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望排泄物

排泄物变化总的规律是:凡色白、清稀者,多属虚证、寒证;凡色黄、稠浊者,多属实证、热证。

一、望痰涎

(一)痰

歌诀

诊痰察色看质量,寒痰稀白热痰黄。

痰少而黏燥邪犯,量多易咯见湿痰。

清稀泡沫风痰见,脓血腥臭痰肺痈。

望痰

(二)涎

歌诀

涎清量多脾胃寒,黏涎时见湿浊泛。

风中经络涎不止,中风后遗症中现。

小儿流涎渍颐下,脾虚胃热虫食积。

望涎

二、望呕吐物

歌诀

寒呕清稀热呕臭,黄绿苦水肝胆热,

伤食呕出酸腐物,血热吐出血和物。

望呕吐物

三、望二便

(一)望大便

歌诀

虚寒而泄便清稀,湿热泄泻便如糜。

完谷不化脾肾虚,下痢脓血见痢疾。

便血远近亦有别,近血肠风或肛裂。

远血色黑如柏油,胃部之前有出血。

大便的形成与脾、胃、肠功能状况密切相关,同时还受肝的疏泄和命门火温煦作用的直接影响。观察时应注意其形、色、质、量等方面的异常改变。

1. 大便清稀如水样:寒湿泄泻。

2. 大便黄褐如糜:湿热泄泻。

3. 大便完谷不化或如鸭溏:脾虚泄泻或肾虚泄泻。

4. 大便如黏冻夹有脓血:痢疾,湿热蕴结大肠。

5. 大便灰白:多见于黄疸。

6. 大便干燥结硬甚如羊屎:属肠道津亏。亦可见于噎膈患者。

7. 大便出血

(1)近血:血色鲜红,肠风下血;或肛裂出血。

(2)远血:血色紫暗或色黑如柏油,多见于胃溃疡等疾病。

(二)望小便

歌诀

小便清长肾虚寒,短黄实热津液伤,

湿热内蕴砂石结,血热或虚尿见血。

小便的形成与肾和膀胱的气化、肺的肃降、脾的运化、三焦的通调等脏腑功能状态有直接的关系。望小便时应注意其色、质、量的变化。

1. 小便清长:虚寒证。可见于久病阳虚或年高体弱之人。

2. 小便短黄:实热证。可见于外感发热,或脏腑火热炽盛,或剧烈的汗、吐、泻患者。

3. 尿中带血:热伤血络,或脾肾不固,或湿热蕴结膀胱。

4. 尿有砂石:湿热内蕴,煎熬尿中杂质结为砂石所致。见于石淋患者。

5. 小便浑浊:肾气亏虚;或下焦湿热。可见于尿浊、膏淋等患者。 FbMZFXu5nFZxa5ZDzoS2S3nuzNYl6EMYL0CDAviT9CIjcAYfMlU8SVl+y1U0Sfz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