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师——成功学的中国阐释者

他们要么以商业的成功、口才的出众,赢得企业家的追捧和社会的尊重,继而成为青年追随的导师;要么以演说为业,被渴望成功的人群视为事业和心灵的导师。在商业社会,这是一条分工明确的成功学产业链:出版行业负责制造成功学话题和偶像;商业明星负责包装概念,谈创业和理想,兼治思想的疑难杂症;而培训行业,负责变现成功学的价值。他们以价码的形式四处复制与传播着“导师”的成功密码。很明显,这种论坛演讲、课堂授课的劝诫和激励,都成为一桩桩生意。导师们在享受掌声的同时,也收获了巨大的名利回报。

目击 “是我的粉丝请举手”

陈光标在台上自信地招呼观众。培训师的舞台走上商业明星,注定是劝勉格言和经验信条的天下。他们是成功学最有力的阐释者。商业的心灵鸡汤正被打包售卖。

“是我的粉丝,请举手,到南京,我请粉丝吃饭。”在上海浦东源深体育中心,来自全国的近一万名观众纷纷举起手臂,响应陈光标的呼喊,不久前,在上海一家民营企业的十周年庆典上,陈光标以唱歌的形式入场,间隙与台下企业家熟练地互动。这场持续三天的庆典,前后邀请到了“打工皇帝”唐骏、雷士照明创始人吴长江和皇明太阳能创始人黄鸣等行业大佬。“正面、利他、永不言弃”的所谓胜者精神,被这些明星企业家以歌唱、魔术、故事等方式演绎,一时成为峰会的热议话题。

炫目的开场

灯火辉煌,锦旗漫卷。上海浦东源深体育中心,一家民营企业的十周年庆典准时开幕。门票以200元以上不等的价格,面向社会发售。

这是一家以做企业培训起家的公司,自山东起家,扎根上海,触角遍及全国。创始人张斌曾做过影楼培训工作,自嘲曾经“白天西装革履在五星级酒店上课,晚上却在一个小客店仅容翻身的单人床上歇息”。

陈光标说:“我(做慈善)之所以高调,是因为相信好事说出来能影响更多的人做好事。”

十年奋斗,张斌的业务与陈光标、黄鸣和吴长江发生交叉。他们都是张斌经营的企业家联盟——兄弟盟的成员。在一场公司十周年庆晚会上,这些行业明星基本被张斌冠以“十大贵人”等名号。恢弘的音乐,大气的解说,高端人物的视频采访与影像回忆,展示了这家企业人脉资源的丰厚。陈光标,兄弟盟编号003。在当天晚会上,他不客气地夸奖张斌是“一个智商和情商双优的企业家,不仅荣耀了自己,而且积极地输出自己的成功经验”。黄鸣,兄弟盟编号013。“13”在西方文化中属于不吉利的数字;在中国文化中,有所谓的“13点”之说(傻而愣,即“二”),黄鸣觉得自己面对行业或产业大佬,喜欢犯颜直谏,确实有点“二”,他表示,“如果没有人选002号,我一定会选”。

吴长江早早来到晚会现场。吴的身份特殊,他是晚会的主人——张斌的投资人。有意思的是,吴长江欣赏张斌的好学精神和在培训事业上的投入,但他投资了张斌的实业板块而非培训项目。

气氛在晚会快结束时遭遇突变。一直笑眯眯的张斌声音低沉起来,他临时通报观众:由于同行的攻击,明后天的会场将要搬离体育中心。张斌号召工作人员不悲伤、不抱怨,积极行动,保障峰会如期在同济大学礼堂举行。悲情的场内气氛顿时被他的镇定与诚恳化解。“猝不及防的危局居然被他成功扭转,变成了一个凝聚士气的阵前动员,而且买票的观众没起哄,还有点同情,厉害啊!”场下,一个河北籍企业家啧啧称叹张斌的口才。

