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7. 条条大路通大唐

收编东突厥

唐朝的疆域三面都靠着水域,东到大海,西到咸海,南到南海,东北到外兴安岭、库页岛,极盛的时候是1600万平方公里,可惜只维持了三年。咸海虽叫海,实际上是一个湖,在今天的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之间;外兴安岭,今天叫斯塔诺夫山脉,在俄罗斯境内;库页岛今天叫萨哈林岛,也在俄罗斯境内。隋唐时期,中央王朝的统治者,尤其是唐朝前期的统治者,比如唐太宗,比较重视民族关系,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交通的发达也使得中原边疆往来密切。北方有突厥和回纥,西南有吐蕃、南诏先后建立政权,他们开发了祖国的边疆。

突厥兴起于阿尔泰山,它可能是匈奴的后裔或者别种。阿尔泰山是今天蒙古国跟新疆交界的地方,它又叫金山,产黄金,所以蒙古人一夸你,就说你纯洁得跟阿尔泰山的金子似的。现在估计也没了,都是沙土了。6世纪中期,生活在阿尔泰山的人建立了突厥汗国。到隋朝初年,分为东突厥、西突厥,其中东突厥特别强大。

贞观初期,唐太宗大败东突厥。唐朝名将李靖以三千铁骑,大破突厥于阴山。颉利可汗正喝酒呢,李靖神兵天降,俘虏颉利可汗,东突厥灭亡。

东突厥降众有好几十万人,这要怎么处理?魏征上奏皇帝,突厥狼种,这帮人是狼的后代,因为他们的国旗就是一个大狼头,不可以仁义教,不可以刑法威。这帮人软硬不吃,所以建议杀尽其酋首,分散其子民于大江南北。另一个大臣给唐太宗建议,把他们移到内地来,好监视他们,弄到山东。就像唐朝灭了高句丽,灭了百济,都把人迁到中原内地来了一样。

但是要把他们移到内地来,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他们的故地怎么办?把突厥人从阴山移过来,阴山那地方怎么办?派汉族人去驻守,谁都不愿意。如果放弃不要,被别的游牧民族占领的话,如何保证占领该地的游牧民族一定跟唐朝是友好的?所以又有大臣给他出主意,“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捍蔽”。这叫兴灭继绝。眼看这个国家已经快灭亡要绝种了,你兴灭继绝是最积德的,在中国古代是最高尚的事儿。唐太宗采纳了他的建议,突厥的可汗、贵族还都是在长安居住,但让当地人任都督,管辖当地自己的部落。我打败了你,我还让你当官,我还让你管辖,就跟诸葛亮七擒孟获一样,以夷制夷。

唐太宗不改变原有部落组织风俗,设都督府管辖,所以这些人对朝廷感恩戴德,尊唐太宗为天可汗。可汗是北方各族对君长的尊称。唐太宗自己讲:“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我对他们一视同仁,他们才把我当做父母。

李唐王朝大有胡人气,皇帝都有鲜卑语的名字,其实唐太宗本就是鲜卑人和汉人的混血。唐太宗说过这么一段话:“汉武穷兵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就无几,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汉武穷兵三十余年,长城万里尽烽烟,结果也没拿到什么好处,还不如像我一样,以德服人,把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收编,全都作为国家的编户,入了版图,我比汉武帝还厉害吧!其实唐太宗这话有点儿大了,你不是先把他打败了才收编的吗?如果不把他打败了,不先以武服人,后面哪儿能那么容易以德服人?没有武力光有德,谁理你呢,那帮人都是缺德人,不打服了不行。先以力,后以德,才能将他们彻底征服。

东突厥处罗部的可汗阿史那杜尔,为叔父所迫,率部投奔唐太宗,配以南阳公主,授大将军,历侍太宗、高宗两朝,一生战功卓著,堪与李靖等名将比肩。他横扫西域,杀得那些突厥同族哭天喊地;灭大小国24个,为唐朝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的创立者。太宗每天晚上让阿史那杜尔佩刀执槊站在寝宫门口,给自己站岗,他不在那儿站岗,唐太宗睡不着。阿史那杜尔拿着长矛,挎着刀戈站着,如果他心中想起国仇家恨,进去一下子,唐太宗就完了。皇上躺在那儿,一会儿一听,呼噜声响起来了,不是考验你呢!真睡着了。对他这么信任,阿史那杜尔对皇上能不感恩戴德吗?所以,阿史那杜尔为唐朝出生入死,死后陪葬昭陵,也跟皇上埋在一块儿了。

唐王朝,开阔、宏博、多彩,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人,都有在唐朝当官的。突厥人、契丹人、回纥人、朝鲜人、日本人、伊朗人、阿拉伯人,都能在唐朝当官。所以唐太宗一去世,北方各族君长如丧父母。戳瞎自个儿眼的,拿刀割自个儿脸的,脑袋上点香的,自杀殉葬的什么样的都有,无法形容自己心中有多悲痛。由此可见,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非常开明。

