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心水

(一)病名概述

心水是指病者表现为心慌气急,喘促烦躁,不得平卧,畏寒肢冷,皮肤青紫,腹大胫肿,小便短少,舌胖脉数的一种严重心脏病。

《素问·气交变大论》首先指出心脏受病,重则水肿。其云:“邪害心火,民病身热烦心,躁悸,阴厥……甚则腹大胫肿,喘咳,寐汗出,憎风。”《金匮要略》明确指出了本病之病名和系列症状与体征特点:“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刘河间在《河间六书》中更强调了心水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他说:“其肿,有短气,不得卧,为心水。”甚者水气凌心犯肺,咳嗽,咯血。如《丹溪心法》说:“心气虚耗,不能藏血,以致……咳嗽唾血。”《外台秘要》也云:“心咳,咳而吐血。”心水患者常在夜间发作或加重。《素问·脏气法时论》曰:“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其病除心脏本体外,还常累及肺、肝、脾、肾诸脏。《金匮要略》云:“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水在肺,吐涎沫。”“水在肝,胁下支满。”“水在脾,少气身重。”“水在肾,心下悸。”

心水主要见于西医学各种心脏病导致的右心衰竭、左心衰竭或全心衰竭,以及其他疾病发生严重心脏功能不全有水肿者,其均可参照本病辨证施治。

(二)诊断依据

1.心慌气急,腹胀纳差,小便短少,下肢浮肿,唇指发绀,或伴咳嗽咯血,不得平卧,脉细数或有间歇。

2.心脏物理检查、心脏放射线、超声心动图、动脉血气分析、循环时间测定等提示心力衰竭。

(三)证治分类

1.心胸痰饮证

【主症】心悸不宁,胸闷气短,咳吐痰涎,不能平卧,胃脘痞满,畏寒肢冷,关节酸楚,浮肿尿少,舌淡,苔白,脉滑数。

【证候分析】饮邪之证,一般责之于肺、脾、肾。饮停心下,故心悸不宁。痰浊阻肺,清肃失降,则胸闷气短,咳吐痰涎,不能平卧。脾虚生痰,痰浊中阻,则胃脘痞满。肾气阳虚,阳不达四末,故见畏寒肢冷,关节酸楚。肺失宣降,脾失健运,肾失温煦,气化失司,水湿内停,故见浮肿尿少。舌淡、苔白、脉滑数乃阳虚饮停之象。

【治法】温阳化饮,祛痰泄水。

【方剂】小青龙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药物组成】炙麻黄5g,桂枝10g,白芍10g,干姜5g细辛2g,法半夏10g,白芥子10g,五味子3g,鱼腥草30g杏仁10g,葶苈子(布包)30g,甘草5g,大枣10枚。

2.心气阳衰证

【主症】心慌气短,精神萎靡,体倦乏力,心胸憋闷,面色苍白,形寒肢冷,浮肿自汗,腹胀尿少,舌淡胖嫩,脉沉细弱。

【证候分析】心气阳衰、虚损,气血不足,心脉失养,故心慌气短,精神萎靡。心阳痹阻,而见心胸憋闷。心阳虚不能上荣于面,故面色苍白。阳虚不能外达四末,故形寒肢冷。心阳不振,不能布散水津,故见水肿。阳虚卫表不固则自汗。肾失温煦,气化失司,故见腹胀尿少。舌淡胖嫩、脉沉细弱为心气阳衰之象。

【治法】益气安神,温阳行水。

【方剂】养心汤合桂苓术附汤加减。

【药物组成】人参5g,黄芪30g,桂枝10g,制附子(先煎)10g,炒酸枣仁10g,五味子3g,当归10g,川芎10g,猪苓30g,白术10g,车前子(布包)30g,炙甘草5g。

3.心阴血亏证

【主症】心悸易惊,胸闷隐痛,不能平卧,气急怔忡,咳嗽咯血,头晕目眩,失眠多梦,盗汗颧红,舌红少津,脉弱细数。

【证候分析】心阴亏虚,心阳偏亢,故心悸易惊。虚热上扰心胸,故胸闷隐痛,不能平卧。气不化津,水气凌心,则气急怔忡。阴虚火旺,津不上承,水气犯肺,肺失清肃,故咳嗽,舌红少津。虚火上炎,灼伤肺络,故咯血。阴虚阳亢,清阳被扰,故见头晕目眩。神不守舍,故失眠多梦。阴虚生内热,则盗汗颧红。脉弱细数乃心阴血亏之象。

【治法】益气滋阴,养血利水。

【方剂】天王补心丹合加味百合地黄汤加减。

【药物组成】人参5g,干地黄15g,麦冬10g,玄参10g,炒当归10g,地骨皮10g,炒酸枣仁10g,柏子仁10g,五味子5g,川贝母10g,煅牡蛎(先煎)30g,葶苈子(布包)30g,茯苓20g,参三七粉(冲服)5g。

4.心血瘀滞证

【主症】心悸憋闷,胸部作痛,不能平卧,畏寒肢冷,唇甲青紫,腹胀食少,下肢浮肿,舌质紫暗,脉象细涩。

【证候分析】心阳痹阻,血运无力,心失所养,故心悸憋闷。气血瘀滞,不通则痛,故胸部作痛,不能平卧。气血运行不畅,阳不达四末,故畏寒肢冷,唇甲青紫。血不利则为水,故腹胀食少,下肢浮肿。舌质紫暗、脉细涩乃气血瘀滞之象。

【治法】活血化瘀,温阳利水。

【方剂】血府逐瘀汤合真武汤加减。

【药物组成】制附子(先煎)10g,桂枝10g,柴胡10g,桔梗10g,枳实10g,当归10g,赤芍10g,川芎10g,红花10g,桃仁10g,益母草30g,白术10g,茯苓30g。

附方

1.小青龙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芍药、桂枝、干姜、半夏、细辛、甘草、五味子。

2.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

组成:葶苈子、大枣。

3.养心汤(《证治准绳》)

组成:黄芪、茯苓、茯神、当归、川芎、炙甘草、半夏、柏子仁、酸枣仁、远志、五味子、人参、肉桂。

4.桂苓术附汤(《验方》)

组成:桂枝、茯苓、白术、附片。

5.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

组成:人参、玄参、丹参、茯苓、五味子、远志、生地黄、桔梗、当归、天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

6.加味百合地黄汤(《验方》)

组成:百合、地黄、麦冬、五味子、人参、牡蛎、贝母、丹参、葶苈子、大枣、地骨皮。

7.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桔梗、川芎、牛膝、甘草。

8.真武汤(《伤寒论》)

组成:附片、白芍、白术、茯苓、生姜。 4R9wYThuLqDApkli1ZUJTl8eYrw3WEL6VK+bqk+OV85Kj9yEkrWIHylc5Rp9JVI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