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工作就是提升心志、
磨炼人格的“修行”

能够把工作与“修行”联系在一起的人很少,稻盛和夫就是其中一个。“修行”一词虽是佛教用语,但也在一些领域进入了普通人的生活,成为个人为人处世保持认真态度的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心性的培养,一种不一样的活法。

稻盛和夫曾经说:“工作就是提升心志、磨炼人格的‘修行’,是人生最尊贵、最重要,也是最有价值的行为。”心智和人格的养成固然有先天性的因素,但后天的经历也起着至关重要的塑造作用,一个人只有在长时间的工作中,才能够磨炼好自己的心志,拥有厚重的人格。很多人并不明白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常言道,有工作的人是幸福的,人只有有事可做才会感到充实有意义。若是整天无所事事,精神境界就会感到空虚和无助,也就无处可谈心志与人格的提升了。

对于工作,稻盛和夫提出了很多人生感悟。工作可以让人生变得充实,但是人在工作的时候往往会面临两种情况: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这是非常幸运的;而另一种是喜欢上自己的工作,这种情况便有些被动。第一种情况虽然幸运,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幸运儿,即便进入了一家自己喜欢的公司,也不一定能够从事自己心仪的工作。

既然很难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那就尽量喜欢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但这个过程并不容易,或许对工作而言,“喜欢”是一回事,“投入”又是另外一回事,稻盛和夫把这两者看作因果关系,并且这种因果关系在循环的基础上越来越紧密。任何工作,只要肯投入精力,付出心思认真去做,就一定会产生相应的成果,而这项成果会为自己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兴趣也就随之产生了。在兴趣的基础上,工作起来将会越来越有干劲,投入的热情也会越来越高,而得到的成果会越来越好。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也是一个让自己逐渐喜欢上工作的秘诀。所以,不论做什么工作,不管喜不喜欢,请全身心地投入,相信付出总能获得回报。

稻盛和夫指出,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的可能性虽然微乎其微,但若是能够喜欢上自己从事的工作,那么仅此便可以决定人的一生。这么说其实丝毫不夸张,毕竟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往往是乐此不疲的,再苦再累也能乐在其中。所以,不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如果都能够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成功也就不会太远。

也许有人会问:“是否所有的工作都值得去喜欢?”稻盛和夫表示,值不值得并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判断出来的,尤其是年轻人,他们的经历较为多元,面临的选择也多种多样,频繁换工作也是常有的事情,所以并不能简单地下结论。其实,工作也是讲究缘分的,这和买东西、交朋友是一样的,因为有缘,才会相遇。既然从事现阶段的工作,那就努力把工作做好,值不值得还是要看最终的工作成果。

其实,人的本心是不情愿为工作付出劳动的,但是为了生活和生计,才不得已而为之,所以,多数人对于工作的向往便是内容轻松并且报酬丰厚。这样的想法属于人之常情,本也无可厚非,但是这种想法似乎对“工作”的意义产生了误解,毕竟工作能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报酬,工作的成果所能带给我们的也不只是成就感和满足感,还有一股修行的意义。在佛教当中,通过坐禅能够达到精神世界的统一,而普通人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只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当中。坐禅是出家人的修行,工作是俗世中人的修行。工作的意义不全在于经济成果,更在于内在心性和人格的塑造,工作的真正目的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心智,磨炼自身的人格。在工作生活中,我们该做的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并且努力做到最好。在这个不断修行的过程中,便可以塑造起高尚的人格,也就可以追求所谓幸福的人生。

在工作中,很多人都会遭遇挫折,若是无法战胜挫折,便会生出了烦躁和抱怨。还有很多人对工作非常认真,处理工作也尽善尽美,可是却总看不到成效,得不到进展,使得工作的热情一步步减退。对于这样的情况,稻盛和夫劝诫大家要再努力一些,或许努力的程度已经达到了一个极限,但是人的潜力是无限的,物极必反,当你努力到极限的时候,也就是否极泰来、时来运转的时候。在下一个路口等待你的,或许是难得一遇的时机,亦或许是助你渡过难关的贵人。

