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小时候就非常喜欢看祖父孙书和父亲孙凭在一起对弈(下棋)。当他长大以后,祖父和父亲就开始教孙武对弈。不过,开始他都是静静地站在一旁,观看祖父和父亲对弈,揣摩和思考两人的路数。有一次,在与祖父对弈时,孙武忍不住问孙书为什么喜欢对弈?
孙书不假思索地说:“在对弈的过程中,主要涉及进与退、取与舍、攻与守、纵与收,和军事作战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二者都强调要掌握主动权,这样才能在战争中运筹帷幄、调兵遣将。将来有一天,如果你能够征战沙场,那么掌握对弈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决定对弈输赢的关键是什么?”
孙书略微沉思了一下,说:“算。算是决定对弈输赢的关键。对弈就好比两军对垒,随时准备厮杀,如果主将无计无谋,毫无战前准备和统盘考虑是不可能战胜敌人的。多算则胜率较大,少算则胜率较小,不算则完全没有胜率。”“那么开局怎么下才好啊?”
孙书答道:“开局如何落子,这要看棋手对棋局的领悟力以及棋手的基本功。对于这一点,棋家有一句非常经典的概括,‘高者在腹,下者在边,中者占角。’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腹中棋路多是最难把握的,往往只有高手才敢于这样落子;边地比较狭窄,相对容易进攻,这是初学者比较青睐的路数;而多数情况下,棋手一般会选择占角落子,角虽然比不上腹中开阔,但比边却强过很多。”
孙武又提问道:“那么对弈中先手有什么好处?”“对弈就如同打仗一般,谁能够占据先机,谁就掌控了主动权,也即得‘势’,就能控制局势。当然,先手并非一成不变,在对弈之中随着双方攻守形势的转换,先手也可能不断交换。所以,出于对全局的考虑,有时候,需要另辟天地,占据先手,获得进攻优势。所以,如果你看到对手弃小而不就,这就说明对方已有图大之心。
另外,中局对弈极易出现虚实变化,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因为虚往往容易被攻破,而实则不易被攻破。在对弈的过程中,见到可进的机会要进,碰到困难的地方要后退,尽量做到避其实而击其虚。同时我们也可以制造假象,以示弱的方法来吸引对手进攻,然后围而歼之。这些对弈的方法如果用在领兵作战方面,只要用得巧,便可以百战百胜。”
◆《棋经十三篇》书影
孙书的这一番话表面上是在指导他下棋,其实是在通过棋盘上的对弈对他进行军事方面的教育,虽然当时的孙武并没有完全领会孙书的这番道理,但是他却尽全力把这些知识都记在了心里。孙武平日里除了看书、习武,有时间就琢磨棋艺。渐渐地,父亲孙凭已不是孙武的对手,就连祖父孙书有时也会不敌孙武。在与二人对弈的过程中,孙武不断地总结对弈经验,并结合祖父、父亲对棋的感悟,不断推敲,写成了《棋经十三篇》。其实,从某种意义来讲,《棋经十三篇》就是《孙子兵法》十三篇的雏形。
孙武的祖父和父亲除了通过棋盘对弈来教育孙武,在学识方面也丝毫没有放松。在孙武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让他学习《六韬》。《六韬》讲的是姜太公在军事方面的韬略思想,该书从战略、战术方面对军事理论进行了比较系统、全面的阐述,是流传下来的比较完整的一部古代兵书。
《六韬》极其重视韬略,推崇的是不战而胜。在后来的研究中,孙武也认识到,两军交战,必须做到知彼知己,然知己易,知彼则难,所以,最关键的是要审知敌人。该书虽为兵书,但并非单纯讲兵论武,而是强调以文攻为主,文武兼备,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才是用兵的最高境界。受此影响,孙武也将此作为自己的军事思想的主线。
除此之外,《六韬》中关于赏罚分明、令行禁止的论述引起了孙武的共鸣。因为在孙武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给他讲过他的叔叔田穰苴斩庄贾立军威、以法治军的故事,所以对以法治军他表示十分赞同。
对孙武影响深远的书籍还有《管子》。《管子》内容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生活等方面。其军事思想主要包括富国强兵、寓兵于农、军政一体、先计后计和以人为本五个方面。
孙武对《管子》逐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结合自己游历齐国、鲁国、晋国等国家的心得体会,记录下大量笔记。遇到不懂的地方,孙武就会向叔父田穰苴请教。看到孙武进步如此神速,田穰苴非常高兴,对他的提问也往往有问必答。并反复教育孙武,在战场上务必要善于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千万不可读死书,纸上谈兵。对于叔父的教导,孙武自然也是铭记于心。
由此可见,一个优秀的军事家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他的家庭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孙武从小就受到祖父和父亲关于军事作战方面知识的教育,才使得他在以后不断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能够总结出自己的一套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