打败西突厥

东突厥灭了以后,还有西突厥,当时在新疆地区,控制着天山以南各国,影响丝绸之路的畅通。唐太宗先征服高昌,置安西都护府。到公元657年,唐高宗派苏定方等征讨西域。苏定方是个猛人,之前曾经和李靖一起灭了东突厥,现在又俘获贺鲁,灭了西突厥。

那个时候朝廷对西域特别重视,因为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交往的唯一通道。东南都是海,北边是蒙古大沙漠、大戈壁,你翻过去干吗?西南青藏高原你翻得过去吗?陆上只能从西域那疙瘩走。

朝廷在西边设立的管辖机构一般叫都护府,这个就是维护丝绸之路的,用汉族官员担任都护。东边设立的管辖机构一般叫都督府,任用当地民族的人担任都督,实际上是一种怀柔羁縻之策。武则天时置北庭都护府,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

都护府是有品级的,朝廷正式命官。“胡天八月即飞雪……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都写都护,表示那个地方受都护府管辖。北庭都护府,顾名思义,肯定是管天山北边了。安西都护府管南边,主要是今天的新疆地区。安西都护府下辖四镇:疏勒、龟兹、于阗、碎叶。李白就出生在碎叶镇,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所以要按出生地定国籍,李白是吉尔吉斯斯坦公民,三岁才回到中原内地。但是吉尔吉斯斯坦好像没人知道李白,也不以这个为骄傲,不然可以申请一下,说李白是他们国家杰出的公民。

突厥人被打败了之后,就往西迁了,其中的一支迁到了今天的安纳托利亚高原,皈依了伊斯兰教。在首领奥斯曼率领下建立了国家,就是奥斯曼突厥帝国,又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土耳其和突厥发音很相似,其实是一回事,“土耳其”是英语发音,“突厥”是突厥语发音,就跟“China”和“中国”是一个国家似的。

土耳其建国,地跨欧亚非,纵横三大洲,盛极一时,但从17、18世纪开始走下坡路。它跟中国一样,比中国衰落得还早,苟延残喘了那么多年,属于西亚病夫。

到了20世纪初,青年土耳其党进行改革的时候,为了重振土耳其的国威,一部分人就提出来,历史上突厥民族曾经统治过从日本海到黑海的庞大领土,使整个日本海到黑海都使用亚洲北部民族的语言,都属于突厥语系。所以他们就认为,凡是讲突厥语的地方,全都应该统一建立成一个国家,等于整个亚洲北边都应该归他们管,这种思想被称为泛突厥主义,属于极端民族主义。后来跟泛伊斯兰主义、极端宗教势力相结合,形成了今天的东突问题。为什么现在这帮民族分裂分子主张建立什么东土耳其斯坦,这个东土耳其斯坦从哪儿来的?就是极端民族主义跟极端宗教主义相结合的产物。

实际上我们知道,维吾尔人是回鹘人的后代,他们并不是突厥人的后代。回鹘语虽然属于突厥语系,但属于突厥语系的语言多了。汉语还属于汉藏语系呢,但是汉语跟藏语有相同的地方吗?

回纥人很聪明

唐朝时期,蒙古高原的民族先是突厥,然后就是回纥,后来改为回鹘。回纥原居色楞格河一带,色楞格河在今天的蒙古国境内。唐太宗的时候,设立瀚海都督府 ,册封回纥首领为瀚海都督府的都督。瀚海一般指沙漠,“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8世纪中期,骨力裴罗统一回纥各部,唐玄宗册封他为怀仁可汗。怀仁这个词明显是汉语,表示回纥可汗是受唐朝的册命。安史之乱时,回纥还助唐平叛过。当然回纥助唐平叛是有条件的,不是白帮你,破贼之日,土地城郭归大唐,金帛子女归回纥。就是说收回来的这些地归你,里面的人和东西我全拿走。回纥连人口都拿走的话,唐朝收回来的都是一座座空城,那有什么用?这就是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

唐肃宗时期,开始同回纥的可汗和亲。肃宗是玄宗的儿子,玄宗安史之乱奔蜀地的时候,肃宗于灵武登基,遥尊玄宗为太上皇。唐玄宗的晚年是很凄凉的,因为肃宗怕他复辟,一直看着他。

回纥比较聪明,总结了从匈奴到突厥灭亡的教训,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不能与中原王朝为敌,因为中原王朝国力强盛。就是说,除非少数民族武力强大到一战就能把中原王朝给灭掉,如果灭不了,只要中原王朝缓过劲来,他就可以弄死你,因为他经济强大。打仗就是打的经济,北方游牧民族是畜牧经济。大雪灾一来,你的草全被盖住了,牲畜没得吃,全冻死了;人住的帐篷是靠畜皮搭的,衣服是兽皮做的,喝的奶也好,吃的肉也好,都是靠畜牧。如此说来,一场雪灾或者一阵龙卷风,就能要一个政权的命,就能造成政权灭亡。

所以,他们虽然武装力量强大,但是经济基础太薄弱,离不开中原王朝的支持。回纥就聪明在绝不与中原王朝为敌,唐朝和回纥的关系,大概是历朝历代中原王朝跟北方民族关系最好的,双方在边境都不设防,不以对方为假想敌。回纥一百多年,一共传了十二位可汗,这十二位可汗里面,有十位娶的是唐朝公主,等于回纥的可汗都有汉族的血统。

史书记载“是时,可汗上书恭甚”,回纥可汗给唐朝皇帝上书,非常恭敬。合骨咄禄可汗说“昔为兄弟,今婿,半子也”,原来咱俩是哥们儿,现在我成你女婿了,所以我是半个儿子,对你很恭敬。“陛下若患西戎,子请以兵除之。”你要是觉得吐蕃讨厌,儿子替你打去!

