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心绞痛

当供给心肌的血液不能满足心肌本身需要时就会发生心绞痛。劳力性胸闷不适是典型心绞痛的特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是心绞痛的主要原因,如果不加注意和治疗,心绞痛往往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前奏。因此,积极防治心绞痛在某种程度上可预防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的发生。

中医的“胸痹”“心痛”可概括心绞痛的病理过程,总属本虚标实。

本虚即心阳不足、心气虚弱及其他脏腑功能低下;标实即气滞、血瘀、痰浊等致病因素。

由于疼痛的性质不同,所反映的病机也不一样。一般而言,闷痛与气滞、痰浊有关;刺痛与血瘀有关;烧灼样疼痛多属湿浊化热;绞痛多由阳气不足而寒凝气滞。定时痛与脏腑经络气血流注多寡和体内阴阳消长有关;发作不定时多由劳累、情绪诱发气血失调、血脉瘀阻不畅所致。

以脏腑辨证,心绞痛除心脏本身的病变外,还与肝、胃、肾等脏腑的关系密切。因肝主情志,情绪变化是心绞痛发作的常见诱因,故心绞痛与肝脏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临床治疗从肝论治者亦相当多见。心绞痛发病时除疼痛之外,常伴有恶心呕吐、上腹部饱胀等脾胃证候。心肾乃水火之脏、阴阳之宅,肾脏阴阳的虚衰和失调是冠心病发展变化的重要病理基础,运用补肾固本、调整阴阳以改善或消除冠心病内在发病基础也是治疗心绞痛的根本方法之一。

对于心绞痛的治疗,既要重视心痛发作的气滞、血瘀、浊阻、寒凝、热结等标证,也要重视脏腑虚损、功能低下或失调的本证。在治疗本病时,不但要注重心脏本身的病变,还要重视其他脏腑病变时对心脏的影响,应以调整脏腑功能为基础,同时重视疏通气血这一重要环节。临证治法如下。

1.益气活血法

本法适用于气虚血滞型心绞痛。

药用补气药和活血化瘀药。

使用补气药时,应适当加用行气或理气药,使补而不腻,药如党参、黄芪、丹参、赤芍、川芎、郁金、香附、木香。对饱餐后诱发或夜间易发的心绞痛,加鸡内金、莱菔子、延胡索、柴胡。

2.行气化瘀法

本法适用于气滞血瘀型心绞痛。气血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气以行血,血以载气,气滞则易致血液瘀阻。

药如丹参、当归、川芎、赤白芍、生地黄、桃仁、红花、茯苓、木香、陈皮、甘草。心绞痛频发,可适加虫类药,如水蛭、虻虫、地龙等。

3.健脾化痰法

本法适用于痰湿痹阻、心阳不振所致的心胸闷痛、头重身困的痰湿型心绞痛。

药如太子参、白术、茯苓、陈皮、丹参、赤芍、麦冬、制半夏、炙甘草。

4.除痰化瘀法

本法适用于痰瘀互结型心绞痛,临证时应视病情权衡侧重。若痰结较重,以祛痰为主,佐以化瘀;若血瘀较重,应活血化瘀为主,佐以祛痰;两者并重,则痰瘀并治。

药如瓜蒌、制半夏、北沙参、茯苓、麦冬、五味子、枳实、丹参、川芎、赤芍等。

5.益气养阴法

本法属补法的一种,在补气的同时兼以生津敛液,对气阴两虚型心绞痛可在生脉饮的基础上加用黄芪、玉竹以增强补气养阴的功能。

6.芳香止痛法

本法是急则治标的一种方法,主要是缓解疼痛。芳香药有辛香理气止痛的功效。现代研究认为,芳香药大多具有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药如苏合香丸、冠心苏合丸、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等。

三、高血压病

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的持续性升高。成人正常血压为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舒张压的增高较收缩压增高更为有害,当血压异常升高时,心脏和动脉的工作量也不得不随之增加,如果高血压长期持续存在,则心脏和动脉就不能履行正常的功能,而各种并发症也随之出现,有可能增加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脑出血和肾功能衰竭的危险性。

