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03章 美国式潜伏——一场悄无声息的“潜伏战”

帝弥忒使·毕乐以他高度的责任心和高超的专业知识,赢得了丰田高管的完全信任。而帝弥忒使·毕乐利用丰田高管对自己的信任,使他们相信丰田公司现在首要的任务是赶超在丰田前面的美国老牌汽车公司,争夺世界霸主的地位。至于可能会出现的一些汽车诉讼,毕乐让丰田高管相信,这些都是小问题,靠他们这些神通广大的律师就能轻易解决。

帝弥忒使·毕乐在工作中发现,丰田公司盲目扩张导致管理层忽视质量问题,尤其是通用零部件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他利用工作之便开始搜集丰田汽车翻车的具体数据,并准备伺机而动。

接受神圣的使命,帝弥忒使·毕乐“东渡日本”

当丰田公司再次与毕乐接洽时,毕乐的态度有了很大转变。在丰田方看来,毕乐的态度诚恳多了,这给了他们很大的希望。毕乐说,他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觉得丰田公司似乎更对自己的胃口。丰田的人很高兴,问毕乐是否已经答应加入丰田了。毕乐笑笑说:“我这个人一向谨慎,对于丰田这样的大公司来说,只是又招了一个新的员工,但对于我来说,却是关系到我的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我觉得我们还是需要在几个细节上再沟通一下,才能够真正定下来。”丰田公司连忙表示,他们丰田上上下下对于毕乐这样的人才都是十分重视的,因此也不会很草率。

送走了丰田的人,毕乐在自己的办公室抽了一支烟。他就是这样一个沉着、有耐心的人,即使亲眼看到鱼过来吃饵,他也不着急,他必须看到鱼把诱饵全部吞下去,他才肯收线。

与丰田接下来的几次谈判都很顺利。为了能挖到毕乐这个人才,丰田做出了最大的让步。最后,毕乐与丰田方面的人起身握手,宣告他与丰田协商成功,他要加盟丰田公司了。丰田因为觉得毕乐更熟悉美国的市场,决定让毕乐在丰田北美公司任职,但前期必须到丰田日本总部进行一段时间的工作和学习,以便更好地适应丰田的整体管理。毕乐欣然接受。

确定了去丰田公司北美分公司,毕乐开始收拾自己的行囊。他把这些年打过官司的资料全部整理了一遍,把认为有用的资料收起来带走,把没用的找地方放好,但是他把关于福特公司汽车诉讼案子的资料全部销毁了。

毕乐对日本人一直没有什么好感,他觉得他们势利、贪婪、无孔不入……但对于这个民族吃苦耐劳、敢于创新的精神,毕乐还是从心里佩服的。特别是丰田的创始人丰田喜一郎,他是日本人最为典型的代表。

接下来,毕乐让自己尽快地适应环境,融入日本同事中间。毕乐从来没有摆出一副外国专家的架子,而是对他们很友好。在他看来,在这么一家严格得近乎苛刻的公司能够生存下来并能取得一官半职的人,一定有许多可取之处,至少他们的坚忍、认真是值得毕乐佩服的。由于毕乐平易近人,他得到了大多数同事的欢迎和认可。毕乐清楚要想让丰田把他当作自己人,必须为丰田办几个大案,让丰田高管认可自己。毕乐蓄势待发,时刻准备着一展身手。毕乐来到东京都文京区的汽车工业制造公司,丰田的同事先带他参观了厂房。这让毕乐不由地想起早年日本技术人员到美国参观取经那段历史。现在的日本汽车制造业可真是今非昔比了。丰田公司不愧以“精益求精”著称,从厂房到生产线再到生产工人,用一个词概括就是“严谨”。厂房设备一尘不染,生产线完全是自动化且有条不紊,工人们则更是一丝不苟地埋头工作。日本人工作认真的程度在全世界都是出了名的,并且他们的工资待遇与欧美一些国家比起来要低得多。就拿当时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作比较,通用汽车公司在职普通员工的平均小时工资为73.26美元,这其中包含39.68美元的现金工资和33.58美元的各种福利补贴,而丰田公司在美国所设的工厂给员工的平均每小时工资仅为48美元。这还是因为是在美国,日本国内的工人工资更低。单从人员工资这一方面,丰田公司就节省了不少资金。因此,丰田公司与美国那些大公司相比更具竞争力。丰田从管理到技术再到工人的要求都极为严格,但毕乐相信这看似完美的背后一定有不为人知的瑕疵和漏洞,这需要他长时间耐心细致地寻找。