公元8世纪的时候,回纥改为回鹘。

9世纪,回鹘遭到了外族的进攻,又遇到了严重的天灾,所以回鹘汗国瓦解,部分西迁新疆的回鹘人就是维吾尔族的祖先,西迁甘肃的就是裕固族的祖先。

7世纪中期,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是靺鞨人分为黑水、粟末两部,黑水在北,粟末在南。

粟末族在松花江、黑龙江流域,以渔牧为生。其实粟末靺鞨就是今天满族的祖先。

粟末政权始建于公元698年,由大祚荣建立。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这样一来,粟末靺鞨就变成了渤海政权。今天韩国跟咱们争,说渤海是他们的政权,我们就说是我们东北少数民族建立的,其实应该是两个民族共有的历史。因为当时跨地而居,到底属于哪儿没法评说。渤海国一直存在了将近300年,到公元925年,被辽所灭。但是渤海人一直还有,皇族姓大。当年岳飞抗金,金朝有一员名将叫大托卜嘉,就是渤海人。

南诏的崛起是在7世纪前期,它后来发展成了两个现代民族:彝族和白族。南诏的“诏”是当地语“王”的意思。当时一共有六诏,其中蒙舍诏比较强大,首领皮逻阁在唐玄宗的支持下,统一了六诏,建立了南诏政权。玄宗封皮逻阁为云南王。皮逻阁请封时,唐玄宗念其地悠远,彩云之南,所以封他为云南王,云南这个省的得名,就是因为这次册封。南诏政权极盛的时候,领土不仅包括今天的云南、贵州,可能还包括今天的老挝、柬埔寨、泰国一部分。有学者认为,今天的泰国王室也是南诏的后裔。

两大公主去和亲

吐蕃,就是今天的西藏。

中华虽有56个民族,但不可否认他们的发展程度是不一样的,有些少数民族的发展程度比较落后。1949年时,有的还处在原始氏族阶段。56个民族里面文明程度最高的是汉族,剩下和汉族文明有一拼的,其实就应该是藏族。汉文的书籍有多少,数不清吧?跟天上星星一样多,浩如烟海。藏文书也差不多,当然这是说古籍,藏文古籍非常古老,一直传到今天。藏族的神话传说当中,人是神猴和罗刹女结合生下来的,这个传说是最符合达尔文进化论的。

而这个文明程度很高的藏族,祖先就是吐蕃。吐蕃的王叫赞普,松赞干布就是吐蕃赞普。他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就是拉萨,拉萨作为西藏的政治中心,到现在都没变过。他仿效唐朝官制,还创制吐蕃文字,吐蕃文字是在梵文字母的基础上创制出来的。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代表了唐朝,吐蕃和亲。金城公主 也嫁给了吐蕃赞普,但不是跟文成公主一块儿过去的。金城公主是唐中宗的时候过去的,嫁的是吐蕃的尺带珠丹赞普。

公元9世纪初,唐穆宗在位时,吐蕃与唐会盟,史称长庆会盟。“患难相恤,暴掠不作。”暴掠不作,证明这事儿以前没少做。唐朝、吐蕃打了那么多年的仗,吐蕃四次攻入长安,安西四镇全部沦陷,都被吐蕃给占了。吐蕃帝国极盛的时候,疆域非常辽阔。当时的大食帝国,也就是阿拉伯帝国,在向东扩张的时候遭到了制止,正是由于吐蕃帝国的存在。骁勇善战的吐蕃人挡住了阿拉伯人,避免了中国的伊斯兰化。

身在异乡老想家

隋唐时期,对外交通发达。

陆路从长安出发,可达朝鲜。当然陆路要是往东也只能到朝鲜,再往东就掉海里了。向西经丝绸之路,可达印度、伊朗、阿拉伯及欧洲、非洲的许多国家。海路,从登州、扬州出发,可达韩国、日本。登州就是山东蓬莱,韩国人跟咱们套瓷儿的时候,就说中韩两国隔着浅浅的一道海,天气晴朗的时候,我们能够听到山东半岛的鸡叫声,也不知道什么鸡,叫那么大声。然后从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可达波斯湾。海上丝绸之路,在汉朝的时候只能到印度最南端,到唐朝就可以抵达波斯湾了。

唐政府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在中国居住、任官、通婚。唐朝前期强大的时候,平均每个皇帝在位时做官的外国人多达三千,波斯人官拜宰相;高丽人官拜大将军,当然高丽人我们认为是自己的民族,不过韩国人认为高丽人是韩国人,那就算韩国人吧!高丽人高仙芝是安西节度使,相当于兰州军区司令。