由于高血压的临床表现以头晕目眩为主,属于中医学“眩晕”病范畴,对于本病的辨证,比较一致的意见是病之本为阴阳失调,病之标为内生之风、痰、瘀血。中医治疗本病,不是单纯降血压,重点在于调整机体阴阳平衡,以期从根本上解除高血压病发生与发展的内在原因,在降低血压的同时,改善心、脑、肾血流供求不平衡,进而改善症状,促进心、脑血管病理改变的恢复等。中药对I、II期高血压的疗效较好。临证治法如下。

1.育阴潜阳法

育阴潜阳法是滋阴与潜阳相结合,适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者。

临床表现为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烦躁易怒、头面烘热、失眠多梦、舌质红、脉弦细数。

药用熟地黄、枸杞子、旱莲草、首乌等以滋补肝肾之阴;生牡蛎、生龙骨、生石决明等以潜阳。本法亦可与钩藤、菊花、夏枯草、天麻等平肝药合用。

头痛明显者,加用川芎、白芷、石膏;颈项强者,加葛根;耳鸣,加磁石、五味子;眼花,加枸杞子、女贞子;心烦,加黄芩、栀子;心悸,加柏子仁;失眠,加炒枣仁、夜交藤;气短,加党参、五味子;胸痛,加瓜蒌、郁金;恶心,加代赭石、竹茹、制半夏;肢麻,加全蝎、鸡血藤;腰酸腿软,加杜仲、桑寄生;半身不遂,加川芎、桃仁、红花、地龙。

2.引火归原法

本法主要用于肾火上升。临床表现为上热下寒、面色浮红、头晕耳鸣、腰酸腿软、两足发冷等,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多见。

治疗时可在滋肾阴药中加附子、肉桂之类以引火下行,使阴阳平衡,虚火不升,从而使血压得以下降。

常用方:八味肾气丸。

药物组成: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肉桂、炮附子。

手心发热、失眠、头面烘热,酌加首乌、龟板、鳖甲、怀牛膝;妇女更年期,可合用二仙汤(仙茅、仙灵脾、巴戟天、当归、知母、黄柏);肾阳虚不明显者,可单独肉桂一味,用量不宜过大。

3.息风化痰法

眩晕的病理因素为风、痰为主,与肝有关。“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痰不作眩”都是对眩晕病的认识。

本法主要用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以肝郁化火、风痰上扰颠顶为主要病机者。

药如丹皮、栀子、黄芩、菊花、白芍、茯苓、钩藤、夏枯草、当归、薄荷。

风痰型高血压,可适当选用虫类药物,以增强疗效,如地龙、僵蚕、全蝎、蜈蚣等。

4.益气活血法

本法适用于气虚血瘀型高血压。临床表现除血压升高外,常有头晕、体虚乏力、心悸失眠、肢体发麻、舌质偏淡、脉细弦。

常用方由益气药和活血祛瘀药组成。益气药以人参(或党参)、黄芪为主;活血药如当归、川芎、桂枝、丹参等;可适加平肝潜阳药,如天麻、菊花、夏枯草、钩藤。

5.调整阴阳法

本法适用于阴阳俱虚型高血压。对无症状型高血压仅表现为血压升高者亦可选用此法。

药如女贞子、旱莲草、白芍、丹参、牛膝、地龙、钩藤、茺蔚子、珍珠母、杜仲、当归、仙灵脾、仙茅、枸杞子。

四、高脂血症

血浆脂质中一种或多种成分的含量超过正常值限时称高脂血症。由于血浆脂质为脂溶性,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为水溶性复合物而运转全身,故高脂血症常表现为高脂蛋白血症。

高脂血症是冠心病最常见、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的病理因素多属痰湿,与脾的运化、肝的疏泄、肾的主水功能失调有关,其治疗多从调理肝、脾、肾的功能出发,以恢复脂质的正常代谢。临证治法如下。

