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职场体现人生最大价值,努力工作绝不找借口

1.爱岗敬业做职场模范,没有任何借口

上名牌大学并学一门技术都是为了找个好的工作环境,即一个好单位。一个良好的工作单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工作是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佳途径。

最大价值不是凭空而降的,爱岗敬业做职场模范,是每个有追求的职场人士应该拥有的方向和态度。

一个真正想实现并达到自己人生最大价值的职场人士,肯定不是一个善于为工作找借口的人。

有句话说得很好,你怎样对待工作,工作就怎样对待你,你从工作中得到的绩效和实惠取决于你对工作的热情和责任。

你的热情“打折”,你的责任贬值,你的绩效和实惠也都会随之改变。

(1)只有“爱岗敬业”,才能立足职场,成为笑到最后、笑得最开心的那个人

“没有任何借口”是一种优秀的职业素养。众所周知,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我们能够投入到工作中的时间也是很有限的。当我们真想做成某件事情的时候,往往会觉得时间很仓促,很多想法和目标根本来不及去实现,因此,如何把这有限的时间投入到工作中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2008年的时候,笔者去云南旅游顺便到一个朋友的公司去转了转,这个朋友是一家外贸销售集团的副总裁。朋友相见格外开心,这位朋友在饭店宴请笔者。

酒席间,有一个从农贸市场摆地摊到外贸销售集团总裁的赵先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学历不高且出身农村的赵先生初中还未毕业便因为家境贫穷和父亲生病不得不辍学回家,承担起家庭的重任。为了给父亲看病,赵先生在农贸市场的一个小角落里设了一个小地摊贩卖从外贸市场淘来的衣帽和日用品。虽然摆地摊赚不了几个钱,但是赵先生内心里仍然满怀豪情与梦想。

父亲的病给了他诸多的担心和害怕,也给了他刺激和振奋,一个连自己的父亲看病的钱都赚不出来的男人还是男人吗?眼看着父亲没有钱看病,这是不是一种耻辱?难道摆地摊就发不了家吗?难道我要穷一辈子吗?摆地摊的时候赵先生一直在琢磨这些问题。

有一天,赵先生想通了。他认为上苍给每个人的机遇都是一样的,就看我们是否有心抓住,就算摆地摊也要摆出个不一样的感觉来。赵先生的心态转变了,工作态度也立即变了。他放下所有的拘束和自卑,每天都起早贪黑地批货、卖货。并且热情饱满地对待每一位顾客,周到细致地服务客户,用心记住每位顾客的需求。甚至为了替一个顾客找一双手套,他连续跑了10多天的市场。

赵先生的生意慢慢有了起色,他的客户一多,很快就有些供不应求了。赵先生就从老家把表妹带过来,重新承包了一个摊位让表妹替自己照看。很快赵先生又承包了3个摊位,一年之后就在集贸市场买了经营店铺,他的生意逐渐兴隆红火起来。拿到第1桶金之后,赵先生又成功地吸引到了外来投资,顺势成立了外贸集团。

市场是很公平的,你有产品,有好的服务,客户就认你,你的买卖就会比别人好。生意上是这样,职场中也是这样。

一句话,就是我们需要一个态度,一个最根本的投入现实工作的态度。爱岗敬业,这句最平常、最朴素无华的话语却道出了一个人成功的真谛。

(2)理想很饱满,但是现实很骨感,再好的理想没有行动也是水中花镜中月

很多年前,在老家笔者认识了一个朋友,他是个很上进的小伙子,有很多的想法。每次见到笔者,他总是请教很多问题,并且汇报他的工作和事业情况。每次与笔者谈话,他都热情洋溢,他的一揽子计划和打算也时常让笔者为之开心和赞叹。

看到他这样有上进心,有想法,笔者也很开心。毕竟年轻人想进步、有追求是值得肯定的事情。看到他这样的激情和进步,笔者总是鼓励他,每次都和他聊很久。

这个小伙子有长达5年的时间里待在一家设计公司做设计,5年中他没有动过换工作的年头,与他的念头一样没有动过的还有其薪水。他说之所以没有换工作,是因为在这里没有压力,老板也还不错。他想再练习下手艺,积累一下资本,打算自己出去创业。

