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授广德军司理参军。仁宗时,累迁吏部员外郎,权知应天府。康定元年(1040)以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并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庆历三年(1043年)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上《答手诏条陈十事》《再进前所陈十事》,要求在原有法度的范围内,作一些改革,因主持“庆历新政”遭到反对,次年出为河东陕西宣抚使,历知邓州、杭州。皇佑四年,改知颖州,卒于途中,年六十四。谥文正。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
,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赏析】
这首词写背井离乡之人的愁思。作者以碧云、黄叶、寒波、翠烟、绿草、红日勾勒出一幅明丽旷远的秋景图。下阕作一转折,用“好梦留人睡”衬托旅人夜夜难以入睡的孤苦情怀。全词大笔振迅,意境深阔。
纷纷坠叶飘香砌
。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
,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
,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
,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赏析】
全词通过写秋夜而表现离人欲醉不得、欲睡不能的相思之苦。以寒夜秋声衬托主人公所处环境的冷寂,突出人去楼空的落寞感,并抒发了良辰美景无人与共的愁情。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令人浮想联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