1.消导健脾法

本法是消法的一种,主要是通过消除食滞以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适当配伍活血药而达到降低血脂的目的。

药如草决明、生山楂、泽泻、川芎。

2.利胆祛湿法

选用疏肝利胆药和淡渗利湿药,以纠正脂质代谢紊乱。本法对肥胖兼有高血压的高脂蛋白血症较为适宜。

药如柴胡、决明子、生山楂、生大黄。脾虚痰湿,加制半夏、陈皮;气滞血瘀,加川芎、当归;肉积气滞,加炒麦芽、鸡内金。

3.化痰通瘀法

痰和瘀的病理表现主要反映在高脂血症的某些症状上,如头晕、头痛、胸闷、睡眠不佳、反应迟钝,此法适用于高脂蛋白血症病程较长者。

药如天竺黄、山楂、丹参、泽泻。

4.益肾补元法

高脂血症多见于中老年,与肾阴肾阳的功能低下有关,可有腰酸腿软、神疲乏力等表现,特别是年龄偏大的患者宜用此法治疗。

药如制首乌、生山楂、女贞子、杭菊花、生地黄。

5.有效单验方

(1)泽泻:泽泻能抑制胆固醇在体内合成,使高胆固醇实验性家兔血胆固醇下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减轻。其中所含的三萜化合物可影响脂肪酸分解,减少合成胆固醇原料(乙酰辅酶A)的合成,一般用量每日20~30g,煎服。

(2)决明子:其含有大黄素,可增加肠蠕动,抑制脂质和胆固醇在肠道吸收,一般用量为每日20~30g,煎服。

(3)茵陈:所含香豆素类成分有降低血脂活性的作用,可促进胆固醇的排泄,一般用量每日20~30g,煎服。

五、风湿热与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热是一种对咽部A组链球菌感染的延迟反应所产生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炎症性疾病,好发于5~15岁儿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是病变部位可累及心脏而致风湿性心脏病。此病是由于心瓣膜瘢痕和畸形所致的慢性病变,尤其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如瓣膜损害尚不严重,患者可毫无症状,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尤其是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可出现各种心脏病症状。尽管手术治疗慢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有一定的效果,但正确的内科治疗,特别是对轻症患者仍是有效的。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是中医对关节病变的最早认识,当然也包括风湿热。至于“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则很可能是对痹症影响到心脏的一种解释。“心痹”的症状与风湿性心脏病的症状相似,如“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本病的病理过程由实转虚,因虚致实,后期则以虚实夹杂为主,痰(湿)、瘀贯穿于疾病的始终,治疗大法不外寒者温之,热者清之,留者去之,虚者补之。临证治法如下。

(一)风湿热

1.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法

(1)白虎汤加味

药物组成:石膏、知母、金银花、连翘、黄连、黄芩、秦艽、赤芍、姜黄、虎杖、桂枝。

本方适用于急性期关节红肿热痛。

壮热不退、大便秘结者,加芒硝、大黄;亦可用紫雪丹以清热解毒通便;关节红肿、疼痛剧烈者,加鳖甲、水牛角。

(2)养阴通络方

药物组成:黄柏、黄精、鳖甲、秦艽、木瓜、防己、丝瓜络、威灵仙、青蒿、忍冬藤、鸡血藤、夜交藤、地龙、五味子。

本方适用于热甚伤阴或素体阴虚感邪所致者。

2.祛风散寒、利湿通络法

(1)蠲痹汤加减

药物组成:羌活、独活、桂枝、秦艽、当归、川芎、苍术、防己、生苡仁、乳香。

寒象明显,关节疼痛剧烈者,加麻黄、制川乌、制草乌;湿盛,加蚕砂、制半夏。

(2)乌头汤

药物组成:制乌头、麻黄、黄芪、赤芍、甘草、蜂蜜。

本方适用于寒甚关节剧痛者。

3.益气和血、温经通络法

(1)四物汤加味

药物组成:当归、赤芍、生地黄、鸡血藤、海风藤、络石藤、桑寄生、川芎、地龙。

(2)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药物组成:黄芪、白芍、桂枝、生姜、大枣、当归。

本方适用于气血两虚之痹症。

(二)风湿性心脏病

1.稳定期

(1)四君子汤合苓桂术甘汤

补气药如人参、党参、黄芪、炙甘草、莲子肉;温阳药如肉桂、制附子等;健脾利尿消肿药如白术、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木通等。