稻盛和夫刚刚步入社会的时候,并不清楚自己究竟应该做什么,因为在整个学习生涯中,他的学习成绩并不是很优秀。他最初想成为一名医生,却在因缘巧合之下进入了一个陶瓷厂。然而陶瓷厂的业务并不景气,稻盛和夫进入之后不久,工厂就濒临倒闭,厂长开始拖欠员工的工资,员工们没有了工作热情,为了讨回工资,常常采取罢工的方式来对抗。后来,越来越多的员工离开了工厂,与稻盛和夫同来的几名同学也都陆续离开,但是稻盛和夫却没有放弃,仍然坚持了下来。留下来的稻盛和夫并没有整日地在工厂重复着之前的工作,他明白,要改变工厂的困局就要有所突破,他决定要做点什么。但是作为刚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稻盛和夫既没有陶瓷制造的相关知识,也没有相应的操作设备和技术经验,只能待在实验室中夜以继日地思考、推演。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一项领先世界的发明在稻盛和夫的脑海中初具模型,经过不断的制造试验,这项发明终于研制成功,稻盛和夫此举也使得奄奄一息的工厂转危为安。这家工厂就是稻盛和夫白手起家创立的京瓷的前身。

稻盛和夫自创立京瓷至今,一直扮演着领军人的角色,无论是在产品研发还是在战略策划上,稻盛和夫都能做到亲力亲为。在几十年的工作过程中,稻盛和夫总结出了一则规律:人生是一枚果实,这果实是思维所结,所有的目标和想要达到的成果,只有不断地追求,才有可能实现。不渴望的东西,也就不会靠近自己。人生又是一个庭院,想要达成的愿望就像是一颗种子,在人生庭院中生根发芽,只有日思夜想,使愿望达到一定程度,才可以将不可能变为可能。而在工作当中,只要疯狂地投入,对于想要达到的预期形成强烈的渴望,然后在脑海中一遍一遍地推演能够达到的过程,表现在行动上就会形成一个方向,只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就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成功。

稻盛和夫工作上的成功之路似乎缘起于超现实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一度追求精益求精,认为这样的态度与公司的前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京瓷在制造陶瓷的过程中会有一些新品的研发项目,也会有顾客特别定制。有一次,制造团队历经几个月,冲破重重阻力,终于制造出了完全契合顾客要求的产品。本以为终于不辱使命完成了任务,最终却没能过稻盛和夫这一关,而产品被打回来的理由是,这款瓷器还没有达到稻盛和夫心目中所想的那种鲜亮瓷器的标准。对于稻盛和夫“梦中的那款鲜亮陶瓷”,制造组主管一想到就怒气冲天,他不止一次地抱怨:“老板总会在脑海中想出一些稀奇古怪的设计,一来,我们又无法看见他梦中的产品模型,只凭他的描述,很难做出真品;二来,制造的过程非常烦琐而辛苦,既然顾客认可了,为什么非要‘多此一举’呢?”但是,抱怨归抱怨,主管还是要接受稻盛和夫的命令,回去接着制作那件鲜亮的陶瓷。

稻盛和夫的这则案例启示众人,在工作中,若是对一个项目极其渴望,首先要做的就是在脑海中形成构想和推演。这类似于博弈的过程,每落一步棋都要慎重推敲,联想出各方出路,把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都预先推演一遍。稻盛和夫表明,人的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没有先前清晰的意向,就不会有崭新的成果。所以,要想成就事业,就要有大胆的构想、缜密的策划以及精心的准备,也可以称为“乐观构想、悲观计划、乐观执行”。

抛开杂念和妄想,工作当中没有多余的时间思考多余的事情,一心一意地投入工作,便是提升心性最好的方法。把工作当作一种修行,用出家人对于坐禅的信仰去形成工作中的态度,这是稻盛和夫对于工作的体悟。 GQi+Va+ZOfWOTiM6Kt4sdg8rXkiwf4EUA7MDtrne44iXkKCUBUNHMucLQAlLlBn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