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4课
改变自我的力量

如何控制思考方法以满足一个人的愿望,这个问题对那些不熟悉真正的精神训练的人来说,并不像看上去那么难。一个人可以改变自己,改进自己,重新创造自己,控制自己的外部环境,掌握自己的命运,这一点,是每一个完全意识到了正确思考在建设性行动中的力量的人所得出的结论。

——拉森

1 神经系统是物质,它的能量则是心智。因此它是“普遍心智”的手段。它是物质与精神之间的纽带,是我们的意识与“宇宙意识”之间的纽带。它是“无穷力量”的门户。

2 脑脊髓神经系统与交感神经系统,都由种类相同的神经能量控制,这两个系统互相交织,以至于对它们的刺激会互相传递给对方。身体的每一个活动,神经系统的每一个刺激,我们的每一个想法,都要消耗神经能量。

3 神经系统跟心智的关系,就像钢琴跟它的演奏者的关系一样。心智只有当它赖以发挥作用的工具正确的时候才能完成表达。

4 脑脊髓神经系统的器官是大脑,交感神经系统的器官是腹腔神经丛。前者是自觉的或有意识的,后者是不自觉的或下意识的。

5 正是通过脑脊髓神经系统和大脑,我们才意识到了自己所拥有的。因此,一切拥有皆源于意识。小孩子的未曾发育的意识,或者是智力残障者与生俱来的意识,都不能意识到拥有。

6 这种精神环境——意识,随着我们所获取知识的增加而不断改善。知识是通过观察、经验和反思而获得的。

7 我们开始意识到心智所拥有的这些,所以我们承认:拥有是建立在意识的基础之上的。我们把这种意识叫做“内在世界”。我们所获得的那些有形的拥有,则属于“外部世界”。

8 拥有内在世界的是心智。让我们能够在外部世界获得拥有的,也是心智。心智通过思想、精神图景和行动来彰显自己。因此,思想是具有创造性的。

9 我们利用思想去创造条件、环境及其他生活经历的能力,取决于我们的思维习惯。

10 我们做什么,取决于我们是什么;而我们是什么,则取决于我们习惯性地想什么。在我们“做”什么之前,我们首先必须“是”什么;而在我们“是”什么之前,我们必须控制并引导我们内在的思考力量。

11 思想就是力量。宇宙中只有两样东西:力量与形态。当我们认识到我们拥有这种“创造力”、能控制和引导它并通过它作用于客观世界的力量与形态的时候,我们也就完成了我们在精神化学中的第一项实验。

12 普遍心智是一切力量与形态的“实质”,是作为万物之基础的“本体”。与固定的规律相一致,“万物”源于自身,并被自身所创造和维持。这就是得到完美表达的创造性的思想力量。

13 普遍心智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在它出现的每一个地方,它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所有心智都是同一个心智。这解释了宇宙的秩序与和谐。深刻领悟这一陈述,就是拥有了理解并解决生活中所有问题的能力。

14 心智有双重的表达——显意识的(或客观的)与潜意识的(或主观的)。我们通过客观心智与外部世界建立联系,通过主观心智与内在世界建立联系。

15 尽管我们正在把显意识心智与潜意识心智区别开来,但这种区分事实上并不存在,这样处理只不过是为了方便而已。一切心智都是同一个心智。在精神生活的所有层面上,都存在不可分割的统一与完整。

16 潜意识把我们跟普遍心智联系起来,我们就这样跟所有力量建立起了直接的关系。潜意识中所储存的,是我们通过显意识所得到的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它是一个记忆的仓库。

17 潜意识是一个巨大的温床,思想就落在这个温床上,或者是通过观察而得出的经验,或者是偶然事件所播下的种子,然后,它们带着自己成长的果实再一次进入我们的意识。

18 意识是内在的,而思想则是力量的外在表达。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想都不想一件东西而就能意识到它的存在,那是不可能的。

19 如果两根电线靠得很近,而且第一根电线携带的电负荷比第二根电线更大,那么,第二根电线就会通过感应而从第一根电线接受部分电流。这一现象可以用来形象地说明人类对普遍心智的姿态。他们并没有有意识地跟这一力量之源建立起联系。

20 如果让第二根电线接触第一根电线,它就会尽其所能地负载更多的电流。当我们意识到力量的时候,我们就成了一根“生命的电线”,因为意识让我们跟力量之间建立起了联系。随着我们利用力量的能力的增长,我们就越发能够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境遇。

