斗刚刚打响,自己指挥部旁边就钻出来这么大一支突击力量。还好沙日布很快醒过神来,立即命令警卫员护送政委和苏联顾问撤离,自己带领警卫排和师部其他人员拼死抵挡日军的进攻。寡不敌众的抵抗力量很快被日军全歼,沙日布也成为外蒙古军在诺门坎战役中阵亡的最高级军官。

东八中佐踌躇满志地走进了外蒙古军第六骑兵师的指挥部,胜利唾手而得,连他自己都觉得有点意外。巡视完胜利战场的东八立即下达了两条命令:一是派人快马加鞭地回师团指挥部报捷,二是命令部队原地休整准备继续战斗,夺取哈拉哈河上的浮桥,切断东岸苏联、外蒙古联军与后方的联系。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东八见好就收的最后机会,可对于一向轻视苏联的日本军人来说,那是想都不用想的事儿。

还没等东八联队扩大战果,外蒙古军第六师的装甲营赶到了。36辆装甲车一字排开,车载45毫米加农炮,打得日本骑兵人仰马翻,另一个方向上又冲过来一个苏军喷火坦克连,战场瞬间攻守易势,日军12辆薄皮大馅的装甲战车,眨眼间冒出白烟,变成了12堆废铁。

这东八百藏能干到联队长也绝非浪得虚名,他当即下令骑兵变步兵,所有人员就地成散兵线部署,用反坦克手雷对付苏联、外蒙古联军的战车和坦克。放弃战马的日军骑兵迅疾展开了“肉弹攻击”,这一战术乃前辈“军神”乃木希典在旅顺攻坚战中首创,端的是威猛无比、有去无回。日军士兵利用坦克的视野死角奋不顾身地将反坦克手雷塞进苏军坦克的肚皮底下,苏联、外蒙古联军的战车接二连三被炸起火。面对这种不要命的贴身肉搏,苏联、外蒙古联军的坦克和战车只好掉头后撤,脱离与日军“骑兵”的接触。但是他们并不走远,很快在远距离形成了对日军的包围,然后不停地用炮火骚扰日军。东八百藏现在不单无法扩大战果,连撤退都办不到了。由于正面山县联队的进攻吸引了苏联、外蒙古联军的注意力,东八命令士兵迅速修筑战壕固守待援。

下午,东八终于等来了援军,一小队日本步兵呐喊着,冲开苏军包围来到东八跟前。原来这是一支执行其他任务,因为迷路误打误撞跑到这里的一支小部队。虽然来的只是60多个步兵,但多个蛤蟆四两气,来了总比没有好。大喜过望的东八马上命令扩大阵地,等到夜间再采取新的行动。

已经一整天没吃没喝的东八联队,默默地等待着夜幕的来临。晚上,当他们从地上爬起来准备发动进攻的时候,几股强烈的电光已经将他们死死罩住,紧接着无数炮弹铺天盖地打了过来。企图发起夜袭的日军伤亡惨重,不得不重新回到散兵坑中。一夜炮声不断,随着黎明的悄悄来临,东八已经彻底丧失了逃生的机会。自顾不暇的山县也曾派出小股增援部队,均在路上就被苏联、外蒙古联军打回去了或就地歼灭。

第二天上午,外蒙古军骑兵第六师第十七团团长丹达尔中尉率领骑兵在苏联、外蒙古联军坦克和装甲车的掩护下,潮水般向东八的散兵线冲过来了,一下子就冲开数道缺口,闯进敌阵。骑兵混合着战车在日军阵中左冲右突,势不可当,日军士兵在马刀的挥舞之中纷纷倒下。见大势已去的东八百藏率领残存的士兵发起了自杀式冲锋,这最后的一击,很快在苏联喷火坦克喷出的火焰中烟消云散。东八百藏联队全军覆没,东八阵亡。

相比东八来说,正面的山县联队也不轻松。他们从5月23日清晨出发,用了整整四天才走完200公里的路程,准时于5月27日夜晚到达了预定的攻击位置。

5月28日,清晨5时30分,山县联队准时发起了进攻。正像侧翼的进攻一样,猝不及防的苏联、外蒙古联军很快败退,山县迅速攻破了守军的第一道防线,占领了一个名字为“742”的小高地。之后山县大佐命令立即构筑战壕和掩体,建立防御体系。

