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少年阿瞒的放荡时代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55年,即东汉桓帝永寿元年,中国历史上一位风云人物诞生了。他就是毛泽东在《浪淘沙》一词中提到过的,后世称之为魏武帝的曹操。

曹操生存的时代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时值东汉第十一任皇帝桓帝刘志在位,这时候的东汉王朝外戚及宦官权力争斗此起彼落,朝廷几乎成了他们争权夺利的竞技场,致使朝野一片混乱,社会剧烈动荡,政治极端腐败,又赶上天灾不断、瘟疫横行,东汉王朝实已行将就木,趋近瓦解。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还在于东汉政权的性质,东汉是以世族豪强为核心的地主阶级政权。汉光武帝刘秀本人的出身就是个大豪强地主。他推翻王莽政权,夺取天下,统治天下主要依靠的就是一个庞大的豪强集团。世家豪族的统治,往往是父位子承,世代相袭。祖上做了官,他的子孙也能做;祖上拥有的特权,他的子孙也可享有。在中央政权中,他们是世代公卿,名门望族,门生故吏满天下;凭借世代积聚起来的政治、经济实力,大搞兼并割据;又兼营工商业,发放高利贷,对社会财富的掠夺达到骇人听闻的程度,豪门的房屋“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势力较大的豪强,还拥有大量家兵(部曲),成为一股潜在的军事力量。

遍数东汉王朝的历任皇帝,只有光武帝和明、章二帝能够做到政由己出。到第四任帝和帝刘肇即位时,因其年幼,便由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太后把政权交给她的哥哥窦宪独揽,又造成外戚专权。后来,和帝长大了,为了从外戚手中夺回权力,他与宦官郑众合谋,杀死窦宪,打击了外戚集团。但是宦官因为打倒外戚有功,并且又能包围和愚弄皇帝,宦官的势力乘机抬头,朝政的实权又落在了宦官手里。在此以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即位的皇帝年纪都很幼小,宫廷生活又过于荒淫腐化,差不多都短命而亡。因此东汉中后期一百多年的历史可以说是外戚和宦官争夺统治权的历史。

在皇帝、宦官、豪族、大地主的重重剥削和压迫下,广大劳动人民被逼得走投无路。豪族世家对土地的掠夺和兼并,以及腐败政府对农民的苛捐杂税,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离开家园,走上流亡道路。他们有的沦为豪门地主的奴隶(佃客)、家兵,有的成群结队地到处流亡,处境十分悲惨。

随着社会危机的加深,阶级矛盾的激化,在汉灵帝中平元年(184),终于爆发了以张角兄弟为首领导的全国性的黄巾大起义。愤怒的起义群众到处烧官府,杀官吏,镇压豪强恶霸,攻打地主庄园。起义军面对强大的阶级敌人,作战虽极度英勇,但终因缺乏军事经验和组织,只有半年多的时间,由张角直接领导的黄巾军便被镇压下去了。但是腐败的东汉政权,在农民起义军的沉重打击下,已摇摇欲坠,濒临崩溃的边缘。

◆曹操像

农民起义的暴风骤雨,并不能使封建统治者有所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地向人民搜刮。统治者的倒行逆施,所招致的后果只能是农民不断反抗。青、徐、并、幽、凉等各州都有黄巾余部崛起,使东汉政府疲于应付。这样,东汉政府不得不加强各州刺史的职权,使其兼管军政财赋;有的地方设置州牧,使朝廷重臣出任其职,以便让他们更有力地联络各地主武装,随时镇压农民起义。这样就增加了地方的独立性,形成了内轻外重的局面。同时,各地的豪强大族也乘机利用他们的人力、财力招兵买马,组织私人武装修建坞壁营堑,以与农民起义军相敌对。他们或与当地政府官员相勾结,或自任刺史、州牧、郡长,形成独立的小政府,成为东汉末年各地军阀割据,已出现三国分汉鼎立的前兆。

曹操就成长在这样一个纷乱并起的时代里。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又名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出生于一个属于宦官集团的大官僚家庭里。《三国志》里说曹操是西汉相国曹参的后人,此则纯属胡扯,完全是史家要为尊者粉饰而必须要找个显赫祖先的缘故。

