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
做人要本分:
在其位,谋其政

踏实做事,本分做人。孔子曾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做人应该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明确自己应有的本分,然后安分守己,做好分内之事。

孟子也曾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只有安守本分,抵制住外力的诱惑和压力,才称得上是大丈夫。

孔子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言论,他认为,为君者当有为君者的样子,为臣者、为父者、为子者,也都应明确自己的身份,本分地做好分内之事。

孔子教育弟子做人要本分,提出了对本分做人的具体要求,并且他以身作则,与众位弟子共勉。

孔子以自己的作为,向弟子们教授安分守己的道理:“很多人都仰慕我的名望,但我也不过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对于如何做人,我在这里就阐述三件事吧:在朝堂之上,我全心全意地与文武百官商讨国家大事,为国尽忠;回到家里,就做回家庭中的一员,孝敬侍奉长辈,关心照顾晚辈;若是有丧事需要办理,不管是自己的家事还是朋友家需要帮忙,都尽力去做,并尽量做周到;日常生活中不被酒所困,也就是时常保持清醒。除了这几点之外,我还有什么长处呢?”

本分做人,这是孔子对自己的要求,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也认真地做到了,并且他的这种言行,也成为众位弟子的表率。孔子在规范自身安分守己的同时,也在教化世人,对于世人肆意妄为的行为,他不敢苟同,并会极力规劝。

孔子在卫国游历时,卫灵公对孔子礼遇有加,本想重用他,可终究没有落实在行动上。卫灵公的宠妃南子想要利用孔子的名望来壮大自己的实力,于是故意拉拢孔子。孔子得召,进宫面见南子。

大夫王孙贾,以为孔子此行是为求官,于是就对孔子说:“先生可知道百姓家中供奉的奥神和灶神吗?”

孔子便回答说:“奥神位于西南之角,是一家主神;灶神主管一家的饭食和心念。”

王孙贾进一步说:“先生说得没错,奥神虽然高高在上,却是空有神位,而灶神可以上达天庭,向神明报告一家一年来的表现,从而掌握一家的福报祸事。所以说,与其献媚于奥神,倒不如亲近灶神。”

孔子听明白了王孙贾的意思,王孙贾把南子比作高高在上却空有虚权的奥神,把自己比喻成可以替孔子向卫灵公美言的灶神。这就是说,孔子若想求得仕途,求南子倒不如求王孙贾。

孔子却不屑一顾地说道:“我不认同大夫所说的。上天作为唯一的至尊,最是明白事理、明察秋毫了,对于善恶奖罚,也不会有所偏颇。世人做善事,上天就会赐福于他;世人做恶事,上天就会降祸给他。若是言行合乎天道,顺应天理,在自己的本分之内,就会获得福报;如果有了私心,想着投机取巧,做了自己不应该做的事,那就违逆了天意,得罪了上天,就会面临灾祸。上天降临的灾祸,岂是向奥神和灶神祈祷就能避免得了的?世人之所以供奉神明,是因为神明是正义的化身。既然秉承正义,那又岂是世人能够贿赂得了的?况且得罪了上天,还有什么地方能去祈祷呢?”

王孙贾听了,一时之间竟说不出话来,最后只能尴尬地告辞了。

孔子的回答,既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又讽刺了王孙贾的投机谄媚,可谓字字珠玑,发人深省。身为人臣,所思所想应当是惠国安民,公正廉洁,上为君主分忧,下为百姓谋福,这才是人臣应尽的本分。“在其位,谋其政”,世人若连自己分内的事情都做不好,那即便说得再有道理,想必也难以令他人认可。

孔子眼中的“本分”有时也会和能力挂钩,若是世人竭尽全力也无法完成分内之事,不是他不够努力,而是他不适合这个职位。所谓“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都是因为身怀相应的能力,身处合适的位置,才得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人的能力各有所异,并且大小不一,而“本分”有时也需要恰当的分工协作来做前提。

孔子曾说:“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这就是说,若是让一个品德浅薄的人担任尊贵的职位,智谋短浅的人去谋划重大的事情,力量微弱的人去承担重大的责任,不仅会毫无进展,可能还会造成毁灭性的后果。

所以,世人要明确自己身处的位置,做好自己的本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是自己该做的事,就不要去侥幸涉及。就像孔子说的,若是德行不深,智谋不足,力量不够,那么,谋自己职责以外的事情就很容易事倍功半,甚至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孔子“本分做人”的教化,并不只停留在“明确位置”“认识本分”的层面,而是有着更为深入的一面——“尽到本分”。所谓“知易行难”,认识到“本分”,还不是孔子“本分做人”思想的最终目的,他要传播的是一种担当,一种应尽的责任。

其实,让世人认识到各自的本分并不难,难的是尽好自己的本分。所以,为人处世,本分做人,要认识本分,更要尽到本分。 wibQJY7VlfI0+Su7X9fdbezh9yta48zUFQG74OpKjS0rUBeQSTDCYYxttoZe7R4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