在日本,毕乐时常奔波于东京和爱知县两地,并且通过研究资料,对丰田公司法律上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毕乐也学到了很多让他受益终身的东西,但同时也接触了许多让他从内心不能接受的东西。毕乐是美国人,他们非常崇尚人权、民主,而毕乐在日本却始终感觉被一种无形的东西压迫着,不能正常呼吸。半年后,毕乐终于被派到丰田公司北美分部了。

专家式潜伏——以律师的目光为丰田开疆拓土

2003年4月,毕乐又重新踏上了美国这片热爱着的土地。一回到美国的毕乐就开始投入紧张的工作。丰田公司马上就交给他一桩案子。这个案子发生在2002年,已经打了一年多了,但因为双方都没有有利的证据,所以一直没有作出明确的审判。丰田方面曾想与原告私下达成赔偿协议,但原告态度很坚决,一定要在法庭上与丰田公司斗争到底。

毕乐仔细研究了一下案子。案情是这样的,美国一对老夫妇——史蒂文斯夫妇,他们没有生育儿女,靠经营一家农场维持生计。但他们有一个爱好,就是隔一段时间老两口就会开着他们的丰田4Runner SUV车出去,到全国各地甚至国外旅游一次。悲剧不知不觉地降临在这一对乐观的老夫妇身上。那是他们出游的第三天,他们的车行驶在美国西部的公路上,史蒂文斯先生为了躲避对面急驶而来的卡车,就紧急刹车,谁知刹车失灵,车体突然发生了侧翻,史蒂文斯先生的妻子当场死亡,史蒂文斯先生也被送到医院抢救,史蒂文斯先生最终脱离了生命危险,却因此失去了一条腿。史蒂文斯先生非常伤心,几乎失去活下去的勇气,他决定要将丰田汽车公司告上法庭,他说自己开了几十年车了,车开得非常谨慎,卡车、小货车……都开过,从来都没出现过事故。而这一次他在紧急情况下踩了刹车,刹车却突然失灵了,然后,在几秒之内车就翻了过来,这完全是丰田汽车本身存在质量问题或缺陷造成的。由于丰田车给史蒂文斯先生一家造成了惨重的损失,史蒂文斯先生要求丰田赔付高达100万美元的赔偿。

毕乐看完这个案子陷入了深思。对于他来说,这个案子非常好打。毕乐很容易就可以抓到原告的一些弱点,毕乐只看了一下资料,就很快总结了三四个对丰田公司有利的要点。首先,资料上说他们已经在外面三天了,想必汽车经过较长时间的长途跋涉,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养,有可能出现了故障也没有被及时发现;再者,史蒂文斯先生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由于年龄偏大,且身体较胖,患有高血压等疾病,根本不适合长途驾驶,不排除他是由于年龄和身体上的问题,突发紧急状况,造成了这起事故;还有,史蒂文斯先生自己说是刹车失灵,但这部车已经严重损坏,根本查不出是否存在刹车的故障,而另一位人证史蒂文斯夫人也在这次车祸中不幸离世。陪审团不可能单凭史蒂文斯先生一个人的证言就判定是丰田汽车刹车出现了问题。要知道全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这种车祸……毕乐知道如果他按照这个思路去打这场官司,轻而易举就能取胜。即使陪审团出于对史蒂文斯先生的同情和人道主义考虑,丰田公司也只需要支付少量的象征性的赔偿金。