每次听他这样说,笔者也都是很肯定地加以鼓励。并且从精神上引导他,使其看到自己的优势,鼓励他抓紧时机好好发展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可是他一直没有采取决定性的行动,以至于我们俩的话题在几年时间里一直都在可笑地重复着,而其状况也一直没有任何的变化。

后来笔者遇到了他的老板,老板说他被公司辞退了。因为客户对其作品很不满意,投诉率很高。客户认为他的设计跟不上形势、太落伍。因为他长期不出单,公司也只能辞掉他。

知道这件事情之后,笔者的内心里生出万般感慨。这个世界上有理想的人远远多过没有理想的人,可真正实现理想的人却是非常少。

有些人只是去想、去憧憬、去打算,却没有想着要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们因为所谓的理想和志向而忽略了离他们最近的那份工作和事业,没有意识到实现理想要从脚下、从眼前开始。即做好自己手头的事情,再去追求理想。如果连爱岗敬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都做不到,又有什么资格和能力去超越自己,走出现实并实现理想呢?

大事做不了,小事做不好,却认为“老子天下第一”,老幻想“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即一夜之间彻底翻身改变自己的命运,可能吗?

从赵先生和笔者的这个朋友那里我们能想到很多。在这个世界上每个有理想、有追求且不甘平庸的人都是值得我们尊重和鼓励的。但是仅有想法还不够,必须要立足现实,付诸行动。从爱岗敬业,不找借口开始,从做好每件小事开始。

此外,追求理想的方式及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了未来我们与他人的差距。笔者老家的那个朋友一直沉浸在幻想中,有憧憬无行动。最终缺乏赵先生那样的魄力和执著,贻误了时机,成为一个只想不做并只用嘴巴创业和发财的“空谈派”。

这两个人谁最有资格享受成功,谁最可能成功,时间已经做出了最好的裁判。从他们的遭遇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只有立足现实,爱岗敬业,并做职场模范,才能实现职场和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职场箴言

请永远记住下面的忠告。

你让工作“打折”,就是让人生和你的理想“打折”。

你在工作中“贬值”,你的人生必然“贬值”!

要让人生价值最大化并在职场中立足,就要在工作中“没有任何借口”全力以赴地投入战斗,这样才可以笑到最后并笑得最开心。

2.优秀员工找方法,平庸员工找借口

有一位励志讲师说过这样一番话:“一个爱找借口为自己开脱的员工,永远也难以成为职场佼佼者;一个一味寻找借口的企业也永远难以成为杰出的企业,这是一个不是定律的定律。”

好逸恶劳和推卸责任是人天性中的弱点,任何一个人在面对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内心都会本能地充满矛盾,并为面临的挫折和失败而深感纠结。是选择面对挫折和失败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呢?还是选择寻找借口逃避责任呢?这是每个人内心中都会产生的挣扎。

真正的勇者和智者之所以能经得起折腾和考验,正是因为他们在最紧要的时刻选择了面对挫折和失败并勇敢地承担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在这种责任感的驱动和鞭策下走得更远,这是他们脱颖而出获得成功的关键。

与此相反,那些选择寻找借口、逃避和放弃责任的人将因为自己的退却和放弃而失去更多的机会和好处。生活是公道的,没有付出便没有收获,没有承担便没有回报。

笔者在职业生涯和管理企业的过程中见过很多为借口所累的员工,也见过很多为借口所惠的人。

很多员工之所以一生平庸,其原因就在于他时刻都活在借口中。而从未想办法解决问题,提高自我。当上司布置给他们的工作任务没有及时完成的时候,他们会推脱说这是因为时间太紧张或是公司支持不给力的原因;当业务绩效不好的时候,也会说是同事配合不给力或者客户不合作的原因;当工作出现偏差时,他们也总是给自己找一些借口开脱。如自己情绪不好或者状态不佳。无论怎样,他们会把自己出现失误或者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别人或者其他因素。总之,所有的失败都能找到充足的借口。于是他们就在种种的借口中安慰自己的无能,期待能够得到解脱。