高手的演出

一场名为“胜者企业家峰会”的晚会在同济大学礼堂热闹开场。因明星企业家的到来,这里拥满了热情洋溢的企业家粉丝。

在这场晚会上,第一个上场演讲的是唐骏。离开新华都,唐骏现在的身份是港澳资讯董事长。他在台上深情地回忆自己在微软的峥嵘岁月:海外开会中途乘机回国,他突然约见辞职的员工,只为喝一杯祝贺分手的茶;为了能成功地与中国领导人会面,他干脆而幽默地改变“固执”的比尔·盖茨的中国行程。说得兴起,他忘记了到点的铃声。“还想听不?可惜时间不够了。”唐骏意犹未尽,又插播了一个故事:“传言,盖茨接到我的辞职电话后,马上召开临时董事会,通过授予我微软中国终身荣誉总裁的决议。”唐骏特别强调,“这是微软历史上第一次做类似的决议”。明显放慢的吐字速度,生动的故事细节,适时的强调和反问,唐骏的演讲技巧显然是千锤百炼后的结果。

雷士照明创始人吴长江。

唐骏正在激情追忆,陈光标从后台侧面昂首步入演讲台,严肃地向台下张望了几下。台下有人指点,陈光标不慌不忙地隐身于台上的展板后。似乎在勘察峰会现场,他又走到幕布另一头,侧耳倾听,偶然对身边的主持人叮咛几句。该陈光标上台了,主持人看来和他很熟,在煽情地介绍陈光标的多重身份后有点调笑:“标哥最近的表现俨然是走娱乐路线。”播放陈光标事迹的视频告一段落。“有请标哥上台。”主持人连喊几声,居然没见陈光标的身影。台下的观众开始交头接耳。突然有人在笑,不知何时,陈光标已在后排的观众席里,他被热情的企业家包围。有递名片表示敬仰的,有用手机合影的,一片喧闹,“这就是标哥的声望和人气”。陈光标的助理马上走到主持人身旁,要求继续播放宣传片。冗长的宣传片终于播完,陈光标唱着《爱的奉献》,恰到好处地从人群中挤出。台上的助理迅速地清除视线里的闲杂人员,赶紧拿出手机拍录。

台上,陈光标朗诵了两首自创的散文诗,表演了五个魔术。其间,有魔术穿帮了,陈光标不慌不忙笑呵呵地指着台下的搭档:“你的遥控器弄得太快了。”“想不想标哥唱歌?”陈光标在介绍自己中国“首善”的故事后,反问台下。台下山呼海啸般呐喊,他欣然开唱。临近结束,陈光标谈及慈善话题,“慈善只有高调和低调之分,没有什么暴力慈善之说。我之所以高调,是因为相信好事说出来能影响更多的人做好事。”整个演讲,陈光标从容展示多面才华,精准掌控台下观众情绪,欢乐而励志。

贵宾室里的社交

峰会期间,尽管门禁森严,礼堂的贵宾室里还是不时闯入一些观众。交换名片,是这里最重要的事务之一。

唐骏和吴长江、黄鸣都很礼貌,凡是有人递送名片,他们都会客气地交换自己的名片。因笔者曾采访过陈光标,所以“有幸”拿到了他当天最后一张名片。与大多数企业家不同的是,陈光标的名片是折叠四面,其中一面印着“祖国唯一,人民至上”等口号,一面印着个人头像和“中国大好人”等荣誉称号。黄鸣的名片,同样是折叠的,折叠后的名片比普通名片大三分之一,一面写着“微排地球战略首倡人、气候改善商城全球连锁总店长”,另一面上全是以太阳能作为能源的产品名称。黄鸣当天身着一件白色文化衫,胸前印着“Climate Mart气候改善商城”几个大字,旁边还标着全球连锁的字样。

有人夸赞陈光标漂亮的尖头皮鞋,他随口说,是“粉丝送我的”。陈光标找来主持人,特别强调要介绍他的身份——2012品牌中国首席营销大师。有人喊他中国首善,他扭头认真地纠正:“标哥现在是亚洲首善。”寒暄之后就是合影,陈光标简直成了一道风景,谁都乐意在他前面一站。这影响了记者的正常拍摄,有人大喊:“能不能把正经的事情办完再合影!”旁边的一位拿手机正拍合影的主持人插上一嘴:“今天合影是正经事,其他的都靠后!”有摄像师告诉陈光标,回答采访时不要望着记者,要看镜头,陈马上呛了一句:“该怎么搞,我比你有经验!”