最有名的是一个日本人,阿倍仲麻吕。他19岁来华,唐玄宗非常喜欢他,给他起汉名叫晁衡,在中国官居秘书监监正。用我们今天的话讲,就是国家图书馆和国家档案馆馆长,从三品。这个位置太重要了,你想国家档案归他管,这都是国家绝密和机密。晁衡在中国30多年,娶妻生子,他儿子可能二三十岁才知道父亲是日本人。原来我爹是日本人,日本在哪儿?你给我讲讲日本吧!晁衡觉得自己年事已高,就向唐玄宗辞行,想回日本。唐玄宗不放,晁卿归国朕不舍得,不让他走。那年中秋节,皇上在兴庆宫大宴文武,群臣赋诗,轮到晁衡的时候,他作诗云:“翘首望长天,神驰奈良边。三笠山顶上,想又皎月圆。”我人在长安,心在奈良,我家乡的那座山,顶上的月亮也升起来了,月亮圆的时候人也团圆。玄宗见他既然这么想家,那就回去吧。他这才跟着遣唐使的船回国。

晁衡跟李白、王维都是哥们儿,他走的时候,李白、王维都给送别,依依不舍。王维赋诗《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晁衡一出海就遇到风暴,传回消息说晁大人遇难,李白都快哭死过去了,挥泪作《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后来传来消息没死,给刮到越南去了。那会儿的船是帆船,风一刮,又没指南针,就只好跟着感觉走,登陆之后一看是越南。晁衡说明身份,安南都护一看,原来你是秘书监晁大人,赶紧给送到长安去了,结果绕一圈又回来了。晁衡后来终老长安,客死在中国,终生没能回到日本国。因为你再出海,刮到印尼去就完了,越南当时好歹是中国领土,属于安南都护府管,你要是刮印尼去,当时那边不是中国地儿,麻烦了,再让土人吃了你。

晁衡是中日交流的典范,日本有很多这样到中国来做了官的留学生。

韩国曾经是这样

唐朝朝鲜半岛的主要国家叫新罗。隋朝时朝鲜半岛上还是三个国家:高句丽、新罗和百济。其中高句丽是最大的,今天中国东北都有它的领土,而新罗和百济就是在今天的韩国,半岛的南部。三国鼎立。

隋朝的时候,炀帝三征高句丽无功而返。唐太宗征高句丽也是无功而返,他赫赫武功,征高句丽的下场和隋炀帝相同。可能主要原因就是那个地方太冷,交通不便。唐高宗时,一开始打高句丽也多次失败,曾派唐朝的名将苏定方带领猛将契苾何力多次征讨。以苏定方之能耐,虽然把高句丽军打败了无数次,但最终都因为天寒路远,功亏一篑。于是唐高宗改变了外交策略,远交近攻,联络新罗去攻高句丽和百济。

唐高宗的“娘”兼老婆武则天掌权时,派薛仁贵和李最后一次往伐,当时李已经73岁高龄了,挂帅出征,终于把高句丽给灭了。灭掉高句丽之后,高句丽的王族勋臣就迁入中原,搁在山东,最终融入汉民族。后来朝鲜历史上又出现一个高丽王朝,那个高丽王朝是当地朝鲜人建立的王朝,跟高句丽完全不是一回事,只不过打着高丽的旗号而已。

唐朝还跟新罗联手灭了百济,唐罗联军一共是19万,其中唐军15万,新罗军4万,所以主要是唐军灭的百济。今天韩国人供奉的民族英雄,一个是李舜臣 ,那是抗日的,确实值得供奉;还有一个叫阶伯 ,韩国有很多他的画像、铜像,相当于韩国的文天祥,他就是百济的大将。当唐罗联军19万进攻百济的时候,百济王都投降了,就阶伯率五千勇士抵抗,最后全军覆没,战死沙场。

新罗是在唐王朝的帮助下完成的统一,所以新罗跟唐朝的关系在边界确定后非常友好。新罗王朝的领土,不是今天全部的朝鲜半岛,当时唐朝和新罗的边界并不在鸭绿江,而是在大同江。今天的平壤以北,在当时还是中国的土地。中国皇上一过生日,新罗的女王都给皇上绣衣服,还写赞诗,很恭顺。唐朝的留学生中以新罗的最多,最有名的是崔致远 ,在扬州当过地方官。关于留学生问题,好像今天也差不多,你看哪个学校一说招外国留学生,基本都是新罗的。在韩国高考,压力比咱们中国更重,所以那帮人哪儿也考不上,只好跑中国混,混好了混一个北大。咱们中国的大学也不值钱,像哈佛、牛津、剑桥、麻省理工,这样的学校会因为你是外国人、你有钱就能让你上吗?北大无所谓,等于是贱卖了,韩国人给钱就来吧!于是出现了现在的状况,新罗的留学生最多,哪儿都有。

新罗立国,参用了唐朝制度,设立国学,教授儒学。要是在古代朝鲜,1910年被日本帝国主义吞并以前,如果不认识汉字,想做官是没戏的,扒拉土疙瘩去吧!直到朝鲜王朝第四代世宗大王的时候,颁布“训民正音”,才有了朝鲜文字,所以韩国人特别崇拜世宗大王。但是他颁布“训民正音”的时候,很多大臣反对,说吐蕃、党项、契丹、女真、蒙古之类的夷狄才自创文字,我们文武制度都跟中国一样,我们是中国人,中国人不应该另外自创一套文字。