(2)利湿活血化瘀方

药如制半夏、枳实、川芎、赤芍、麦冬、五味子、茯苓、丹参、沙参。

本方对心血痹阻、稳定病情有作用。

2.心衰期

(1)活血化瘀法

可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对于痰瘀阻肺者可用小陷胸汤加减,合并水肿者以真武汤加丹参、桃仁、红花、苏木、益母草。

(2)化瘀利水法

药如柴胡、枳壳、党参、泽泻、防己、红花、丹参、车前子、瓜蒌皮。

(3)泻肺平喘法

药用葶苈大枣泻肺汤。

药物组成:葶苈子、大枣。

肺瘀血,加丹参、当归尾、赤芍、红花、桃仁、土鳖虫;气虚,加黄芪、四君子汤;阳虚,加制附子、补骨脂、桂枝。用药后患者咯血、浮肿等症状消失较快,心衰好转。

(4)温肾利水法

药用参附汤加味。

便溏、浮肿者,加桂枝、干姜、白术;喘满肿甚者,加桑皮、葶苈子、防己、陈葫芦、猪苓。

(5)益气养阴法

药用生脉散、炙甘草汤、天王补心丹、归芍六君子汤等。

(6)补气活血法

治疗顽固性心衰,用补阳还五汤。

药如黄芪、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

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指由肺部、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而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最后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在我国,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原因。本病早期呼吸和循环功能尚能代偿,至晚期则可出现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属中医“肺胀”“心悸”“水肿”等病证范畴,与“咳喘”“痰饮”“水气”等病证也有共同之处,但都不能概括本病全貌及其发生、发展过程。由于长期咳喘,痰浊壅遏,以致肺、心、脾、肾脏气亏虚,使气血津液的运行疏布发生障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血黏度与舌质分析表明,出现紫舌时,多伴有全血黏度增高;出现呼吸衰竭时,紫舌的出现更提示高血黏度。在脉象方面,急性发作期以弦、滑、数、细脉多见,并可相兼出现。

本病的治法分急性发作和症状缓解两期分别施治。

(一)急性发作期治疗

1.清肺化痰法

(1)加味麻杏石甘汤

药物组成:麻黄、石膏、杏仁、甘草、桔梗、金银花、黄芩、地龙、瓜蒌、贝母、竹沥。

本方适用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时肺部感染所表现的发热、咳嗽、气喘、痰黄等症状,如痰多色黄者,亦可以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苇茎、薏苡仁、冬瓜仁、桃仁)加减。

(2)涤痰汤加减

药物组成:菖蒲、胆南星、竹沥、郁金、黄芩、山栀、大黄、赤芍、丹参。

本方对于急性发作期痰多色黄、咳痰不爽、胸胁满闷,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弦滑者效果较好。