21 普遍心智是一切力量、一切形态之源。我们是这一力量赖以彰显的通道。因此,在我们的内心里,有着无限的力量、无限的可能,它们全都受到我们自己的思想的控制。因为我们拥有这些力量,因为我们与普遍心智息息相通,所以我们可以调整或控制我们可能会遭遇的每一种经历。

22 对于普遍心智而言,不存在任何限制。因此,我们对自己跟普遍心智合而为一这一点认识得越充分,我们所意识到的限制或匮乏就越少,所意识到的力量就越多。

23 出现在任何地方的普遍心智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出现在无穷大中,还是出现在无穷小中,其相应彰显出来的力量的不同,完全在于表达的能力。

24 一块黏土和一块相同重量的炸药,包含了同样多的能量。但后者身上的能量很容易被释放,而前者身上的能量,我们至今尚没有学会如何释放它。

25 为了表达,我们必须在我们的意识里创造相应的条件。要么是悄无声息的,要么是通过重复,我们把这一条件烙印在潜意识里。

26 意识领会、思想彰显我们所渴望的条件。我们的生活条件和环境条件,只不过是我们的主导思想的反映。所以,正确思考的重要性怎么估价都不过分。“有目而不视,有耳而不听,都让我们不能去理解。”换句话说,没有意识,就没法去理解。

27 思想,如果得到建设性的利用,就会在潜意识中创造出一些倾向,这些倾向又把自己彰显为性格。性格这个词,其原意是刻痕,比如在封印上。它现在的意思是:由天性或习惯在一个人身上留下的特殊品质。它把一个拥有这种性格的人跟所有其他人区别开来。

28 性格分为外向表达和内向表达。内向表达是意图,外向表达是能力。

29 意图,把心智引向要实现的理想、要完成的目标,或者要实现的愿望。意图赋予思想以品质。

30 能力,就是与全能力量协作的能力——尽管这可能是不知不觉地完成的。

31 我们的意图和我们的能力,决定了我们的生活经历。重要的是,意图和能力是平衡的。当前者大于后者的时候,“梦想家”就诞生了;当后者大于前者的时候,结果就是急躁,会产生很多徒劳无益的行动。

32 根据引力法则,我们的经历取决于我们的精神姿态。精神姿态是性格的结果,而性格也同样是精神姿态的结果。二者彼此互为作用与反作用。

33 在每一次经历的背后,看上去似乎都有“机遇”“厄运”“幸运”与“天命”在盲目地发挥着作用。事实并不是这样,而是每次经历都由永恒不变的规律所控制,并可以被控制到产生我们所渴望的条件的程度。

34 每一种成功的商业关系或较高的社会地位,奠定其基础的基本原则都是要认识到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差别,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差别。

35 外部世界围绕着你旋转,你是它的中心。物质,有组织的生命,人民,思想,声音,光及其他振动,以及包罗万象的宇宙本身,都向你发出振动——光、声音与触觉的振动,喧嚣与柔和的振动,爱与恨的振动,思想的振动,好与坏的振动,智与不智的振动,真与不真的振动。这些振动都指向你——你的自我——最小的与最大的,最远的与最近的。它们很少能抵达你的内在世界,大多都匆匆而过,蓦然回首,踪迹已杳。

36 其中有些振动对你的健康、你的力量、你的成功、你的幸福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怎么让它们溜掉了呢?怎么没把它们接收进你的内在世界里呢?

37 把意识看做是一个通项,我们就可以说,意识是外部世界作用于内在世界的结果。它在连续不断地发生,不管我们是清醒还是酣睡。意识是感觉或知觉的结果。

38 我们很容易认识到意识的三个层面,它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1)简单意识:这是所有动物共同拥有的。它就是存在感。通过这种意识,我们认识到“我是谁”,以及“我在什么地方”;通过这种意识,我们感知形形色色的对象,以及五花八门的场景和状况。

(2)自我意识:这是所有人类(除了婴儿及智力残障者)共同拥有的。它赋予了我们自省的能力,亦即外部世界对我们内部世界所发挥的作用——“自省的自我”。作为其众多的结果之一,语言就这样产生了,每个单词都是代表一种思想或观念的符号。

(3)宇宙意识:意识的这一形态高于自我意识之上,就像自我意识高于简单意识之上一样。它不同于前两种意识,就像视觉不同于听觉或触觉一样。盲人不可能对色彩有什么真正的概念,然而,他的听觉却很敏锐,或者触觉很敏感。

