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易经》的遗韵
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易经》自产生以来,一直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民俗发挥着巨大的影响。今天,它仍然在众多方面发挥着作用。很多学者将《易经》与中医、建筑、物理学、遗传学等学科联系起来,希望从中获得启发。


《易经》与中医

今天的自然科学几乎都有一个国际通行的学术体系,唯独医学不同,分为两大独立的体系:中医和西医。在人类历史上,中医、西医各自独立地前进。中医有着几千年的辉煌,而西医则在近一二百年借助于现代科技迅速占据了主导地位。

西医是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自然科学不仅为西医提供了理论基础,更提供了先进的技术装备。从发现血液循环到心脏手术与器官移植;从合成抗生素到化学药物的出现;从最初使用的显微镜到目前的CT、核磁共振……西医的成就和优势是有目共睹的。

西医的诊断手段是中医望尘莫及的,但这并没导致中医的衰弱。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改变带来了新的医学难题:疾病谱的不断翻新、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和对健康长寿的向往……这些医学课题使西医显得力不从心。但西医之短恰是中医所长。

西医把人体视为孤立的封闭系统,认为人体在与环境中的致病因子抗衡。中医则把人体看成是与外界沟通的开放系统,认为人体内各要素之间的不平衡是疾病的根源……

中医的理论基础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相通,中医的系统思维来自于《易经》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后人称之为“医易同源”。

中医的理论经典《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两汉之间,它汲取了《易经》的精华,并把它创造性地和医学相结合,使中医成为一门具有很高哲理思想的自然科学。其中的阴阳五行学说、气化学说、经络学说、脏象学说、药物归经、药的升降沉浮、四气五味、五运六气学说、子午流注学说等,都与《易经》有着深厚的渊源。特别是阴阳五行学说,直接来源于《易经》,并在医学理论中得到了充分的演绎。

中医与《易经》的渊源

中医的理论基础是与《易经》哲学思想相通的,人们称之为“医易同源”。中医理论经典《黄帝内经》充分汲取了《易经》中的精华,特别是其中的阴阳五行学说,直接来源于《易经》。

阴阳与五行的结合

当阴阳观念与中医结合后,形成了一种方法论。阴阳之间的各种规律在五行之间同样适用。五行规律是对阴阳规律的一次继承性的发展。中医认为人体疾病的产生、发展超越不了这个规律。

《易经》与建筑

《易经》对中国建筑的影响也极为深远。它以其“意”与“象”结合的思维模式,以及阴阳协调的思想,孕育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风水学,同时也使得这一学问在中国建筑领域发挥得淋漓尽致。

以北京城及故宫为例,北京城按《易经》“天地人三才之道”将皇宫称为紫禁城,与天上的紫微垣相应。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象征天阙三垣。前殿为阳,后寝为阴,后寝三大宫为乾清宫、坤宁宫和交泰宫。三宫名称皆合乎《易经》中乾为天、坤为地;乾为君、坤为臣;乾为父、坤为母的原则。“乾天清轻上扬,坤地重浊下凝,地天交合而成泰,人伦之大吉”。围绕三宫又分左右十二宫,即东六宫与西六宫,以应河洛中轴运枢之妙。东西十二宫,以应十二辰,象征妇道遵从地道,无成有终。

北京城门,外城七门,喻为面南向明而治;内城九门,喻为九五之尊统御四宇。皇城大门南有天安门,北有地安门,东有东安门,西有西安门,象征先天八卦“乾天坤地、离日坎月”的格局。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又为朱雀、玄武、青龙、白虎等天象二十八宿。内城东南崇文门、西南宣武门,象征左文右武。东北安定门、西北德胜门,象征文治武功,怀柔天下。东直门、西直门,象征日月出没的阴阳大道。中轴线十五里,象征河洛运枢左右逢源的常数。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运用《易经》理念的经典实例,充分反映了《易经》“天人合一”思想对古人生活的影响。