其实这样的员工注定是一个业绩平庸的人,他在公司或者上司的眼里完全没有任何地位和分量,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

在笔者成立公司开始创业的第1年招聘了一个叫罗海的员工,他是公司里年龄最长的一个。笔者之所以招聘他到公司,除了他在原来的公司专门负责业务、经验丰富之外,还因为其忏悔。他是个很诚实的人,来公司面试的时候就告诉笔者他是被之前的公司辞退的,因为他总是找借口推卸任务和责任。在被公司辞退之后,他翻然醒悟,决心改过,做一个不找任何借口的人。即不为任何理由所动,积极投入工作,希望笔者能给他这个真心改过的机会。

罗海曾经是那个公司的功臣,在仓库看守货物的时候,因为和抢劫货物的歹徒作斗争被歹徒砍成重伤。并且留下了后遗症,每到阴雨天身体机能老出问题。自出事之后,原本兢兢业业的罗海思想上起了很大的变化,每当任务重的时候他总是以自己身体的原因找借口。公司老顾及其曾经的功劳和实际的身体状况,给了他很多的关照,并减轻了一些担子。

罗海变了,开始习惯性地把大部分心思花在如何寻找合理借口推卸责任上。碰到难办的业务能推的就推,好办的差事能争的就争。就易避难,趋近避远。自此,他的工作业绩直线下滑,甚至连正常的考勤都赶不上了。最终他成为了一个无法担当重任、无法跟上团队步伐的闲人,为公司所淘汰。

后来罗海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有问题的不只是身体,更是自己的心态。身体有问题并不可怕,心态有问题就很可怕了。

美国作家理查德·泰勒在其著作《没有借口》中说:“你若不想做,会找到一个借口;你若想做,会找到一种方法。”

有这样一个众人都熟悉的故事:1956年福特汽车公司新推出一款新车。虽然公司的设计人员在这款车的式样和功能上都下了很大的工夫,做了很多的创新,并且价格也很实惠,但是顾客却并不买账。

这个结果让公司管理层很是诧异,但是却想不出更好的提高销售量的办法。新产品刚上市就遭遇了挫折,严重地打击了众人的信心。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难题让刚来公司见习的一个大学生解决了。这个刚刚大学毕业的见习生就是艾柯卡。

艾柯卡得知新产品销售受挫的消息之后,一直在心里琢磨如何想办法让新产品畅销来为公司解决难题。一天,他灵光一现并径直来到总经理办公室,向总经理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向总经理建议:“我们应该在报上登广告,内容为:‘花56元买一辆56型福特’。”

艾柯卡的想法是,谁想买一辆1956年生产的福特汽车,只需先付20%的货款,余下部分可按每月付56美元的方法逐步付清。他的建议被公司采纳,“花56元买一辆56型福特”的广告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奇迹就因为一句简单的广告词产生了,短短3个月的时间,该款汽车在费城地区的销售量从原来的末位一跃成为冠军。而艾柯卡也因此受到了公司赏识,总部将其调到华盛顿,并委任其为地区经理。很快艾柯卡不断地根据公司的发展趋势推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营销策略,最终脱颖而出,坐上了福特公司总裁的宝座。

从艾柯卡身上我们能够看出,在工作中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的人最容易脱颖而出,也最容易得到公司的认可。

工作中我们最缺少的正是那种想尽办法完成任务而不是去寻找任何借口的人,这正是我们的敬业精神和执行能力的标准体现。

乔治·华盛顿·卡佛说:“99%的人之所以做事失败,是因为他们有找借口的恶习。”事实证明,我们将为自己的借口付出巨大的代价。勇敢地接受任务并千方百计地解决问题和履行职责是成为优秀员工的不二选择。那些最成功的人、那些获得最终胜利的人就是那些主动寻找方法的人。纵观其奋斗成功史,就是一段不断用方法来改变命运并获得成功的历史。