新罗还从唐朝引入茶种、印刷术、制瓷、制铜工艺。今天到韩国旅游,它的特产就是铜筷子、铜碗、青瓷。高丽青瓷非常有名,实际上中国的瓷器最早就是青瓷、白瓷,后来才出现了彩瓷、粉彩。韩国可能一直还停留在青瓷这个水平,现在看起来显得很古拙,很古旧,实际上是因为后面的制作技法没学过。另外,读汉诗、写汉诗也是他们的一大习惯。朝鲜人写诗的水平确实相当高,日本人也能写,但日本人写的没有韩国人纯正;越南人也能写,那基本上就是打油诗了。1910年,朝鲜被日本帝国主义吞并,很多志士流亡中国。其中有一位叫金泽荣 ,他在江苏南通居住的时候,留下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他在晚上睡觉时看到天上飞过大雁,一琢磨就写下了这首诗:“一声南雁搅愁眠,独上高楼月满天。十二何时非故国,三千余里又今年。”一年十二个月,一天十二个时辰,我都在思念着故国。朝鲜号称三千里江山,又过了一年,还没能光复。“弟兄白发依依里,父祖青山历历边。待到槿花花发日,鸭江春水理归船。”槿花就是木槿花,韩国的国花,等木槿花开放的时候,从鸭绿江回国,就是说我的国家虽亡,但是光复祖国的志向不息。

另外,在姓氏、服装、节令、风俗等方面,新罗也有浓重的中华文化色彩。

仿效,我就仿效

汉朝时日本就和中国有友好往来。后来在日本的本州岛西南部,兴起了一个强大的政权,叫邪马台国。这是汉文书籍翻译的,邪马台实际上就是大和,因为大和日语是YAMATO,我们就把它音译成了邪马台。当时大和的统治者都是女王,半巫、半人、半神的那种,终生不能结婚,靠神神鬼鬼来统治。邪马台国的卑弥呼女王在魏明帝在位的时候,曾遣使到中国,魏明帝非常高兴,册封卑弥呼为亲魏倭王,安东都督府都督。所以,以后甭管中原的政权怎么更迭,日本都向中国称臣。中国魏晋宋齐梁陈六代,皇帝都册封日本的统治者为倭王、安东都督府都督、安东将军这样的官衔。

到了7世纪初,就是隋朝的时候,日本的圣德太子进行改革。圣德太子这个人在日本的地位就相当于中国的周公,制礼作乐。他仿效中国的制度进行改革,国名由YAMATO改成了NIPPON(日语音),写成汉字就是日本;并把统治者由大王改成天皇,然后把前面几代的鬼神王都追封为天皇,实际上那会儿都是倭王。圣德太子办的这件事儿要报告给中国,于是遣使到隋朝,那个使臣叫小野妹子,但是个男的。这个妹子来华之后,给隋炀帝递上了国书。隋炀帝打开国书一看,写的是“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一下子就火了,你原来是臣子,现在敢自称天子,而且你日出处,我日落处,你不咒我吗?隋炀帝非常不高兴,但面子上还过得去,后来就跟官员说,小邦无礼,以后别让他来了,日本人我看着烦。

又过了几年,圣德太子再次遣使来华。这次隋炀帝打开国书一看火更大了,因为国书上写的是“东天皇敬白西皇帝”,中国皇帝称天子,你称天皇,那你不成我爹了吗?所以隋炀帝就派了一个姓裴的侍郎,到日本去骂他们。姓裴的绕道朝鲜去日本,一看波涛汹涌吓得没敢去,于是把诏书递给朝鲜人,劳驾你们替我去骂小日本吧,自己回朝复命。那时候不像今天,说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就隔着那么浅浅的一个海,当年那浅浅的海是难以逾越的天堑,你想那小破帆船,一百多吨,可能几十吨,去横渡大海简直是长征。必须有岛屿停靠,让小船可以一站一站地停,船漏了好补,人也好休息。要是没有,风对着帆一顿猛吹,一停发现到了西伯利亚,也可能是印度尼西亚。基于这个缘故,隋朝两次遣使日本都无果而终。

从贞观年间,日本派出遣唐使,一共是准备了十九次,成行的是十六次,有三次可能是没凑够钱。成行的十六次中,成功到达中国的是十三次,没到达的那三次估计就是吹跑了,去了西伯利亚、印度尼西亚,船散人喂鱼,这都有可能。