后撤到哈拉哈河西岸的苏联、外蒙古联军火炮在站稳脚跟之后,立即向被日军占领的“742”高地发泄出愤怒的炮火,随后,坦克和装甲车的车载火炮也加入了攻击的行列。当对岸的火炮停止怒吼时,苏联、外蒙古联军的战车已经攻到了“742”高地的山脚下。严阵以待的日军反坦克速射炮充分发挥了近战特长,三辆苏军坦克相继中弹起火,其他迅速后撤脱离了战场。

很快就有一架苏军飞机飞过了“742”高地,飞机飞得非常低,几乎是在日军的头顶上飞过的。面对四处隐蔽躲避的日军士兵,飞机并没有射击或投弹,绕了一圈,大摇大摆地飞走了。经验老到的山县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就在他醒过神来准备对炮兵发出迅速转移的命令时,已经晚了。对岸的火炮已经开始吼叫,炮弹准确地落在日军速射炮阵地上,速射炮连同5名炮手瞬间飞上了天。原来那架飞机是来测定攻击点的,以后的战斗,日军只能靠肉弹攻击对抗苏联、外蒙古联军的坦克了。

5月29日上午,山县武光下达了攻击令。日军士兵端着亮闪闪的刺刀向外蒙古军骑兵第六师第十五团的阵地冲去。苏联、外蒙古联军的大炮再次发出怒吼,但顽强冲锋的日军很快穿越炮火,和苏联、外蒙古联军的士兵纠缠在一起。苏联、外蒙古联军的火炮优势瞬间消失,双方短兵相接的近战随之展开。

贴身肉搏本来也是蒙古人的强项,但新组建的外蒙古军队根本不是训练有素的日军的对手,整个防线很快接近崩溃。危急时刻,苏联、外蒙古联军的装甲部队及时赶来,加入了战团,一时间枪炮声、喊杀声、爆炸声震天动地,激烈的拼杀使战场上死尸遍地、一片狼藉。苏军的火炮虽然无法支援正在肉搏的外蒙古士兵,但可以阻止日军的增援。经过一个上午的浴血奋战,中午时分,日本人的攻势终于被遏制下去。

对于“742”高地上的日军来说,最痛苦不是死亡和搏斗,而是没有水喝,士兵的嗓子干到冒烟。一个干渴难忍的士兵情急之下抓起汽油当水来灌,结果中毒而死。山县也安排人员利用晚间轮流挖井,可是不管挖多深,也见不到一滴水的影子,很多士兵因为长时间缺水而昏迷。

此后几天,双方都没有大打出手。苏联、外蒙古联军只是用火炮不断地轰击日军的阵地,给日军造成重大伤亡。西岸地势远比东岸要高,苏军基本上属于居高临下。加上苏军火炮的口径和攻击距离大大高于日军,使得日军只剩下挨打的份儿。不过由于同样损失惨重,苏联、外蒙古联军也没有再发动大规模的地面进攻。当时苏联、外蒙古联军的坦克和战车使用的是汽油发动机,车载油箱一旦中弹,很快就着火燃烧。这一重大缺陷被日本士兵充分利用,他们自制的简易燃烧弹几乎成了苏联坦克的克星。

前线变成了纯粹的挨打。1939年5月31日上午,小松原中将给山县发来电令,让他在天黑后撤离战场返回海拉尔。为了帮助山县撤退,日军轰炸机群对哈拉哈河两岸的苏军阵地进行了轰炸。山县还利用小松原派来增援的两个山炮中队进行压制性炮击,这才在当晚将部队依次撤出“742”高地。

出发时1600人的部队,只剩下400人。更糟糕的还是同去的伪满洲国部队,战斗一打响,除了日本军官之外,那些士兵很快就跑得一个不剩。在未来发生的殊死搏斗中,他们的战斗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派出的两支部队,一支损失惨重,一支全军覆没,日军可谓是出师不利。

相比较之后的大规模战斗,这仅仅是大餐之前的开胃汤而已。 uQatofK/8OoOOz6uQP7F4vtH1RoRMqsqN/m7KfWMHy0UMI/lke4jkaEmmDC0GSM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