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
虚其心,受天下之善

老子说:“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这是谦退不争的处事原则,不为天下先,得到的结果才是“成器长”。

关于“谦退”的处世之道,可看作老子“柔弱胜刚强”思想的又一种形式。“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在这句话中,老子以人的生死、草木的枯荣为喻,从而说明“坚强”是属于死亡的,而“柔弱”则是属于生存,即所谓“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锋芒太露,在外力面前,往往首当其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可见,柔弱者隐藏锋芒才能得以长久。“柔弱”不是软弱可欺,而是坚韧不克,不过于张扬,懂得收敛,与世无争。

谦退,不是自我放弃,也不是逃避现实。老子所有的“无为、不争、柔弱、退、守”这样的所谓“避世”思想,实则都有对应的进取之心,简单来说,就是以退为进。例如“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衿,故长。夫唯不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争”与“不争”相对应,眼中不只看到自己,就更能明白世事;不自以为是,不太过张扬,就更能彰显自己;不夸耀自己,反而能获得功业;不自我矜持,就更能获得长久。只有不与人争,世间才没有人会和他争。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学会弯曲,才可以保全自己;受到压力,反而更能伸直;洼地才能装得满水,去除旧的才能获得新的,少索取才能多获得,贪多反会被迷惑。所谓谦退保身,与世无争,才会无人与争,相安无事;做到“功遂身退”,自然就达到了“保身”的目的。

道家讲求“虚心”,追求一种自然淳朴、恬淡宽厚的生活。“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为人处世中,要尽量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致,但要坚持生活的清静淡泊不变。与此同时,世间万物还在无休止地变化,我们就可以以静视动,观察其往复的道理了。万物纷纷芸芸,最后回到本根,这个过程叫做清静,然后复归原本的生命,这叫做自然常理。认识到常理,并使言行合乎常理,这是明智。若是不理解常理,或是违背常理,便会招来祸患。正确认识常理,敞开心胸包容万物,才能获得保全之法,见证天道合一,与天道共长久,即便身死,道亦长存。

老子强调致虚守静,强调虚心,教化世人身处虚寂沉静的环境,去看待宇宙万物的变化。他认为万物有一个发展规律,生生不息,无穷往复,希望人们能够了解这个规律,并将它应用到社会生活中。虚其心,知万物规律,方可受天下之善。

孔子曾经不远万里从鲁国赶往周国,向老子请教知识。老子见到孔子非常高兴,为孔子答疑解惑之后,又把孔子引荐给了大夫苌弘。苌弘精通乐理,遂教了孔子一些乐律和乐理,还带孔子参观了祭神的仪典,学习了宗庙的礼仪,这些皆令孔子受益匪浅。

孔子向老子辞行的时候,行至黄河之滨,感到此去万里,相见无期,于是感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河水只管东去,不知停歇,今此一别,不知何时才会再度相逢?又由此联想到天下和自身的境遇,“如今天下纷乱,百姓流离,大道不行,仁义不施”。人生短暂,自己却还没来得及为国为民做些有用之事,想到此,孔子不觉感慨良多。

老子则付之一笑,手指黄河之水:“你为何不学习水的德行?”

孔子有些不解:“水有什么德行?”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做人应当如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又能做到与世无争,身处卑贱的最低端,却能惠及经过的世间万物。“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避易趋险,避洁趋垢”,天下谁又能与它争锋?

孔子恍然大悟:“与世无争,这应该就是‘夫唯不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的道理吧!”

老子欣慰道:“不错,江海之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就是因为它善于屈居于下。天下柔弱莫甚于水,而水以柔弱之躯却可以抵挡世间坚强之物,这是柔弱者的德行,以柔克刚,是谦退的体现。”

孔子郑重道:“先生所言,弟子终生难忘,自当谨记于心。弟子当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

孔子回到鲁国,三日之内,一言不发,待到说话,却感慨道:“我知道鸟会飞入丛林,鱼会游入深渊,而龙凤不是凡物,飞入云端,我不知它会在哪里。老子的思想犹如神龙游丝,我竟然一点都跟不上,他的学识真的是博大精深,使我非常敬佩!”

为道者以道为法,但道无法言明,没有实体。老子认为世间的万事万物,水是最近接道的。他赞美水的德行,所以教化孔子“上善若水”的道理。

为道者的虚心,如同冬日走在薄薄的冰面上,提心吊胆,小心谨慎,唯恐惊动了左邻右舍。他们自然洒脱,虚怀若谷,心境平静淡泊,神思无拘无束。 LCma5jl/mD1flpeqGJlBY1xmLY2WV8ooUzxpSnnPr5skh1JLpDlJUoKyjc5c1qW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