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经常便秘,
引发多重健康问题

便秘虽不是什么性命攸关的疾病,但经常便秘对健康的威胁不可轻视。经常便秘,不仅会引发肥胖、皮肤粗糙等问题,严重者还可能诱发大肠癌。

肠道盘旋在腹腔里,且有很多褶皱,即便每天排便,都可能存在部分废物难以排出体外的情形。如果每天进入身体的食物不能按时排出体外,并在体内存留超过12小时,就会腐烂发酵,这些毒素会被小肠吸收。

人体中的毒素,大部分都是存在于肠道中,随粪便排出体外,如果长时间不排便,毒素就有可能被身体重新吸收。肠道毒素堆积,会造成肠内环境恶化、肠胃功能紊乱,从而引发内分泌失调、新陈代谢紊乱等病症。

皮肤粗糙

肠胃舒适顺畅,体内毒素无堆积,皮肤自然光滑靓丽。

而一旦排便不畅,毒素堆积于肠道,反映在皮肤上,表现为较干燥,脸色黯淡缺少光泽,而且常常有痒痒的感觉;有时还易水肿;脸上容易长斑点、斑块等。

体型肥胖

长期便秘,无疑会使体内宿便堆积,使多余脂肪和毒素沉积在体内,容易导致肥胖。便秘还会导致身体新陈代谢减慢,而人体的新陈代谢是否顺畅又是减肥的关键。并且,很多便秘型肥胖大多是饮食结构不合理,摄入膳食纤维偏少,肠蠕动减弱造成的。

易患痔疮

便秘与痔疮互为因果。发生便秘时,干硬粪块压迫直肠,使直肠肛门的静脉回流出现障碍。特别是直肠上静脉及其分支,缺少静脉瓣,血液容易发生瘀滞,从而形成痔疮。而另一方面,痔疮可造成排便疼痛,往往导致患者惧怕疼痛而不敢排便或强忍不排便,使粪便在肠内停留,使粪便干燥,引发或加重便秘。

儿童生长发育迟缓

便秘,也是儿童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除了会引起腹痛、腹胀、排便疼痛等问题外,还会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

生长发育包括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儿童长期便秘,体内的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易致食欲减退,使其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同时,儿童便秘时,许多有毒物质经肠壁吸收进入血液,到达脑组织,可使脑神经接受刺激和并发冲动能力减弱,不仅影响儿童的记忆力,还会影响儿童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智力下降

有研究发现,长期便秘是智力下降的罪魁祸首。

正常情况下,人体肠道内的细菌能将没有被消化的蛋白质分解成氨、吲哚、硫化氢和组织胺等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生成后可通过大便排出体外。便秘患者由于不能正常排出这些有毒物质,久而久之,体内就会大量积累有毒物质。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并超过肝脏的解毒能力时,就会随着血液循环慢慢进入大脑,损害人们的中枢神经系统,成为智力下降的罪魁祸首。

加重心血管疾病

排便用力可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脏负荷增加,一般是正常排便的5倍。对于高血压、脑卒中、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则容易导致腹压升高,全身小动脉发生短暂性强烈痉挛。这时心脏收缩加强,心跳加快,心排血量增加,血压会突然升高。患者往往会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晕、视物模糊、抽搐,甚至昏厥。

高血压患者如果伴有便秘,容易加重病情;冠心病患者如果伴有便秘,容易引起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所以,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更应注意保持大便的通畅。

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

便秘与大肠癌虽然没有直接关系,但可能是大肠癌的早期信号,也可能是引发大肠癌的危险因素。长期便秘,粪块在肠道中停留时间延长,就会使大便中的致癌物质浓度增高而诱发大肠癌。而且长期便秘的患者大多偏嗜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可使肠道内胆汁酸和有害菌增多,产生较多的致癌物质,进一步增高罹患大肠癌的风险。

经常腹泻,
警惕五大危害

经常腹泻,可能是饮食的不规律和食物的搭配不当引起的肠功能失调所致,但是很多的肛肠疾病也会导致腹泻的发生,如肠炎、肠息肉、直肠癌等。不论是何种原因所致的腹泻,都应引起重视,警惕腹泻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营养不良

胃肠道是人体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我们每天摄取的食物和其他营养物质在胃肠道消化和分解后,有用的部分被吸收,无用的残渣由粪便排出。长时间腹泻就会导致人体对营养的吸收发生严重障碍,从而出现营养不良。

由于长时间的能量供给不足,很多营养不良的患者经常会出现头昏眼花、口干舌燥、四肢疲乏、心慌气短等症状,从而严重地影响到身体各个器官组织的正常功能。

维生素缺乏

维生素是维系身体健康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之一。如果人体长期缺乏维生素,不仅会影响人体对其他营养素的吸收,还会使人体免疫力降低,增加患其他疾病的风险。