但这样毕乐会受到良心的谴责。毕乐是个美国人,史蒂文斯夫妇的遭遇实在让他有些动容。这让他不由地想起了自己同样年迈的父母。如果这件事发生在自己家人身上,他会怎样呢?其实如果他是原告的律师,这场官司未必打不赢。史蒂文斯先生有几十年驾车的经验,从来都没有违章或事故的记录,他对车况一定非常了解。而且他还可以请一些人做证人,比如旅店老板、加油站员工等证明他和他的车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和保养才上路等。即使胜不了,也会得到更多的赔偿。但是,此刻的毕乐别无选择,他要取得丰田的信任,这场官司他必须站在丰田的立场上。

出庭前,毕乐做了充分的准备。他又搜集了更多的“证据”,足以把对方律师的所有证人证言全部推翻。开庭那一天,丰田美国公司的几个主要负责人都来到了法院,坐在下面听审。毕乐心想,这些人的出现一方面可以证明,他们对这个案子比较关心;另一方面,他们也很可能是来观察自己的表现。毕乐必须全力以赴,认真地表现,在他们面前证明自己。

开庭了,原告律师一开始就把事故、史蒂文斯先生的现状做了夸张的描述,以博得法官、陪审团以及现场听审民众的同情。毕乐非常冷静,他并没有着急应对,而是将他的论点,有条不紊地进行了阐述。后来,原被告双方主要针对史蒂文斯先生是否可能因为健康原因、疲劳驾驶或操作失误才造成这起事故做了辩论。但整场官司毕乐一直占据着主动。对方律师的思路始终被毕乐牵着走,并且他已经被毕乐逼到了死角上,对毕乐发出的一记记重拳,原告律师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击之力了。

法官宣告退庭,毕乐基本胜局已定,但必须还要经过两三场开庭,法院才会做最后的判决。庭审一结束,一位丰田的高管就马上走过来对毕乐表示慰问。一个高管紧紧地握住毕乐的手说:“毕乐先生,您真不愧是打汽车诉讼的专家。您一出马,我方就奠定了胜局,您真是我们丰田的宝贝呀!”毕乐只是简单地附和着他们,他心里有些不好受,尤其是想到史蒂文斯先生日后悲凉的晚年时,他感觉自己好像是一个罪人。

毕乐经过反复的考虑,决定找丰田美国公司的管理层谈一谈。这一天,毕乐被请到丰田高管的办公室。丰田美国高管先开口说,他听秘书说毕乐找他。不管有什么事,他首先必须先代表丰田公司向毕乐表示感谢。他说,他曾经对花大价钱挖毕乐过来持保留意见,但是通过旁听法庭上毕乐精彩的辩论,他不得不承认,毕乐的确是“物有所值”。毕乐笑笑说,这是他的工作,是他分内的事。他能为丰田这么一家有实力的跨国公司工作,他感到很荣幸。这次他来找丰田高管,也是为了官司的事。“什么事?你说吧。”“我觉得,我们应该与史蒂文斯先生庭下和解。”毕乐一字一顿地说。“什么?这个官司我们难道赢不了吗?”丰田高管有些惊讶。“不,先生,要是再打下去,我们肯定赢。”“那我们为什么要和解?”丰田高管搞不明白了,“这个老头相当顽固,以前我们没有必胜的把握,想和他私下和解,可他说什么都不答应。现在主动权在我们这里,我们为什么还要和解?他不是要跟丰田斗争到底吗?就等法院判吧。”“先生,我是这样认为的,”毕乐不紧不慢地将道理铺陈开。

他说,首先,像丰田这样的大公司,信誉是最为重要的。可是这个官司不管输赢,对丰田的品牌信誉都没有任何好的影响。丰田是大公司,实力强大,不应该跟一个普通民众置气,也不应该因为那一点赔偿金,做有损丰田声誉的事。其次,打官司是需要时间和费用的,即使就剩下两三场,也不合算。法院一定不会判给原告太多赔偿金,史蒂文斯先生如果不服继续上诉怎么办?他现在全家只剩他一个人,他有的是时间可以跟丰田耗,丰田公司哪里有时间与他周旋。还有,就像丰田高管说的那样,主动权掌握在丰田手里,史蒂文斯先生那边一定会很乐意跟丰田和解。毕乐最后说,“咱们和和气气地把事情解决了多好,何必要做又浪费时间、又有损名誉的事呢?”丰田高管听了毕乐的话连连点头,“毕乐先生,您说得太对了。我们丰田不在乎多少赔偿金,能保住丰田品牌的声誉才是最重要的。谢谢您的提醒。您处处为丰田公司着想,丰田公司不会忘了您的。”“我现在已经是丰田的一员了,丰田的荣誉就是我个人的荣誉。”丰田高管赞许地点点头,“好,这件事就交给您了。能达成和解当然更好了。赔偿金可以适当地多给他点。最重要的是让事情的影响面越小越好。”“事情交给我,您放心吧。”

