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子来说,每一个时空都不应当留下空白,个体生命都有探索世界的需求,满足这种需求,可以使生命更具价值、更富活力。”这是第二届“中国十大杰出母亲”之一杨文的育儿感受。她的儿子夏杨,2006年收到博士录取通知书,同时被世界某著名投资银行亚太总部以百万年薪录聘。《非常父母》一书记录了杨文的育儿经历,现摘选几段与读者一同分享。
幼儿探究世界,使用触觉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让小夏杨通过触觉感知各种事物,就成了杨文的有意行为。夏杨好奇地观看红红的西红柿,似乎感到其中有太多的神秘。于是,杨文就鼓励他用手去抓。结果,西红柿被抓得稀烂,小夏杨的新衣服也溅满了西红柿的汁水。杨文的祖母看不惯这种“娇惯”孩子的行为,便将自己的孙女批评了一番。杨文笑着对祖母说:“让孩子触摸实物,不但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还可以促进其脑神经的发育。”也许有的家长觉得这样的孩子太过顽皮。但是,杨文认为,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就觉得这是再正常不过的行为了。因为,孩子对世间万物都充满了好奇,由好奇进而产生探究的兴趣。夏杨的这些顽皮行为,正是其好奇心与探索精神的体现。对此,家长不但不应当批评和打击,还要给予鼓励与表扬。从小就在妈妈的“怂恿”下顽皮到极端的夏杨,就有了常人没有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
孩子天生具有学习的潜能,开发得越早,效果就越明显。杨文深知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性,好在人们认为没有教育意义的时空里,为孩子设置了教育的内容。
有的家长虽在孩子身边,却让其在那里呆呆地一连坐几个小时,并美其名曰:“老实”与“听话”。可在杨文看来,这片教育的空白,失去了教育的意义,作为家长,无异于犯下了一个不可弥补的错误。
杨文算了笔账——如果孩子一天呆坐三个小时的话,十年就是一万多个小时。一个人的幼儿和童年时期是孩子学习的最佳时机,一万多个小时的利用与浪费,将使原来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孩子产生天壤之别。在夏杨牙牙学语的时候,杨文就教其整体识读,开始教学的内容是《我的第一本书》。杨文一边给他看画面讲故事,一边也让他看与画面迥然不同的文字符号。杨文认为,这种无意识的学习,既不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又可以使这些文字如同图像一样,在快乐的状态中收藏在他的大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