2.活血化瘀法

(1)桃红四物汤加减

药物组成: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当归。

便秘,加杏仁、火麻仁;浓痰不易咳出,加野菊花、金银花、鱼腥草、葛根;气喘、水肿,加车前草、沉香、陈皮、北沙参、黄芪。

(2)化痰活血通下方

药物组成:大黄、土鳖虫、枳壳、川厚朴、桔梗、杏仁、莪术。

浮肿者,加茯苓、葶苈子;痰浊壅盛者,加制半夏、陈皮、茯苓、制胆星;热灼伤阴,加天花粉、玄参、麦冬。

本方适用于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咳喘、痰浊壅盛、发绀、腹胀、便秘等症。

3.温阳蠲饮法

(1)葶苈五味汤

药物组成:葶苈子、五味子、制附子、赤芍、白术、干姜、茯苓、益母草。

额汗淋漓、气短不续息、四肢厥逆,加白参、麦冬;头昏嗜睡,加石菖蒲、郁金;痰稠不爽,加皂角。

本方可用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伴心力衰竭。

(2)加味泻肺汤

药物组成:葶苈子、大枣、车前草、泽泻、茯苓、白术、丹参、桂枝、桑白皮、甘草。

咳喘不能平卧,咳吐泡沫痰,一身尽肿者可用本方治疗。

4.化痰开窍法

(1)菖蒲郁金汤

药物组成:石菖蒲、郁金、连翘、天竺黄、石斛。

上药煎汤送服至宝丹或苏合香丸。

本方可用于肺性脑病时痰火扰心或痰浊蒙窍所致的神昏、谵语症状。

(2)清开灵注射液

以清开灵注射液10~20mL加入5%~10%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用于痰浊闭窍型患者。

5.回阳救逆法

(1)生脉散合参附汤

药物组成:红参、制附子、麦冬、五味子。

患者出现大汗淋漓、四肢厥逆、气微欲绝、元阳欲脱时可用本方急救;或以参麦注射液合参附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

(2)加味参附汤

药物组成:人参、龙骨、牡蛎、制附子、三七。

心肺大伤、元阳欲脱者可用此方治疗。

(二)缓解期治疗

1.补气温阳法

参苓白术散加味。

药物组成:党参、茯苓、白术、山药、炒白扁豆、莲子肉、薏苡仁、陈皮、炙甘草、桔梗、砂仁、丹参、仙灵脾。

本方适用于气阳虚型偏于脾气虚者。

2.益气养阴法

生脉散合玉屏风散。

药物组成:人参或党参或太子参、黄芪、白术、防风、麦冬、五味子。

本方可作汤剂亦可以散剂服用,一般于秋、冬两季用药。对于气阴两虚型偏于肺虚者可益气养阴,预防感冒而致急性发作,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七、病毒性心肌炎

由于感染病毒而致心肌发生局限性或弥漫性的炎症,影响心肌的收缩功能,发生心悸、气短、心脏扩大、心律不齐、心力衰竭的症状和/或体征者称为病毒性心肌炎。轻型病毒性心肌炎易被患者忽视,往往轻率地认为是普通感冒或流感。大多数轻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治愈后无主要并发症和后遗症,但有些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可演变为慢性心肌炎。其“病毒”相当于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和《小品方》所称的“疫疠毒”“温热毒”和“时行毒”。叶天士的“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之说与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过程有相似之处。因此,病毒性心肌炎属于中医“温病”范畴,其发生、发展过程符合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与病毒性心肌炎的分期相吻合。临证治法如下。

(一)初期

出现心肌炎之前,患者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和发热病史,轻症患者以病毒型感冒症状为主,根据发热、周身不适、口干、心悸及舌尖红、苔薄或薄黄、脉浮等表现,辨证多属表证、热证,邪在卫表,治疗以祛邪解毒为原则,可选用解表药和清热解毒药为主。

1.银翘散

药物组成: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竹叶、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

功效: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用于症见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等。邪毒较盛、夏令暑湿季节发病者,可选甘露消毒丹。

2.桂枝汤

药物组成: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选用本方依据的是《难经》“损其心者,和其营卫”的治疗原则。祛邪解毒药大多都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初期的有效率较高。

现代研究显示,抗病毒较强的中药有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黄芩、黄柏、大黄、野菊花、鱼腥草、茵陈、贯众、虎杖、蚤休、射干、穿心莲等,在治疗选方时,可根据临床表现结合使用。

(二)急性期

病毒性心肌炎病程在6个月以内一般为急性期。此期一般表现为气分病变或卫气同病,以及某些并发症的出现,邪热较轻者可以清热解毒药为主,邪毒较盛可加用清热泻火药,并发症则以辨证治疗为主。

