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家广告公司的首席策划师,林丹的广告策划案总是不同凡响,让人一看,眼前为之一亮。前段时间,有家手机公司主动找上门来,“钦点”林丹为他们设计广告。原来,这家手机公司是外资企业,在国外知名度很高,如今刚刚打入中国市场,头炮想要一鸣惊人。然而,他们深谙,虽然他们推出的是新款机型,但是如果广告营销不到位,也很难取得良好的销售效果。为此,他们在策划初期就找到林丹,想让林丹给他们设计一个独出心裁的广告策划案。
在了解了这家公司距离新手机推出还有3个月时间之后,林丹做出了一个大胆而又疯狂的广告策划案。在林丹的计划下,这家公司投入巨资在电视台的黄金时间,接连播放广告。奇怪的是,他们的广告虽然在每晚的黄金时间一连播放三遍,但是却没有任何声音,只有一个手机的标志。这是一个椭圆形的图案,上面印着大写的字母A。这就是这家公司系列手机上的标志,林丹强烈建议这家公司按照她所说的,在两个半月的时间里接连播放这则“哑巴广告”,而且要严格保密。果不其然,在两个半月的时间里,观众们最初开始看广告时并不以为然,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人们开始相互打听这则广告是哪个公司的,到底有什么深意。因为该公司提前做好了严格的保密工作,所以人们的打听完全是徒劳的。在两个半月的无声广告到期时,人们几乎已经按捺不住好奇心,恨不得马上知道这则广告的用意。这时,林丹开始投放另一则广告,依然以之前的无声画面为开始,接下来就是人们使用手机的各种场景。至此,谜底揭开,人们知道了这则广告的真实用意。在这则真相大白的广告播出半个月后,这款手机开始全方位上市,销售业绩简直让人咋舌。对林丹的创意,手机公司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
上述案例的成功,还是抓住了人类本身猎奇心理的特性。抓住这一特性并结合好的创意,制造病毒式传播,让消费者为产品做了免费的营销。与其做一个广告视频,低声下气地让消费者转发、邀请好友,然后送好礼,用丰厚的礼品来吸引消费者,还不如抓住消费者的这种心理让他们主动地传播。
在这个案例中,林丹的广告策划案之所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就是因为它充分抓住了人们的猎奇心理。所谓猎奇心理,通俗地说,就是好奇心。毋庸置疑,每个人生来就有好奇心。为了满足好奇心,人们总是想方设法地想要了解真相。当看了两个半月的无声广告之后,人们已经对那则广告上出现的标志产生了强烈且接近于无法抑制的好奇心。在这种情况下揭晓谜底,自然能够得到人们最大限度的关注。尤其是在半个月之后新款手机全面上市,很多人更是不惜花费重金,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虚荣心。如此一来,这款手机的销售业绩怎么会不高呢?与很多广告不惜通过各种途径拓展渠道,求着观众朋友们观看相比,这则广告则是以淡然的态度,让人们趋之若鹜,恨不得马上就解开其中的谜团。正所谓,与其求着听,不如晾着说。如此与正常思维背道而驰的营销策略,反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当然,猎奇心理虽然是好奇心,但是依然与好奇心有着明显的差别:好奇心是天生的本能,猎奇心理却往往带有强迫的意味。当然,并非是他人强迫我们,而是我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强迫自己。由此可见,猎奇心理比好奇心更强烈、更难以控制。在生活中的很多时候,我们都可以利用他人的猎奇心理达到自己的目的,从而使自己如愿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