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诀】
木火土金水五行,各有特性要分明。
木曰曲直火炎上,土爰稼穑从革金。
水曰润下涵义广,基本法则须记清。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方东南中西北。
五脏肝心脾肺肾,五官目舌口鼻耳。
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色青赤黄白黑。
五化生长化收藏,五季春夏长秋冬。
五气风暑湿燥寒,五志怒喜思悲恐。
五体筋脉肉皮骨,五声呼笑歌哭呻。
五音角徵宫商羽,千变万化此归类。
1.五行 五行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其中“五”是指宇宙本原之气分化的构成宇宙万物的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 “行”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五行最初的涵义源于五材。
2.五行的特性 五行的特性虽来自木、火、土、金、水,但已超越了木、火、土、金、水具体物质的本身,具有更广泛的涵义。“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是对五行特性的经典性概括。
(1)“木曰曲直” 指树木生长的形态都是枝干曲直向上、向外舒展,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属于木。
(2)“火曰炎上” 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作用和性质的事物,均属于火。
(3)“土爰稼穑” 指土有承载、化生万物的作用,正所谓“土为万物之母”,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属于土。
(4)“金曰从革” “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引申为具有清洁、肃杀、收敛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属于金。
(5)“水曰润下” 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趋下、闭藏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属于水。
3.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 五行学说依据五行各自的特性,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归类,从而构建了五行系统。
(1)五行归类的方法 主要有取象比类法和推演络绎法两种。
①取象比类法:“取象”,即是从事物的形象(形态、作用、性质)中找出能反映本质的特有征象; “比类”,即是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特性)为基准,与某种事物所特有的征象相比较,以确定其五行归属。
②推演络绎法:即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归属,推演归纳其他相关的事物,从而确定这些事物的五行归属。
(2)事物五行的归类 见下表。
【歌诀】
阐释事物用五行,生克乘侮说分明。
相生相长资生意,抑制制约相克称。
木土水火金相克,木火土金水相生。
生我为母我生子,我克克我胜不胜。
生克制化遭破坏,母子相及乘侮生。
反克又名为反侮,相克太过为相乘。
1.相生与相克
(1)相生 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相生的顺序是木→火→土→金→水→木(相邻为相生关系)。相生关系中,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所以相生关系又称母子关系。
(2)相克 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相克的顺序是木→土→水→火→金→木(间隔为相克关系)。相克关系中,我克者,为我“所胜”;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所以相克关系又称为所胜所不胜关系。
2.五行的制化胜复
(1)五行制化 是指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维持协调平衡,推动事物之间稳定有序的变化与发展。
五行制化关系,是五行生克关系的相互结合。而五行的相生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事物就会过分亢盛而为害,就不能保持事物间的正常协调关系。
(2)五行胜复 是指五行中一行过于亢盛(即“胜气”),则引起其所不胜(即“复气”)的报复性制约,从而使五行之间复归于协调和稳定。又称为“子复母仇”。
五行胜复属于五行之间按相克规律的自我调节。
3.五行的相乘与相侮
(1)相乘 是指五行的一行对其所胜的过度制约或克制,又称倍克。五行相乘的次序与相克相同,是木→土→水→火→金→木。相乘发生的条件:①所不胜(克我)太过,如木旺乘土;②所胜(我克)不足,如土虚木乘;③二者皆有。
(2)相侮 是指五行中的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和克制,又称“反克”“反侮”。五行相侮的次序与相克相反,即木→金→火→水→土→木。相侮发生的条件:①所胜(我克)太过,如木旺侮金;②所不胜(克我)不足,如金虚木侮;③二者皆有。
(3)相乘与相侮的关系
①二者联系:相乘和相侮都是不正常的相克现象,相乘与相侮可同时发生。发生的条件均可由“太过”“不及”引起。所胜不足和(或)所不胜太过导致相乘,所不胜不足和(或)所胜太过导致相侮。
②主要区别:相乘是按五行相克次序发生的过度克制,相侮是与五行相克次序发生相反方向的克制。
4.五行的母子相及
