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入都》十首永流芳

1840年,李鸿章顺利考取了秀才的功名,在此之前,1838年,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就科考中了进士,在京都担任朝廷命官。

望子成龙的李文安自然希望李鸿章能在秀才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让他参加顺天府的乡试,碰巧道光二十三年(1843)时,李鸿章被选为庐州府的优贡,这个消息让李文安欣喜万分。

他立刻书信一封,来函催促李鸿章入京,准备参加来年的乡试,在京都进修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

收到父亲的书信后,李鸿章惊喜莫名,他意识到自己为朝廷效忠的机会到了,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如果把握住了,便有可能在弱冠之年闯出一番事业。

1843年,李鸿章20岁,在这一年,他心中的志向如同火山喷发一般,爆发了,他写下一首《二十自述》,远大的抱负和理想尽显无疑。

诗中是这样说的:

丈夫事业最当时,一误流光悔后迟。

壮志不消三尺剑,奇才欲试万言诗。

闻鸡不觉身先舞,对镜方知颊有髭。

昔日儿童今弱冠,浮生碌碌竟何为?

正值大丈夫事业旺盛的“弱冠”之年,当有不消三尺剑的豪情壮志,岂能浮生一世,碌碌无为一辈子?

李鸿章青年才俊,一表人才,德才兼备,胸怀壮志,他收拾好行李包袱就上路了,他从老家郢村出发,跋山涉水,独自前往京都。

◆19世纪70年代的李鸿章肖像

在路上,他畅想着京都的宏伟,未来的官途,当然还有那缥缈未可知的事情。途中李鸿章写下酣畅淋漓的《入都》十首,一直被后人所传诵,流芳百世。

〔其一〕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其二〕频年伏枥困红尘,悔煞驹光二十春。马足出群休恋栈,燕辞故垒更图新。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即此可求文字益,胡为抑郁老吾身!

〔其三〕黄河泰岱势连天,俯看中流一点烟。此地尽能开眼界,远行不为好山川。陆机入洛才名振,苏轼来游壮志坚。多谢咿唔穷达士,残年兀坐守遗编。

〔其四〕回头往事竟成尘,我是东西南北身。白下沉酣三度梦,青山沦落十年人。穷通有命无须卜,富贵何时乃济贫。角逐名场今已久,依然一幅旧儒巾。

〔其五〕局促真如虱处裈,思乘春浪到龙门。许多同辈矜科第,已过年华付水源。两字功名添热血,半生知已有殊恩。壮怀枨触闻鸡夜,记取秋风拭泪痕。

〔其六〕桑干河上白云横,惟冀双亲旅舍平。回首昔曾勤课读,负心今尚未成名。六年宦海持清节,千里家书促远行。直到明春花放日,人间乌鸟慰私情。

〔其七〕一枕邯郸梦醒迟,蓬瀛虽远系人思。出山志在登鳌顶,何日身才入凤池?诗酒未除名士习,公卿须称少年时。碧鸡金马寻常事,总要生来福命宜。

〔其八〕一肩行李又吟囊,检点诗书喜欲狂。帆影波痕淮浦月,马蹄草色蓟门霜。故人共赠王祥剑,荆女同持陆贾装。自愧长安居不易,翻教食指累高堂。

〔其九〕骊歌缓缓度离筵,正与亲朋话别天。此去但教磨铁砚,再来唯望插金莲。即今馆阁需才日,是我文章报国年。览镜苍苍犹未改,不应身世久迍邅。

〔其十〕一入都门便到家,征人北上日西斜。槐厅谬赴明经选,桂苑犹虚及第花。世路恩仇收短剑,人情冷暖验笼纱。倘无驷马高车日,誓不重回故里车。

这十首古诗讲述了李鸿章复杂的心情,虽然也很明显地表达出了他的鸿鹄之志,但有一些诗句也展现出了他对未来的一种担心,“残年兀坐守遗编”,“青山沦落十年人”,“依然一幅旧儒巾”。

殊不知,这些诗句中的内心世界印证了他晚年的一些无奈,虽然很多事情让他背上骂名,但情势所逼,天命难违,《入都》仿佛是一种预测,提前映照出他命运的轨迹。

李鸿章在开篇几首将一腔热血尽情挥洒,希望在京城培养出遍地鲜花,为大清国带来一方净土,结尾的“桂苑犹虚及第花”,更是表明了李鸿章想要折桂夺得头筹状元的雄心。 ubeiVxBvm2uEwDVuA0Cb3c+R3RLBGMBvIixOUXBSTrhErcubNNtE0kn9eEVuvTp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