《易经》占卜与宗教

在我国古代,占卜是《易经》产生时的主要用途。不过,占卜的历史比《易经》更为久远,且占卜术在任何国家地区的远古时代都曾出现过。

世界各民族都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等阶段,都有过“神教治理、政教合一”的政治形态,那时的统治者利用人们对神灵的崇拜进行统治。

原始社会时,人类刚从动物中分离出来,仍保留着动物的很多自然属性,可以称之为“野蛮人”。这时的人不畏死,所以只能用“神灵鬼怪”来约束其行为,自然崇拜在此时非常盛行。人们崇拜的对象很杂,包括神仙、祖先、山河大地、花草鸟兽……这时原始宗教盛行,占卜的形式是“巫卜”。巫卜由巫师主持,有时巫师即是部落的酋长。他们是人与神沟通的媒介,具有人和神的双重人格。巫师通过自设程序来完成人与鬼神的对话,暗示吉凶祸福。他们的社会地位很高,由于没有剩余,也就没有私心,他们的所为都是为了部族的生存。

奴隶社会时,中国以外的国家几乎都发展为对单一神灵的崇拜:某一宗教绝对统治某个民族或地区,只有中国不然,因为中国经历了漫长的“以占卜代宗教”时期。占卜在某些方面优于宗教:宗教只能给人心灵的安抚,而占卜的结果能团结群体,提高民族或部落的凝聚力;另外,不同宗教的互斥会导致矛盾和战争,而无神论的占卜术对宗教的容忍力几乎是无限的。但是,占卜在抑制宗教产生的同时,也抑制了科技在我国的发展。

古代建筑与《易经》的渊源

《易经》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颇为深远。但由于天灾人害,如今保存下来的能反映《易经》思想的完整建筑群已经不多,故宫是尚存的经典。

故宫的建筑布局

北京的城门布局

占卜术在我国古代政治中的兴衰

我国在周朝就设有卜筮之官,专为统治者占卜。后代王朝也大多设有此职,但未记录于正史。《史记》中记载,我国从三皇五帝到夏商周,统治者都用占卜来决定军国大事。在多数情况下,国家大事是统治阶层商量好的,但在高度垄断、物质匮乏、百姓文化水平低的社会里,要成就大事有赖于“天恩”。占卜术对“天意”的传达便于统一人心,因此成为愚民政策的手段之一。

春秋时期弱肉强食,各国争战不止,迫使诸侯们为了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而广纳贤言,诸子百家应运而生,儒、法、兵、墨等诸家都曾领风骚。各家都在《易经》的基础上有所扬弃和发挥。它们此消彼长,各为一时之“显学”或“隐学”。

这种百家争鸣的局面造就了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为中国文化奠定了雄厚的文化底蕴。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中的作用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各种思想的竞争丰富了人们的思想库,使人们考虑问题更全面理性,“决疑用卜”变得没有必要了。其后,儒学逐渐成为治国平天下的官方显学,中国开启了“以儒学代替宗教”替代“以占卜代替宗教”的政治局面。“决疑用卜”从此退出了政治舞台,由官方显学变为民间隐学,由主流文化蜕变为民俗文化,继续对社会的经济、科技、教育、军事等众多方面发挥着作用。

从伏羲创八卦起到春秋战国,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以占卜代替宗教”“政占合一”的历史。这为部族的兼并、融合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对祖国统一和民族和睦起到了积极作用。

到了汉代,作为民俗文化的占卜文化得到了发展,最有代表性的是西汉京房发明的“纳甲筮法”。此法继承了象、数、理、占的八卦易占形式,改进了演数方法,使之简单易行。后来,此法逐渐完善为我们今天常用的六爻法。

占卜的五个时期

占卜在我国古代有悠久的历史,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作用和价值。它的兴衰过程从侧面反映了先民们世界观的发展。 ScYbblWe0oiPuktvyaGnWYVzaNtEuLqJ0JkI2NrZHyFvfGUfE+E/jslcvjIt9uR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