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水浒”的故事源于史实。《宋史·侯蒙传》记载:北宋宣和年间,宋江等“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

南宋时,民间流行说书,艺人讲史演义,多取材现实,宋江等人的故事,最初可能是随说书人之口慢慢流传开来的。南宋人龚开所作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便已详细记载有“三十六人”的名字和绰号。元代戏曲大盛,“三十六人”的故事衍生出大量“水浒戏”,“三十六大伙”、“七十二小伙”和“水泊梁山”的说法渐渐成型。到了明代,白话小说迎来大发展,“水浒”的人物设定和故事架构均已十分成熟,长篇小说《水浒传》的出现,可谓顺理成章。

《水浒传》的作者,明代文献有三种记载:一是施耐庵,二是罗贯中,三是施耐庵、罗贯中合著。现代的学术研究,大多支持施耐庵作,罗贯中进一步编写的说法。

复杂的传承和创作过程,使得《水浒传》的版本也十分复杂。在大的分类上,可分为简本和繁本两种。

简本以万历年间的104回本和崇祯年间的115回本为代表,因文字粗糙,叙事多有错漏,现已不再流传,只作为学术研究资料而存在。

繁本便是我们现在读到的《水浒传》,有100回本、120回本、70回本三种。其中较早诞生的100回本和120回本,带有明显的宋代说书话本和元代戏曲唱词特征,从小说阅读的角度来看,节奏稍显拖沓;又因是集体创作,在细节上亦有不足。如武松上景阳冈之前,从“恰好吃了三碗酒”写至“再筛了六碗酒与武松吃了”,详细叙述了武松连饮十八碗酒的过程,随后却又写作“前后共吃了十五碗”,读来不仅前后矛盾,而且豪气尽失。

明朝末年,文学家金圣叹整合以往的《水浒传》版本,修补疏漏,去掉招安之后的故事,以梁山大聚义为结局,加以评点,成70回本《水浒传》,命名为《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由于此版本在结构上能够做到前后呼应,文字更加流畅,叙事更加简明,人物塑造更加细腻,是一本更加纯粹的小说,符合明代白话小说大发展的时代潮流,所以一经问世便成为民间最受欢迎的版本。

金圣叹之后三百多年间,100回本和120回本《水浒传》逐渐不为人所知。直至民国时期,小说获得了严肃的文学地位,《水浒传》的版本问题成了学术研究的课题,这两个版本才又被胡适、鲁迅、郑正铎等学者重新发掘出来,《水浒传》的版本也自此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本版以贯华堂原本《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为底本,删除金圣叹的点评,重新点校,还原本色的70回本,以飨读者诸君。

编者
2016年11月 UkMV5yU/ijxvHfoyOG/TUzrSuBfNJeeMPM+pvEGcM/TFBh1lrNygkKrF25PRFVY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