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父母的影响

我们已经对社会兴趣进行了探讨,我们下面的主题是,研究在个人的发展历程中,他都会遇到哪些障碍。这并不是一个繁杂主题,虽然人们乍一看会感到迷茫。我们知道,所有被溺爱的儿童都会被人嫌弃,在我们的文化里,社会和家庭都希望能终止这种溺爱。一个被溺爱的孩子将会遇到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在学校里,他们要面对一个新的社会问题,他们进入一个新的社会环境,可却并没有做好适应学校群体生活的准备,他们不愿意与其他孩子一同玩乐、一同学习。其实,他们对这种环境感到恐惧,他们在原型阶段所得到的经验,使他们还想得到溺爱。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以原型和目标的性质为依据,推测出这种性格,这根本不是一种遗传的性格。因为这种使他们向其他目标努力的特别性格已经具备,所以就不会产生促使他走向其他方向的性格了。

在我们学科系统的排序中,下一个要研究的主题是原型分析。在儿童四五岁的时候,原型就已经建立起来了,这一点我们在前文已经提过,所以儿童在那个时期及以前时期的内心痕迹,是我们一定要探寻的。这些痕迹可能变化多端,成年人很难想象其形态竟然到了如此复杂的程度。

父母过分责怪或者惩罚所造成的情感抑郁,是对孩子内心最为普通的影响。在这种作用的影响下,少儿心理会形成一种对抗感,他们努力地寻求挣脱。所以,如果父亲的性格暴戾,女孩就可能认为男人都是暴戾的,进而形成一种厌恶男人的原型。同理,如果男孩因为母亲的严格而感到抑郁,他就可能厌恶女人。这种态度表现为对异性的厌恶,其形式是多样的。比如,少儿会走向性关系堕落的深渊(这也是厌恶女人的一种形式),这是一种在儿童童年环境中就产生的堕落,而不是遗传的,当然有的儿童也可能会怯懦、羞赧。

儿童经常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为自己早期犯下的错误埋单。即便如此,儿童对他人教育引导的接受也不多,他们只能继续坚持自己的方向,因为他们的父母不清楚自己曾经经历的结果,而且就算知道了,也不愿坦白地告诉儿童。

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能过度地认为,不管是劝导还是惩罚,对孩子都没有效果。任何努力都是徒劳的,因为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都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做出改变。如果一个孩子无法理解,他的原型就不会因为训斥和惩罚而发生变化,此外他们的个人统觉和生活经验都已经一致了,所以孩子也不可能因为生活经验而发生变化,这样他们就只能变得更加软弱、狡诈。只有根本个性被我们察觉以后,孩子才有可能发生变化。 PE5w2fOnDLGHMwNMvUgY2j1r0IGhW6qlFpmeIvc+/HMsP6ntcdXebulBmmQ+fA9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