职场箴言

结果决定一切,工作面前没有任何借口。当一个员工开始制造和借助一个又一个的借口来掩饰自己的失误并推卸自己的责任的时候,其事业的失败和沉沦就开始了。再圆满、再正经、再重要的借口最终都是借口。

借口在一些人那里是拦路虎,在另外一些人那里却是机遇之灯。当一个人沉浸在借口中以各种借口麻痹自己、放任自己依赖借口逃避问题的时候,他就像一个喝下毒酒的人,最终只能毒发身亡。

3.喜欢找借口的员工都是空谈派

跨进职场,相信每个员工都会怀揣梦想。有些人的梦想很务实,如赚钱为父母买一所大房子;有的梦想很伟大,如做一番大事业。可是一旦进入职场,不少员工就被这样那样的借口左右了,于是一切梦想都成了空谈。

(1)为自己的失职寻找借口

“这事与我无关”、“这是别人负责的吧”,空谈派喜欢为自己的失职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无非就是想推卸责任。

在一个团队中,如果一个人总是将自己负责的事推向别人,那么时间久了必然会失去同事和上司的信赖。如果人人都这样找借口,一遇到问题就把全部责任推到别人身上,那么这个团队将失去协调作战的能力。而这正是一个团队和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失去了这个根基,企业无法生存和发展,员工也就失去了赖以生存及追求梦想的平台。

(2)借口容易养成拖延的习惯

空谈派常用的借口就是“时间不够”,他们声称自己想开一家公司,想写一本书,想发明一个新玩意,但就是没有时间去做。

富兰克林说:“把握今日等于拥有两倍的明日。”然而很多员工不明白这个道理,总是为自己要担负的任务寻找借口。结果找一个借口把今天该做的事情拖到了明天,明天该做的事情拖到了后天。时间久了,借口就成了拖延的直接诱导因素,使人们丧失了主动的进取心,于是一切就都在寻找借口和拖延中成了泡影。

(3)借口让人变得不思进取

稍稍留意就会发现,那些喜欢找借口的空谈派都是不思进取的。在工作中他们缺乏一种创新精神,借口束缚了他们前进和改变的脚步;在生活中他们依然不愿意有任何变动,从而更加深了他们在工作上故步自封的观念。

结果这样的员工永远没有办法开拓新的领域,永远在做着原地踏步的运动。过去的经验、规则和思路成了他们幻想的温床,他们口中对未来的规划和对梦想的憧憬都成了空谈。

(4)借口阻挡了前进的脚步

有理想,好!那么剩下要做的就是不断在学习和经验中丰富和完善自己,使得自己与理想越来越近。

如果一个企业员工经常认为自己能力很强,办事情很出色,那么就永远认识不到自己需要学习和进步。而这更不可能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充其量算做一种不思进取的借口。要知道没有谁有非凡的能力,只有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学习和进步的人才能最终实现梦想;否则梦想永远就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谈。

(5)借口让失败变得无意义

我们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的确,失败并不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但是在工作中总有一些空谈派有本事将失败变得毫无价值,而且其手段只不过是一句借口。

“不要妄想赶上人家,我们比人家落后一大截”、“我们的实力的确不如人家,所以还是算了吧”,为了避免或逃避失败,空谈派会为自己的“急流勇退”找出多个理由。不敢面对失败,不愿接受惩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于人类的本能。但是人类就是在克服本能的过程中得到进化和发展的,也正是这种善于总结失败教训的精神使得人类掌握了历史的车轮。

可是借口让这一切变成了空谈,回到荒蛮的远古时代。人类的始祖哪怕只有一次逃避“天火”的迫害,那么也就不可能获得“钻木取火”的巨大进步。

“这个恐怕行不通”、“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听起来不错,只不过这根本不可能成为现实”……爱找借口的人都是空谈派,他们嘴里所谓的“现实”其实根本不存在,那只是他们逃避实干的借口,或只是为自己的无所作为开脱。

