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谁想干掉丰田
金圣荣

第01章 由丰田“召回门”引发的惊天大阴谋

在美国媒体曝光了丰田汽车存在的质量问题后,丰田公司迅速陷入了召回事件——仅在美国就召回了380多万辆问题汽车。同时,丰田的召回事件还迅速波及了欧洲、中国和日本。如此一来,使得丰田公司遭遇了数十年内最大的一次信任危机。然而,就在丰田公司为召回事件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另一种说法也被广为流传——丰田召回事件背后的美国阴谋。随着丰田召回事件的频发,美国蓄谋多年的阴谋也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来自竞争对手的惊天大阴谋

凭借着独霸天下的精益生产方式——“大丰田战略”,丰田汽车成功创造了日本制造的奇迹。但是,在金融危机的推动下,登上了世界之巅的丰田却在高速行驶时失控,冲出了传统的“大丰田战略”的轨道。于是,在竞争对手对世界第一的宝座的窥视下,这位曾经凭借着出众的质量雄踞世界汽车界的标兵悄然完成了向“召回大王”的蜕变。

2009年6月23日,丰田章男接替渡边捷昭的位置成为丰田公司的新社长,仿佛为了恭迎他上任,在他成为社长的两天后,2008年全球销售数据公布了。数据显示,丰田公司已经成为世界汽车销售量第一的企业,而且超越了美国通用公司。但是,就在同一年,丰田公司却又以创纪录的方式大量召回了丰田汽车——仅在美国,丰田公司就召回了380多万辆汽车,其召回理由是汽车里的可移动脚垫可能会在行驶中卡住油门,存在安全隐患。此前,丰田刚刚刷新了在中国的召回纪录。显然,这一家曾经被称为汽车工业神话的大公司当下已被质量问题捆住了手脚,并忙得焦头烂额。其原因是丰田已偏离了传统的生产路线。

传统的丰田目光长远,做决定时都会从长计议,从来不会被市场份额、利润等短期利益蒙住双眼。其实,正是凭借着这种经营策略,丰田才赢得了价格公道、质量上乘的良好口碑,并且在发展的道路上出现了两次超越——一次是在2008年成功取代通用成为世界第一,另一次是在2003年丰田销量高达678万辆,超越福特成为世界第二(从那时起,产业界就出现了一种观点:丰田总有一天会超越通用。不出所料,最终丰田只花费5年的时间就做到了这一点)。

专业人士这样评价丰田:“与其他汽车企业不同,丰田是一家‘宇宙’级的公司。丰田公司对成本掌控有方,它在全部产品线上仍然保持着强大的后续产品研发能力。”

其实,十年前在北美市场被湮没在对豪华SUV的疯狂追捧中的时候,丰田就向市场推出了混合动力车普锐斯。但是,当时新能源汽车的前景并不被人看好,而丰田却凭借着良好的现金流成功地推出了新能源车,并朝着世界第一奔去。

但是,这一幕却令通用十分不悦。通用在世界汽车业里一直扮演着领袖的角色,拥有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在氢动力、纯电驱动、混合燃料动力领域中全部取得了全球第一。但是,通用却一直把这些新产品视作亮相于展台的试验品,没有想过它们会在某一天行驶在道路上。同时,通用的长期结构成本也出现了问题,使通用公司不得不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大型SUV和皮卡的生产上,希望以此获得超额的利润。但是,大型车的销售市场却存在一个缺点——在经济稳步增长时,大型车的消费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而一旦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并危及汽车信贷,那么大型车就会遭遇危机。

一位精通通用的人士曾经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虽然大型车可以带来更大的利润,但是通用的结构成本很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想努力“跑量”。因为量不足,就会造成整体的亏损。如此一来,通用汽车就陷入了这样的境况:在金融危机下,通用的量跑不成,成了通用汽车“世界第一”位置最大的威胁,再加上丰田的穷追猛赶,通用的位置陷入了岌岌可危的境地。于是,通用盼望着自己能有一个卷土重来的机会。

当丰田气宇轩昂地迈向世界第一的宝座时,它同时也开始了从保守到激进的转变。在1995年,奥田硕刚刚担任丰田公司董事长时,就提出了一个新的发展目标:“丰田要占据全球市场的10%,到2010年的时候要达到通用现在的市场占有率——15%。”现在,丰田已经在全球26个国家建立了46家工厂,与20世纪90年代初的在14个国家拥有20家工厂的状况截然不同。

为了达到这个近乎疯狂的战略目标,丰田改变了以往追求质量的长期目标,而把工作重点放在了速度上。丰田不断缩短产品从设计到生产再到投放市场的时间,甚至Ipsum车从宣布开发到投放市场仅用了15个月,而且其生产速度在世界汽车界创下了一个新纪录,即使是通用和福特也望尘莫及。

2005年到2009年是丰田扩张速度最快的五年,同时也是丰田召回事件频发的五年。美国《消费者报告》发表了一份调查报告,该调查显示:2006年,丰田汽车的可靠性排名还是名列第一,2009年已经跌到第三名,排在本田和斯巴鲁之后。通用期待已久的机会似乎降临了。

在丰田召回事件中,美国是召回事件的始发地,也是受其影响最大的市场。因此,对召回事件尤为关注。等不及通用汽车发起反击,美国的主流媒体就一致地把“枪口”对准了丰田,纷纷开火——各种言论甚嚣尘上。更有专家认为,“把丰田踩在脚下”已经成了美国多方的共识。美国媒体已经不像从前那样只报道事实、不加评论,而是出现了密度、强度、频度都不同于以往的报道,并且各种报道的标题被“丰田早知道”、“迟缓”、“掩饰”充斥着。

《华尔街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日本制造的危机》的文章。这篇文章预计:在召回事件开始时的20亿美元的召回和17%的股价下跌只能算作丰田全部代价的首付款。此外,文章还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丰田召回的事件肯定会扩大,无论在美国市场还是在世界市场上都是这样,甚至日本国内的车辆也会陷入丰田召回的事件之中。丰田公司很可能出现这样的局面:大量的诉讼接踵而至,而且为此丰田公司要付出昂贵的代价;紧随其后的就是丰田的工厂和展厅都被闲置下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完全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国家走上下坡路的晴雨表。