39 一个人既不能凭借简单意识也不能凭借自我意识得到关于宇宙意识的任何概念。宇宙意识跟前两者都不一样,其差别甚至超过视觉与听觉的差别。一个聋人决不可能借助他的视觉或触觉来欣赏音乐。

40 宇宙意识是意识的一切形态。它傲然凌驾于时间和空间之上,因为它远离身体和物质世界,对它而言,这些都不存在。

41 不可改变的意识法则是:意识发展到了什么样的程度,主观力量也就发展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其结果彰显在客观对象中。

42 宇宙意识是创造必要条件的结果,所以,普遍心智可以按照人们的愿望发挥作用。一切与“自我”的幸福相和谐的振动都可以被捕获、被利用。

43 当真理直接被我们所理解,或者无需通常的推理或观察过程就成了意识的一部分时,它就是直觉。凭借直觉,心智可以立即感知到两种想法之间是一致还是不一致。“自我”总是这样认识真理。

44 通过直觉,心智把知识转变为智慧,把经验转变为成功,并把正在外部世界等待我们的事物带入我们的内在世界。那么,直觉就是那个把真理作为意识的事实呈现出来的普遍心智的另外一种状态。 YGPtqHslA4Ewm6reAto2IF8rTGi4VRDuQEPze0py6avaqp2Hq/CUOt5hB1+8kbR9



第5课
只有2%的人有创造天赋

我们把思考者分为两类:一类是那些自己思考的人,另一类是通过别人思考的人。后者是惯例,前者是例外。第一类人是双重意义上的原创思考者,以及自我主义者(就这个词的高尚意义而言)。这个世界正是(也仅仅是)从他们那里学习智慧。因为只有我们亲手点燃的光亮才能照亮他人。

——叔本华

1 墨西哥所丢掉的所有矿藏,从印度群岛驶出的所有大商船,所有传说中的满载金银的西班牙财宝船队,跟现代商业理念每8小时创造出的财富比起来,还不如一个乞丐的施舍有价值。

2 机遇紧跟着感觉,行动紧跟着灵感,成长紧跟着知识,环境紧跟着进步。总是先有精神,然后它才转化成品格与成就的无限可能性。

3 美国的进步要归功于它2%的人口。换句话说,我们所有的铁路,所有的电话,所有的汽车,所有的图书馆,所有的报纸,以及数不清的其他便利、舒适和必需品,都要归功于其2%的人的创造天赋。

4 自然而然的结果是,我们国家的百万富翁同样也只有2%。如今,谁是那些百万富翁,那些创造性天才,那些有能力、有活力的人呢?我们从文明中所享受到的所有好处,又要归功于谁呢?

5 他们当中有30%的人是穷牧师的儿子,他们的父亲每年挣的钱绝不会超过1500美元。25%的人是教师、医生与乡村律师的儿子。只有5%的人是银行家的儿子。

6 因此,我们很想知道:为什么那2%的人成功地获得了生活中最好的一切,而剩下98%的人却依然朝不保夕?我们知道,这并不是机遇的问题,因为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宇宙是由规律控制的。规律控制着一切,那么,我们难道不该肯定:它也控制着这些慷慨施舍的分配吗?

7 金钱事务,恰如健康、成长、和谐及其他任何生活条件一样必然、一样肯定、一样明确地受到规律的控制,这个规律是任何人都能遵从的。

8 许多人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遵从了这个规律,而另一些人则总是有意识地与之和谐相处。

9 服从规律,意味着你正在加入那个2%的行列。事实上,新纪元,黄金时代,产业解放,都意味着那个2%将要扩张,直至优势状况逆转过来——2%很快变成98%。

10 在探寻真理的同时,我们也在探寻着终极原因。我们知道,所有的人类经历都是结果。因此,如果我们可以找出原因,而且,如果我们发现这个原因是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加以控制的话,那么,结果(或经历)也就在我们的控制之内了。

11 于是,人类经历不再是命运的橄榄球赛,人不会是运气的孩子。劫数、命运和运气,是可以被不费力气地控制的,就像船长控制他的船、火车司机控制他的火车一样容易。

12 万物最终都可以分解为同样的元素,而且,当它们可以这样转化的时候,它们必定互相关联,而不是彼此对立。

13 物质世界里有着数不清的对立面,为了方便称呼起见,我们给这些对立面赋予了不同的名字。一切事物都有颜色、形状、大小、两端。有北极,也有南极;有内,也有外;有肉眼能够看到的,也有看不到的。所有这些,都不过是对这些对立面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已。