有研究发现,长期的腹泻会导致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受阻。因腹泻引起的维生素A缺乏,患者会出现皮肤干燥粗糙、头发失去光泽,甚至还有间接性脱落的情况;因长期腹泻而缺乏B族维生素的患者,则会出现舌炎、口角炎、多发性神经炎等症状。

免疫力下降

我们之所以能够抵御各种疾病,是因为人体本身所带有的免疫力,也就是白细胞,能够帮助我们侵吞及消灭侵入人体中的各种致病细菌以及病毒,维护人体健康。然而,长时间的腹泻会导致肠道内白细胞大量减少进而降低人体免疫力,因此让各种病菌有可乘之机。

贫血

大量的研究报告显示,长期腹泻的人群多半都存在有贫血的情况。经常腹泻,人体对蛋白质及其他造血原料的吸收减少,从而导致贫血等症状。

一旦贫血,患者便可出现指甲、手掌、皮肤以及口唇、睑结膜等处颜色苍白,生活中也经常会感觉到疲倦乏力,头晕耳鸣。如果有长时间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患者更要尽早去检查是否存在有贫血的症状。贫血得不到及时调理,还会引发营养不良性水肿。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小肠黏膜病变可直接影响人体对水分的吸收,肠腔内高渗透压会使血中部分水分向肠腔转移,最后由大便排出,使机体丢失大量水分。当水分丢失不超过体重的5%时,机体还能代偿。一旦超过5%便无法代偿,从而出现一系列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现象。

除此之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婴幼儿、老年人由于肠道功能较弱,更容易出现腹泻困扰,且对健康的危害更大。

老年人腹泻时体内水分大量丧失,导致血容量减少,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并堵塞血管;腹泻时,钠、钾、钙、镁等的流失和缺乏,会引发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引起老年人心血管病的急性发作;腹泻时,摄入食物不足则需要分解体内贮存的肝糖原以维持血糖稳定,而老年人没有足够的肝糖原转化。当血糖降低时,老年人就容易出现疲乏无力、出汗、心悸、面色苍白及昏厥等一系列低血糖症状。

对婴幼儿来说,经常腹泻会使他的体重增长显著落后于同龄小孩,而且在以后的半年之内都需要加强营养,才能赶上其他同龄小孩的生长速度。如果腹泻时间长,造成严重的营养不良,免疫力进一步减退,则容易被感染,严重的还会引发智力方面的问题,甚至死亡。

测一测,
你真的便秘了吗

疲倦、水肿、腹胀、痤疮、睡眠质量差……当你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先问问自己,多久没排便了?这些信号都在提示,你可能是便秘了。

到底怎样才算便秘呢?我们可以依据以下标准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便秘。

◎4次大便至少1次是过度用力。

◎4次大便至少1次感觉排空不畅。

◎4次大便至少1次为硬邦邦的或颗粒状。

◎4次大便至少1次有肛门直肠梗阻感或阻塞感。

◎4次大便至少1次需手法帮助(如手指辅助排便、盆底支撑排便)以促进排便。

◎每周大便次数少于3次,日排便量小于35g。

◎不存在稀便,也不符合IBS(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在过去的12个月中,持续或累积至少3个月有以上2个或2个以上症状,即可判断为便秘。

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粪便的颜色、气味以及排便频率等判断是否便秘。正常的大便不软也不硬,如果太硬,可能是便秘;相较于正常粪便,便秘时粪便颜色稍深,严重时会呈现黑色;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异常发酵,常伴有恶臭;距离上次排便通常都在3日以上,即每周大便次数少于2次,且很少有便意,总觉得肚子胀胀的;与前一天所吃的食物量相比,如果排出的便量明显减少,即使有排便也应视为便秘;即便是天天排便,便后还是感觉腹胀,不用力就拉不出来,仍是便秘。

不难发现,便秘一般表现为大便量少、大便干硬、排出困难,合并一些特殊症状,如长时间用力排便、直肠胀感、排便不尽感,甚至需用手法帮助排便,7日内排便少于2次或长期无便意等。

但即便如此,由于各人摄入食物成分不同,饮食及排便习惯不同,所以对便秘的判断也应因人而异。一般而言,从1日3次到3日1次,都算正常范围。也有的人3~5日或更长时间排1次,却不感排便困难,而且便后愉悦舒畅,也属于正常范围之内。