在贵宾室里,张斌如愿收到了这些明星企业家的赞赏——动员能力强。主席台上都是席地而坐的企业家,张斌也特别热情地向这些嘉宾推介自己的兄弟盟规划或者朋友的商讯。有企业家拿着自己的产品终于找到某位正在休息的“策划大师”。送上礼物后,聊得开心了,这位“大师”开始训导虔诚的企业家:“今天说句真话,不要指望什么策划大师一点拨就能救活企业。做好企业最终还要靠你自己。”

在张斌看来,之所以邀请唐骏和陈光标等名流,是因为他们身上体现着胜者的精神。所谓胜者,是“完美人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应该成为这个时代企业家群体追求的方向”。“胜人者力,自胜者强。”自胜是胜者精神的核心体现,如果再具体界定,就是“正面、利他和永不放弃”。张斌说正是他的坦诚赢得了这么多兄弟的信任。“我最大的希望是,在我离开人间时,有一帮为我送行的志同道合的兄弟。”

“不要让舞台害了你。”一位朋友的提醒让飘飘然的张斌开始重新思考事业的方向。不过不是放弃培训,而是培训和实业两翼齐飞。张斌说,作为培训师,最好自己就是个企业家,现身说法、知行合一。2008年,张斌通过融资收购了一些听过胜者的课程并且在当地市场表现不错的企业。“我不想做最大的公司,但我一定要做最有情谊的公司。”

这情谊也许只能在公司内。公司外,有点血雨腥风。张斌挽起衣袖,给笔者察看胳膊上的刀疤,“那是竞争对手留下的”。

纵深 “成功学”生态链

那些盘踞于机场书店的自信演讲家,那些讲坛上的激情讲师,那些到处“布道”的商业明星,共同彰显着中国培训市场的巨大机会。学习如何成功,成为许多中国企业家的人生必修课。

“我曾经参加第一财经频道的一场创业论坛,N多个嘉宾,一个半小时的播出节目,我大概讲了30分钟,剩下的七个人拼成了一个小时。”唐骏向笔者回忆自己深度“触电”的缘由,“导演在剪辑时觉得我讲的东西非常有道理、特别有感触。他就跟我说我们做一档节目叫《解码财商》,希望有一个又能讲又懂财经的人,解码一些商界的事件、人物。”向来对自己的口才颇为自信的唐骏答应了。

两个月的特别节目带来不错的收视率。制作方说“把‘特别’去掉,你以后就固定了”,于是一档唐骏唱独角戏的《唐骏来了》开始蹿红荧屏。

唐骏的演讲术

唐骏是对演讲有着深入研究的商业明星。在某些程度上,他中西结合的肢体与语言的表达方式,为从“打工皇帝”到“青年导师”这一社会身份的转型立下汗马功劳。

“你读完文章可以去思考,而演讲是要给观众一种震撼。为什么电影很容易打动一个人,因为它有一个画面的震撼。”在唐骏看来,“其实演讲时的语言也是一种震撼,因为我有不同的风格,比如给我公司的员工演讲,我就不注重现场效果,更多是用激情的、刺激他们的方式,给他们向上的感召,给他们正能量。”

从服务微软公司起,唐骏已经意识到演讲对于公司领导的重要性。“我很多的演讲都是从鲍尔默那里学来的,学他那种激情式的演讲,在台上冲来冲去、跑来跑去,就是美国式的投入和疯狂,很自我的那种感觉,早期我全都是学他的演讲。他的演讲我都看,他的语言、动作、表情我也看,就受他的影响。本来我也喜欢他、崇拜他。”

1997年年底,时任微软总部Windows NT开发部门高级经理的唐骏“衣锦还乡”,在上海组建微软大中华区技术支持中心。1998年初,复旦大学校园招聘会开启了唐骏面向公众的第一场演讲。“那是用英文演讲的,很投入,自我感觉还不错。”慢慢地他开始在高校用中文夹杂着英文演讲。“后来发现大学生还更喜欢这样的演讲方式。因为全英文也会有人听不懂的,全中文他们会觉得没有特色。我每换一次,学生都会笑。经过两年左右的时间,我就改为全部用中文演讲,因为中文还可以说一些调侃的东西,还可以是风趣幽默的东西。”

唐骏是对演讲有着深入研究的商业明星。

从微软中国总裁到盛大网络公司总裁,再到新华都集团总裁兼(Chief Executive Officer的缩写,首席执行官),唐骏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第一职业经理人,他的公开演讲更为繁多,谈创业,谈青春,谈梦想,而这些并未因学历作假事件而放慢频率。“和我当年在大学时跳舞自创的‘唐氏探戈’舞步一样,我的演讲术也综合了众家之长。”