1.普济消毒饮

药物组成:黄芩、黄连、陈皮、生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蓝根、牛蒡子、僵蚕。

本方清热解毒力量较强,对急性期颇为适用。

2.半夏泻心汤

药物组成:制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

本方的作用主要是开结除痞,对于心胸闷塞或心慌、心悸效果明显。

3.四君子汤合苓桂术甘汤或真武汤合四苓散

药如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桂枝、附片、生姜、当归、丹参、车前草等。

本方主要用于病毒性心肌炎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并发症。根据胸闷、气短、咳逆、倚息不能平卧、心下痞坚或肿等症状,从“心下支饮”论治,可用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

4.参附龙牡汤

药物组成:人参、附子、龙骨、牡蛎、白芍、炙甘草。

功效:敛汗潜阳,扶正固脱。

当病情危急,正衰邪盛而致心悸怔忡、气短乏力或大汗淋漓、气虚欲脱时可用本方治疗。

(三)恢复期

病程在6个月至1年者,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恢复期。此期既表现为邪毒稽留,又表现为正气不足。由于是温热毒邪为患,故正气不足主要表现在气阴两伤,治疗多采取扶正祛邪原则,益气养阴、宁心安神法是常用的方法。

1.天王补心丹

药物组成:生地黄、人参、丹参、玄参、茯苓、五味子、远志、桔梗、当归、天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

功效: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对心肌炎恢复期较为适用,亦可选用加减复脉汤治疗。

2.生脉散合保元汤

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

保元汤:黄芪、人参、肉桂、甘草。

适用于气阴两虚而以气虚为主者,亦可以生脉散合甘草大枣汤加减治疗。

生脉散是益气养阴的代表方,现代研究认为,该方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且有免疫双向调节作用,可以改善左心功能,降低心肌耗氧量,调整心肌对氧的供求平衡等作用。

此外,可供选择的还有炙甘草汤、清心莲子饮等。

3.安神汤

药物组成:党参、黄芪、丹参、炒酸枣仁、当归、川芎、薤白、茯神、白术、柏子仁、瓜蒌、郁金、远志、桂圆肉、大枣等。

本方对于解除心悸、怔忡、烦躁、失眠等症状效果明显,归脾汤亦可选用。丹参有促进心肌代谢的作用,治疗中可加用丹参或以丹参注射液治疗。

(四)慢性期

凡病毒性心肌炎病程超过1年而未恢复者即为慢性期。此期可逐渐出现进行性心肌扩大,心功能减退,心律失常,并易有栓塞性并发症。此期的治疗除参照恢复期的治疗外,可针对下列情况用药。

1.心动过速

可用万年青、龙齿、紫石英、珍珠母等。万年青为百合科植物,万年青的根和茎有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搏出量、减慢心率的功效,亦具有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对各型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有效。

2.心动过缓

可选用红参、制附子、仙茅等。红参可使多数患者的心率增加,附子含有一种活性成分——消旋去甲乌头硷,其作用性质及强度与异丙肾上腺素相近,对缓解慢性心律失常有较快的提升心率作用,并有改善窦房结和房室传导等作用。

3.期前收缩

可酌情选用万年青、桑寄生、苦参、常山、甘松、紫贝齿、丹参、青龙齿、炙甘草。万年青对房性早搏和慢性持续性房颤疗效较好;苦参有降低心肌收缩力、减慢心搏、延缓房室传导和降低自律性等作用,对快速型心律失常均有治疗作用;桑寄生对房性和室性早搏,以及阵发性房颤均有疗效,有类似异搏定的作用。

4.房室传导阻滞

可选用麻黄、女贞子、炙甘草、知母、党参、生熟地黄、川芎、麦冬、炙黄芪、仙灵脾、红花等组方治疗,具有改善房室传导的作用。

5.心力衰竭

可选用红参、制附子。参附汤的主要组成即为红参和附子,对于心力衰竭元气大亏、阳气暴脱所出现的手足厥冷、汗出、呼吸微弱、脉微等症有治疗作用。 Alxxu9GymupyGsOtSCQkV+rzVewG47+Lc0GOpTF6O+iM1uEsNmJHBpYOSaznIYL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