职场箴言

贝多芬不是空谈派,不会因为自己耳聋就为自己找借口,因此他能扼住命运的喉咙,奏响生命交响曲;霍金从来不会因为自己坐在轮椅上为自己找借口,因此他完成了连常人也无法完成的奇迹;三毛的沙漠之行不是空谈,因此她写出了《撒哈拉的故事》……

“丰碑无语,行胜于言”,这是一句清华校训。不为自己找任何借口,抓紧时间埋头苦干,梦想才有可能实现。

在职场中不做空谈派,做到无语丰碑、言胜于行才能真正成功。

4.清零借口,发展自己高于一切

一位前辈的儿子刚刚从德国读完电子机械化专业回国,凭借国外留学的经历,他毫不费力地进了一家大型跨国企业。

开始公司总让他处理一些诸如打印文件和整理档案等无关紧要的小事。年轻人对此很不满意,多次写建议书说自己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并且可以胜任更重要的职务。可是每次建议书都被退了回来,而且还在信封的背面打上了一条标语:“消灭一切借口,才能得到发展的机会。”

在一次计划招标会上,他把自己熬了几夜精心准备的企划案交了上去,一心以为可以博得上层领导的赏识。可是没想到第2天领导交到年轻人手里的一纸公文竟然是解聘通知书,连带一起的还有其企划案。原来在这个企划案里,他犯了一个很小却很严重的错误——他竟然把“进口”写成了“出口”。无论是手误,还是真的把“进口”当成了“出口”,他都没有办法为自己再找借口了。

为自己寻找借口是一种不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让你的工作失去效率并阻碍你的发展,因此一个合格的员工应该清零自己各种各样的借口。当你发现自己已经戒掉寻找借口的习惯时,你就再也不会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而沮丧,因为你可以在解决大量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出解决疑难的技巧。一旦进入这样一个良性的循环,借口就会离你越来越远,而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

如果不能一次性清零所有借口,你则很难进入这样一种良性循环中。长时间为自己寻找借口就会形成一种不自觉的行为习惯,这是有深刻原因的。

比如,在工作中某个员工经常以某种借口为自己的过错和应负的责任开脱。第1次这个员工会为自己蒙混过关而感到庆幸,这种美好的感觉会在其潜意识中遗留下来。那么在以后的日子里,时机一到,它就会钻出来,让员工尝到第2次、第3次,甚至多次“好处”。慢慢地,借口就腐蚀了心态。

一旦消极的心态产生,工作就会变得拖沓而没有效率,甚至会让人消极而最终一事无成。

寻找借口经常会让人失去发展的机会,对这一点,笔者深有体会。

有一次,笔者的客户推荐自己参加他们公司举办的一个项目推介会。由于时间紧迫,笔者只挑选了一些自认为有可能会得到合作机会的项目浏览了一遍。

结果事情却出乎意料,客户对另外一些项目更加关注,因此推介会马上就笔者没有浏览到的内容开始讨论。对方派了一个叫“小李”的人讲解公司对项目的一些想法,对此笔者几乎一无所知。正在笔者越听越糊涂,想赶紧翻阅一下项目书的时候,客户向笔者发问了。

“那么,您认为小李的看法怎么样?”就是这么突然,笔者就像是从睡梦中惊醒一般。稍微整理了一下思路,胡乱说出了几条没有建设性的看法。

其实在说的过程中笔者就已经方阵大乱了,甚至想向客户道歉,承认自己没有看过这方面的资料。可是笔者没有那么做,而是为自己找了借口,仍然抱着一份侥幸的心理准备蒙混过关。

几个星期过去了,客户自然再也没有与笔者谈起过这个合作项目,而笔者也失去了一个信赖自己的客户。这件事之后,笔者告诉自己,没有什么比发展自己更重要,一定要清零借口。如果当时笔者没有因为忙而少看几眼项目书,就不会在会场上不知所措;如果笔者当时没有为自己找侥幸的借口,就会坦白自己还没有看项目书,那么事情可能还有挽回的余地。可能客户会答应等笔者仔细看完项目书后再做商讨。但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不知道是不是客户故意安排,几年后当笔者再次有机会与这位客户合作时,他送给笔者一份礼物,礼物附带的卡片上这样写道:不要找借口,只管说“不知道!”

