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赞誉

麦克布莱德博士完成了一项出色的工作,她把握住了那些由自恋母亲抚养长大的女性所遭受的痛苦。该书简明实用,能指导女性从寻求认可、证明自我价值的陷阱中解脱出来,能帮助读者发现自恋的微妙表现,并通过案例,展示母亲身上的这些特质如何塑造了女性看待自我、世界和人际关系的视角。麦克布莱德博士对我们理解这一复杂的家庭情感互动,做出了独一无二的贡献。

——莫尼卡·拉米雷斯·巴斯科博士,著有《永远不够好:怎样有效利用完美主义而不让它毁掉你的生活》《找回你的生活:抑郁症治疗完全指南》

在自恋母亲对女儿的影响方面,该书包含出色的临床观点,简明易懂,适合所有受到这一问题困扰的女性。治疗部分提供了日常生活中能用到的大量想法和技巧。

——琳达·沃恩,执业临床专业咨询师

麦克布莱德博士对自恋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描绘。我发现这本书十分引人入胜、简单明了,又有大量的信息,实用性很强,结构也是按照治疗方法来安排的。任何一个身边有自恋者的人,都应该读读这本书。

——蕾妮·瑞希克,医学博士,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医生

这本书阐释了生命成长过程中遭遇的来自自恋母亲的平庸且无端的忧伤,作者提供了清晰、真诚的疗愈方法,帮助更多人生活得充实而快乐。

——克里斯蒂娜·诺斯若普博士,著有《母女智慧》《更年期智慧》《女人的身体,女人的智慧》

这是一本每一位感觉生活在强势家长的影响之下的女性必读之书。

——纳内特·加特瑞尔,著有《我的回答是不!如果你没意见的话》

在这本洞察深刻的书中,作者不仅分析了强势家长对子女的影响,也给出了实用可行的指导建议。

——基思·坎贝尔,著有《当你爱上一个自恋的男人》

本书是带你走出痛苦的令人惊异的佳作,作者充满真诚的爱与仁慈,提供了专业的指导。

——塔玛·基维斯,著有《这一次我想跳舞!创造你热爱的工作:一个哈佛律师从放弃一切到拥有一切的历程》 C8vODihF0ZhVmMIz7sYBMzUNU/X5ncYrJni32nusfxRluDckrZIs04IBGEh4NyPz



推荐序一

这一段时间,我一边阅读《母爱的羁绊》的中文译稿,一边每天继续从事我的心理咨询。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时而会遇到跟这本书中情形相同的案例。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对书中的描述发出共鸣:是这样的!

这本书表达了我的咨询经验里常有的,却没有确切而系统地表达出来的东西。

这些年从事心理咨询,我越来越觉得,中国社会需要一个心理层面的觉醒,而这种觉醒,需要从每个人对原生家庭的觉察开始。我的基本发现是,许多类型的心理问题,总是根源于家庭问题。特别是家庭关系的伤害,导致人的情绪的、人格的、精神的障碍,进而造成许多社会的问题。因此,走进家庭关系系统,建立健康的家庭价值,培养健康的人格,才是正本清源的根本之策。既然问题的源头在家庭,我们就需要从家庭开始。

在当今时代,中国的家庭系统正在遭遇严重的冲击,特别是在孩子教育方面,我们面对这样一种情况:许多父母来自一个遭受过多剥夺的时代,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内心里留下隐而未察的缺乏与创伤,以至于他们后来会不自觉地在孩子(往往又是唯一的孩子)身上寻求补偿:一方面,他们对孩子过度保护和溺爱;另一方面,他们会在学业上对孩子过高期待与强求。竞争激烈的现实环境又强化了他们内心的不安全感,以至于许多父母在孩子教育上采用极端强制的方式,用自己的经验去代替孩子的经验,用自己的“真理”压制孩子的思考,这些都挫伤了孩子的生命潜能,压抑了孩子的自我成长。

当我们了解这些后,我们就会更加重视《母爱的羁绊》这本书,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了一条走进家庭关系系统的路径,让我们获得觉察,尤其是觉察母女关系模式造成的伤害。

但觉察不是容易的事。读这本书,需要准备接受挑战。例如,母女关系相当复杂,其中有冲突,有矛盾,有奥妙的情感,有曲折的情绪,有不同程度的伤害,有表达和隐藏的怨恨,不是一个“爱”字可以概括的。但是,我们自幼接受对母爱的理想化的讴歌,内心早已建立了“伟大的母爱”的信念,这时来读书中所描述的“母爱的羁绊”,可能会感到不适,会产生一种道德意义上的内疚感。在许多情况下,我们习惯于接受“历来如此”的“真理”,对活生生的“真实”却视而不见。但这种情况需要改变,因为,如果没有觉察,问题就一直在那里,并暗中影响我们。因此,作者带着直面的勇气写下这本书,她说:“当我决定写一本书,讲述那些没有对女儿尽到职责的母亲,以及这给女儿(甚至成年后)带来的痛苦时,我觉得自己似乎正在打破禁忌。”