日本的大化改新是由留学唐朝的人回国策划的。公元646年,孝德天皇开始大化改新,日本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有的年号,以前日本天皇没有年号。从大化改新到1868年明治天皇的明治维新,中间这1200多年,日本历史上称为唐化时期。日本一直把中国叫做唐国、唐土,后来日本看不起中国的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认为,中国只有在唐朝的时候才可以称中国,唐朝以后中国就不配称中国了。他们认为他们才是中国,因为他们把唐朝的典章文物继承得很好。尤其对于中国宋、明两朝被少数民族灭掉,汉、唐受蛮夷所制这些历史,日本是非常看不起的,所以他们才敢出兵打中国。既然蒙古人可以入主中原,女真人可以入主中原,我们日本人也可以。比如,从甲午战争日本发表的文告来看,都是以中华正统自居,号召反清复明。包括孙中山在日本设立大本营,也是反清复明的感觉,表示日本是中华道统之所在。后来入主中原好几次没成功,他们就恼羞成怒,开始篡改教科书。

中国在唐朝之后跟日本官方的往来就断绝了,私人往来比如商人之间是一直有的。到明朝永乐皇帝的时候,官方往来才恢复。当时日本足利幕府将军,就是《聪明的一休》里面的足利义满将军,派使臣到中国来。明朝皇帝问使臣日本国的风土人情,使臣写了一首诗回答明朝的皇帝——《答大明皇帝问日本风俗》:“国比中原国,人如上古人。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银瓮焙新酒,金刀脍锦鳞。年年三二月,桃李一般春。”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礼制风俗完全跟中国是一样的,而且年年三二月,桃李一般春,开花的季节也跟中国一样。所以有良心的日本人讲,中国是日本2600年文化的母亲,且不说日本的文化有没有2600年,中国是母亲、日本是儿子没错。

朝鲜人也是这么认为的,明朝抗倭援朝,帮助朝鲜夺回江山。朝鲜的宣祖大王激动得不得了:“中国父母也,我国与日本同是外国也,如子也。以言其父母之于子,则我国孝子也,日本贼子也。”他说,我们和日本都是你们的儿子,但不一样,我们国家是好孩子,日本是贼孩子。

日本大化改新中的制度,以唐制为蓝本,唐朝设立三省六部,日本设立二官八省一台。直到今天,日本的部级单位仍然叫省:防卫省、财务省、文部省,等等。日本都城则完全仿造长安,日本的平安京(京都)就是袖珍的长安城。学校教授儒学,这都跟中国一样。中国的铜钱在日本可以直接当钱花,日本战国时代有一位名将,他的家徽(日本的每个武将都有一个家徽)就是六枚永乐通宝。日本很少发行自己的钱,都是用中国的钱。

对中日交往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日本的吉备真备和中国的高僧鉴真。吉备真备和日本留学僧空海创立了日本文字:平假名和片假名。日本原来没有文字,没有文字怎么办?用汉字表音,写出来的书虽然每个字咱们都认得,可连一块儿就不知道什么意思了。汉字是单音节,我,发音是WO,一个字一个音,日语是Wataxi(音瓦塔西)。“我是个日本人”这句话写出来就是一大串“瓦塔西××××××”。单纯汉字表音行不通,那怎么办?他的办法是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创立了平假名和片假名。日本人很有自知之明,他的字叫假名,而汉字叫真名,一个小学毕业的日本人,也能够掌握一千多个汉字,而且主要还是正体字,不像咱们这种简化字。中国人到了日本大街上,基本上不会有文字障碍。路标上几乎都有繁体字,感觉就像在香港,因为香港和东京都只有语言障碍(这两个地方说的话你全都不懂),但是绝对没有文字障碍。

大和尚东渡

中国高僧鉴真,这个人太了不起了!

我有一年去扬州比赛,当地的教育部门请我们在饭店吃饭,进去看见一条横幅,把我乐坏了!“纪念鉴真大师东渡日本及豆腐传入日本1250周年”,要不说学历史有用,学数理化跟人聊天用不上。吃饭的时候,不会聊人的咬合力和鳄鱼的咬合力有什么区别,为什么鳄鱼生吞河马、人却吃豆腐,谈那个没劲。应该谈历史,豆腐是谁传入日本的?鉴真大师。有学问!

鉴真大师是大菩萨转世,与佛有缘,三岁出家,属于律宗的高僧。中国佛教分为十宗,律宗是持戒律最严的一派,律宗高僧都是过午不食,一天两顿饭,近代著名的高僧弘一大师也是律宗。

鉴真大师55岁那年,日本两位高僧——普照和荣睿,来到中国求法。日本佛教戒律不完备,僧人不能按照律仪受戒。普照和荣睿来到中国,想请鉴真大师东渡扶桑,传播佛法,鉴真大师毅然答应。当时他已经55岁高龄了,今天55岁不算什么,40岁到70岁算中年,70岁以上才算老年。当时是人活七十古来稀,55岁就不得了了。弟子们都劝鉴真大师不要冒这个险,鉴真大师为了弘扬佛法,毅然六次东渡。唐朝的法律是不允许国民出国的,出国都是偷渡,所以鉴真大师六次都算偷渡,头四次都没能成行,不是被弟子告密就是船漏了回来。第五次一出海刮大风,风一停,海南岛。