职场箴言

为自己找多了借口,必然会影响一个员工和企业取得进步和赢得发展的脚步。就像清除恶习一样,喜欢为自己寻找借口的员工应该将借口清零,让它脱离你的工作轨道。这样它才会离你越来越远,而成功也就会离你越也越近。

5.借口不是挡箭牌,问题和困难是推脱不掉的

一个不负责任的员工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往往会为自己找出很多借口来逃避,但是借口并不是挡箭牌,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不会因为一个借口就消失掉。如此一来,问题只会越积越多,困难则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小罗来到公司的时候,还是个刚毕业的孩子。活泼奔放,充满朝气,可是后来笔者才发现她并不具备成长为一位优秀职业女性的潜质。

小罗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家中环境富裕,这让她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可是家人对她的百般宠爱,使其在以后的工作中暴露出了许多缺点。

进入公司后,她发现自己不再是一位受优待的孩子和优秀的学生了。开会时,她甚至得不到一句发言权;工作中,经常遇到问题和困难,不是领导说她没有创意,就是前辈对她指指点点。

小罗不能忍受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被问题所充斥,时间一长,便对工作也失去了新鲜感。只过了两个月,她就开始消极怠工。并且总为自己的迟到找一些理由,要么就是在问题面前退缩。当领导批评其工作时,她会为此找出一大堆的借口,甚至搬出别人做挡箭牌。

就在前不久,在笔者找小罗谈心的时候,她提出了辞职。笔者想小罗还需要经历一些曲折和历练,这样她才能变得更成熟,遇到问题时才不会只想着找借口逃避。

当预期的工作环境发生变化、寻找借口逃避成为唯一的选择时,员工就已经陷进了借口的怪圈中。就拿小罗来说,尽管她在工作中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这些都是职业场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她不能以一个职业者的心态来对待种种矛盾,这是使其对自己的工作丧失兴趣和热情的关键。

不要为问题找借口,很多人在出现问题之后常用的一个借口就是:“我没搞清楚问题,所以才没有把工作做好。”其实并不是因为不清楚问题才没有把工作做好,而是因为不清楚责任才没有把工作做好。作为一名优秀员工,有必要时刻搞清楚自己的责任。

对自己的职责所在不清楚,那么就相当于不知道为了什么而工作,也就不会把企业的利益放在第1位。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员工来承担责任,就像鱼儿离开了水一样。

因此合格的职业者不要拿借口当挡箭牌,有问题时就应该勇于承认并勇敢改正。因为问题只有在解决之后才会消失,而不会因为一两句借口就消失。

没有人甘愿充当替罪羊,不负责任的员工在事情出现问题时马上就把责任归罪于客观因素或者他人。

“别人的错,与我无关”、“客户太挑剔”、“上边没有交代清楚”……在老板看来,这些借口并不能掩盖已经出现的问题。这些理由不会减轻你所要承担的责任,更不会找人替代你承担责任。

一味强调别人出现问题,而自己不会出现问题,从而想以此借机把问题引到其他人身上时,倒不如想一想怎么做才能解决问题,把眼前的困难降到最低。

寻找借口并不能让你的能力有所提高,如果说人们想通过寻找借口来掩盖自己的能力不足,那么恰恰相反,借口只能将你的能力不足最大限度地暴露出来。因为选择寻找借口来逃避问题和困难,就是不相信自己有解决的能力。

