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易经》的观念
天人合一

古人将人和自然看成一个有机整体,认为人和宇宙万物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人是万物之“灵”,是宇宙之精华,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天人合一”是大小“两个宇宙”之间的固有联系和内在统一。


天地与人的关系

《易经》中用乾、坤二卦分别代表天和地,万物“统”于天。地与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但它毕竟是“顺承天”的。天为父,是生命之源;地为母,是一切生命得以存在的基础。人在天地间,与它们不可割离。尽管人受天地所生,只是万物中的一员,但人不同于万物,因为人有超越万物的感情和理智,这种灵性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用《易经》的话说就是:“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天地提供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人类在从中汲取能量的同时就要“裁成”、“辅佐”天地顺利地运行,这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宗旨。

“天人合一”思想的核心

天地有其运行的规律,人类社会也有其运行的规律,不是哪种规律顺应另一种规律,而是两者相互对应、并行不悖。它们的关系的本质是“映射”,而不是“决定”。所以“人之命,天注定”的说法不正确,“人定胜天”的观念也狭隘,将天与人平等、辩证地结合才符合“自然大道”。也正是因为天道与人道的“映射”关系,我们才可以通过观察天地万物的运行来预测人类社会中的事情。如:衍生于《易经》的星象学认为,天空中某颗星星的明暗发生了变化,人类社会中的某些事物也会发生变化。不是星星的变化决定人的变化,也不是人的变化决定星星的变化,而是两者受一种统一的规律支配,同时变化。

《易经》描绘的这种“映射”的规律把整个宇宙都囊括在内,使所有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的链条中。这种“全息性”或“相互感应”的思维模式构建了一个包罗天、地、人、事、物在内的不可分割的世界。理解这个道理便会用整体、辩证、全息、系统的方法去思考和行动,而不是把事物割裂、孤立、片面化。

天人合一:天与人的“映射”

“天人合一”思想的核心是:天地有其运行的规律,人类社会也有其运行的规律,不是哪种规律顺应另一种规律,而是两者相互对应、并行不悖。它们的关系的本质是“映射”,而不是“决定”。

卦象中的天地人

万物的“普遍联系”

《易经》描绘的这种“映射”的规律把整个世界都囊括在内,使所有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的链条中。这种“全息性”或“相互感应”的宇宙思维模式为人们构建了一个包罗天、地、人、事、物在内的不可分割的世界。

为何会有“天人合一”

为何会有“天人合一”?遵照这种“合一”的规律,我们应该怎么做?

宇宙如同一个巨大的流动旋涡,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会形成特定的时空场,它与此时此地诞生的小旋涡(人)的能量场有关联:一方面,小旋涡生于大旋涡中,并追随其运转的大趋势;另一方面,虽然单个的小旋涡对大旋涡的影响极其微小,但作为大旋涡的组成部分,所有小旋涡的能量共同构成了大旋涡的运转动力。

人的这种能量场被佛陀称为“小宇宙”。小宇宙是人天生就有的,产生后一般不会再有大的变化。而时空场却随宇宙运行而变化不止。小宇宙的能量虽然难以直接影响时空场的大趋势,但它若能与时空场保持协调,即“顺势”,就会表现出较强的生命力。两者的内在协调、映射、统一,就是“天人合一”。因为时空场玄奥而难以观测,被视为“天意”,其中奥秘被视为“玄机”,总称“天机”。借助神通或各种预测术可以发现、预言“天机”。

俗话说“泄露天机遭天谴”,其实“遭天谴”并不是因为“天”发怒,而是泄露的方法不对。预言天机常会造成人心骚动,这引发的连锁反应也会殃及预言者自身,所以说“天机不可泄露”,“察见渊鱼者不祥”。

古人认为,是否该泄露天机取决于“德”。宇宙运转的根本规律被古人称为“道”,它高度抽象,难以名状;人在宇宙中顺势而为的品性被称为“德”。对“道”的了解和对“德”的把握若达到一定程度,不仅能识破天机,还能在宇宙的大旋涡中顺势借力增强自身小宇宙的能量。

顺应“天道”与学习术数

古人认为,“天道”有众多侧面,以顺应天道为目的的术数也就有众多分支:要顺应居家环境的天道,可以学风水学;要顺应时空方位的天道,可以学奇门遁甲;要顺应社会和人生的天道,可以研读《易经》原文;要顺应个人命运的天道,可以学四柱学;要顺应生活中具体事态变化的天道,可以学六爻法……

天人合一的本质

宇宙演化出人的过程相似于树木结出果实的过程。种子长成树,当树成熟后,结出的果实中又有它的种子,所以树木与其果实的本质是统一的,只是表现形式有异。宇宙与人的关系的本质与此类似。 iftmNQNvjrVmRunJZ82vnyAxEhE6woLjhpxN/MNpR4B/zazZ9BrFFPNgLoAVJWN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