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者五行之主,具五色而以黄为正色,具五味而以甘为正味。是以《禹贡》辨九州之土色,《周官》辨十有二壤之土性。在人则脾胃应之,故诸土入药,皆取其助脾之功也。
张司空曰:三尺以上曰粪,三尺以下曰土。凡用当去恶物,勿令入客水。
味甘,气平。刘跂《钱乙传》曰:元丰中,皇子仪国公病瘈疭,国医不能治。长公主举乙,入进黄土汤而愈。神宗召见,问黄土愈疾之状。乙对曰:以黄土胜水,水得其平,则风自退耳。上悦,擢太医丞。 [批瘈疭,手足抽掣也。脾主四肢,风淫末疾,肝木克脾土也。风属木,水能生木,以土胜水,木无所助,可以保脾土而不受木之胜。] 《夷坚志》云:吴少师得病,数月消瘦,每日饮食入咽,如万虫攒攻,且痒且痛,皆以为痨瘵。迎明医张锐诊之,令明旦勿食,遣卒诣十里外,取行路黄土。至,以温酒二升搅之,投药百粒饮之,痛几不堪。及登圊,下马蝗千余宛转,其半已困死矣。吴亦惫甚,调理三日乃安。因言夏月出师燥渴,饮涧水一杯,似有物入咽,遂得此病。锐曰:虫入人脏,势必孳生,饥则聚咂精血,饱则散聚脏腑。苟知杀之, 而不能扫取,终无益也。 是以请公枵腹 以诱之,虫久不得土味,又喜酒,故乘饥毕集,一洗而空之。公大喜,厚赂谢之。
味甘,气温。凡脾胃湿多吐泻霍乱者,以东壁土,新汲水搅化,澄清,服之即止。盖脾主土,喜燥恶湿,故取太阳所照之土,引真火生发之气,补土胜湿,则吐泻自止。
一名六一泥。
味甘酸,气寒。时行腮肿,柏叶汁调涂;瘰疬,醋和调涂;小儿卵肿,薄荷汁和涂;足脓烂疮,韭地蚯蚓泥干研,入轻粉清油调敷。
释名孩儿茶。出南番爪哇、暹罗诸国,今云南、老挝暮云场地方造之。云是细茶末入竹筒内,坚塞两头,埋污泥沟中,日久取出,捣汁晒制成。其块小润泽者为上,块大焦枯者次之。
味苦涩,气平。清上膈热,化痰生津。涂金疮诸疮,生肌定痛,止血收湿。
涂汤火疮,疗妊娠热病,敷心下及丹田,可护胎气。
灶心对釜脐下黄土也。十年以来,灶额内火气积久,自结如赤色石中黄,其形八棱,取得研细水飞过用。
味辛,气微温。治心痛,反胃,吐血鼻衄,大人狂癫,小儿夜啼。
熏消牛皮灶上,及烧瓦窑上黑土也。
治疮癣。为末,麻油调涂。
烟煤所成,土之类也。上墨,以松烟用梣皮汁解胶和造,或加香药等物。今人多以窑突中墨烟,以麻油入内,用火烧过造墨,谓之墨烟。其光虽黑,而非松烟矣。
味辛,性温。能止血。
一名锅煤。大者曰釜曰锅,小者曰铛。
味辛,气温。古方治伤寒黑奴丸,用釜底墨、灶突墨、梁上尘,三物同合诸药,为其功用相近耳。
一名灶突墨。山家烧百草,锅底烟煤也。其质轻细,故谓之霜。
味辛,气温。消化积滞,入下食药中用。百草霜、釜底墨、梁上倒挂尘,皆烟气结成,但其质有轻虚结实之异。重者归中下二焦,轻者入心肺之分。古方治阳毒发狂黑奴丸,二者并用,而内有麻黄、大黄,亦是攻解三焦结热,取火化从治之义。其消积滞亦是取其火化,故疸膈疟痢诸病用之。其治失血胎产诸病,虽是血见黑则止,亦不离从化之理。
倒挂尘名乌龙尾 《纲目》 。须去烟火大远,高堂殿上者,拂下筛净末用。
味辛苦,气微寒。治中风昏迷不语者,吹鼻取嚏。
出山东济宁诸处。采蒿蓼之属,开窖浸水,滤起晒干烧灰。以原水淋汁,每百斤入粉面二三斤,久则凝淀如石,连汁货之四方,澣衣发面。他处以灶灰淋浓汁,亦去垢发面。
味辛苦,气温。同石灰烂肌肉,溃痈疽瘰疬,去瘀肉,点痣黡、疣赘、痔核,神效。
治跌仆金刃伤损。罨之,止血生肌。
炉内香烟熏盖上,年久结成胶者。取鲫鱼一尾,去肠,将香结两许,研细置鱼腹中,连鳞 ,入麻油一杯,煎焦黑如炭,仍研细,搽秃疮上,数次即生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