此外,还有一篇题为《日本制造的质量遭到质疑》的文章说:丰田的大规模召回并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实际上,一向以注重细节和做工而著称的日本制造商正在面临愤怒的消费者的投诉、事故报告,而且投诉、事故报告的数量还在激增;《洛杉矶时报》报道称:美国16个州的22家律师事务所正在准备发起诉讼,来为丰田车主们讨回在这次召回行动中损失的20亿美元。而《纽约时报》发表的一篇文章则将丰田的困境放大到了日本的经济问题。这篇报道称:丰田公司一度成为日本的经济标志,代表着日本经济在全球经济中上升的地位,而如今却成了日本经济下滑的最显著的体现。即使在召回事件发生之前,日本在从半导体到平板电视在内的关键领域中的地位就被中国和韩国赶超了。而在美国媒体不断发起的对丰田的攻击中,通用公司又看到了重现辉煌的希望。

对此,通用汽车集团副主席鲁兹曾经表明了自己的看法:由于丰田汽车出现了质量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对800万辆汽车产品的召回事件已经对丰田公司的企业形象造成了伤害,并且永久难愈,通用公司有希望从中获益,重现辉煌。他还表示:通用汽车目前的发展势头比预期的要好,并且仍呈现持续发展的趋势。而经历了这次全球召回事件的丰田汽车则将会失去千辛万苦夺来的霸主地位,并且永远不可能夺回。

在美国媒体的猛烈攻击及竞争对手的推波助澜下,丰田召回事件在短短数周内愈演愈烈。在此前70多年的时间里,丰田鲜有犯错,在汽车业甚至制造业中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而此时,丰田正在面临着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在美国媒体的大肆渲染及猛烈攻击下,丰田在过去74年里创下的稳定增长及精益求精的管理神话,甚至被全球汽车行业当作标杆学习的TPS生产模式都像一个巨大的肥皂泡一样,被细小而尖锐的针在一瞬间戳破,并为丰田招来了如影随形的质疑声和咒骂声。在多方的压力下,丰田公司不得不正面回应这次事件。

期间,美国多家主流媒体几乎在同时刊登了一个关于丰田公司的整版广告:广告中巨大的丰田汽车图片被一个巨大的播放暂停键死死压住。广告语很简单:一个暂时的停止,只为了将您的利益放在首位。这幅广告向世界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丰田以卑微的态度面对这次事件,承认丰田汽车存在安全隐患。如此一来,由油门踏板卡壳引发的产品安全问题激起了轩然大波。丰田公司作出决定,它在北美的汽车制造厂停产一周。

对于这个决定,丰田公司抱有很大的信心。丰田坚信:它会在全球范围内为丰田消除由产品安全问题造成的巨大影响。身兼丰田家族第三代传人、丰田公司社长的丰田章男公开向消费者道歉,并表达了丰田公司的态度:丰田公司正在积极地研究解决召回事件的方案,希望消费者一如既往地支持丰田汽车。

尽管丰田公司已经用最大的诚意向丰田汽车用户表达了歉意,但是美国方面的态度依然有些不依不饶——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展开调查。通过调查,美国方面认为丰田召回问题车辆不够及时。这个做法使丰田公司不得不拿出更多的精力来应对美国方面的各式各样的问题。显然,美国这样一折腾,丰田的形势就更加不妙了。

正像通用公司预想的那样,丰田公司不断恶化的形势果然为通用公司带来了机遇,甚至这个机遇还惠及了丰田公司的其他竞争对手。有数据显示:受到召回事件的影响,丰田公司2010年1月份在美国的销量同比下降16%,这是丰田公司在美国创下的纪录——自1999年以来,丰田公司在美国的月销售量首次跌破10万辆。而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的月销售量则分别上涨14%和24%。

在丰田汽车召回的规模越来越大的情况下,美国的汽车企业纷纷以友好的姿态出现在丰田汽车用户的面前,将手中的橄榄枝准确无误地抛到他们手中。通用汽车公司的发言人汤姆·亨德森表达了通用公司的立场:通用汽车公司愿意为丰田汽车的客户提供帮助,需要帮助的丰田汽车用户可以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的方式联系通用汽车的销售商和员工。同时,通用汽车公司还为饱受丰田召回事件困扰的丰田客户提供一个优惠政策:通用汽车可以为丰田客户提供租车费用,假如丰田公司的客户有购买通用汽车的意向,通用汽车可以为他们提供通用汽车贷款优惠和现金购买通用汽车的优惠。

可以说,在美国各方面施加的压力下,丰田公司在召回事件的泥潭里越陷越深。虽然丰田公司将会为此付出多大的代价谁都无法知晓,但是人们却十分关心丰田神话会不会破灭?世界汽车界会不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数年前就挖好的黑色陷阱

在美国多方的联合打压下,丰田的道歉等做法显得弱不禁风。就在丰田召回事件愈演愈烈时,又有新的报道爆出了关于丰田问题汽车的新情况——早在2004年,美国最大的汽车保险商State Farm就向美国的监管部门通报丰田汽车可能存在隐患。2006年,当时的丰田汽车美国主管也曾警告,丰田汽车的质量正在下滑;时任丰田公司北美主管的Jim Press曾警告:丰田公司与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之间存在问题,而且问题在日益增多。但是,当时这些问题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因此丰田公司的质量风暴才被推迟到了数年后。

2009年,一份长达75页的起诉书再次刮起了丰田汽车质量的旋风。这份起诉书是这样指控丰田公司的: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丰田公司隐瞒、销毁了很多信息,而这些被隐藏起来的信息与300多起丰田汽车翻车致伤、致死有着说不清的关系。丰田公司企图用这样的方式销匿丰田汽车在工程设计与安全测试中的违规行为,并逃避法律的制裁。