14 一件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有它们各自的名称。然而,这正反两面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不是独立的实体,而是事物整体的两个部分或两个方面。

15 在精神世界中,我们发现了同样的规律。我们说到“知识”和“无知”,但无知不过就是知识的匮乏,因而它仅仅是表达“缺少知识”的一个词而已,其本身并没有任何准则。

16 在道德世界中,我们总是谈论“善”与“恶”,但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善与恶只不过是两个相关的术语。想法领先于行动并预先决定着行动。如果这一行动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好处,我们就称这个结果为善。如果这个结果对自己和他人不利,我们就称之为恶。因此我们发现,“善”与“恶”只不过是为了说明我们行动的结果而生造出来的两个词,而反过来,行动是我们想法的结果。

17 在产业的世界里,我们总是说到“劳动”与“资本”,就好像存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类别似的。但是,资本是财富,财富是劳动的产物,而劳动必然包括各行各业的劳动——身体的、精神的、管理的、专业的。每一个其全部收入或部分收入依赖于他在商界中所做出的努力的人,都必定被归类为劳动者。因此我们发现,在产业的世界里也只有一个法则,这就是劳动的法则,或产业法则。

18 有许多严肃认真的人都在试图找到解决当前产业与社会混乱问题的方法,而且,我们也总是听到人们谈论产品、浪费与效率,有时候还有创造性思考。

19 人们认识到,和谐是一种隐约出现的新观念,新时代的黎明即将到来,人类历史上的新纪元将要开始。这样的思想正迅速地在人们的心里传播,正在改变着关于人以及其与产业之间的关系的成见。

20 我们知道,每一种境遇都是某个原因的结果,同样的原因总是产生同样的结果。那么,是什么给人类的思想带来了类似的变化呢?比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产业革命,始终是新知识的发现与讨论。

21 产业被集中化为公司和企业托拉斯,从而带来了竞争的消除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后果,这使得人们开始思考。

22 人们看到,对于进步来说竞争并不是必不可少的。他们询问:“商界里所发生的这一进展,其后果又会是什么呢?”思想开始逐步呈现出来,它正迅速发芽,将要在所有地方和所有人的心智中喷发,使人们站立不稳,把每一种自私的观念都排挤出去,这种思想认为:商界的解放即将到来。

23 正是这种思想,在唤起人类前所未有的狂热;正是这种思想,集中了力与能量,它将摧毁阻挡在它与它的目的之间的任何障碍。它不是对未来的想象,它不是对现在的想象,它就在门口——而门,已经打开。

24 个体身上的创造本能,就是他的精神天性。它是普遍创造原则的反映,因此是本能的、与生俱来的。它不能被根除,只会被滥用。

25 由于商界中所发生的变化,这种创造本能不再寻求表达。一个人再也不能建造自己的房子,再也不能修造自己的花园,他决不可能指挥自己的劳动,他因此被剥夺了个体所能获得的最大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成就的快乐。所以这一伟大的力量被滥用了,被转变为破坏性的通道,变成了嫉妒,这使他总是企图毁灭那些更幸运的同伴的劳动成果。

26 思想导致行动。如果我们希望改变行动的特性,我们就必须改变思想,而改变思想的唯一方式,就是用健康的精神姿态取代现有的混乱的精神状况。

27 很明显,思想的力量是迄今为止现存的最大力量,它控制着所有的其他力量,而这一知识直到最近才被少数人所拥有,它将成为很多人的宝贵优势。那些富有想象力、富有远见的人将会看到把这一思想引向建设性的、创造性的通道的机会;他们会鼓励、培养冒险的精神;他们会唤醒、发展、引导创造性本能。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将很快看到世界此前从未经历过的产业振兴。

28 想法是运转中的心智,正如心智是运转中的大气一样。心智是精神的活动,事实上,它是精神上的人所拥有的唯一活动,而精神是宇宙的创造性法则。

29 因此,当我们思考的时候,我们便启动了一系列的“因”。想法发布出来,并遇到了其他类似的想法,它们汇合在一起,形成了观念。如今,观念独立于思考者而存在,它们是看不见的种子,存在于每一个地方,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带来千百倍的收获。

30 这导致我们相信——许多人似乎依然这样认为——“财富”是某种非常具体、非常切实的东西,我们可以获得它、拥有它,使它为我们所专用、所独享。不知何故,我们忘记了:世界上所有的黄金,按人均计算,每人只有很少的几美元。