闲暇时间,唐骏一本正经地归纳自己的演讲渊源:“其一曰幽默。我自大学起便超级崇拜好莱坞演员出身的美国总统里根。他的幽默深深感染了我,后来我的演讲便努力效仿他的风格。我的演讲每每以一个小段子开场,中间还会不断穿插小段子,越搞笑的事我越是一本正经,听者即使不想捧腹也难。幽默的最高境界是自嘲,我演讲时最爱自嘲的是本人的相貌。

“其二曰气势。20世纪90年代初,我在美国留学时,最喜欢的课余活动便是去听美国总统老布什的竞选演讲。除了演讲内容,我更关注老布什演讲的阵势,空运来的演讲台,他西装上的总统徽标,台上那八个戴墨镜叉手而立的保镖,这种架势营造的威严感给人极其深刻的印象。”

随着唐骏的口才见长的是他的著述,《商业智慧》《中国梦——唐骏正传》《唐骏日记》和《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一部部记述唐骏商业智慧与人生心得的著作接连面世。昔日“打工皇帝”全面向青年导师转型。

被追捧的“导师”

商业明星显然是商业社会的稀缺资源,他们逐渐从业务舞台走向社会舞台,展现个人的管理思想与人生经验。而培训公司则是这一资源的重要转换中介。

唐骏的阅历和口才显然让他成为胜者集团创始人张斌眼中的最佳培训师。张斌的事业起步于影楼培训,演讲能力是他至为看重的生存技能和法宝。如今张斌的培训对象已经不局限于影楼业务经理和企业高管,中小企业主才是他最眼热的服务目标。

“我和唐骏是很早的时候在飞机上认识的,所以这也是我喜欢坐头等舱的原因,头等舱有各种各样的机会。”这个军人出身的培训师从山东移师上海,热衷交际各界“豪杰”。“那一次我们在飞机上聊得非常开心,他是一个非常谦虚、低调,而且执着的人。”唐骏被张斌一口一个“大哥”的热情打动,他被张斌说服,欣然成为张斌着力打造的高端精英圈层——兄弟盟的成员,编号023。

“标哥很有爱心,那我也是,我们彼此欣赏。当我们做爱心捐款的时候,我们走在了一起。当我们走在了一起的时候,我们相见恨晚,我们是真正的好兄弟。”于是,这个“非常重情义的人”也成为张斌兄弟盟的成员,编号003。在胜者集团推出的十周年庆的广告语中,如此描述陈光标的到来,“能歌善舞,多才多艺,教你用自己的精神助推企业业绩连翻两番”。

至于听了陈光标的演讲就能提升公司业绩,相信一贯高调的陈光标也不会这么夸下海口。但这不重要,陈光标早已习惯外界给予他的各种堂皇“桂冠”。他要的是台下能随他而疯而狂的观众。

“大凡成功的企业家,基本上都有不错的口才。”在张斌看来,当一个人具备不错的口才时,他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可以争取到很多机会。“比如说奥巴马再次竞选成功,马云能得到今天这个结果,都和他们的口才分不开,包括当年我的事业成功也和口才分不开。所以我觉得一个企业家要想真正地、快速地做得更好,首先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口才。”

“我觉得在讲台上演讲,最大的享受是台下的掌声。”唐骏的话很能代表这些明星企业家的内心感受,“你在台上演讲,那时候就把自己当成一个演员,演员最享受的是什么,就是掌声,下面说再来一首歌、再来一首歌,这是做演员最享受的。”

在人脉打造上,张斌除了邀请像唐骏、陈光标、黄鸣、吴长江这类商业明星外,就是结识一些以演讲闻名的各路专家。

皇明太阳能创始人黄鸣也是企业家联盟——兄弟盟成员。

从“新中国第一代舞蹈家”转型为“中国四大演讲家之一”的彭清一,是张斌最为敬佩的演讲家。彭清一10岁丧母,18岁考入华北大学艺术系,学习歌舞。曾以《红绸舞》《西藏舞》在柏林为祖国赢得两枚金质奖章。1985年,55岁的他在给青年演员做示范动作时不幸跌倒,左腿胯骨粉碎性骨折,并留下了终身残疾。但他不顾家人的劝阻,又迈上了另一个人生的舞台——演讲台。