假如这份起诉书所描述的内容属实的话,那么丰田将遭遇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信誉危机。但是这次提起诉讼的不是客户,而是曾经的丰田汽车北美公司雇员帝弥忒使·毕乐。2003年4月15日,毕乐以调查丰田翻车事故国家管理委员会委员的身份成功进入了丰田汽车公司。当下,正是因为毕乐所具备的特殊身份,所以才增加了无数人对起诉内容真实性的信任。

毕乐在诉状中描述了这样的事实:他在加盟丰田汽车公司后,发现丰田汽车虽然以一派华丽的姿态出现在世人眼前,但是在他涉猎的工作范围内,丰田却不能提供太多的相关电子信息技术。因为这样做会使操作人员很容易消除那些不利于丰田的信息。

针对此,毕乐冒出了一个想法:为丰田的翻车事故拟一份合理的计划,用以减少人为因素对事故真实性判断的影响。而且毕乐也曾多次向公司的监管层建议,但是这些建议都没有被采纳。不过这并没有影响他的工作进展。通过丰田美国公司公布的信息可以发现,毕乐出色地完成了他的工作——3年中他成功地处理了12起案件。

凭借着在丰田公司的工作经历,毕乐在2009年7月24日把这份厚厚的起诉书递交到了位于美国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中部地方法院。在接到起诉书后,加利福尼亚中部地方法院立即作出决定:在9月14日针对这个问题举行第一次听证会。

此起诉书使丰田汽车存在的更多问题暴露在人们的眼前:2002年,一辆丰田公司生产的商用车卷入了一起交通事故,导致一人死亡。事故发生后,悲痛的死者家属将丰田与其下属的工业装备公司推上了被告席。原告认为:丰田公司的这辆商用车存在质量上的缺陷,并认定这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而丰田公司却坚持另外一个观点:事故发生的原因是消费者操作不当。

由于两方各说各有理,争执不下,所以这起交通事故的审理持续了3年的时间。3年后,主审此事的法官判定:由于丰田汽车隐藏了真实的信息,因此判决丰田公司交付13.9万美元的罚款。当时,丰田并不认同法庭的判决,于是在这之后事情又发生了数次波折。但是,这家日本汽车制造商并没有改变事实的真相,即使他们已经用尽手段将真相扭曲。当时这件事情的波及范围小,因此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美国也没有及时地把丰田汽车存在的问题告知天下。但是在毕乐提起诉讼后,这些旧事从人们的记忆里重新提出。而毕乐之所以提起诉讼,就是希望这些事实能够证明丰田汽车存在信誉的缺口。

在2003年之前,美国的Ennis一直是丰田汽车的忠实拥趸。2003年,24岁的Ennis在驾驶丰田汽车的途中发生翻车事故,导致自己四肢瘫痪。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Ennis在这之后与丰田汽车的美国公司进行了长达4年的较量。到2007年9月,她才同意私了此事。

2007年8月是加拿大的巴斯克伤心欲绝的一段时间。因为从这个时候起,她只能带着瘫痪的四肢艰难度日——她驾驶的一辆丰田Corolla在行驶途中发生事故,并使她的四肢瘫痪。事后,巴斯克将丰田公司告上了法庭。最后,法庭认定发生事故的车辆的车顶设计并不是导致她瘫痪的原因,因而这件事情就这样结束了。

毕乐的诉讼在美国引发了巨大的风暴,冲击着越来越多人的思维。美国媒体报道:假如毕乐所说属实,那么至少在过去的10年中,发生的有关丰田翻车事故可能会被重新审理。而毕乐在他提交诉讼一个月后,公开表明了他控告丰田的目的。他说他在为丰田美国公司服务时,知道公司不能顺利地从相关的子公司处得到相关的数据,便开始着手搜集相关数据,并希望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曾经的构想。但真实的情况是,那些数据已经获得丰田美国公司认可,并且已经被销毁,因为这牵涉到300起翻车事故。

在毕乐提交诉讼后,他也与丰田公司的高管之间发生了冲突,并且越来越激烈。于是2007年9月17日毕乐离职,并获得了370万美元的遣散费。毕乐认为,他当时是被迫离职。

离职后,毕乐收到了丰田美国销售部副总裁和法律总顾问查尔斯·雷诺兹发来的信。雷诺兹在信中说:“在2003年到2007年间,您努力工作,凭借着近乎完美的法律执行、审判技巧和出色的判断能力,减少了对丰田公司的翻车事故诉讼和丰田公司的赔偿金。从2003年至今,您全力以赴为丰田翻车事故做计划、构想,为丰田公司节省了大量的资金,也为丰田公司提高了声誉,使丰田公司成为一个有能力设计出可靠、耐用汽车的制造厂的可能性更大了。”而且雷诺兹毫不掩饰自己的态度:对于丰田美国公司而言,毕乐的离职是巨大的损失。

在美国舆论对丰田的攻击烽烟四起时,丰田北美公司也站了出来,竭力想熄灭涌起的舆情,但是丰田公司却迎来更多的问题——很多律师站了出来,说明自己的情况:他们有与丰田汽车相关的官司在身,而且他们已经处理和正在处理的事故,有很多与毕乐所说极为相似。这些后来人把丰田汽车北美公司又向前推了一步。一位代理了20起丰田翻车事故的律师在面对《今日美国》的记者时说:“毫无疑问,在法庭上,丰田汽车美国公司并没有出示正确的证据。”这位律师代理的诉讼,是由丰田的4Runner SUV的系列车型引发的。

4Runner SUV系列车型,是丰田公司在1984年重磅推出的战略产品,也是丰田在SUV领域的支柱产品,与丰田公司在中国上市的普拉多同样源于J12平台。在4Runner SUV系列车型引发的20起诉讼中,问题基本集中于该车的车顶设计与承受力方面。这些委托律师投诉的消费者表示,至少该车的车顶在设计方面无法令他们满意。由此来看,丰田的车顶设计成为一切问题的关键。与美国汽车史上的类似事件一样,这个问题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面对接踵而来的诉讼,丰田汽车美国公司抛出了另外一个观点:在美国,丰田汽车的销售量已经达到了2700万辆。在这个巨大的销量面前,卷入翻车的车辆比例实在微不足道。但是,丰田公司的回应并没有令所有的消费者和相关机构心服口服,他们甚至还趁此作出了各种预测。