你的便秘
是哪种类型

便秘可以是一种单独的不适症状,也可能是其他病症的表现形式。想要对抗便秘危害,需了解便秘的不同类型。便秘按病程或起病方式分为急性便秘与慢性便秘;按发病部位可分为结肠性便秘和直肠性便秘;按发病原因分为原发性便秘和继发性便秘;按有无器质性病变可分为器质性便秘和功能性便秘;按发病机制主要分为慢传输型便秘和出口梗阻型便秘。

原发性便秘

原发性便秘是相较于继发性便秘而言的,指的是在无器质性病变且无明显原因出现的便秘,包括功能性便秘、单纯性便秘和特发性便秘。

饮食过少或过精细,粪便中纤维素和水分不足;精神紧张,或强忍便意;大量出汗、腹泻、呕吐、失血、高烧后致使肠道内水分丢失过多等,是引起原发性便秘的主要原因。

继发性便秘

继发性便秘又称“症状性便秘”,是在患有器质性病变或疾病的基础上出现的便秘。肛裂,肛周脓肿,腹腔及盆腔肿瘤,结肠的良、恶性肿瘤,各种原因导致的肠梗阻、肠粘连引起的便秘,都可以算作是继发性便秘。

急性便秘

急性便秘是指1个月内反复发生的便秘,包括器质性便秘、暂时性功能性便秘。急性便秘多无明显症状,但神经过敏者可出现食欲减退、口苦、腹胀、嗳气、发作性下腹痛、排气多等胃肠症状,还可能出现头晕、头痛、易疲劳等神经官能症症状。

慢性便秘

慢性便秘是指便秘持续时间长达1个月至半年以上者,一部分是由急性便秘长期不愈转化而来,一部分是在发病初期即为慢性便秘。慢性便秘可在各个年龄段发病,但以老年人居多。大部分慢性便秘为功能性疾病所致,包括慢传输型便秘、出口梗阻型便秘、混合型便秘和正常传输型便秘。

单纯性便秘

此类便秘是由进食量过少、过于精细和排便习惯受扰、滥用泻药等因素引起的。一般来说,这种便秘症状较轻,病程较短,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即可改善。

器质性便秘

器质性便秘是指由于脏器的器质性病变,如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药物及化学品中毒、神经系统疾病等所致的便秘。器质性便秘的典型代表有肠梗阻和肠扭转,症见大便干结,排便费力,粪便可呈羊粪状或出现假性腹泻,并伴有腹痛、恶心及头晕等表现。查体时,可在左下腹扪及粪块及痉挛的肠段。

结肠性便秘

结肠性便秘,又称迟缓性便秘,是指种种原因造成的与排便有关的肌肉张力降低导致的便秘,如年老体弱、营养不良、肥胖等造成腹肌、膈肌、肠道平滑肌、提肛肌等张力下降,肠道运动减弱,使粪便不能及时排出。

直肠性便秘

结肠蠕动正常,但因为直肠出了问题,已经到达直肠的粪便无法排泄出去,常称为直肠性便秘。发生直肠性便秘时,往往感觉有便意,用力挤却出不来,久之,大便越来越硬,就更难排泄出去,形成恶性循环。直肠性便秘多发生在直肠变形膨出、痔疮、肛裂以及经常灌肠的患者身上。

痉挛性便秘

痉挛性便秘,又称为肠易激综合征(IBS),是由于结肠运动过于强烈,引起痉挛,导致肠腔过于狭窄,使大便无法通过而形成的便秘。其特点是便秘、腹泻症状交替出现,或是长期腹泻。

你的腹泻
是哪种类型

“肚子好痛,我要赶快去厕所!”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腹泻经历。如果只是偶尔腹泻,很快就好了,可能没什么问题,但如果是经常腹泻,可能需要引起重视了。

腹泻,俗称“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有未消化的食物或脓血、黏液的现象。

由于腹泻的发病机制复杂,引起腹泻的疾病又很多,因此腹泻也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一般,按病程长短和病因可分为急性腹泻与慢性腹泻。

生活中,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是大家较为熟悉的概念,下面就介绍这两种腹泻的症状特点。

急性腹泻

急性腹泻是指1日3次以上稀便,或大便量超过200g,其中水分占80%,且病程在1~2周内,往往伴有肠痉挛所致的腹痛。急性腹泻多发于夏、秋季节。细菌性食物中毒、急性肠道感染、急性中毒、过敏性紫癜等均有可能引起腹泻的急性发作。

慢性腹泻

慢性腹泻病程多在2个月以上,或2~4周间隔起病。肠道菌群失调、克罗恩病、结肠癌等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全身性疾病都会引发慢性腹泻。

