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宇宙会再度坍缩,那也是非常遥远的将来之事,至少得过100亿年。对此,我们不必担心,因为太阳会在此前归于沉寂。
1979年,32岁的粒子物理学家阿兰·古斯提出了“暴胀理论”,这对于今天关于宇宙初期的认识具有极大的帮助。这一理论认为在大爆炸后10 -36 秒时,宇宙伴随着自身逃逸不停地加速膨胀,仅仅用了不到10 -33 秒时间,增大到了原来的10 26 倍。暴胀前为10 -25 厘米增长到了约10厘米的大小。想一想手掌大小的宇宙,多么好玩,然而宇宙在这种状态的持续时间短到人类根本意识不到。
经过20余年的逐渐发展后,暴胀理论大致形成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分支。
在很多时候,人人都愿意把它称作“大爆炸”,但许多著作都认为不应该把它当作普通意义上的爆炸。那“大爆炸”为什么会发生呢?
观点一: 奇点是早些时候已经毁灭的宇宙,而宇宙膨胀和收缩具有周而复始的特点,就像夏夜里青蛙鸣叫时的鼓膜一样。
观点二: “伪真空、标量场或真空能”将不稳定性带到了当时的“不存在”状态,从而产生了大爆炸,进而形成现在的宇宙。
观点三: 大爆炸是宇宙的一个分界点或是转变形式,在此之前,时间和空间以一种我们不能理解的形式而存在,此后到了现在我们所理解的存在方式。
大爆炸作为一种过渡的中间形式,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知的宇宙,此前的存在形式是我们通过爆炸之后的物理现象难以推测的。
在这幅图中,宇宙以二维呈现,第三维度是时间,向右是时间流动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