曹操的祖父曹腾,年轻时即被送入宫中当太监。当汉顺帝刘保还是皇太子的时候,曹腾以禁宫侍从(黄门侍郎)的身份,伺候皇太子读书。后来刘保登基做了汉顺帝,曹腾也逐渐被重用起来,位至禁宫贴身侍从(小黄门)、寝殿侍奉宦官(中常侍)、皇后官属之长(大长秋)。顺帝死,冲帝、质帝在位均不及一年,当时外戚梁冀的权力如日中天。质帝死时,曹腾说动梁冀迎立桓帝刘志,刘志上台时,遂封曹腾费亭侯。以后桓帝利用宦官单超、徐璜等人杀梁冀,宦官的势力更臻入全盛时期。曹腾虽没有参与诛杀梁冀,但由于他在宫廷中,前后服侍了四五个皇帝,历时十多年之久,资格较老,并且有迎立桓帝之功,因此地位极为重要。

曹腾的政治作风与一般宦官不同,他对官僚士大夫竭力拉拢。当时名士如虞放、边韶、延固、张温、张奂等都由于他的提携而位至公卿。因此,士大夫对他颇有好感。例如当种嵩做到宰相(司徒)后,对曹腾十分感激,他说:“今身为公,乃曹常侍力焉。”日后,曹操喜交名士,招纳人才的作风,兴许是受其祖父曹腾的为人作风的影响。

太监在生理上是不可能生儿育女的。在东汉末期,由于宦官势力的强大,所以汉顺帝在阳嘉四年(135)就下令允许宦官养子袭爵。曹腾就也援引这一旨令,领了一个儿子来继承自己的爵位。这一个儿子,就是曹操的父亲曹嵩。《三国志·魏志·武帝纪》里称曹嵩“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也就是说不清楚曹腾是从谁家领养这个儿子的。有的说:“曹嵩是曹腾从亲戚夏侯氏家里领来的。”陈寿在《三国志·诸夏侯曹传》中评说:“夏侯氏、曹氏世为婚姻……故惇、渊、仁、洪、休、尚、真等并以亲旧肺腑,贵重一时。”从后来曹操对夏侯氏的重用情况来看,曹操与夏侯一家决非一般婚姻关系。《资治通鉴》胡三省注更明言:“曹氏,夏侯氏之出也。”

自汉灵帝建宁元年(168),宦官王甫等发动第二次“党锢”之狱起,一直到中平六年(189)灵帝之死止,这二十年,是宦官集团势力达到顶峰的时期。曹腾子弟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布满朝列。曹嵩在这期间,由于曹腾的庇荫,由京城卫戍总司令(司隶校尉)做到九卿之一的财政长官(大司农)和藩国长官(大鸿胪),最后在中平四年(187)的十一月竟出钱一亿,买到三公之一的太尉之官来做(宦官子弟做到三公的,历史上没有几个)。此外曹氏宗属,做中央州郡大官的,如曹腾的侄子曹鼎,做到尚书令(宫廷秘书长);另一个侄子曹瑜,做到卫将军,封侯。曹腾叔伯兄弟家的一个侄子,也做到吴郡太守。真是“父子兄弟,并据州郡”。

曹嵩能出钱一亿,买太尉的官来做,可见他家财富之多。曹炽子曹纯家亦大富,童仆宾客多达千数。曹鼎弟子曹洪,后跟随曹操转战天下,家财比曹操家还要多,东汉末年,家兵有千余之多。可见曹氏在这宦官集团势力鼎盛时期,他们的经济势力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尽管曹腾、曹嵩的官位很高,由于宦官在社会上历来受人歧视,加上曹嵩的祖代不算显贵,因而曹氏家族仍然被列入不能享有政治特权的“寒族”,和当时的世家豪族比起来,在社会地位上要低得多。

曹操是曹嵩的长子,从小就很机灵,善于随机应变,不太理会封建礼教那一套清规戒律,生活放荡不羁,有时喜欢玩飞鹰猎犬,耍枪棒,尤精骑术和箭法,经常玩到很晚才回家。不仅如此,他还凭着一身武艺,到处乱闯。

曹操这种放荡不羁的行为,引起许多风言风语。他叔父担心他将来不成才,便将曹操这种“不务正业”的情况告诉了曹嵩,让他严加管教。曹嵩便把曹操严厉地训斥了一顿,并理所当然地对他加强了约束和管教。而曹操对叔父的做法很为不满,找机会寻求报复。