至此,被美国隐藏了数年的丰田汽车质量问题终于暴露在人们的眼前。同时,一位名叫亨利·詹斯勒的人说:“假如丰田汽车在美国销售的所有车辆都存在问题,那么毫无疑问,这是丰田对美国人的报复。”这种说法在美国得到了相当多人的认可,更有人将这个问题比作毕乐在2009年投向丰田的“小男孩”——在1945年8月,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向日本广岛投下那枚名为“小男孩”的原子弹,直接促使日本投降。由此可见,毕乐的讼诉在美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但是,另一种与之相反的观点也出现了:美国在自己的汽车产业衰落之际,突然用法律向丰田发难,这是美国向日本经济投下的“小男孩”。

美国抛出的这枚“小男孩”的作用非凡:使丰田公司走进了美国在数年前布下的黑色陷阱,丰田汽车遭遇到对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的质疑。美国对丰田的指责声日益高涨。

美国三大汽车业陷入破产危机,阴谋开始浮现

丰田的迅速崛起将美国汽车的三大公司推到了危机的边缘:它们似乎丢掉了在国际汽车市场上的一切优势,手忙脚乱地为丰田让出有利位置。同时,敏感的美国三大汽车公司早在数年前就开始了为丰田铺设陷阱的计划。其实,假如没有召回事件的发生及金融危机的出现,也许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为丰田公司铺设的陷阱会隐藏更长时间。

随着丰田汽车召回事件的发生并愈演愈烈,数年前就为丰田挖好陷阱的美国汽车业开始沾沾自喜:通用汽车看到了卷土重来的希望,克莱斯勒和福特也认为自己可以在丰田遭遇危机的时候大赚一笔。可是就在美国三大汽车公司暗自高兴的时候,金融危机却爆发了。如此一来,通用、克莱斯勒和福特又被逼到了破产的门前。

在美国,《财富》杂志于2009年公布了美国500强企业名单。在亏损榜上,通用汽车以309亿美元的亏损排名第四位;福特汽车以147亿美元的亏损排名第八位;克莱斯勒在形势的压迫下宣布破产。在经济危机中,美国的汽车业岌岌可危。当金融危机波及世界时,世界汽车业也不能逃避其影响。在美国,失业率随着经济下滑而不断上升,导致美国个人消费一蹶不振。在这种状况下,作为大宗消费品行业的汽车业首当其冲地受到了冲击。

虽然通用汽车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也创下了连续77年蝉联全球汽车销量之冠的佳绩,同时通用汽车一直以来还是美国的支柱产业——汽车行业中的一头巨象,但是在此时却遇到了史无前例的糟糕境况——从2005年起,通用汽车开始连年亏损,据相关人士统计,在2005年到2008年的4年中,其亏损额已经高达600多亿美元,而且仅仅在2007年通用就亏损了300多亿美元。如此巨大的亏损,无疑是任何一家企业都难以承受的,所以通用落到今天的破产境地有它必然的因素。同时,国际石油市场的变化也给通用带来了不少的影响。一旦油价升高,通用汽车就会立即出现滞销状况,因此经济界有人把通用汽车称为“油老虎”。近年来,美国通用汽车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是22%,显然比以前的29%下降了很多。

通用在金融危机里挣扎时,克莱斯勒公司也陷入了困局。虽然通用和克莱斯勒公司得到了政府签发的174亿美元紧急贷款,但是仅依靠这些紧急贷款是无法维持长久运营的。而且政府在提供短期援助计划时附加了严苛的条件:通用和克莱斯勒必须解决自身的架构问题。这些架构问题包括工资水平高于竞争对手、付给企业退休员工的养老金和医疗补助等内容。面对这种情况,克莱斯勒公司别无选择,必须重组。而且假如在2009年3月31日前不见效,必须退回援助款。而克莱斯勒在提交生存计划的同时,也要求政府能够给予更多的援救资金。假如政府不同意,那么克莱斯勒注定破产无疑。但是在减免克莱斯勒债务问题上,克莱斯勒公司的债权方与美国财政部之间的谈判宣告破裂。虽然握有70%债权的美国四大银行已经同意美国政府的关于清除克莱斯勒公司债务的计划,但是仍有少数基金债券拒绝接受这个方案,因而导致了方案最终宣告失败。事实上,这已经提前宣告了克莱斯勒破产的结果。就这样,克莱斯勒成为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里第一个破产的公司,无奈出局。

同样作为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之一,福特与通用、克莱斯勒却不同。虽然福特汽车也没能逃脱金融危机的魔爪而深陷亏损的泥潭,但是福特汽车却坚持不向美国政府求援;虽然福特汽车的这个做法保证了公司的独立性,但是却有分析人士指出:通用和克莱斯勒在政府的指导下完成重组后,将会大大降低它们的债务,而福特公司很可能受债务拖累而因此丧失其竞争优势。

就在美国三大汽车公司想尽办法使自己从危机中脱身的时候,丰田却在急速扩张,对通用、克莱斯勒和福特造成的威胁也越来越大。2007年之前,丰田以每年40~50万辆的速度递增。当时,通用汽车虽然仍被“全球销量第一”的光环笼罩,但是却步履维艰。2005年,丰田汽车产量为823万辆,位居第一的依旧是通用汽车,生产总量为905万辆,但却背上了106亿美元财政赤字的沉重包袱。这时,丰田的赢利还在不断增长,同时它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扩大。2007年,丰田全球生产总量高达945万辆,整个财年赢利超过180亿美元,在北美的销量达到了262万辆,同比增长3%,比美国三大汽车公司赢利总和还高出许多,当之无愧地成为汽车行业的老大。在2008年第一季度中,丰田全球汽车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2.7%,达到241万辆,远远高于通用的225万辆而成为全球第一。

