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一个炎热的小镇。在这座小镇中,人口并不多,但奇怪的是,他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欠款,他们的生活主要依靠信用度进行维持。
这天,午后阳光一如往常炙热地烘烤着小镇的每一条街道。从外地远道而来的富翁走进一家旅社,柜台后的老板昏昏欲睡。见此情形,富翁从口袋中拿出1000元钱对老板说:“这是预付金,请帮我挑选一间舒适的房间。如果不满意的话,我会将钱再要回来的。”
老板吩咐服务员带领富翁前去房间休息后,他迅速拿起那1000元钱,跑到隔壁卖肉的店铺中还清了之前赊欠的肉钱。而肉店老板在收到旅馆老板拿来的1000元钱之后,迅速来到农场中付清了之前赊欠的买猪钱。猪场老板拿到钱之后,则还清了买饲料的钱。饲料商则还清了自己此前在旅社居住时欠下的房钱。最终,在经过一天一夜的周转之后,这1000元钱再次回到了旅社老板的手中。
这时,休息了一夜的富翁在准备离开时对旅社老板说:“昨夜房间里不知有什么声音一直在响,吵得我都没有睡好。所以,请将那1000元钱还给我。”尽管心有不舍和不甘,但出于做生意的考量,旅社的老板仍然将那1000元钱交还给了富翁。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在这过去的一天一夜中,不管是旅社老板、肉店老板还是养猪的人等,他们实际上并没有得到什么,也没有生产什么,但他们的债务却都得以还清。这就告诉我们,只有在不断的流通过程中,货币才能发挥出其自身的价值。那么,货币到底是什么?是金钱、债券?是黄金、钻石?还是财富、国家意志?
在现代经济中,货币起着根本性的作用。而在宏观经济学中,货币不仅是指现金,而是现金加上部分形式的资产。有史以来,关于货币的定义都存在众多争议。最新的货币理论认为,它是一种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的约定,它反映了个体与社会的经济协作关系。
货币主要包含实物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以及纸币这五种类型。作为现行货币的纸币,本身是没有价值的,主要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等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
曾经有一种说法,“商品和货币是孪生兄弟,它们是同时产生的”,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从历史角度来讲,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晚得多。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最初的商品交换,伴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分工的发展,这种偶然的物物交换形式和规模逐渐扩大。这时,由于交换扩大,物物交换的缺点也就开始显现出来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逐渐出现了各种商品之间共同的等价物,即一般等价物成为商品交换的媒介。最开始,天然海贝因为具备体积小、价值大和便于携带等特点而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角色。此后,伴随着商品交换范围的扩大,金银逐渐取代其他物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标志着货币的产生。
此外,在商品与货币之间,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虽然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又区别于其他商品。这主要是因为它直接“体现社会劳动,专门用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是财富的一般代表,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经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