有一天,曹操在路上碰上了叔父,便故意倒在地上,假装中了恶风。他歪着脖子,张大嘴巴,脸上的肌肉在抽搐。叔父一见此种情景,叫曹操不要乱动,好好休息,便急忙跑去告诉曹嵩。当曹嵩同几个随从慌慌张张赶来时,见曹操口脸如故,好端端地站在那里,神态和平时一样,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曹嵩感到奇怪,便问道:“你叔父说你刚才中了恶风,难道这么快就好了?”曹操装作委屈的样子,回答说:“我从来没有中过风呀!这是怎么说的?大概是叔父不喜欢我,在背后说我的坏话吧!”于是曹嵩产生了怀疑,此后弟弟再反映曹操的情况,他都不再相信了。曹操也就深为得意,比以前更加放纵了。

少年曹操随着年岁的增长,交游的扩大,特别是从父亲那里,耳闻目睹了许多官场争斗,他渐渐涉足社会,感到时代的动荡,经常发出“忧世不治”的感慨。他不再终日沉溺于飞鹰跑狗的生活,开始博览群书,勤奋学习。

读书本来就是曹操小时候酷爱的。在做官以前,他已经广泛阅读了各种书籍,知识已经相当渊博了。他特别爱好军事著作,诸家兵法,广泛地收集、整理了东汉以前各家的兵法书,把重要的内容摘录下来,编成了一部《兵法接(节)要》。曹操以为春秋时期孙武的兵法书最有价值,也最深奥。由于前人没有给它作过注解,读者往往不能领会其中的要旨。他便刻苦钻研,着手为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孙子》作注。他从原来的八十二篇中取其精华部分,缩编成十三篇,分篇进行注解,并写了序言,编成后题名为《孙子略解》、《孙子注》,此书一直流传到今天。

对经史典籍他也无不涉猎,年轻时在家乡就以“能明古学”著称。后来曹操“御军三十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 ”,都是由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的勤奋读书的习惯,曹操这一博览群书,刻苦钻研,坚持不懈的良好习惯,为他以后成为叱咤风云的杰出人物和杰出的文学家提供了基本而重要的知识条件。

由于曹操年轻时,行侠仗义,行为放荡,不受世俗约束,不经营家产事业,不务升官之道的“正业”,所以在他早期的朋友中,多数人看不出他跟普通人有什么不同。他自己也称自己“本非岩穴知名之士”。只有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太尉)桥玄和南阳名士何认为曹操将来会是个很有作为的人。桥玄位至三公,以有政治远见和善识人才闻名四方。有一次他告诉曹操:“天下就要大乱,非扭转乾坤之才,不能拯救。能平息大乱的,恐怕是你。”并请曹操在他死后,照顾他的家人。何看到曹操后,叹息说:“天下势将覆亡,使天下恢复秩序的,定是此人!”桥玄还建议曹操:“你还默默无闻,应该去结交许劭。”

许劭,字子将,汝南人,以名节自我尊崇,不肯应召出来做官。他是一个很有眼力的名士,善于品评人物,被当时人公认为权威。他经常在每月初一进行评议,叫做“月旦评”。谁要是得到许劭的好评,谁的身价就能提高许多。

曹操听了桥玄的话,就带着厚礼,长途跋涉,上门去拜见许劭。见到许劭,谈不多时,曹操便恳切地问道:“许先生,您看我是怎样一个人?”许劭看不起他,便闭口不答。经曹操再三追问,许劭才说:“你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听了,大笑而归。不知这笑声中包含着的是狂放还是喜悦,但足可见曹操生性的豪放洒脱。

得到这些名士的评价,曹操的自信心愈加坚定,抱负愈加远大,同时也因为这些社会名士的宣扬,尤其是许劭的评语流传出去,使曹操在社会上逐渐有了名声。

果然,曹操二十岁那年,就被家乡一些有地位的人推举为“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不久,他就被朝廷任命为洛阳北都尉。于是,曹操便踏上了仕途,正式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nolnIcoq5RHueRb8qBk6vJ9bqd6zIZwRtkkvfAhc0qgbFEeIiGwt61KWwphG+C2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