然而,丰田在2008年也遭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的打击,同时丰田本身的快速扩张也给丰田造成了巨大的财政压力。因此就在迅速崛起的2008年,丰田爆出了亏损44亿美元的消息。同时,被丰田逼得步步退后的美国汽车三大公司——通用、克莱斯勒和福特,为了不在自家门前输给丰田,扭转颓势,也都想尽了各种办法。现在,丰田公司的召回事件正好给了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一个绝好的时机。毫无悬念,通用、克莱斯勒和福特是不会就此放过这个机会的。所以,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继续为丰田铺设黑色陷阱。但是,这次它们的阴谋却渐渐浮现在了人们的眼前。

果然,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凭借着丰田公司召回事件的绝好发展契机,纷纷向丰田汽车的客户抛出橄榄枝,给丰田客户提供了优惠政策。

2010年1月29日,克莱斯勒公司发布了新的优惠政策——在2010年3月1日之前,克莱斯勒公司向有购买克莱斯勒、道奇或者吉普品牌卡车意向的丰田Sienna、Tacoma和Tundra用户提供1000美元的优惠。此外,假如租赁丰田汽车期限已满的用户想转向租赁克莱斯勒旗下的任意一款汽车,也可以得到克莱斯勒公司1000美元的折扣。很明显,克莱斯勒是想以减价的优惠策略挖走丰田的客户。

在克莱斯勒之前,通用汽车于2010年1月27日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通用汽车公司将支付丰田车主1000美元或者提供无息贷款,以帮助丰田客户转换成通用的汽车或卡车。从1月27日起,通用汽车不仅正式开展促销活动,并且将促销活动持续到2月。根据协议,假如丰田客户想买断通用租约,那么通用汽车将支付1000美元;如果顾客用现金支付,那么通用汽车十分愿意帮助支付1000美元;假如顾客想融资购买通用的汽车,那么他们将获得5年的无息贷款。但是,顾客不可以同时获得1000美元和融资。

福特汽车也紧跟其他两个品牌汽车的步伐,不过,福特汽车的做法有些仿效通用的痕迹。福特汽车表示:他们愿意为原先购买或者租赁丰田汽车的客户提供1000美元现金,希望能够争取到丰田等其他汽车品牌的顾客,同时这项刺激政策还适用于那些出售丰田汽车及本田汽车的顾客,适用年限为1995—2010年。

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不失时机地打击丰田,而且现在的阴谋比数年前的黑色陷阱更为老练和成熟。在设法拉拢丰田客户的时候,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也不忘拉拢丰田的员工。通俗说,就是“挖墙脚”。

2008年5月初,当时的克莱斯勒发言人凯文·弗雷泽透漏消息:丰田北美工程制造对外合作部总经理西格玛·休伯已于5月1日正式任职克莱斯勒供应关系部负责人。休伯为丰田服务了9年,曾经负责丰田采购业务的工作。在就职后,他直接向克莱斯勒负责采购的执行副总约翰·坎皮汇报工作。

其实,丰田北美高管被竞争对手挖走的事件可追溯到2004年9月。当时的丰田印第安纳州普林斯顿工厂质保总经理道格拉斯·拜茨转而投向日产北美公司,担任负责检测、监督产品质量的副总裁。在2007年,丰田高管被集中挖走的现象最为突出。

在被克莱斯勒挖走的丰田员工中,吉姆·普莱斯最让业界震动。在丰田工作了37年的吉姆·普莱斯于2007年9月出任克莱斯勒总裁及副董事长。而就在吉姆·普莱斯加盟克莱斯勒的前几天,曾任雷克萨斯营销副总裁的梅耶比普莱斯也加盟了克莱斯勒,紧接着是丰田旗下的豪华品牌——雷克萨斯美国总裁法雷在丰田辞职后加盟了福特。短短的两个月内,丰田就失去了三个极为重要的高管。

被克莱斯勒挖走的、现年60岁的普莱斯曾是丰田公司中职位最高的美国人。来到克莱斯勒后,他与拉索达一同分担总裁的工作职责,并且获得了一个特权:可以直接向当时的克莱斯勒董事会主席、CEO纳德利汇报工作。当时普莱斯的职务是负责并监督该公司的产品在北美地区的销售、营销、产品策略、服务及关于零部件的工作;而曾担任克莱斯勒首席执行官的拉索达在克莱斯勒则将继续负责制造、采购、供应及其他方面的工作。

但是,加盟福特的法雷却担任一个新设立的职位——全球营销传播总监,直接向福特CEO穆拉利汇报工作。在此之前,他在丰田和雷克萨斯工作了近20年。在法雷任内,雷克萨斯在北美实现爆发性的增长,并树立了良好的豪华车形象。曾有专业人士断言,法雷有朝一日将成为丰田北美公司最高职位的继任者。

普莱斯、梅耶及法雷在丰田的作用不可小觑,他们堪称是丰田北美的“三驾马车”。在为丰田服务的过程中,他们为丰田制定的营销及品牌策略具有极强的连贯性,并且使丰田产品的高质量及可靠性家喻户晓。他们曾经的合作可谓珠联璧合,一夜之间,这“三驾马车”就彻底瓦解了。

就此看来,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阴谋似乎实现了——他们借丰田召回事件之机成功地打击了丰田,在拉拢丰田客户的同时也挖走了丰田的高层人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美国阴谋的结束。因为打击丰田不仅是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在危机中奋起反击的唯一重点,同时这还是美国政府的需要。

是经济陷阱,更是政治陷阱——美国白宫主张的贸易战

随着丰田汽车在世界范围内的召回事件愈演愈烈,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也看到了复兴的希望。于是,他们一直在不失时机地打压丰田。其实,把这一切看作三大汽车公司对丰田迅速崛起的排挤也不为错,但是事情却不仅局限于经济界。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丰田的召回事件将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和美国政府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即使是通用汽车的鼻祖威廉·杜兰特,也将“只要是对通用汽车有利就是对美国有利”作为经营这家曾经的全球最大汽车公司的至高无上的荣誉,同时这也得到了克莱斯勒和福特公司的认可,成为底特律的信条。而由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组成的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则成为继欧洲之后世界汽车发展的航向标。