在毕乐的努力下,丰田方面和史蒂文斯先生达成了和解。史蒂文斯先生决定撤回诉讼,丰田方面也赔偿了他一笔赔偿金。这件事总算告一段落了。毕乐对自己的解决方法还算满意,史蒂文斯先生的晚年也有了一定保障,而丰田公司也把这个困扰一年之久的案子了结了。最重要的是,毕乐迈出了在丰田的第一步,他得到了丰田高管对他能力和忠诚的初步认可。

接下来,他又接了几个案子。全都是翻车案而且很多都是同一系列——4Runner SUV的系列车型。毕乐都以高超的专业水准妥善解决了。丰田公司更加器重他,觉得毕乐真的很神奇,似乎就没有他打不赢的官司。但是毕乐也注意到丰田的这一系列车型涉及的翻车案很多。丰田这一系列车型是在1984年推出的战略产品,也是其在SUV领域的支柱性产品。销售量相当惊人。这些翻车案是偶然现象,还是车本身有质量问题?毕乐决定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留意丰田这一系列车型的细节问题。后来毕乐渐渐发现,不光这一款车型,还有一些别的车型也先后出现类似的问题,毕乐决定深入调查,弄明白其中的原因。

被帝弥忒使·毕乐忽悠了的丰田高管

在2003年,毕乐以美国国家管理委员会委员的身份成功地进入丰田汽车北美分公司。于是,毕乐深入到丰田矛盾的核心,成了丰田雇佣的一名律师。加入丰田不久,毕乐就得到了丰田公司的重视。原因很简单,毕乐是丰田总部付出了很高的价钱才请来的专家。而这也使得丰田的高管对毕乐产生很强的好奇心:毕乐究竟是何等人物?毕乐最终用事实回答了这个疑问。

加入丰田公司之后,毕乐兢兢业业地工作。后来,毕乐接连打赢几场大官司,使得丰田公司更加佩服他的能力。在丰田的高管看来,毕乐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称职律师。他不但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能处处为丰田的大局着想,为丰田提出了一些中肯实用的建议。因此,丰田公司认定毕乐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不久,丰田的高管便找到毕乐,询问他对另一家大型汽车公司的看法。丰田知道,毕乐曾经供职于这家公司。但是丰田万万没有想到,毕乐的加入正是阻击战的开始。而毕乐的尽职尽责,是在“麻痹”丰田。

毕乐为丰田分析了市场的形势——现在丰田汽车正全力以赴进军美国市场,但美国市场却藏龙卧虎,通用、福特都对丰田虎视眈眈。与美国的老牌汽车相比,丰田汽车也有自己的竞争优势,比如,价格便宜,款式新颖等。所以,尽管丰田在美国有着诸多竞争对手,但是丰田只要坚持这个路线继续走下去,几年后一定会占领美国市场,夺得霸主地位。

但是,丰田汽车在不断扩张和争夺霸主地位的道路上,势必受到美国老牌汽车公司的围追堵截,强力打压。丰田汽车必须沉着应战,千万不能掉以轻心。所以,尽管丰田出现了翻车事件等法律纠纷,但是,丰田公司正与其他公司进行着激烈的竞争并亟待扩大生产规模,此时怎么能分散公司的人力、财力去召回汽车呢?况且丰田汽车的质量一向口碑很好,即使某些汽车出现了质量上的问题,也仍然比其他品牌的汽车更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而且出现问题的汽车只是少数,只是因为丰田汽车的总销售量比较大,因此才使出现质量问题的丰田汽车显得数量较多。