更有的人会这样为自己打圆场,如“哦,可能是我太粗心了”、“我做事不够认真”、“我不是故意的”……无辜的解释的确很让人同情,但是问题还是逃不掉。一旦因为自己的不小心再次造成巨大的失误,无辜的借口就再也不能成为挡箭牌了。

职场箴言

困难不会因为员工的一两句借口就消失,因此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员工,应该直面一切问题和困难。当你努力把问题承担下来时,会发现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如果一直努力寻找借口,那么问题和责任只会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可推脱。

6.成绩和结果不是踢皮球踢出来的

在职场里拼搏,人人离不开合作。既然一项工作需要合作完成,那么每个人都需要履行自己应当肩负的责任。如果人人找借口,互相踢皮球,只想着把责任推给别人,就永远不会出成绩。

每到年关,各家企业都要召开一次总结大会,朋友所在的公司也不例外,可这个时候也是企业各个部门负责人最紧张的时刻。有问题的企业部门负责人需要向更高一层领导检讨,更高一层的领导会向投资者或董事会检讨。可是没有人愿意承担责任,于是一层一层的检讨仪式就像一场足球赛一样展开了。

朋友说,年终总结大会都成了推卸责任大会。各部门的负责人不是想着如何把总结做好,而是在研究如何把球踢向别人的策略。其实找理由和踢皮球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不要让那倒霉的“问题皮球”传到自己面前。

作为下级,给上司和领导一个圆满解释的理由,那么这个“问题皮球”就会转移到下一个部门;否则,这个问题皮球的根源就会被认为在这个不能够解释“问题皮球”的部门身上。一旦不慎将“问题皮球”抱回家,就意味着年终奖要泡汤,而且有些人将下岗。

推卸责任和踢皮球的问题几乎遍布所有企业,3个和尚的故事相信人们都耳熟能详,可是这样的教训却屡屡出现在我们的企业及员工身边。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3个人则永无成事之日。那些爱找借口推卸责任的员工,就在踢皮球的过程中错失了成事的良机。

在任何企业中每一位员工都承担着相应的责任,每个人的责任得以履行才能使得企业发展。任何一个人对责任的懈怠和互相推卸责任都会导致恶果,而不是成果的产生。

每一个老板都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员工,如果你常常趁着上司不在的时候开小差,或者总是为自己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而寻找借口,或者等问题来了却把自己的责任踢向一边,那么你一定离“被辞退”不远了。

一位朋友找笔者大倒苦水,说现在的员工越来越会推卸责任了,好员工真难找。原来最近他策划了一个经销商会议并在外地举行,根据往年的业绩,一个经销商会议一般可达成500万的销售额。今年他加大了投入,在去年的基础上预测今年的销售额可达800万。可事有不巧,会议迫在眉睫他却临时有事,于是他就安排一位可以信赖的副总负责会议。

会议结束,朋友的事情也忙完了,本以为可以见到副总凯旋归来。没想到副总无精打采地走进他的办公室告诉他这次会议只完成了300多万的销售额,连保守估计的一半都没完成。听到这个消息,朋友大惑不解。事情已经安排妥当,他想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局,于是他问道:“为什么搞成这样?”

副总为其展示了一大堆为什么搞成这样的理由:“因为这次选的场地不好;这次请的讲师讲得不好,没有煽动性;再者,现在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没想到竞争对手低价促销……”

“够了,如果你带领团队,各自负好了责任,这些没有建设性的理由一个都不会发生!”朋友一时气不过,拍案而起,大声说道。

“好吧!我能力不够,我没有履行职责!可你干什么去了?”没想到副总也很生气。可想而知,最终两人大闹一场,不欢而散。

其实,这位朋友只看到了他的副总不负责任,而忽略了他也在推卸责任。“为什么搞成这个样子?”这个提问就是他在将事情的后果一脚踢给了副总,副总自然会感到不服气。“本来这个事情就是你定的,现在却想撇清责任,把问题都推到我的头上!”副总会这样想,于是闹得两个人不欢而散。