荣睿去世之后,鉴真大师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第六次东渡扶桑,成功!在日本的博多湾登陆,日本天皇动用了好几十万人来迎接鉴真大师。鉴真大师一路就是踩着鲜花进入日本的,一直到了日本国都,他的脚都没有沾到泥土。鉴真大师到了之后,日本天皇封他为大僧都,亲自登坛受戒,皇后也登坛受戒,一起做了鉴真的弟子。天皇还亲自给他撰写碑文,这个碑文一直保存到今天,叫《唐大和尚东征传》,和尚是尊称,大和尚更是尊称,并非是个出家人就叫和尚,就跟大学里不是是个老师就叫教授一样。和尚、喇嘛都是尊称,高僧才能叫和尚,一般人刚出家叫沙弥,还不能算和尚。鉴真是大和尚,天皇写大和尚“戒行高洁,白头不改,远涉苍波,归我圣朝”,出生入死来到日本国,难能可贵。

鉴真到日本不光是传播佛法,还把中华的先进文化传播到了日本(包括豆腐怎么做)。这些都对日本的贡献相当大。日本人说原来的日本文化就是一锅豆浆,中国文化就像卤水,点进去后才能变成豆腐。日本文化基本上可以看做中华文化的一个分支。

三藏佛法高又深

以佛教为纽带,中国和天竺(印度)的交往也增强了。贞观时,天竺遣使来朝,中国的十进位记数法传到了天竺。其中,高僧玄奘和义净 的作用非常大。

玄奘就是唐僧唐三藏,孙悟空的老师。玄奘大师也是两岁出家,精通佛法。在诵经的过程中,他觉得佛经有些地方不对,翻译得不准确,所以他就想去西天取经,学习真正的佛经。为了传播正版,他在20多岁的时候偷渡出国,19年游历印度,在印度的那烂陀寺跟106岁的高僧戒贤法师学习。戒贤法师本来要圆寂了,阿弥陀佛给他托梦,说从中土大唐要来一位高僧,跟你学法,你得等他来了把这个法教给他后,你再圆寂。所以他就等等等,等了三年终于把唐三藏盼来了。

三藏指的是什么?就是佛经的三个组成部分:经、律、论。

经就是释迦牟尼生前讲的法。佛经浩如烟海,基督教就一部《圣经》,伊斯兰教就一部《古兰经》。但是佛跟不同的人讲不同的法,跟天人怎么讲,跟凡人怎么讲,跟阿修罗怎么讲,各有说法。

律是他给僧团指定的戒律,其中最高级的是具足戒。和尚有三百多条戒律,尼姑更多。

论是后来高僧大德对经的阐释,唐三藏主要就是学《瑜伽师地论》,是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宫讲的法。精通50部,所以才被称为三藏。佛经穷尽一生都很难精通一部,精通50部的人太了不起了!

印度各国的国王看唐三藏这么神,就劝他别回去了,你的学问太大了,就留在这儿吧!他说我必须弘扬正版的佛法,所以要回到东土大唐。于是他满载600多部佛经回到中国、这时候,皇上也不追究他偷渡了,专门给他盖了大慈恩寺,建起了大雁塔,让他译经。佛经其实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今天的汉语,两次大规模引进外来语,其中一次就是佛经。比如说,心心相印、大千世界、一刹那、一弹指、醍醐灌顶、天花乱坠,全是佛经里的。

玄奘求真经

顺便说一下,另一次语言引进就是20世纪初的日语。那时候我们也大规模地把日语引进汉语中,我们今天说的话,比如军事、经济、文化、政治,这些词基本上全是日语。什么积极、消极、干部这些词还是日语,现在说的物理、化学、生物这些词也全是日语。它和佛经的引进属于两次大规模的语言引进。所以愤青应该不说这种词,愤青抵制日货不够,应该抵制日语,他们应该说古汉语才对。

翻译这些佛经,穷唐三藏一人之力是翻译不完的,所以他得收徒弟。他收徒弟不是孙悟空、猪八戒什么的,他们只会打架。很多僧人想拜三藏为师,但佛家最讲缘分,一看咱俩没缘,我就不收你。皇帝都有点儿着急了,意思就是你再不收徒弟,回头你歪过去,这事儿怎么算?但也不能催他,你看你收谁合适?三藏大师就去找徒弟,他时常漫步长安街头,慧眼炯炯。一天,他在闹市中看见一位魁梧少年,眉清目秀,安详而行。蓦然间若觉似曾相见,前缘有识。又回想起在印度计划回程时,曾在尼犍子占得一卦,说他东归必得哲嗣,便连忙打听这少年家世。后来打听出来了,原来是当朝开国公尉迟宗的公子。玄奘感叹道:“如此灵慧的孩子生在将门,不可思议!也是有缘,我的衣钵可以传下去了!”即刻前往国公府拜访。

尉迟宗得知法师来意,虽然不忍骨肉分离,但想到一代高僧如此器重,也颇为得意。那时代,佛教不仅是清庙净僧的空寂之事,还是一种普遍的信仰、鲜活的事业。所以虽贵为国公,一见大法师器重儿子,自然大为高兴,便答应了玄奘的要求。只不过三藏法师看上的那哥们儿死活不肯出家,都气晕了,你说我堂堂将门之后能出家吗?但是父命难违,这哥们儿最终还是出家了,出家时、带着一车酒、一车肉、一车美女进的大慈恩寺,人称三车和尚。三车和尚后来成为一代高僧,就是窥基大师。