由此,毕乐给丰田留下了“真诚坦率、尽职尽责”的好印象。同时,毕乐也很快就得到了丰田的赏识并且受到重用。丰田公司正在快速地发展着,正在和美国老牌汽车公司进行着激烈的竞争。所以,丰田公司现在正需要像毕乐这样对公司忠心耿耿的人才。在3年的时间内,毕乐为丰田成功赢得了12场重大官司,每场必胜。同时,毕乐卓越的专业技能和辉煌的战绩,使得丰田公司产生了这样的侥幸心理:即使产品因为质量问题而遭遇几起诉讼也无关紧要,交给毕乐去解决就能逢凶化吉。

正是因为出现了这种错误的想法,丰田公司开始忽略质量检查这个最为关键的程序。再加上丰田对毕乐的能力深信不疑,因而丰田将创业之初的敬业精神彻底抛弃,同时解决汽车工程质量问题的速度也在不断放缓。

此时丰田的想法是:连一个普通员工都能看清丰田将来成为全球汽车产业霸主的必然趋势,出一点质量问题算什么?况且丰田公司还有毕乐这样的人才啊!既然如此,还有什么棘手问题不可以解决呢?所以,丰田公司变得更加雄心勃勃,无所顾忌。丰田公司认为,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一鼓作气,不断扩张,不断壮大,将那些一直盘踞在丰田头上的骄傲的美国汽车三巨头全都甩到后头。

此时,丰田已经对毕乐深信不疑了,对毕乐的警惕也有所放松。于是,毕乐便有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和更多的时机来观察和搜集证据。当然在丰田高管面前,毕乐还是要忠心耿耿地为丰田出谋划策。毕乐观察到,丰田汽车深深陷入疯狂的扩张而无暇顾及其他问题,同时几乎把赢得所有诉讼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这样的律师身上。

其实,丰田汽车的疯狂扩张也是日本民族野心勃勃的体现。“二战”以后,各个国家都在大力发展经济,眼看着美国、英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突飞猛进,一向争强好胜的日本又怎能甘落人后。他们在自己刻苦钻研的同时,不惜花大钱出国考察、买技术、挖人才……终于在世界经济舞台占有了一席之地,但他们仍不罢休,还在不断地开拓,誓争世界第一。在日本文化的熏陶下,丰田也把扩张当成自己的首要战略目标。1995年,丰田公司迎来了第一位非丰田家族的总裁——奥田硕社长。他修改了丰田以前一些保守的经营策略,明确提出了追求“世界第一”与“15%的全球份额”并快速占领世界市场的目标,而毕乐的到来更为雄心勃勃的丰田增添了羽翼。

实际上,毕乐确实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但却不是能够为丰田带来利润和地位的人。恰恰相反,毕乐2007年离开了丰田,两年之后,便把在丰田搜集到的证据递交给法院,以“丰田前雇员”的身份提起诉讼。至此,曾经为丰田献计献策的人把丰田推到了“召回事件”的风口浪尖。

为了美国利益奋不顾身的丰田法律顾问

毕乐的到来确实令丰田公司有些欣喜若狂,因为这个难得的人才为丰田公司所做的一切分析似乎都是切实可行的。

在丰田工作期间,毕乐发现,伴随着丰田的全球化发展战略的实施,丰田开始大力进行海外扩张,力求在全球范围内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同时,丰田还要面临要素整合、成本控制、管理模式调整、文化融合等问题,在扩大规模、提高产能的同时,必须将有关各个方面都整合好,协调好,才算成功扩张。企业规模的扩张幅度和速度不能超出自身监管能力及人才培养速度。丰田汽车公司正是忽略了这个问题,为了早日登上世界第一的宝座,丰田一味追求速度与规模,一方面通过控制成本来保持利润,另一方面又不断增加产品类型、拓展新的业务区域。中国有句老话叫“欲速则不达”。随着管理层次逐渐增多,公司组织结构也变得异常庞大,这无疑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效率。而更为致命的是,由于过分注重市场开拓而忽视了产品本身,对产品质量的监管也因此出现了漏洞。毕乐在丰田得到的数据有力地证明了丰田质量问题的严重性:

2002年,丰田公司生产的一款车发生了交通事故,事故造成一人死亡。事发后,死者家属将丰田汽车公司告上法庭。原告认为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丰田的这辆车存在缺陷,而丰田方面坚决否认,认为发生事故的主因是消费者操作不当。

2002年,美国一名女士在开车去超市的途中发生翻车,造成双下肢截瘫。她认为造成事故的原因是丰田这款车在紧急刹车时,脚刹车失灵。随后她将丰田公司告上法庭,并索要高额的赔偿费。

2002年圣诞节前夜,美国的一个丰田车消费者在回家的路上紧急刹车时,丰田汽车发生翻车事故,这名消费者也因此丧生。

导致这些事故出现的原因就是丰田汽车的质量问题。丰田公司急于扩大规模,因此对国外供应商质量监管力度不够。另外,丰田的不同车型的零件通用策略也容易出现问题。毕乐说,他发现许多出问题车虽不是同款车,但某些零件供应商却是同一家供应商,这样就会使汽车生产厂家与零部件供货商的合作关系过于紧密。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汽车公司因而不得不为供应商承担许多不可预计的风险。零部件的通用是一把双刃剑,它能使企业降低成本,从而为企业带来可观利润,但同时也会使汽车企业置身于潜在的危险之中。但是现在的市场竞争激烈,要想有利可图,就必须降低生产成本,零件通用似乎是个不错的方法,但是从长远来看,还是存在许多问题的。丰田的质量问题就是这样产生的。

毕乐在离开丰田公司两年后,对丰田公司提起了诉讼。诉讼内容是:丰田公司隐瞒并销毁了300多起丰田汽车翻车致死、致伤的相关信息。丰田公司企图通过这种方式掩盖丰田汽车在设计制造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并逃脱法律的制裁。果然,毕乐的诉讼在美国引起了轩然大波。

在毕乐提起诉讼之后,丰田汽车的质量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舆论认为:这种事情实在令人难以将其与世界第一汽车制造商的身份联系起来,因此,丰田汽车必须为此付出应有的代价。也有人对毕乐对丰田提起诉讼的目的提出了质疑。但是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丰田汽车确实因此而遇到了巨大的麻烦。同时,丰田公司的信誉也面临严重危机。迫于压力,丰田公司不得不宣布大量召回问题汽车。

但是,看似很有诚意的召回行动却引起了更多的猜想。一些消费者对丰田召回汽车的动机提出质疑。消费者认为,丰田公司一向敏感,为一个“鸡肋”般的诉讼而愿付出如此大的召回代价,那么,丰田汽车一定是出了更严重的问题。由此来看,消费者的知情权肯定是被丰田有意忽略了。

受毕乐诉讼的影响,专业人士也对丰田的质量神话表示怀疑。因为丰田的零件通用化战略和捆绑式的管理模式无法与这次召回事件脱离关系。同时,丰田过度重视扩张而加速生产,并在产量快速膨胀的过程中忽视了科学管理。这种现象导致了丰田汽车的质量不断下降。

实际上,丰田连续几年的大规模召回已经动摇了消费者的信心。特别是雷克萨斯也发生召回事件时,丰田汽车的质量神话备受质疑。因为雷克萨斯一直是丰田引以为傲的系列。当然,在毕乐提出诉讼后,丰田汽车也曾一度否认质量问题与丰田汽车成本问题之间的关系,但这似乎并不能遏制毕乐诉讼引发的冲击波。

在丰田汽车的发展史中,从未遇到过如此严重的危机。正是由于毕乐站在美国的立场上对丰田提出诉讼,才使得丰田的“召回门”欲盖弥彰,大白于天下。同时,丰田也陷入了美国对它发动的阻击战中难以抽身。 uiZ1ch0Dq6wmblUFozPDbl1kjcTzC3W1kAlC7hk5OGn4Ly9H1O5pCrgsXxYWkmT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