在一次生日晚宴上,有人对张斌说:“那是彭老师,你怎么不认识他?”张斌看到有几个著名企业家正在跪拜彭清一,祝他生日快乐。“我那时开始关注这个老人,他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呢?”按张斌的话讲,彭清一对晚辈的态度令他感动。“当发现你有问题时,他绝对不跟你客气,会毫不保留地给你指正,而且以真挚的态度,让我看到一个父亲般的导师,我觉得他就是在扮演我生命中父亲的角色。”

在胜者企业家峰会的最后一天,彭清一压轴登场。张斌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他是一个伟大的演说家。我为什么用‘伟大’?因为他用生命去传递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就叫做真正的胜者精神”。

在张斌主办的一本名为《胜者》的内刊上,众多国际政要和知名企业家都被他以“胜者”命名,与他的兄弟盟会员一道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加以介绍。

培训师的“胸怀”

人生没有真正的敌人。有人可能是你的贵人(这个培训行业必须有),有人可能是你的合作伙伴,有人则是志同道合的战友。“即使仇家,也要感恩。”

路过机场书店,你也许听见过刘景澜的声音,他是音像作品《你的口才价值百万》《超级口才教练》里那位自信的演讲教练。百度百科关于刘景澜的名片介绍,煞是光鲜:亚洲著名讲师,亚洲顶尖电话行销专家,首创“电话营销”和“公众演说魅力表达”系列课程……学习型中国世纪成功论坛主席,短短几年,他占据了中国培训业大部分市场,赚了巨量的钱财”。

八年前,刘景澜认识了张斌。因为“欣赏对方的努力,欣赏对方的用心做事”,两人开始互相走动,在胜者集团十周年庆上,刘景澜亦做了专场演讲。

这种同行友谊来之不易。多年前,因为同行竞争的缘故,张斌的身上留下竞争对手施暴的八个刀疤,差点丢掉性命。“当我离开那座城市的时候,我很恨他。我想报仇,我真的想过很多招式。”2007年,张斌无意中看到培训课上一个学生非常面熟,一打听,才知此人就是仇家的亲弟弟。“当我身边的人说要揍他一顿时我制止了他,我反而很感谢他的哥哥,如果不是他当时把我逼出来,我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结果。”张斌,这个习惯脸上挂着笑容的培训老师,又悟出一个人生真谛:企业家不仅要感恩你的贵人、帮你的人,连你的对手也要感恩,“正是他迫使你,才让你变得更优秀”。

变不成同事,就做朋友。这是张斌的人际交往术。李军曾做过企业高管,任多家知名企业管理顾问及独立董事。灰白的头发有点卷曲,铿锵的声音,诚恳的表情,李军身上洋溢的学者气息让张斌很是欣赏。张斌通过中间的朋友延揽李军为胜者集团的培训师。身为胜者集团研发中心的主任,李军是“识人定天下”系列课程的创始人,他的授课对象就是企业家,“你见人说鬼话,人听不懂;见鬼说人话,鬼听不懂。就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这才叫会说话。”

“培训行业是最容易出现大师的地方。”一位不愿意具名的业内人士说,“目前培训业为了增加噱头,都给任课的老师安一些响亮的名号,无非是多销售些他们开发的课程。”这些大师要么来自高校,要么来自企业界,要么就是某国外心灵或情绪管理学大师的中国传人。“这些课程,目标直指人生的成功,尤其是事业的成功。这些培训高手与一些口才不错的商业明星,开始以演讲等方式抢占企业家继而是社会中青年的头脑,成为他们人生的导师。”

“张斌的胜者精神,在培训行业竞争激烈的当下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我们今天处在信息社会,‘成功学’本身已经演变成了一个各种理念、各种学说狂轰滥炸的阵地,行业风气如此,人们有多少时间能够真正理解这个‘胜者精神’呢?”在培训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孙科炎是北京华通咨询公司总经理,他认为培训行业现在缺的很可能不是理念和精神,而是“我们如何真正地展开对学员的持续服务”,“持续服务缺乏,精神理念也常常不能持久”。“所谓‘导师’的信徒,他们的内心其实是脆弱的,而且是倾向于积极进取的—无论这种心理背后的动机是什么。”孙科炎说,“他们的这一点心理状态我们要肯定,而且要去保护这种心理。确切地说,你不会看到多少自暴自弃或者玩世不恭的人认真听一堂成功学课程。”

