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读

如果你不认识我,当你翻开这本书的时候一定会有这样的疑问:韩旭是谁呀?或者你会小声嘟囔一句:这年月谁都能出书。

的确,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要想攒一本书本也不是什么难事,亦或者……(此处省略部分内容),但是难就难在写的得是自己的东西,难就难在内容上不能注水,也就是俗话说的得是干货,所以经过3年多的实践和思考以及6个月的笔耕,才有了这区区13万字的书稿。真心感谢博瑞森务实求真的策划理念,只是因为看中了书中的内容就决定帮助我将这份心血出版成书。

韩旭是谁?韩旭其实就是一个活得有点纠结的人:没什么商业头脑却干着商业经营的事,喜欢搞点研究却苦于根基不深还要屈从于商业利益。(没办法,为了生活人有时候就得这样跟自己过不去)不过后来仔细想想,也没什么过不去的,时间还不是一样在分分秒秒地溜走,转眼之间走出大学校门都18年了,整整一个好汉长成的周期呀!18年里,我先是从广告圈跳进了销售圈,然后又从销售圈跳到了咨询圈,最后在咨询圈开始创业,就这样一路干着、学着、思考着。在这18年的岁月中,有一堆大大小小的品牌和我彼此见证着对方的成长,像衡水老白干、黑土地酒、六个核桃、山庄老酒、泸州陈酿、隆泉酒、大名府、绿宝露致养原浆、完达山、味道府、青松岭、筝阳、印耕农业、近心农业等。如果说人活着就是一场修行的话,那工作就更是一场修行,18年时间沉淀下来的有经验有教训,更有启迪,它不断带给我更深的体悟。

2012年第1家农业公司找正知正行做品牌全案策划,这是我正式将目光投向农业领域的开始,尽管我一直都是个农民。后来我渐渐发现农业并不像想的那样容易——做品牌不是简单的设计,也不是提炼一句品牌口号和几个产品卖点就能搞定的,品牌要解决的是销售的问题,要解决销售的问题就得研究行业、研究竞争、研究消费者、研究运作模式……就这样我在品牌农业领域越陷越深。

对于品牌农业的研究和思考也不仅是因为工作需要,更重要的是从中我发现了乐趣,找到了满足的快感。当然这些满足和快感是以品牌农业现实存在的问题为导向的——想明白一个问题、做明白一件事情,无论是大问题还是小事情都能带给我满足感。

从大农业范围来看,除了少数企业(如金沙河、新希望)的通过快消品化已经形成规模并实现品牌经营之外,大多数企业还属于没有品牌力的中小企业;除了少数立足于渠道经营或电商平台运作之外,大多数企业搞的是全产业链经营,很多企业正是因为搞全产业链运作而陷入了尾大不掉的困境之中。

围绕这些问题,我把本书的内容分为3个板块。

首先,在开篇中提出了品牌农业的两条思考路径:一是从“市场”出发,先研究产品的问题,然后再围绕产品,做全产业链布局、构建经营模式;二是从“客户”出发,先考虑品牌怎么定位,再拟定营销策略,设计渠道模式,组建并打造营销团队。

这一思维逻辑是用出路指导来路,而不是从来路上找出路。

第一板块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农业的。除了分析农业的现状和趋势之外,还对全产业链运作进行了辩证思考,提出了品牌农业的战略思维,包括如何构建自身经营模式、如何进行全产业链布局等。

第二板块的内容主要是关于产品的。结合农产品的行业特性,探析企业如何才能做出好卖的产品、如何建立自己的产品结构,提出了地方特产走向全国化的关键路径和突破点,并对当前企业在产品开发上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

第三板块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品牌运作的。其中包括如何认识品牌的价值、如何进行品牌的顶层设计、如何构建渠道模式,互联网营销应该怎么做、如何从产区品牌借势等。

最后一部分是从政府推动品牌农业发展的角度出发的,因为这是当下不可忽视的关键力量之一,包括政府应该如何管理和运作产区品牌、如何做好区域农业的战略布局等。

尽管案例有限、实践有限,很多问题未必思考得深刻,一些观点也有可能有失偏颇,但还是真心希望书中的内容能带给致力于品牌农业经营的尚未实现品牌力和规模化的广大农业企业更多思想上的启发和实践中的帮助,哪怕只是其中的一句话、一个观点、一段文字也好。

对于书中的几个案例如致养原浆、举个栗子、印耕农业、邻大妈、富岗等,我认为还是很值得一读的,那都是实实在在发生的。 6r1siTYtReJd1pc2h7P2AbQQ03NLNj7NtbjdamyKPS5UvWUT+01zDsTHMN3M5fu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