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怀揣抱负,仗剑侠游

李白在大匡山度过了三年苦学时光。

不过,李白的读书生活并没有我们想得那么枯燥。在山中,李白结交了不少世外高人,其中一个就是东严子。东严子是青城山的一位隐士,有人认为他就是赵蕤。

李白和东严子关系非常好。除了喝酒、畅谈,两人还非常喜欢饲养珍奇鸟兽。李白在后来的《上安州裴长史书》中写到,他曾和东严子一起饲养了千余只珍禽,这些珍禽都非常通人性,喂养久了,毫不惧人。李白常常将食物放在手心中,被召唤而来的珍禽就会争相啄食,丝毫不会被人类的行动惊走。相传两人曾因此事被广汉太守所赏识,太守想要请他们出山,但两人都比较清高,不肯屈就。

李白为什么不肯接受广汉太守的邀请呢?一来可能是受到曾经担任“县小吏”的影响,不想再为低级官员差遣;二来,与李白一直以来的用世思想有关。

作为一个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的文人,李白不像一般文人那样随遇而安。他认为,自己的才华应该得到应有的重用,而不是浪费在乡野田间。“老死阡陌间,因何扬清芬?”李白认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甚至多少有些恃才自负。

除此之外,在李白的意识里,没有尊卑之分。“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他渴望与王侯将相平起平坐,不仅要受到他们的重用,还要“轻王侯”,他“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常常幻想自己平步青云、傲视群雄。而这些,显然是那些视野狭小的县吏们无法满足的。

用今天的话,小小的蜀地已经“容不下”李白,他志在四方,早晚有一天会离开此地。

终于,在开元十二年(724)的春天,李白告别了山林间闲云野鹤的生活,去追寻他“桑弧蓬矢,射乎四方”的远大抱负。

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别匡山》

在离开大匡山的时候,李白作了这首《别匡山》。在诗中,李白交代了三年大匡山隐居生活的悠闲自在,但这种世外桃源般的隐居生活已然留不住他,因为他亟待实现自己的满腔抱负。

离开匡山以后,李白再次前往成都。有一次,李白夜间行舟,见到半轮清月悬挂在峨眉山的一旁,他好像忽然回到了自己10岁的光景,看到了二十年前故乡的月亮。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时值秋天,江水清凉透彻,急于赶路的李白,不经意间瞥见了天上的月亮,思乡之情再次萌发。但在峨眉山脚下,李白没有停留,而是奔赴渝州。接着,在朋友的资助下,李白在渝州停顿了几个月的光景,又向三峡进发。

“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在《巴女词》中,李白借巴女之口,表达了自己对家乡、对亲人的想念。前往三峡的一路之上,李白曾多次抒发思乡之情。但是,除了晚年被流放时途经故乡之外,李白再也没有回过家,这其中的苦衷,大概只有李白自己知道。 SFLNDLGawvhC5aJnIqyR5yo+DjAyw0nnX+b0Js21eSurtr5o0KDDs0DNz3zPYpv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