31 然而,黄金仅仅是一个量度标准,一个准则。正如有了一根尺子,我们就可以度量成千上万英尺,同样,有了一张5美元的钞票,数以亿计的人就可以使用它,方法只不过是从一个人的手里传到另一个人的手里。

32 因此,我们只要能让财富的符号(我们称之为“钱”)保持流通,每个人就能拥有他所想要的一切,任何需要都会得到满足。只有当我们囤积的时候,当我们被担心和恐慌所攫住而又不能挣脱、不能松开的时候,匮乏的感觉才会出现。

33 因此很明显,我们要想从财富中得到什么好处,唯一的办法就是使用它,而要使用它,就必须散尽它,这样其他人就会从中受益。然后,我们为了互惠互利而互相合作,将富裕的法则付诸实践。

34 我们还看到,财富决不像许多人所认为的那样是物质的、切实的,而是正好相反,获得财富的唯一方式就是让它保持流通。而一旦有任何协同行动使得这一交易媒介的流通有被阻断的危险的话,那么就会出现停滞、发烧,以及产业的死亡。

35 正是财富的这种不可捉摸的特性,使得它特别容易受到思想力量的影响,使得许多人能够在一两年的时间里获得其他人努力一辈子也别指望能够获得的财富。这要归功于心智的创造性力量。

36 海伦·威尔曼斯 在《征服贫困》(The Conquest of Poverty)一书中对这一法则的实际运转给出了一段有趣的描述:

人们几乎普遍都在追求金钱。这种追求仅仅来自贪婪的天赋,它的运作被局限在商界的竞争领域。它是一种纯粹的外部行动,其行为方式并不源自于对内在生命的认知,而内在生命有其更美好、更正义、更精神化的渴望。它只是兽性在人的领域的延伸,任何力量都不可能把它提升到人类如今正在接近的神性层面。

因为,这一层面上的所有提升都是精神成长的结果。这种提升,其正在做的,恰好就是基督所说的我们为了富有而必须做的。它首先寻求的内心的天国,它只存在于这里。在这个天国被发现之后,所有这些东西(外在的财富)都会接踵而至。

一个人的内心中,什么可以称之为天国呢?当我回答这个问题时,10个读者当中没有一个会相信我——绝大多数人对他们自己的内在财富完全缺乏认知。但尽管如此,我还是要回答这个问题,真心实意地回答。

我们内心里的天国,就存在于人类大脑里的潜能当中,这种潜能的极大丰富是任何人做梦也想不到的。软弱无力的人,其机体之内也潜藏着上帝的力量,这些力量一直封闭着,直到他学会了相信它们的存在,然后试图展开它们。人们通常不喜欢反省,这就是他们为什么不富有的原因。在他们对自己以及自己的力量的看法中,他们被贫穷所困,对自己所接触到的每一事物,他们都要留下自己信仰的印记。

即使是一个打短工的人,如果有足够长的时间审视自己的内心,他就能够认识到:他所拥有的才智,完全可以被造就得跟他所效力的那个人一样强大,一样深远。如果他认识到了这一点,并赋予它应得的意义,仅仅这样,就足以解开他的镣铐,让他迎来更好的境遇。

通过认识自我,他应该知道:他跟自己的老板在智力上是平等的,或者可以变得平等,但需要的并不只是这样的认识。他还需要认识法则,并服从它的规定,换句话说,要想让自己攀上更高的位置,还需要更高的认识。他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并信任它,因为,正是忠实而信赖地持守这一真理,他的生命才从身体上得以提升。雇员如果不是纯粹的机器,任何地方的老板都会为得到这样的雇员而欢天喜地——他们希望有头脑的人参与他们的经营,并乐意支付报酬。廉价的希望常常是最昂贵的,就本质意义而言也是利润最少的。随着雇员智力的不断增长或者思考能力的不断发展,对老板来说,他的价值也就不断增加。当雇员的能力发展到能够独立做事的时候,就会有尚没有发展到这样程度的人来取代他的位置。

一个人对自己内在潜力的逐步认识,就是内心的天国,它将被彰显在外部世界里,并建立在那些与之相关的环境中。

一幢精神陋室的设计方案,其本身就来自一幢看得见的陋室的精神,这种精神就表现在与其特征相关的、看得见的外部环境中。

一座精神宫殿以与之相关的结果发送出一座看得见的宫殿的精神。同样可以这样论说疾病与恶、健康与善。 YGPtqHslA4Ewm6reAto2IF8rTGi4VRDuQEPze0py6avaqp2Hq/CUOt5hB1+8kbR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