也许,当他听了经理的报告后没有那么问,而是说:“请把事情的经过详细说一下。”副总一定就会将事情的经过详细报告一下,而不是慌忙地推卸责任了。

职场箴言

在职场中每个人只有将自己应当履行的责任承担起来,才能将每一项工作做出成绩和结果,而员工之间或者是上下级之间互相踢皮球推诿责任不会获得任何成果。

作为一名优秀员工,只有努力工作不为推卸责任找任何借口才能在企业中有所得,才能在职场中体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7.借口越多,漏洞和失误就越多,你就越倒霉

周一是开例行会议的日子,小赵是今天会议上的发言人,可是当他推开会议室的门时例会已经进行过半。

“怎么迟到了?”笔者打断会议,问小赵。

“地铁突然停了,我等了好一会儿才开。”小赵强作镇定地回答。

面对这样无理的借口,笔者无话可说,点头示意小赵进来。小赵在同事们的注视下很不自在地走到座位旁,深深呼出了一口气。笔者想此时此刻,小赵也许正为刚才的借口庆幸。可是借口只能是借口,笔者作为领导没有被其借口唬住。

此时发言人讲话完毕,笔者记起上周五下午让小赵把本月的销售回款情况做成表格,以便周一例会用。于是笔者把头再次转向小赵:“销售回款表呢?”

“嗯……就快做完了。”小赵低声回答。

“就快做完了?”笔者紧跟一句。

“周五没做完,因为直到下班,各个部门才把我需要的资料传递给我。周末想在家做,可是家里的网突然断了……”

笔者不耐烦地挥了挥手,示意他不要再找借口了。小赵的借口已经够多了,笔者都能将他把借口说下去了。不是断电就是断网,要么就是亲戚突然来访……

周二上午,小赵终于把表格交到了笔者手上。这时笔者又想起周一会议上让小赵针对总结上来的上个月的销售报表,为下个月的销售任务制定一套方案。

“方案做好了吗?”笔者问道。

“唉!别提了,昨天下班前做出了报表,想着晚上回去再连夜把计划方案赶出来,可是我的车在路上被追了尾……”

又是借口,一切都是借口。笔者只能答应他缓两天交方案,可是谁知道两天后的他会不会又找借口呢?如爱人骨折住院,孩子发高烧,老太太心脏病犯了……

作为笔者的第一助理,小赵的理由无处不在,他的解释似乎每一刻都在进行。有时候笔者会自我反省,是自己太苛刻还是太松懈,以至于使其失误如此之多。

没有按时完成报表的工作,以至于将方案交付的时间延期,这都属于工作上的失误。找借口,则是为了让自己的失误由他人分担,让它看起来更合理一些。可是一个借口随着一个失误诞生,其他失误也就接踵而来。然后借口越来越多,失误也就越来越多,而笔者却越来越不相信这些借口。

为自己找理由就是找借口,一旦借口从一开始的掩盖失误逐步沦为制造失误的开端,借口就会越来越多,并且变得难以摆脱。

借口之所以称为“借口”,就是因为其不合理性。不管最初借口如何起到磨合的作用,其诞生本身就是在推卸责任。

要知道,在职场中不是事出有因就能得到原谅的。你的老板总是与你呈现出一种对应关系,因此他想要的绝不是一个理由和解释,而是解决问题。如果小赵在周一例会上能及时把需要的表格分发下去,那么在周二也就不会出现拖延方案这种情况了,而且不用再花心思寻找任何借口。

及时处理事情和按时完成任务,这些不仅是避免借口,也是根治及消除借口带来负面效应的最终解决方案。

职场箴言

无论是在职场中,还是在生活上,犯错误并不可怕,怕的是不肯承认错误而一直在犯同样的错误。人非生而知之者,每个人虽然都有失误的权利,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拥有为失误找寻借口的权利。勇于承认错误,不为自己的失误找任何借口,失误才会离你越来越远。 QsJHQD7/T2EEwXl4NzSgYdq6L/0AHVJ4f+6i589tpYRZOFjDjSVjo0ktGQPq1lU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