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不通则痛”,身体的各种不适实际上都是源于经络不通,所以打通经络就成了获得健康的必经之路。只要经络畅通,气血往复循环,自然就百病不生。
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验,有时坐的时间长了,腰背会酸痛;走路时间长,可能感到双腿发困发沉。于是,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做出捶腰、拍肩、捶腿、揉腿等动作,很快身体就会觉得舒服了,这实际上就是最简单的畅通经络的方法。
不过,其实这还是没有发现刺激经络的好处。因为这种简单的捶打带来的舒服是非常短暂的,而且会越来越感到效果没有以前的明显。这些都是方法太过简单,而使刺激没有针对性,应注意结合经络的理论,这样既能让效果持久地延续下去,还能准确定位,有的放矢。例如经络里的肺经走行到肩部,脾经走行在腿部,当肩背酸痛的时候按按肺经的脉络和穴位,当腿酸腿软的时候推一推脾经的走向,敲打一下穴位。这些都是非常容易的操作,效果又极其的明显,可以立即缓解疲劳的感觉,让身体倍感轻松。
当然,除了这种有针对性的经络调理之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习惯也能使经络畅通,从而达到保健的作用。比如,有些人一到冬天就有手脚冰凉的毛病,需要戴很厚的手套、穿很厚的棉鞋才能起到御寒的作用。我们知道,经络的根在脏腑,而末梢在指趾,所以天地的寒气会从我们的手足进入身体。但是,经络气血在体内的正常流通是需要恒定的温度的,中医认为寒则凝,就是说,寒气会让经络气血流通不畅。如经络轻度堵塞就会让人患感冒、头痛等病;如果手足长期接触寒气,经络严重堵塞的话,就会得腱鞘炎、关节炎等疼痛难忍又很难痊愈的病。
在医院骨科可以看到,很多得了腱鞘炎、手足关节肿痛的中老年妇女多是由于她们不注意手足的保暖,经常大冬天接触冷水,寒气长时间郁闭经络造成的。寒气一般都是从手、足、口进入人体的,比如经常吃生冷的东西,大冬天经常用冷水洗东西,平时爱打赤脚。这些生活上不注意的小细节都会让寒气有机可乘,侵犯人体经络使人致病。所以,我们只要平时注意手足的保暖,经常用热水泡脚,炎热的夏天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屋里,冬天注意戴手套,杜绝寒凉的食物,我们的经络就会畅通无阻,永远生机勃勃。
除此之外,保持经络畅通还有一个非常简单的运动,那就是步行。中医认为,“走为百炼之祖”,人的五脏六腑在脚上都能找到相应的穴位。走路时,脚掌不断与地面接触,刺激脚底反射区,使对应的器官加快了新陈代谢,从而达到健身目的。世界卫生组织也有“最好的运动是步行”之说。可是要想达到理想的锻炼效果,走路的技巧不可忽视。
(1)走路时姿势要正确,如头要正,目要平,躯干自然伸直(沉肩,胸腰微挺,腹微收)。这种姿势有利于经络畅通,气血运行顺畅,使人体活动处于良性状态。
(2)步行时身体重心前移,臂、腿配合协调,步伐有力、自然,步幅适中,两脚落地要有节奏感。
(3)步行过程中呼吸要自然,应尽量注意腹式呼吸的技巧,即尽量做到呼气时稍用力,吸气时自然,呼吸节奏与步伐节奏要配合协调,这样才能在步行较长距离时减少疲劳感。
(4)步行时要注意紧张与放松、用力与借力之间相互转换的技巧,也就是说,可以用力走几步,然后再借力顺势走几步。这种转换可大大提高步行的速度,并且会感到轻松,节省体力。
(5)步行时,与地面相接触的一只脚要有一个“抓地”动作(脚趾内收),这样对脚和腿有促进微循环的作用。
(6)步行快慢要根据个人具体情况而定。研究发现,以每分钟走80~85米的速度连续走30分钟以上时,防病健身作用最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所谓的“饭后百步走”,只适合那些平时活动较少、长时间伏案工作、形体较胖、胃酸过多的人,这类人饭后散步20分钟,有助于减少脂肪堆积和胃酸分泌,对健康有利。而对那些体质较差、体弱多病的人来说,则提倡“饭后不要走”,这些人不但饭后不能散步,就连一般的走动也应减少,最好平卧10分钟。因为胃内食物增加,胃动力不足,此时如果活动就会增加胃的震动,更加重其负担,严重时还会导致胃下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