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基于能力还是基于任务

培训,是基于能力还是基于任务,应该是过去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培训》杂志2014年年会还为此组织了一次专题探讨,现在谈似乎有点迟的感觉。大家好像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谁也说服不了谁,干脆闷头按照各自的观点去做吧。

这本来就是一个伪话题。培训的光谱应该是很广泛的,但是却把光谱的两端拿出来对比,从而炒热一个话题。不过也好,至少大家对培训可以重新认识一下了。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两派的观点。

任务派说,你做培训,就是培训完了,让别人知道该如何做。比如销售,有客户进店后,你第一步要干什么,第二步要干什么,怎么说、怎么问、怎么答等。

能力派说,培训要根据岗位需要的能力素质来安排学习哪些课程。比如销售,要具备沟通能力,于是,就安排一个沟通课程的训练;需要产品知识,于是安排一个产品课;需要销售知识,于是安排一个顾客消费心理学的课程。

于是任务派就说了,你学了这么多课程,可是针对具体的产品而言,到底该如何向客户推荐并成交呢?还是不知道,因此学了也是白学。

这样看来,以前鼓吹的基于胜任力模型来开发培训是错误的!进一步思考两大门派的观点,这两派的观点都适用于哪种情况?其实两者一点也不矛盾。一个授之以鱼,另一个是授之以渔。

两者各自针对的培训对象不同。前者是针对菜鸟级的新人,而后者是针对老鸟级的人物。把两者放在一起比较,倒有点关公战秦琼的味道了。任务派观点适用于工作环境稳定、任务结构明确且该任务的完成方法被证明是有效的情况,比如设备如何操作、公文起草格式规范等。

但是一旦工作环境不稳定,影响因素多,任务结构不明确,或者又没有什么成功失败的经验可借鉴时,就需要发挥人的创造性了。此时仍基于任务派的观点来培训,只怕连培训什么都不知道。比如如何创建一个新品牌,如何进军一个全新的市场,这些都没有现成经验告诉你该如何做这个课程。没办法,此时就需要你动用你所有的知识和经验,加以重新组合,制定新的策略。此时,你如果没有接受过相关的知识训练,只怕做不出结果来。就好像中国的企业现在要去拓展海外市场,没有任何方法可套用,只能理论指导实践了。你说此时是基于能力开展培训,还是基于任务开展培训?

从我们的需求性质角度来讲,企业的培训需求大致分三大类:

第一类是基于员工的职业素养方面的需求。这是通用的,因为它不会跟具体的某个任务、岗位相关,但是它会影响员工在这些任务、岗位上的表现。

第二类是跟当前岗位和任务直接相关的需求。这里面又可以分为两小类,第一小类叫岗位达标,也就是说达到岗位最低工作表现所必需的技能训练。第二小类叫岗位提升,这是为了达到岗位最优工作表现所需的技能训练。比如培训信息统计分析人员,菜鸟级的可以做一些基本的描述统计分析,比如计划完成率、平均数、总期数、总学时、总人次等。高级一点的可以做探索性分析,比如将这些数据与人群、部门、内容联系起来,从而发现其中隐含的问题。再高级一点的,可以基于历史的数据做出预测分析、因素分析,通过将数据与其他经营数据比较,从中找出培训投入与价值产出关系。而这些等级,有的可能是企业内部已经总结出来的知识和方法,有的则依赖于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基础结合业务需要进行创造了。前者可以基于任务培训,后者则要基于能力,也就是要开展商务统计分析知识的学习。

第三大类则是基于企业未来业务发展的需要,开展的人才开发性质的培训需求。这类培训大多是储备人才性质的,比如继任者培训、应战略发展提前储备一批人才开展的培训。这些开发性质的培训,目标只是奠定你未来从事某些业务的知识基础。就好像你要把一个技术人员培养成为一个财务人员,如果你不能培训他关于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而是让他按照财务岗位的具体操作流程办事的话,那么他也就失去了向上的基础,那么这个培养行动就失去了意义,得不偿失。

经过这么一分析,想来你对于这几类培训分别要哪一派来开展培训应该是心里有数了。实际上,企业内职位越高、能力越强的人,所面临的任务结构不明确性越强,工作的创造性也越强,此时对他们要更多地基于能力开展培训。而企业中越接近于一线、职级越低的人,所面临的任务结构稳定性越强,工作创造性也越低,此时对他们更多的是基于任务开展培训。

两者皆不可荒废! VleLKwPgIqqJMBdbruGVezs4zr2CwO9ZH2pScUUpuE0Y3LJV+n+0TT9cRNhRyCT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