三藏大师圆寂之后,他的遗体火化,形成了舍利子。今天有人说这个舍利子是结石,扯!你烧一个!有结石的人多了,你烧完了有这个吗?黑的是发舍利,白的是骨舍利,红的是肉舍利,谁的肉烧完了能结石?玄奘圆寂于长安玉华宫,葬于白鹿原,后迁至樊川。墓地毁于黄巢之乱,灵骨迁至终南山紫阁寺,公元988年被僧人可政带到南京天禧寺供奉。

1942年,日本侵略军在原大报恩寺三藏殿遗址处,挖掘出一个石函,石函上刻有文字,详细记载了玄奘灵骨辗转来宁迁葬的经过。由于玄奘灵骨名声显著,各地都想迎请供奉,致使玄奘灵骨一分再分。

1943年12月28日,玄奘顶骨舍利在“分送典礼”后被分成三份,分别保藏于南京汪伪政府、北京和日本。

此后,汪伪政府把掌握的这部分又分别供奉在鸡鸣山下的伪政府中央文物保管委员会和小九华山(今南京玄奘寺的所在地)。而文物保管委员会保管的这部分,在1973年后被迎至灵谷寺佛牙塔中供奉。

北京迎请的那部分被分为四份:一份供奉在天津大悲院,1957年被转赠给印度总理尼赫鲁,安放在印度那烂陀寺的玄奘纪念堂中;一份供奉在北海观音殿,“文化大革命”时被毁;第三份则被供奉到成都文殊院;最后一份被供奉到广州六榕寺,亦在“文革”中被毁。

被日本请回的那份,先是安奉在东京增芝上寺,后被移至慈恩寺。1955年,从这份舍利中分出一份,被迎请到台北日月潭玄奘寺供奉。而后,日本的那份又被分出一份,迎请到日本奈良的三藏院供奉。第八份玄奘舍利供奉在台湾新竹玄奘大学,1998年迎请至南京灵谷寺。2003年,西安大慈恩寺又从南京灵谷寺迎请了一份玄奘大师灵骨舍利,安奉在新建的玄奘三藏院大遍觉堂中。

目前,玄奘舍利在南京玄奘寺、南京灵谷寺等全世界九个地方被供奉。相对而言,南京九华山的那份舍利,自1943年封存后,就一直留在三藏塔下,没有动过,最为完整。如今,南京在九华山原青园寺、法轮寺遗址,重建了玄奘寺,玄奘大师的灵骨舍利成为该寺镇寺之宝。

四面套交情

隋朝时,中国和波斯互遣使节。

到了唐朝,波斯被大肆侵扰,国王和王子来中国求援。大食就是阿拉伯,波斯请求中国出兵,帮着他们打大食。当时唐玄宗在位,觉得这个事儿没法干,就没派兵去,波斯就被大食所灭。波斯要是不亡,其实是挡住阿拉伯人入侵的最佳屏障。

波斯人信奉拜火教,就是明教,所以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里关于明教那部分就是虚构了。因为公元7世纪波斯就被阿拉伯给灭了,已经伊斯兰化了,不可能明朝的时候还有拜火教。后来波斯的国王贝鲁斯和波斯王子就留在长安定居,今天,他们的后代还在中国。

唐高宗时,大食开始与中国通使。

当时阿拉伯帝国向东扩张,唐王朝为保卫自己的属国不受蹂躏,出兵抵抗。两国在怛罗斯开战,这是中国古代史上很少有的对外战争。怛罗斯在今天的哈萨克斯坦,当时唐军四万,大食军七万,唐军统帅就是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大食军统帅叫优素福。唐军里面汉族士兵只有一万多,剩下的都是西域各附属国军队。虽然大食军队里也有附属国军队,但不幸的是,开战时唐军是迎风列阵,大食军是背风列阵,一打起来,唐军迎面被风吹,睁不开眼,渐渐不支。唐军一不支,属国军队就叛变了,跟着大食军一块儿打唐军。高仙芝只好率几十名骑兵退守安西。他退守安西后又招募了一支军队,准备跟大食再战。但是“安史之乱”爆发,朝廷调安西精兵去平叛,所以这事儿就不了了之了。很多唐军士兵在怛罗斯之战中被俘,被俘的唐军士兵里面有很多工匠,中国的造纸术就传入了大食。

另外,唐朝和拜占庭帝国(东罗马)有使节往来。东罗马的皇帝、贵族都特别喜欢唐朝的丝绸,同时把一些医术和杂技传到了中国。

唐朝和非洲也有来往。不仅史籍上有记载,更关键的是考古证据。唐墓里的唐三彩,出土的小黑脸、小卷毛,就是非洲人。唐朝的时候,很多富裕的家庭大量使用黑奴劳动,黑奴在当时被称为昆仑奴,因为咱们中国人认为昆仑是最西面的,从那儿来的就该叫昆仑奴。所以唐朝传奇小说里,有很多描写昆仑奴的。 XDUphnslt46fx7ngRnD2n/YK0PWJq/MZbxbBvCVi7Drg3NtUsV2GpfzcjONoI/U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