在丰田汽车的安全隐患被曝光后,美国政府和那些不失时机为自己获取利益的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一样迅速插手此事——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率先对丰田旗下的普锐斯混合动力车的刹车问题展开正式的调查。但是,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却这样表明自己的立场:美国暂时不会对丰田召回新型普锐斯置评,一切召回事件均要丰田公司发出通知。同时,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也公布了如下信息:截至公布消息时,该机构已经接到124起投诉。投诉中称,当驾驶员驾驶第三代普锐斯驶过不平坦的路面时会产生瞬时刹车问题,并且有驾驶员报告说这一问题已导致四起撞车事故。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调查涵盖2010年款的普锐斯。对此,丰田发言人表示:“丰田会全力配合。”

尽管如此,美国的表现还是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此时,人们都将视线集中在丰田与美国的竞争对手们之间的经济陷阱中。美国三大汽车公司本身就对世界第一的位置虎视眈眈。此时,丰田汽车频发的质量问题正使丰田的声誉不断遭受打击,使得丰田的对手们终于等来了机会。于是在丰田大规模停产、停售和召回后,投资者开始大量地抛售丰田的股票——仅在一周内,丰田的市值就蒸发了250亿美元。而此时,丰田的对手们却在不断获益。在美国,丰田汽车在一月内销售下跌16%,而通用、福特的销量却乘势上涨了24%和16%。

显然,这样的结果足够让美国三大汽车公司欣喜一番。因为丰田过于快速的扩张使这三家公司的利益遭受了巨大的威胁。如今丰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他们当然会很欣喜。实际上,丰田的迅速崛起不仅使美国三大汽车公司有些吃惊,还引起了美国政府的警惕。于是在美国政府和三大汽车公司的威胁下,丰田公司不得不公布丰田的行程:公司北美总裁将会出席美国国会听证会。同时外界也预料将涉及召回决策,包括丰田是否在之前就知道汽车有缺陷却迟迟不肯宣布召回等。由此看来,听证结果将直接关系到丰田公司的诚信度。此外,美国众议院能源和商业委员会也表示将随后召开类似听证会。

迫于丰田的快速扩张带来的压力,美国政府站在自己利益的立场上,不得不把此时的经济问题转向政治问题。同时在2010年3月17日,著名调查公司——盖洛普公布的每日跟踪调查结果显示了美国民众对奥巴马的看法:47%的美国人并不认可奥巴马在执政期间的表现,仅有剩余的46%的人表示对奥巴马的执政表现满意。而这个调查结果是2009年1月奥巴马上任以来,首次出现反对者的比例超过支持者的状况。在奥巴马就职开始,他的支持率曾高达68%,之后开始一路下滑。同时,盖洛普的另一项民调又显示,奥巴马在环保、能源和实现国家繁荣三大政策问题上并未交出令美国民众满意的答卷。其中,民众对奥巴马能源政策的预期值与现实情况之间的落差最为明显。

其实,这并不是奥巴马的问题,而是奥巴马手中有价值的牌已所剩无几。尤其是在汽车领域,以往的各种贸易保护措施对早已在美国本土化的日本汽车企业失去了意义,而美国公司开发能力的提升也需要时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汽车召回”以出人意料的震撼力被甩上了政治舞台。

改变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破产现状,也许能改变美国民众对奥巴马的看法。同时,奥巴马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态:汽车行业在美国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是美国制造业的中枢。由于美国的三大汽车巨头直接或间接提供的就业岗位解决了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的就业问题,因此在奥巴马看来,大型的汽车制造商不能破产。其实,这也是他希望美国政府能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帮助这三家公司进行重组的主要原因。如果三家公司获得政府救助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解决暂时的问题,而在解决这些问题后又提出了更多的条件,那么这从始至终就是一个错误。

因此外国经济学家指出:假如你想了解在奥巴马领导下美国政府有何梦想,只需要总结一下近年来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就可得知。至此,美国对丰田持续多年的阴谋逐渐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不过,这个阴谋却经历了一些变化:由经济陷阱转化为政治陷阱,而政治陷阱又在“贸易战”的华丽外衣下展现出来。专业人士称:截至目前,丰田公司已经成为美国贸易战的最大受害者。

其实,美国政府也是一个大股东——拥有通用汽车公司61%的股份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部分股份。现在,美国政府已经拥有了充足的理由发动对日本的贸易战了。奥巴马政府似乎也明确了一点:对竞争对手进行打击,是增加政府所持有的这些汽车公司股份价值的最佳途径。同时,金融危机的风暴席卷全球,美国在这场金融危机里出现了近10%的失业率,而丰田却需要雇佣大量的工人。因此在美国的眼中,丰田汽车的迅速崛起使日本的自信心迅速膨胀,变得有些“不听话”了,那么打击丰田就成为迫切需要。

面对打击丰田这个问题,美国政府也面临着选择:假如仅用金融手段来打击丰田,显然美国自己也要承担太大的风险。因为原本有实力与丰田竞争的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也面临着破产的危机。所以,趁着丰田出现了质量问题的时机用政治手段进行打击,就是美国政府保护自己不受损害并且能够获利的最佳途径。于是,美国便将丰田推向了被告席。

2010年3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起诉者提出了第一起针对丰田汽车的质量问题的诉讼。该诉讼称,丰田汽车有意隐藏了汽车存在的安全隐患的事实。同时,美国的一名检察官也表示,他隶属的部门也将配合私人律师提起诉讼。其理由是“丰田旗下存在问题的车辆危及美国民众的生命安全”。因此,他们断言丰田公司的商业活动是带有欺骗性的。美国的消费者提交的讼诉文件中也表明了此点:丰田数十年以来一直在宣扬其所产的汽车安全与可靠的声誉,同时丰田公司也清楚,消费者正是凭借着对丰田信誉的信任才购买的丰田汽车,但是丰田公司却有意隐瞒其车辆存在的质量问题,而这种具有欺骗性的商业行为是与丰田公司一直宣扬的信誉相悖的。

至此,丰田汽车的质量问题冠冕堂皇地被推上了政治舞台。而接下来,丰田公司就不得不面对越来越多的诉讼,进而无暇顾及经济领域的竞争。因此,深处危机的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终于获得了一次喘息的机会。