(1)母病及子 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累及其子一行,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母病及子的一般规律是母行虚弱,引起子行亦不足,终致母子两行皆不足。
(2)子病及母 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累及其母一行,导致子母两行皆异常。子病及母的一般规律有三种:①子行亢盛,引起母行亦亢盛,结果母子两行皆亢盛,称子病犯母;②子行虚弱,上累母行,引起母行亦不足,终致母子俱不足;③子行亢盛,损伤母行,以致子盛母衰,称为子盗母气。
【歌诀】
五脏生性相比联,病变生客关系传;
病位病情确诊断,指导治疗是关键。
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1)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 肝升发条达——木,心阳温煦——火,脾气运化——土,肺主肃降——金,肾藏精主水——水。
(2)构建了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 包括:五脏-五腑-五体-五官-五志(经脉);心与小肠;肺与大肠;(心包与三焦);肝与胆;脾与胃;肾与膀胱。
(3)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 ①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之间的资生关系;②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之间的制约关系;③以五行制化说明五脏之间的协调平衡。
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1)相生关系的传变 ①母病及子:如脾病及肺、肝病及心;②子病及母(子盗母气):如肝病及肾、肺病及脾。
(2)相克关系的传变 ①相乘:肝病及脾(木乘土);②相侮:肺病及心(金侮火)或肝病及肺(木火刑金)。
3.指导疾病的诊断
(1)确定五脏病变部位 根据五色、五味、五脉定病位。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诊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脉象洪,诊为心火亢盛。
(2)推测病情的轻重顺逆 根据“主色”“客色”的变化,以五行的生客关系为基础,来推测病情的顺逆。主色是指五脏的本色,客色为应时之色,主色胜客色,其病为逆;反之,客色胜主色,其病为顺。
4.指导疾病的治疗
(1)指导脏腑用药 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颜色和气味。以颜色分,有青、赤、黄、白、黑五色;以气味辨,有酸、苦、甘、辛、咸五味。药物的五色五味与五脏的关系是以天然色味为基础,以其不同性能与归经为依据,按照五行归属来确定。即青色、酸味入肝,如白芍、山茱萸等;赤色、苦味入心,如黄连、丹参等;黄色、甘味入脾,如甘草、白术等;白色、辛味入肺,如石膏、麻黄等;黑色、咸味入肾,如玄参、熟地等。这种归类是脏腑选择用药的参考依据。
(2)控制疾病传变 五脏中一脏有病,可以传及其他四脏而发生传变。如肝有病可以影响到心、肺、脾、肾等脏,而心、肺、脾、肾有病也可以影响肝。
(3)确定治则治法
1)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则和治法
①治则:补母和泻子,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补母:主要适用于母子关系失调的虚证。即通过补母以治疗母子两脏皆虚或子脏虚弱证。
泻子:主要是用于母子关系失调的实证。即通过泻子,抑制子脏过分亢进的功能活动,以治疗母子两脏皆实之证或母脏的实证。
②治法:
滋水涵木法:即滋肾阴以养肝阴,以制约肝阳上亢的方法。适用于肾阴不足,水不涵木所致的肝阳上亢证。
培土生金法:补脾气以益肺气的方法,适用于脾气虚弱,不能资助肺脏的脾肺气虚证或主要因肺气虚而引起的肺脾两虚证。
金水相生法:是滋养肺肾阴虚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滋养肺肾法,适用于肺阴虚无力滋肾,或肾阴不足,不能上滋肺阴而致的肺肾阴虚证。
益火补土法:是根据五行相生关系提出的一种治疗方法。具体讲,是通过温心阳达到补脾阳的目的。但是,从命门学说兴起以来,一般所说的“火不生土”多是指命门之火(肾阳)不能温煦脾土,故“益火补土”法是温肾阳补脾阳的一种方法。
2)根据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和治法
①治则:抑强或扶弱,多用于因为相克关系紊乱而导致的乘侮病证。
抑强:主要适用于因相克或反侮太过所形成的乘侮病证。
扶弱:主要适用于因相克力量不及或因虚被乘,或因虚被侮所形成的病证。
②治法:
抑木扶土法:是以疏肝健脾或平肝和胃治疗肝脾不和或肝气犯胃证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木旺乘土或土虚木乘之证。
培土制水法:是以温运脾阳或健脾温肾法治疗水湿停蓄为患的一种方法。适用于脾虚不运或脾肾阳虚,水湿泛滥而致的水肿胀满之证。
佐金平木法:是滋肺阴清肝火治疗肝火犯肺病证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肺阴不足,肝火上逆犯肺证。肝火偏亢为主者,重在“平木”;肺阴不足为主者,重在“佐金”。
壮水制火(泻南补北)法:即泻心火滋肾水。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亢的心肾不交证。心火偏亢为主者,重在泻南,肾阴不足为主者,重在补北。
(4)指导针灸取穴 十二经近手足末端的井、荥、输、经、合“五输穴”分别配属于木、火、土、金、水五行。在治疗脏腑病时,据不同的病情以五行的生克规律进行选穴治疗。
(5)指导情志疾病的治疗 人的情志活动属于五脏功能之一。而情志活动异常,又会损伤相应脏腑。由于五脏之间存在相生相克关系,故人的情志变化也有相互抑制作用。临床上可以运用不同情志变化的相互抑制关系来达到治疗目的。