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传位遗诏

其实,康熙在位的时候对弘历极为喜爱和关心,这不仅仅是爷爷对孙儿的慈爱,他还有着双重暗示的含义:一是他想把雍亲王胤禛作为皇位的继承人,二是将来要让弘历作为他的第二代继承人。历史证明,康熙的眼光是正确的。

康熙六十一年(1722),康熙在十一月十三日驾崩。皇子胤禛继位,第二年改元雍正。于是弘历便从皇孙身份一跃而成为皇子。成为皇子后,弘历受到雍正的管教就更多了,雍正一心想将他培养成为自己的接班人,所以对弘历的学习要求非常严格。

雍正八年(1730),在雍正的默许下,年仅二十岁的弘历将他从十四岁开始写的一些诗文挑选了一部分,合成《乐善堂文钞》付梓。乐善堂是弘历的书斋。《乐善堂文钞》付梓的时候,弘历专门请了许多人为他作序。其中有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贝勒允禧,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朱轼等人。这些人在作序的时候,都对弘历一片称赞,夸赞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甚至有人已经吹捧他为怀有治国平天下道德和才能的储君。这些人早就看出了康熙和雍正的意图,这次出文钞得到雍正的默许更是说明了下一位继任者就是弘历,所以他们对弘历大加吹捧。

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二十日,雍正皇帝正在圆明园消暑,同时也处理一些政务,他感觉身体有些不舒服,但是并没有重视。这天夜里,雍正皇帝的病情突然加剧。这下子吓坏了身边的随从。雍正皇帝自己也感觉不妙,下旨让随从们宣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公丰盛额、讷亲、内大臣海望应诏入寝宫。等到这些大臣们到来的时候,雍正向他们交代了一些话。二十三日子时,雍正就匆匆西归了。雍正去世后,内宫里传出了一片哭声。随从们面对雍正的突然去世,都感觉无所适从,他们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

此时,鄂尔泰、张廷玉突然走出来对大家说:“皇上曾亲自书写了密旨,向我们两人展示过。除了我们两人,其他人都不知道。现在这封密旨藏在宫中,我们应该赶紧请出密旨。”听到二人这样说,总管太监连忙按照安排去寻找密旨。不一会儿,密旨被请出,上面清楚地写着要将皇位传给弘历。张廷玉向大家宣读了这份密旨,弘历跪拜接受圣旨,并当众宣布,他愿意遵守父亲的遗愿,让庄亲王、果亲王、鄂尔泰、张廷玉共同辅政。

◆清·郎世宁·平安春信图

关于清朝的密旨制度,很多人都有异议。因为皇帝死后,到底密旨是真是假谁也说不清。鄂尔泰和张廷玉说是这封密旨只有他二人知道,再无旁证,如果他二人造假,其他人也不会知道。

不过,清朝的密旨制度在某个方面来说,也是清朝统治者迫不得已的两全之策。康熙在位的时间长达六十一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他曾两废两立太子,因为废立太子的问题,搅得朝政一度混乱。雍正继位后,他吸取了这样的教训,想到了通过秘密立储的方式来避免皇子之间的争斗。据历史记载,雍正元年(1723),雍正在乾清宫西暖阁召见总理事务大臣和九卿的时候,向大臣们宣布:“我既然继承了先祖的功业,那就要为先祖的功业做长久的打算。我现在将立储的事情亲笔写好并密封起来,放在了匣子里。为了安全,我将这个匣子放在乾清宫正中世祖章皇帝(顺治)御书的匾额之后。万一有什么意外情况,各大臣都要知道。”但是,雍正驾崩后,宣读的传位诏却是雍正十年藏在圆明园的。这其中的原委,也没有任何人知道。

弘历在大臣们的拥护下,很快就继位了。继位后,弘历连忙颁布了数道谕旨。针对内外大臣的谕旨主要说明了三个问题:首先,是宣告自己已经继位,所有雍正没有办完的事情都由自己来接手,这就向大臣们说明了自己已经是国家的统领,所有人必须听命。其次,告诉各位大臣,大家都是受过雍正恩宠的人,今后一定要尽忠为国。最后,警告各位外省的文武大臣,政务照常处理,如果因为雍正的死而有延误甚至中断,一经查到将会严办。

此外,弘历为了笼络鄂尔泰和张廷玉两位大臣,向他们二人发了一道谕旨,准备将他们二人配享太庙的事情也放到雍正的遗诏中去。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让二人配享太庙了。这一谕旨的意思非常明显,就是弘历想拉拢他们,为自己全面掌控朝政奠定基础。鄂尔泰和张廷玉两人假意推脱了一番,最后还是接受了弘历的这种拉拢。遗诏是任何人不敢更改的,将他们二人配享太庙的问题放在遗诏当中,基本上就是给他们二人做出了最权威的保证。享受到如此高规格的礼遇,鄂尔泰和张廷玉很快就上奏,辞去了辅政大臣的身份,依旧担任他们原来总理事务的职务。弘历同意了二人的请求,并再次下旨,所有的事情都要先告知总理事务大臣。这就等于是将所有事务交给了自己的心腹大臣。

◆清·无款·康熙皇帝第二十一子允禧像

弘历处理完了政务上的事情,又开始着手处理家务。他早就认识到内宫里面稳定问题的重要性了。他向内宫颁布谕旨说:“国家的所有事情,都不许内宫人员胡乱参与。如果宫外面的传言在宫里出现乱传的局面,一定要追究责任。”弘历的这一做法是为了防止太监们在后宫传递朝廷上的事情,致使后宫出现混乱,甚至影响朝廷的政局。

除此之外,弘历还下令将宫中的炼丹道士们驱逐出去。这些炼丹道士是雍正在位的时候招来的,雍正特别迷信丹药,招了几个道士在后宫炼丹,甚至雍正的死也与这些丹药家有着一些联系。所以弘历将这些蛊惑人心的丹药家赶了出去,以杜绝他们对朝廷其他人的蛊惑。

处理完了这些事情,弘历基本上算是能够把控朝局了。朝廷的事情都在大臣们的努力下慢慢稳定下来,弘历也抓紧时间办完了雍正的丧事,将皇太后接到了永寿宫,行九拜礼。然后在中和殿受内大臣和执事官的行拜,即帝位。

第二年,弘历开始正式启用自己的年号,纪元改为乾隆元年。 cPE1rJgEIazrzd94Qya/eXbCXyD98dizkIQsXmJsNRACTRuvpchkfXUsWDjJ/dz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