但这并不是一本控诉的书,而是一本让人了解真实,经历医治,获得成长的书。

这本书可以帮助女性了解自己,帮助女儿了解母亲,帮助母亲了解女儿,帮助治疗师了解求助者,帮助求助者了解治疗师。它不仅帮助我们了解自己,还帮助我们重塑自我。

本书作者是一个治疗师,也同时是一个经历了自我医治的女性——母亲的女儿,这本书反映她本人的生命感受和治疗经验,其中有丰富的案例、广泛的引述、真切的描绘、系统的总结,非常清晰而生动地展示了复杂而微妙的母女关系的多个层面。

作者找到一个独特的角度来考察母女关系中复杂的心理状态:自恋,以及由此产生的损害:“我逐渐意识到,在我和那些缺乏安全感、满足感的女病人的生活中,有一种关键要素是缺失的。那是一种有心理营养的、共情的爱,我们强烈渴望从母亲那里得到,却未能如愿。而我们的母亲很可能也没能从她们的母亲那里得到。这意味着,扭曲的爱,作为一种痛苦的遗产,代代相传。对自恋及它在母女关系中的呈现了解得越多,我越觉得有责任去帮助那些母亲有自恋倾向的人们建立自我理解、自信和自爱。”

当我们了解原生家庭的重要性,我们就会更加重视这本书。我们在从事心理治疗的过程中,有一个基本的发现,就是原生家庭的承传:受害者往往成了施虐者。有许多父母把上一代加害于己的东西继承下来,用以加害后一代,而这种承传,总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进行。这正如作者所说,“情感遗传就像基因遗传一样,不知不觉代代相传”。在家庭系统里,好的资源应该流传下去,而伤害的因素应该受到阻止。在中国,关心孩子成长的母亲,需要读这本书,从中得到好的指导和启发,有利于教养自己的儿女(不只是女儿)。因此,我期待的是,每一个母亲都需要有这样一种意识:我就是我的孩子的原生家庭。如果母亲的生命里有原生家庭的伤害,她就需要获得觉察,经历医治,中止“母爱的羁绊”。因此,这本书可以成为一面镜子,让自恋的母亲去反省自己跟女儿关系的本质,意识到自恋型的“母爱”对孩子造成的损害。在我们的社会里,还有许多女性生活在母爱的羁绊里,她们内心里有伤害,有阻碍,但不知从何而来,读这本书,可以获得自我医治和成长,从母爱的羁绊里解放自己。正如本书作者,“回到自己童年的灵魂之旅”,觉察家庭关系中的阴影,有意识经历自我医治与成长,完成了“遗传性扭曲母爱的修复工作”,从而“终结遗传,从母亲身边独立出来”。

为了验证这本书的实用性效果,我还在治疗中使用书中的“问卷”,帮助我的求助者获得觉察、医治和成长。其中,有一个痛苦不堪的女性发现,她的母亲像一个痴狂的恋人一样对待她,自幼控制她,不允许她成为自己。这位母亲对女儿说:“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我们是连在一起的,不能分开。”这样的爱,给女儿带来沉重的压力,在长期无效的挣扎之后,当事人发展出心理的症状。在治疗过程中,我向当事人推荐《母爱的羁绊》,说:“这本书可以帮助你了解母女关系的本质,从中得到觉察。”现在,当事人终于从过去的挣扎里走了出来,开始用一双觉醒的眼睛来看自己,看母亲,看自己与母亲的关系,并且有力量突破“母爱的羁绊”,敢于成为自己。

我每每读到翻译过来的好书,心里总会受到一种激励,会对自己说,也想对中国的同行们说:“我们要加油呀!”

王学富 RqH+mMWyOBbJusJ2SvvFDCyNs/wmnHBotb6Te2JurUAlyuNvOy/eafu266HLvoEr



推荐序二

这是一本专写拥有自恋型母亲的女儿在长大成人后面临的心理问题及其如何治愈的书。

刚看此书,我总觉得中国的母亲多数吃苦耐劳,为下一代鞠躬尽瘁,和这种“自恋型母亲”的不理会女儿感受,只注重自己面子的特质相去甚远。

然而当我看到书中反复提到的自恋型母亲育儿的可怕后果时,不禁惊呆了。由于自恋型的母亲经常告诉你她希望你成为怎样的人,而不是让你肯定自己的天性,你便逐渐丧失了自我。你逐渐内化了这样一条信息,那就是你的价值取决于你做了什么,而不是你是怎样的人。

天呐!这不是我们中国的大多数母亲天天都在做的事情吗?从小看成绩,考了98分就会问为什么不是100分,无时无刻不在对孩子强调结果导向性,以结果来验证这个人的存在价值。而长大后,即使孩子功成名就,他的内心仍然空着一块本应充实的地方,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谁,为何而活,那都是因为母爱的羁绊让他从童年起就没有接受过无条件的爱。

这本书引进的太及时了!如果你希望你赚的钱是为孩子上大学用的,而不是看心理医生用的,那么强烈推荐做了母亲的国人都看看这本书。

浩途家长俱乐部创始人 海文颖 RqH+mMWyOBbJusJ2SvvFDCyNs/wmnHBotb6Te2JurUAlyuNvOy/eafu266HLvoE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