其实,早在这起诉讼之前,美国议员们就不能容忍丰田的质量问题了。仅在8天的时间内,美国参众两院的三个委员会就借助三场听证会的强大阵势发起了针对丰田公司的质问。在首场听证会上,时任丰田汽车美国销售公司总裁的詹姆斯·伦茨声泪俱下地说,他不希望丰田车出现问题,因为自己的家人也都在开丰田车,而且他的兄弟在20年前就因车祸丧生,当时才30岁。因此他知晓“这些家庭承受了何种痛苦”。但是,这却没有为丰田博取任何同情。紧接着,听证会的重头戏开始上演。在由美国众议院政府监督和改革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丰田章男出现了,他代表丰田接受美国议员们的质问。随后,美国的参议院商业委员会也举行了一场听证会,针对此事进行质问。在丰田的召回事件中,美国政府终于按捺不住了——在诉讼的外衣下对丰田发起了攻击,以保护美国的三大汽车公司能够在破产的危机中脱身。

在挽救并保护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行动中,美国打击丰田的贸易战战绩连连——丰田章男道歉,丰田公司的质量问题被频频曝光,政治因素也被掺入丰田汽车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中;美国消费者四起的讼诉也成功地牵制了丰田的精力,为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机。而丰田公司的召回和道歉,又使美国看到了一个“逐渐听话”的日本。

华尔街金融大佬加入其中,阴谋开始膨胀

站在自己利益的立场上,美国政府如愿以偿——把丰田的质量问题导向了政治方向,并且在最好的时机,以政治的名义插手丰田在美国的召回事件。看到政治界的种种变化,美国的金融界也不甘落后,欲在丰田召回事件中再给予丰田金融上的打击。当然,假如能在打击丰田的时候为自己获取利润就再好不过了。于是,美国的金融界开始寻找一个适合自己介入丰田召回事件的机会。

很快,美国金融界便发现了一个绝佳的机会——丰田汽车存在的安全隐患被曝光,丰田公司正面临着多起诉讼。这些对丰田提起诉讼的美国民众认为,丰田汽车企图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接受电视采访等方式使公众确信,丰田公司的突然加速是暂时出现的问题,很容易被修理,或者是司机的操作不当所引起的,企图以此来误导投资者和大众。而丰田的质量问题被曝光后,出现了一个令美国金融界十分高兴的局面——丰田汽车的销量开始大幅下降。

早在丰田汽车的脚垫事件而大规模召回汽车的那一天,就出现了这种局面——在美国的股市上,丰田的股价一度下跌到75美元。但是,当时丰田公司在面对美国媒体、民众及众多的投资者时,仍然信誓旦旦:丰田的质量问题很好解决,丰田的股价很快就会回升。而这些投资者也相信了丰田公司的说法。但是,事情的发展却毫不留情:虽然丰田的股价曾经一度上涨到90多美元,但是在丰田召回事件频发的时候又降至79.34美元,跌幅达16%。同时,丰田在美国资本市场上的股票市值也下降了13%,有时甚至只有1358.7亿美元。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投资者公开了他们的看法:丰田公司对他们隐瞒了正面临多起诉讼的情况,而丰田的这种做法误导了美国部分持有丰田股票的投资者。因此,美国投资者和民众又以“导致其资产缩水”的罪名将丰田公司推上了法庭的被告席。

这封以美国投资者的名义提交的诉讼状认为:丰田的领导人早在10年前就知道了丰田汽车的电子系统存在故障,而且很容易导致刹车系统失灵。但是,为了保护丰田公司名誉和丰田股价继续位居高位,丰田公司有意掩饰了这一点,因此没有及时召回这批电子系统,同时也否认丰田汽车的电子系统存在问题。

尽管丰田公司对此一再隐瞒并否认,可丰田汽车的质量问题还是被美国媒体曝光了。而且,被曝光的质量问题不再局限于汽车的电子系统了。这些质量问题使丰田公司建立了多年的良好信誉遭到了质疑,同时使消费者对丰田的质量信誉失去了信心。在这种情况下,丰田汽车的销量连连下降,从而导致了丰田股价下跌。

嗅觉灵敏的华尔街大佬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个可以通过金融手段打击丰田的机会。于是,这些在股市上穿梭自如的华尔街大佬借机重创丰田股价。令华尔街大佬欣喜的是,他们初战告捷——在他们的强力打压下,丰田公司的股价竟然出现了连跌5日的局面。在一周内,丰田公司的股价累计下跌15%,市值蒸发高达250亿美元。与此同时,美国的评级机构也毫不留情地将丰田置于负面观察名单的醒目位置。

就在华尔街大佬对丰田发起连连攻击的时候,丰田汽车的质量问题仍然不断地暴露在人们面前。因为丰田汽车存在多种安全隐患问题,导致丰田公司已在全球召回了800多万辆汽车。迫于美国的政治压力和经济打击,丰田章男也出席了美国国会举行的听证会,并且在华盛顿等地向消费者公开道歉。

在强大的压力和丰田汽车存在安全问题的事实下,丰田公司显得疲惫不堪。因此丰田公司宣布:停产8款在美国市场出售的车型,其中含有丰田的畅销车型。但是,丰田公司的做法似乎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反而使美国民众对丰田的担忧更进一步加深了。在丰田公司宣布这项决策的当天,丰田公司在纽约市场的股价大跌,跌幅超过8%,收于79.77美元。

华尔街金融大佬的打击确实给丰田公司带来了不少伤害。但出乎丰田公司意料的是,这种打击给丰田带来的不利影响迅速波及到日本国内。在东京股市,日经225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上涨了1.6个百分点,但是丰田股价却遭到重挫,下跌了4.3%。丰田公司国内的竞争对手日本本田汽车和日产汽车的股价分别上涨了3.3%和2.8%,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也出现了显著增长。高盛集团的汽车行业分析师由泽古田认为:假如丰田销量长期不振,那么本田、日产和福特将受益匪浅。