腹泻发作期,如果还伴有以下症状,需及时就医诊治。

◎腹泻伴有严重脱水,常常见于霍乱或副霍乱、沙门菌食物中毒、慢性肾衰竭等。

◎腹泻伴发热,可见于急性细菌性痢疾、伤寒或副伤寒、肠结核、结肠癌、小肠恶性淋巴瘤、局限性肠炎、急性血吸虫病、败血症、病毒性肠炎、甲状腺危象等。

◎腹泻伴里急后重,可见于急性痢疾、慢性痢疾急性发作、直肠癌等。

◎腹泻伴明显体重减轻,可见于消化系统癌症、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腹泻伴皮疹,可见于败血症、伤寒、副伤寒、麻疹、变态反应性肠病、过敏性紫癜、糙皮病等。

◎腹泻伴关节痛或关节肿痛,可见于慢性非特异溃疡性肠炎、局限性回肠炎、结缔组织病、肠结核等。

不均衡的饮食
会对肠道造成负担

肠道是人体消化食物的重要场所,也是全身营养物质的加工场所。在人的一生中,肠道要处理多达65吨的食物,可谓是身体忙碌的器官之一。当饮食不规律、饮食结构不合理时,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就会受损,进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高脂少纤”饮食,破坏肠道内环境

饮食中摄入过多高脂肪食物,为了消化脂肪,身体只好分泌更多的胆汁,如果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内的有害菌便会将胆汁酸变成有致癌性的二级胆酸。加之,纤维素摄入不足,使排便不畅,肠道内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多,进而扰乱肠道内环境平衡。

只吃粗粮,磨损肠道

当长期以玉米、燕麦、荞麦等富含粗纤维的食物为主食时,食管、胃肠等消化道黏膜细胞易受磨损,需要蛋白质予以修复。如果食物中缺乏蛋白质,就有可能导致消化道上皮细胞分化异常而发生癌变。

暴饮暴食,增加肠道消化负担

暴饮暴食,需要消化系统在短时间内分泌大量的消化液以消化、吸收吃进去的食物,务必会增加胃肠道的负担。同时,暴饮暴食也会打乱胃肠道消化吸收食物的正常节律,破坏肠道的正常运转,久之则会破坏肠道稳定。

进食速度过快,加重肠道工作负荷

进食速度过快,食物未得到充分咀嚼,口中唾液淀粉酶对其初步消化不彻底,食物进入胃肠道后,需要增加胃肠道工作负荷以分解食物,长此以往会损伤胃肠道。

忽略排便信号,
排便更不顺畅

早饭后过了30多分钟,隐隐约约有了便意,但无奈在公车或地铁上,只好忍着到公司解决。然而,一到公司,又要开会,又要写报告,一上午就这样过去了,便意也随之一次又一次被忽视。

排便是受意识控制的脊髓反射。正常人的直肠内通常是没有粪便的,当肠的蠕动将粪便推入直肠时,刺激了直肠壁内的感受器,冲动经盆内脏神经和髂腹下神经传至脊髓腰骶段的初级排便中枢,同时上传到大脑皮质,引起便意。

正常人直肠壁内的感受器对粪便的压力刺激具有一定的阈值,当达到此阈值时即可引起排便反射。排便受大脑皮质的影响,意识可加强或抑制排便。如果对便意经常予以抑制,使已经到达直肠的粪便又返回到结肠,使直肠逐渐失去对粪便压力刺激的正常敏感性。久而久之,大肠对发出的便意信号反应越来越迟钝,渐渐地,就没有便意了,严重的甚至没有排便欲望了。另外,加之粪便在大肠内停留过久,水分吸收过多而变得干硬,又会进一步加重排便困难。

肠道敏感,
易受压力影响而不适

肠道,通过自主神经与大脑相连。自主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人体在正常情况下,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处于相互平衡制约中。一旦交感神经处于上风,就会破坏自主神经的平衡,使肠道的蠕动变缓,肠壁肌肉运动失调,引发痉挛,进而导致腹痛、腹部不适、便秘或腹泻等排便障碍。压力过大或长期精神紧张是使交感神经处于上风的主要因素。

此外,有科学研究表明,人一旦压力过大,肠道内的有益菌就会减少,肠道菌群可能失去平衡而出现一系列的肠道疾病。肠道内细菌状态的紊乱又会导致压力加倍增大,造成恶性循环。

因此,维护肠道健康,还需要适当减压。

肠道功能,
随年龄的增长而衰退

正如我们的身体功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退化一样,肠道的健康与年龄也息息相关。肠道功能的衰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吸收功能减弱

