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魏晋时期士人心态与名士令誉

时值乱世,士人心态最可玩味。这一时期的士人心态,常被称为“魏晋风度”,也正是《世说新语》存留了魏晋风流的大量资料,其中描摹的人物,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走卒贩夫,一个个气韵生动,血肉饱满。而其所呈现出来的器度风采,更是让人心折,不胜向往。真名士自风流,要么德性出众,堪为言行示范,要么敏捷颖悟,让人击节赞赏,要么雅量高致,器量宏阔,要么豪爽放达,天真率性,要么放浪形骸,逍遥洒脱。他们为人所称道,要么是因为“赏誉”,要么是因为“企羡”,也有因为人物“假谲”、“排调”、“自新”、“伤逝”、“栖逸”、“任诞”、“简傲”等等,由于真情流露而觉其可爱,他们也为人所“轻诋”,为人所“规箴”,为人所不喜。这些人物的表现也都是魏晋风度。

但人们往往只看到了他们的惹人喜爱,而不曾认知这些人物背后的隐忍和苦闷。“竹林七贤”是魏晋风度的代表性人物,他们倜傥不羁,不拘小节,出离尘世之外,放浪形骸,他们纵情酣畅,做竹林之游,然而他们越是显得潇洒,他们的心底或许就越愤懑和郁结。洒脱磊落如阮籍,世道昏乱,才华横溢,然而政局黑暗,竟然难以实现抱负,其胸中块垒,只能以酒浇之,其无能为力,也只能做穷途之哭,其愤懑不平,也只能傲视礼法,故作放达,但其坦荡磊落,却是难能可贵。政治倾轧,党争剧烈,才不能用,只好转向山水之间,这是大多名士才有所体会的“暗伤”。

所谓名士,出名就非常重要。要想成名,就要会清谈,大多名士都是才思敏捷,辞藻华丽,往往言语一番,就能成名天下,如殷浩擅长“四本论”,无论什么话题,只要沾上“四本”,几乎都不能与其匹敌,而这些除了“献酬群心”,似乎并无大用,王衍为清谈领袖,官至太尉,乱天下者正是此人,王子敬为王氏兄弟中最为出众的一个,在任时,却不知所任何职。名士大多出自世家大族,如琅琊王氏,有“王与马,共天下”之称,又如陈郡谢氏,竟然有人以谢安是否出仕,来预测晋祚夭寿。如果没有名士来甄别,出名也是很难的,如王武子的叔叔,常被认为痴傻,王武子不知家有名士三十年,向武帝说明后,才得以扬名。

名望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是取才的标准。两汉时,多从举孝廉入仕,曹魏时,陈群有“九品中正”,极其重视声望令誉。是否能量才任用就取决于选官,如山涛人称“山公启事”,被认为有识人之明,但还是看错了王衍,又如谢万本是名士,后来担任将军,最后大败,阮籍有“阮步兵”之称,不见得是褒誉之辞,阮咸精通音律,号称“神解”,却被“谙解”荀勖所排挤。可见名声、才华与是否适任,关系并非那么简单。

名士虽有令誉,但也有瑕疵。成名往往一两次清谈,或耆宿的识鉴,又或出自世家大族,考察并不全面,难免有名实不副的情况出现,如陆机,为东吴名门之后,又有才名,再经张华评断,立即声名大振,在八王之乱中,领军二十万,兵败被杀,这是才能不符。又如王子敬,在兄弟中最有名声,谢安与王羲之也都夸赞过,其以贵骄人,傲慢无礼,又不敬舅父长辈,这是品德不符。由此来看,宗族兄弟之间不睦,如曹丕曹植兄弟相残、司马八王之乱;政治倾轧频繁,如桓温废了殷浩、桓玄逼死殷仲堪;权臣多有不忠,如王敦、苏峻之乱,以及桓温、桓玄之逆,乱世之中,只重虚名,品性、才能均不堪重任,却仍委以方州,寄以国祚,乱象频出也就不足为奇了。

《世说新语》打开了一个窗口,魏晋士人的风貌得以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也为读者在对魏晋风流的向往和对名流的回味、体会之余,提供了一面镜子和一些思考:乱世之中,何以为人。 Q+WT78+Mh4VcGlmdJ2Zp2lTda60/yNyWENKQif15pOyW7dhY1/XPjRvFvaC4K4x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