此后,投资者仍在继续抛售丰田股票。在东京的股市上,丰田公司的股价下跌3.9%,跌至3560日元。在美国,丰田面临的形势也不容乐观。时任美国汽车经销商协会主席的John McEleney表示:受丰田部分车型召回及停售事件的影响,丰田北美每家经销商的销售额也在减少,平均每个月销售额会减少175万至200万美元。同时,美国汽车业情报网站也公布了他们的调查结果。结果显示,很多丰田的忠实拥趸已经决定购买其他品牌的车型。据此可以预计,一个月之内,丰田美国市场份额将跌至14.7%,这是自2006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华尔街金融大佬终于得到了他们想要的结果——丰田的股价下跌,同时美国汽车公司的股价也得到了一定的上升,而且他们还获得了对丰田金融市场的控制权。其实,这一切都预示着美国积蓄了多年的阴谋就要开始了。

丰田“召回门”——阴谋的开始

在针对丰田的战争中,美国各个行业都配合默契:媒体发起舆论攻击,然后是接踵而至的听证会,而听证会恰恰是美国政府介入的标志;消费者也不失时机地提起诉讼。于是在美国的步步紧逼下,丰田公司不得不道歉,并且作出了召回存在安全隐患车辆的决定。

在丰田召回事件在美国蔓延的时候,丰田汽车的质量安全问题也被放大到了国际市场——丰田召回事件引起了整个世界的关注。丰田召回事件和由此引发的对“日本制造”的声讨、质疑和争论夹杂在每天的新闻中铺天盖地而来,人们对此事件的关心丝毫不亚于对通用和克莱斯勒的破产重组的关注。但是有一点令人颇为诧异:这些关于丰田召回事件的新闻及对丰田的声讨,大部分都来自美国媒体;只要和丰田汽车有关,无论多么微小的事情都会被放大,甚至丰田的每一个举动都有翔实的报道。更令丰田头疼的是,就算是只言片语中也夹杂着对丰田的冷嘲热讽。尽管丰田已经低声下气的道歉了,但是丰田消费者的情绪却仍然无法就此平静。可以说,来自媒体的声讨和批判使丰田几乎窒息了。到此,美国花费多年心血为丰田设置的黑色陷阱终于见效了,而丰田的召回事件其实就是美国阴谋的显著体现。

丰田汽车在“日本制造”的旗帜下,以其可以信赖的质量和严格著称的管理而享誉全球。不巧,这次引发召回事件的导火索恰恰就是质量问题。仅在2009年11月至2010年2月的短短数月中,丰田公司就接连被美国媒体爆出油门踏板、驾驶座脚垫、刹车等部件存在安全隐患,并且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召回多款车型,总计大概850万辆。由此看来,细节决定成败绝对是真理。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想到,丰田旗下的800多万辆车的召回竟源自一个小小的细节。例如油门踏板问题,一个薄薄的垫片竟然引发了大问题。

在2009年年底,丰田首先在美国召回存在脚垫问题的约426万辆车,数目惊人。随后,丰田公司又在美国召回了约230万辆车,召回原因是踏板存在安全隐患。这两次召回事件间隔时间不长,但是数量总计已经超过了600万辆。因此,召回事件把丰田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而且多年以来,丰田凭借其质量树立起来的品牌形象和信誉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但是召回事件却没有就此结束。在丰田召回了踏板存在问题的约230万辆车之后,丰田旗下的普锐斯等混合动力车又被美国媒体爆出存在刹车系统问题。于是丰田不得不继续自己的召回行动。截止到2010年2月10日,丰田在全球内已经召回了约854万辆车。其召回原因是刹车系统、油门踏板或者脚垫存在问题,有的车型甚至同时存在脚垫和油门踏板问题,而召回数量相当于丰田2009年的全部销量。

如此大规模的召回为丰田带来的后果是——流失了巨额利润。在一周内,丰田的市值蒸发掉250亿美元,而“日本制造”的其他两家标志性汽车企业——本田汽车和日产汽车的股价则分别上涨3.3%和2.8%。同时,召回事件为丰田公司带来的另一个后果就是,丰田公司将会失去国际消费者对其产品的钟爱。同时,日本经济也不能避免丰田召回事件带来的影响。根据预测,日本2010年的GDP会因为此事而减少0.12%,约合6092亿日元。

现在,丰田的召回事件仍然在不断发展,并且表现出的态势越来越难以预测,而美国政府又不甘心放弃数年精心策划的陷阱和挽救自己汽车产业的机会。于是,美国政府对丰田的召回事件表现出了一贯的强硬态度:美国国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决定,正式对丰田主力车型——卡罗拉的动力转向装置的不良问题展开调查。被调查对象是2009—2010年生产的卡罗拉,总计约50万辆。当天,丰田汽车公司便召开了新闻发布会,通报卡罗拉存在问题车辆的召回进展与改善产品质量的情况,并且表示:有可能召回存在问题的车辆。

就此看来,丰田汽车在美国布设的陷阱里已越陷越深,而召回事件也就此产生了。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丰田汽车的召回事件并不是在美国设置陷阱后才发生的。以下的这组数据可以简单地呈现出丰田汽车召回事件的始末:2007年9月26日,丰田召回5.5万辆存在问题的汽车;2009年9月29日,丰田召回380万辆脚垫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这是丰田汽车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召回;2009年11月6日,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公布针对丰田汽车的调查结果,认为丰田汽车的脚垫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2009年11月9日,丰田问题车型遭遇了消费者的集体诉讼;2009年11月25日,丰田出台了解决脚垫事件的方案——更换踏板及脚垫;2010年1月21日,丰田宣布召回230万辆油门踏板卡住问题车型;2010年1月26日,踏板引发的质量问题牵制了丰田的精力,于是丰田宣布:暂时停产涉及质量安全问题的8款车型……一直到丰田宣布关于存在问题车辆踏板的解决方案。

看到这个结果,美国认为自己实施阴谋的机会到了。于是,就制订了一系列的打击丰田的政策。随后,美国欣喜地看到,丰田在自己的陷阱中越陷越深,毫无拔足而出的机会和能力。因此,接下来丰田就迎来了美国正式实施的阴谋。 eoS4UjhXa19NLVY2PWXRtPEVbFgJLZUjYemcv7olYt4guqJEeM+D7Ocm4q60y1s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