年龄增长,肠壁供血欠佳、肠壁黏膜逐渐萎缩、小肠上皮细胞数量减少等因素都会使肠道对钙、铁、维生素B 1 、维生素B 12 、维生素A、胡萝卜素、叶酸以及脂肪的吸收减少。

运动功能减退

随着年龄的增长,口腔、胃、小肠和大肠等部位的肌肉逐渐萎缩、肌层变薄,肠道收缩力降低,蠕动减退,直肠对内容物压力的感觉亦减退。加之,老年人由于体力不足,活动量减少,或由于某些疾病而长期卧床,肠道运动功能也进一步衰退。

肠道环境恶化

肠道内的菌群随着人的年龄增加变化显著。随着年龄的增大,肠道内双歧杆菌逐渐减少甚至消失,而产气荚膜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害菌大量增加,再加上老年人牙齿松动、脱落,或患有某些疾病,或喜欢进食精细软烂的少渣食物,都会使老年人肠道内有益菌减少,腐败菌增加,从而出现肠道菌群紊乱,诱发肠道疾病。

不正确地使用药物
只会加重肠道不适

一旦感觉消化不良、胃肠饱胀得难受,或遇到便秘、腹泻等问题,我们便努力通过药物加以改善。但长期不正确地使用药物,往往只会加重肠道损伤,引起更多健康问题。

不正确使用抗过敏药会减缓肠蠕动

抗过敏药,如苯海拉明、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等,以及某些胃药,如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和抗酸药碳酸氢钠、氢氧化铝等,可能减缓肠蠕动。身体出现过敏症状时,不问缘由随意使用抗过敏药物,反而会让粪便在肠中停留时间变长。其中水分被过度吸收,粪便含水量减少,且在肠道内滞留变硬,会引起或加重便秘。

滥用降压药、镇痛药会让肠道变干

硝苯地平、维拉帕米、氢氯噻嗪等降压药,布洛芬、萘普生等解热镇痛药可能抑制黏液分泌,让肠道变干,引起便秘。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如果不注意使用方式和剂量,会使肠道变干。

盲目补钙,肠道罢工

对于肠道蠕动较慢的人群,比如老年人,如果补钙时贪多,吃钙片频率过高,或补钙的同时吃柿子、菠菜等草酸含量较多的食物,钙与食物中的草酸等成分结合,形成难溶物质,肠道负荷过重,可能罢工,引起便秘。

不正确使用抗生素破坏肠道菌群

青霉素、红霉素、氯霉素等抗生素还可能破坏肠道菌群的平衡,影响排便。如果长期使用这些抗生素,或不正确使用抗生素都会增加机体耐药性,破坏肠道内菌群平衡。

乱用泻药会损伤肠道功能

不少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害怕便秘会让毒素在肠道堆积,导致脸上长斑,一便秘就赶紧用泻药。泻药虽然能缓解便秘,但如果长期用,可能损伤肠壁神经,影响肠道功能。

一般重度的肠道疾病需要通过手术来直接切除病灶,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后续的药物治疗搭配食疗来逐步使肠道恢复健康,所以很少存在错误用药的情况。反而,是我们常见的便秘、腹泻常常存在错误用药的现象。由于这些症状常见,且市面上针对这些不适症状的药物也较多,很多患者往往一出现便秘或腹泻,便想要通过药物加以改善,以致逐渐形成药物依赖。

别依赖药物,
调整生活方式才是不二法门

除了年龄增长导致的肠道功能退化,患有某些先天性疾病所致的肠道功能受损外,其他引发肠道不适的因素,如生活作息不正常、饮食不当、不正确使用药物等,多属于人为因素。肠道疾病,刚开始时症状往往都很轻微,在日积月累之下才逐渐恶化,而恶化的原因就潜藏于日常生活的行为模式与习惯之中。

因此,想要改善肠道状况,关键在于调整生活方式。

当出现便秘、腹泻、臭屁、大便异常等肠道不适信号时,尽量避免使用药物,而应回想一下自己便秘、腹泻的原因在哪里。排除生活环境和饮食突然改变等突发因素之后,是不是还有一日三餐不规律、经常熬夜、久坐不动、常常因忙而忽略排便的情况。一旦找准引发不适的原因,便可有针对性地加以调整。

当然,引起肠道不适的原因很复杂。如果找不出适当的理由能够解释,或采取了一些诸如调理饮食、调整作息时间,以及消除常见的一些因素后尚不能缓解,或便秘、腹泻情况较严重、持续时间较长时,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找出引起肠道不适的根本原因,并及时进行正确、有效地治疗。 CBHrKmdnkxHwO6yV4xk6NkvcgHE3N/7AVlXKgjmFBRm73JPQCV46lNHcIcwy4yC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