虚假光环

培训与出版行业,无疑是推销成功学、塑造人生导师的最重要阵地。为了明天的成功与幸福,有人饥不择食;为了追求业绩,“大师”云集,部分市场乱象频出。

有两件事刺疼了孙科炎这个培训业的资深人士。有一次他到深圳一个亲戚家做客,那个亲戚有自己的产业,算是事业有成。席间聊到“培训”。亲戚说,有一个培训机构的销售员每隔几天就给他打电话,几乎都快求他了。“我当然无法接话。补充一句,这个培训机构是业界数一数二的,当初闹腾了一段,说要上市。”这反映了什么?那就是所谓的“培训”常常斯文扫地。该反思的显然是“培训者”。

一个朋友引荐孙科炎去现场观摩一位“大师”的成功学演讲。大师的穿着很有特色,灰色的道士服。讲课很有煽动力,课堂上群起欢呼。起劲处,他说:“下面我分享的这句话,至少值10万元。”在那个场合,“我应该可以是个冷静的旁观者。学员们在当时不会觉得这样的演讲有多不对,不过学员很容易在课后反思,认为自己实际上是被忽悠了一把。对培训的这种观感其实已经是相当一大部分群体的共识了”。“这个事,反映了什么?反映我比较传统。”孙科炎笑着说,有些“大师”太貌似了,不敢仔细追究。

在孙科炎看来,国内摆在台面上的成功学,其根基是很弱的,所以授课老师“被迫”学习了一些“虚假的套路”以迎合市场,“真正能够脚踏实地、根基深厚的人很少”。孙科炎很忧虑培训行业的这种趋势:在沿海地区,出现一种商业模式,一些机构设置一些课程,建立一些看似非常有影响力的名头,然后拉拢老师,让老师也付费,然后老师再把熟识的人拉进来复制下线分成……“我无法给这种商业模式下定义,给学员的提醒是:看你自己的需求。每一个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改善自己的学识与修养,增进自身的能力。学习不纯粹是一场商业游戏。”

学员确实要增强识别能力。孙科炎说,一些老师其实水平不高,但确实敢讲,他们有各种虚假的名头,有拉帮结派的名人推荐之类造势,“学习者不要轻易迷失在这种虚假的光环里”。

在资深出版人陈之川眼里,无论出版还是培训行业,他们贩卖的成功学根本不能称为学问,“跟星座、彩票预测什么的一样”。

宣佳丽是中信出版社的资深图书编辑。她做的第一本成功励志类的书叫《不要只做我告诉你的事,请做需要做的事》,作者鲍勃·尼尔森是美国的一位畅销书作家,同时也是潜能激发方面的权威学者。尽管这本书已经前后3次被国内的其他出版社出版发行过,但至今依然销量不错。

2013年5月刚上市的一批全新修订版的企业家管理日志更是抢手。《马云管理日志》《柳传志管理日志》《任正非管理日志》上市之后马上热销。宣佳丽将此热销的原因归结为“人们对成功的渴望”,不过她补充道:“另外一个原因同样重要,那就是被感动。这就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当幸福来敲门》那部电影、会因为那部电影落泪的原因吧。”在宣佳丽看来,所有这些令人感动的、真实的成功故事,都暗藏着一种感人的力量,就像《金矿效应》里所说的:“正是这种潜藏在平静外表之下的‘不安分’的精神在不断鞭策我们向前,让我们比旁人更有血有肉……莫斯科小女孩一堂非常普通的网球训练课的超高强度,贝科吉年轻的跑步者每天早上六点跑400米时表现出来的进取心,还有圣保罗贫民区巴西男孩坚定的眼神,这些都是对成功的渴望,都是对提高自己的渴望,并且他们愿意为此付出任何代价。”

当然这种感动在培训公司举办的课堂上也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参加学习也是为了扩大人际圈,或者是增进自身的‘成功资源’,这种侥幸和投机心理也常常被教育机构和培训师利用。”孙科炎说,“很遗憾,我认为学员的不成熟和从业者的简单迎合与利用,两者造就了目前这样一种困局:学员在活动现场激情澎湃,三天过后像从梦里回到现实。” 8rHxGKNNIEoISnoykJOFXlURxUL6Q0u/U7Qvbbxkkjdj25ZcA2xVkk8tkHGlv8L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